高浓度甲胎蛋白原发性肝癌患者与门静脉栓塞的关系

高浓度甲胎蛋白原发性肝癌患者与门静脉栓塞的关系

一、原发性肝癌伴有高浓度甲胎蛋白患者与门静脉栓塞之间的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朱键,潘小平,王叶萍,黄成敏,单云峰[1](2021)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的比率、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血清甲胎蛋白、癌胚抗原联合检测对老年原发性肝癌患者预后评估价值》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的比率(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以及联合血清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检测在老年原发性肝癌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106例老年原发性肝癌患者,均接受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根据术后3年内是否出现复发和转移以及死亡将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原发性肝癌患者不良预后的相关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判断NLR、PLR、AFP、CEA单一以及联合检测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预后不良组有门静脉栓塞、肿瘤多发、包膜完整比例以及肿瘤大小显着高于预后良好组(P <0.05);与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血清NLR、PLR、AFP、CEA水平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NLR、PLR、AFP、CEA是影响原发性肝癌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 ROC曲线显示,NLR比值预测原发性肝癌患者不良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774(敏感度为71.8%,特异度为79.1%),PLR比值预测原发性肝癌患者不良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769(敏感度为87.2%,特异度为70.1%),血清AFP水平预测原发性肝癌患者不良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763(敏感度为79.5%,特异度为73.1%),血清CEA水平预测原发性肝癌患者不良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668(敏感度为64.1%,特异度为74.6%),四者联合检测预测原发性肝癌患者不良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947,敏感度为92.3%,特异度为81.6%。结论老年原发性肝癌患者NLR、PLR、AFP、CEA水平升高是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NLR、PLR联合血清AFP、CEA检测对老年原发性肝癌患者不良预后的预测效率远高于单独检测。

缪铭鸣[2](2020)在《基于门静脉栓塞或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在肝癌治疗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评估》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对肝细胞肝癌患者实施门静脉栓塞或结扎的二步肝切除病例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研究预先门静脉栓塞或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在肝癌治疗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以及残余肝增长情况。方法:收集2013年7月至2018年12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肝胆胰中心采用门静脉栓塞或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治疗肝细胞肝癌16例,其中无肝硬化病例9例、肝硬化病例为7例。采取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比较手术前后预计残余肝体积、肝功能指标(白蛋白、前蛋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和术后并发症等资料。进一步比较有无肝硬化病人术后残余肝体积的增长速度。结果:门静脉栓塞或结扎后预计残余肝体积显着大于术前预计残余肝体积(519.67±125.62cm3v.s.381.55±91.59cm3,p<0.05)。两步手术后白蛋白和前蛋白明显下降,而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出现上升,但均可逐渐恢复至接近术前水平。第一步手术后,两组最终残余肝体积均显着增加,而代偿期肝硬化组残余肝体积明显低于无肝硬化组(118.22±68.63cm3v.s.168.68±112.02cm3,p<0.05),且代偿期肝硬化组肝体积增长速度比无肝硬化组慢(4.54±2.64 cm3/d v.s.7.67±5.09 cm3/d,p<0.05)。两组之间两次手术前后所有的肝功能指标变化比较均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门静脉栓塞或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对于残余肝脏体积不足的巨大肝癌病例安全、可行。代偿期肝硬化病人的残余肝体积增长的速度慢于无肝硬化的病人。

穆锐,赵礼金[3](2020)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方式已不仅仅局限于手术切除,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被认为是能够改善原发性肝癌患者病情、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的有效治疗方法。本文就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李西[4](2020)在《钇-90微球放射栓塞治疗肝细胞肝癌的生存预后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第一部分评估和对比使用MESIAH及mHAP-Ⅱ评分预测肝细胞肝癌患者放射栓塞治疗后总生存期的准确性一、研究目的评价和比较MESIAH和mHAP-Ⅱ评分预测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初次接受钇-90放射栓塞治疗后总生存期的准确性。二、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所有2015年8月至2019年10月在佛罗里达州梅奥诊所(Mayo Clinic Florida)接受放射栓塞治疗的HCC患者。HCC的诊断基于组织病理学结果或美国肝病研究协会提出的影像诊断标准。收集并分析患者的基线临床参数、实验室指标、肿瘤特征、治疗信息、以及随访数据。使用收集的患者信息建立数据库。患者纳入标准为HCC为患者唯一患有的恶性肿瘤。使用基线数据计算MESIAH(Model to Estimate Survival in Ambulato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patients)和 mHAP-Ⅱ(Hepatoma arterial-embolization prognostic-II)评分。使用Kaplan Meier生存分析评价两种评分对患者进行生存分层的能力。使用Cox回归模型评估两种评分与HCC患者初次TARE治疗后总生存期的相关性。依据术后6及12个月的评分预测生存率和实际生存率行校准分析,绘制校准曲线。按照各种可能影响生存的临床参数对患者分组,并并对各个亚组进行校准分析。三、结果在四年期间共有180名肝细胞肝癌患者接受了放射栓塞治疗,男性139例(77%),女性44例(23%),平均年龄67.5±8.4岁。平均随访时间为13.08±8.22个月,有43例患者(24%)在研究期间死亡。MESIAH和mHAP-Ⅱ的平均评分分别为4.6±1.3和1.5±1。根据MESIAH评分的四分位数和mHAP-Ⅱ评分分期将患者分为四组。总体生存曲线显示两个评分都能够较好的分层患者(P<0.001)。单变量Cox回归模型显示,MESIAH(风险比 2.315;95%置信区间 1.847-2.900)和 mHAP-Ⅱ(风险比 2.367;95%置信区间1.709-3.277)评分均与TARE术后总生存期相关(P<0.0001)。MESIAH和mHAP-Ⅱ评分的C指数分别为0.81和0.74。患者6个月和12个月时患者的实际生存率分别为88.2%和72.1%,MESIAH评分平均预测生存率分别为70±2%和60±32%,校准图中大多点落在参考线的左上方表明MESIAH评分普遍低估患者的生存率。在各亚组中,血管浸润和免疫治疗的患者中低估现象更为明显。四、结论MESIAH和mHAP-Ⅱ评分在预测HCC患者初次放射栓塞治疗后的总体生存期方面均有良好的表现。相比下,MESIAH评分预后表现更佳。MESIAH评分倾向于低估所有患者6个月和12个月的生存率,并且在血管侵犯和免疫治疗的患者亚组中更为明显。第二部分联合使用钇-90放射栓塞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肝细胞肝癌的有效性研究一、研究目的探索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与钇-90放射栓塞治疗HCC的有效性。二、研究方法使用此前建立的放射栓塞治疗HCC患者数据库筛选所有巴塞罗那肝癌分期(B arcelona Clinic Liver Cancer,BCLC)为C期的患者。提取这些患者的基线临床参数、肝功能、实验室指标、肿瘤特征、术后肿瘤应答情况、以及初次放射栓塞术后接受全身治疗的种类(免疫治疗、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全身化疗)和时间。将BCLC-C期患者中依据放射栓塞后是否接受免疫治疗和有无肿瘤血管浸润/肝外转移分组。分析比较组间的总体生存期、肿瘤进展期,以及术后3个月肿瘤应答情况。肿瘤应答的评价依据mRECIST 标准(modified 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三、结果共有79名BCLC-C期患者纳入本部分研究,男性59例(74.7%),女性20例(25.3%),平均年龄67.5±9.5岁。其中共有38名患者在TARE术后接受了全身治疗,包括25例免疫治疗,33例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1名例全身化疗,这些患者中有21名患者接受了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和免疫治疗两种治疗。术后接受了免疫治疗的25名患者与未接受任何全身性治疗的41名患者比较时,总体生存期和肿瘤进展时间在组间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共有40名患者有肿瘤血管浸润和/或肝外转移,其中分别有23名和17名患者在术后接受了免疫治疗以及未接受任何全身性治疗,两组的总体生存期存在统计学差异(P=0.021),肿瘤进展时间、总体和靶肿瘤的客观应答率及疾病控制率在组件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四、结论在血管侵犯和/或肝外转移的晚期HCC患者中经过联合治疗的患者比单独使用放射栓塞治疗的患者有更长的总体生存期。第三部分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和肝细胞肝癌患者放射栓塞术后总体生存期的相关性分析一、研究目的分析和比较术前 NLR(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术后 NLR 和 Δ NLR(NLR变化)与HCC患者初次钇-90放射栓塞术后总生存期的相关性。二、研究方法回顾分析数据库患者信息,剔除缺失术前(一周内)或术后(一个月)全血细胞计数的患者,其余患者纳入本部分研究。从数据库中提取患者的基线临床参数、实验室指标(包括手术前后的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肿瘤特征、以及放射栓塞治疗参数。使用使用单变量Cox回归模型分析NLR相关参数在所有患者及不同BCLC分期人群中与放射栓塞术后总体生存提的相关性。将存在相关关系的指标纳入多变量分析,以确定独立预测指标。三、结果共162名患者纳入本部分研究,男性124例(76.5%),女性38例(23.5%),平均年龄67.5±8.3岁。所有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11.5±7.9个月;38例患者在研究期间死亡。1年和2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76.0%和54.9%。中位OS为27.9个月。术后中性粒细胞(HR,1.237;95%CI,1.017-1.505;P=0.033)、术后 NLR(HR,1.063;95%CI,1.010-1.119,P=0.019)和ΔNLR(HR,1.610;95%CI,1.105-2.348;P=0.013)与 BCLC C 期患者(n=74)的术后总体生存期显着相关。其中只有ΔNLR是独立预测指标(P<0.05)。治疗的肝组织体积、治疗剂量、治疗活性与ΔNLR显着相关(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365、-0.187、和-0.177。四、结论结果表明只有ΔNLR为BCLC-C期患者放射栓塞治疗后总生存期的独立预测指标,临床参数中患者治疗的肝脏体积与ΔNLR相关性最强。

李群[5](2020)在《肝细胞癌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的研究及评分系统的建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世界上常见的癌症之一,也是与癌症相关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在中国,它是男性因癌症死亡的第二大原因,是女性因癌症死亡的第三大原因。随着全身治疗水平的进步以及局部疗法的广泛应用,HCC的总体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率得到改善。尽管HCC的治疗方法很多,但肝癌切除术仍是未发生远处转移,基础肝功能良好的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法。但是即使在手术后,患者的远期预后仍然不理想,5年总体生存率约为50%。因此我们深入研究多种因素对HCC患者手术后的预后影响,以预测HCC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的生存情况。从而为HCC患者制定更加合理和个体化治疗方案,以期提高患者预后。目的观察肝细胞癌手术治疗后患者的生存情况,探讨影响肝细胞癌手术治疗的预后因素并建立新的预后评分模型。方法搜集2010年10月至2015年7月在山东省立医院肝胆外科行肝癌根治性手术且经病理证实为肝细胞癌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及回顾性分析。随访截止时间为2019年7月15日,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共303例。选择可能对肝细胞癌手术预后有影响的因素,包括性别、年龄、肝硬化、腹水、乙肝表面抗原(HBsAg)、肿瘤大小、肿瘤数目、术前甲胎蛋白(AFP)、术前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γ-谷氨酰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LP)、白蛋白(ALB)、血小板(PLT)、总胆红素(TB)、TNM分期、Child-Pugh分级、门静脉癌栓这18个因素。使用COX回归模型对可能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以筛选出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并对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303例行根治性切除术的HCC患者。其中,男性患者254人,女性患者49人,男女患者之比为5.18:1。中位年龄为55岁(22-77岁)。中位随访时间为41个月(2-69个月)。在303名HCC患者中,有260名患者(85.81%)HBV感染呈阳性。根据TNM分期,有224例Ⅰ或Ⅱ期患者,79例Ⅲ期或ⅣA期患者,无ⅣB期HCC患者。2、截止至2019年07月15日,303例患者失访27例,失访率为8.9%,随访结果可靠。本研究纳入的HCC患者的1年,3年和5年OS分别为86.8%,60.7%和 43.7%。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AST,ALB,GGT,腹水,门静脉癌栓,肿瘤个数,肿瘤直径,TNM分期均是影响HCC患者总体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P<0.05)。将上述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因素纳入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ALB,GGT,肿瘤个数,门静脉癌栓,TNM分期是HCC患者总体生存时间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AST,ALB,GGT,腹水,门静脉癌栓,肿瘤个数,肿瘤直径和TNM分期均是影响HCC患者无复发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P<0.05)。将上述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因素纳入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ALB,GGT,门静脉癌栓,腹水和肿瘤个数均是是HCC患者无复发生存时间(Recurrence free survival,RFS)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5、将同时影响总体生存时间及无复发生存时间独立预后因素(ALB、GGT、门静脉癌栓、肿瘤个数)纳入新的预后评分模型,每个因素异常时的赋值为1分。并将患者分为0分至4分五个分级,对不同得分的患者进行生存分析,结果显示,HCC患者得分越高,预后越差。6、通过AUC分析将新的评分模型与其他常用的肝癌分期系统(BCLC,TNM,CLIP和Okuda分期系统)的预测能力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在我们的研究中,新的评分模型的预测预后的能力优于BCLC,TNM,CLIP和Okuda分期系统。结论1、术前ALB、GGT水平,肿瘤个数,门静脉癌栓,TNM分期是HCC患者总体生存时间的独立预测因子。2、术前ALB、GGT水平,肿瘤个数,门静脉癌栓,腹水是HCC患者无复发生存时间的独立预测因子。3、使用新的预测评分系统对患者进行预后评估,患者得分越高,预后越差;在我们的研究中,新的评分模型预测预后的能力优于BCLC,TNM,CLIP和Okuda分期系统。

古杰[6](2020)在《米兰标准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术前预测及预后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比较肝移植和肝切除在符合米兰标准肝癌患者及单发0-3厘米组、多发0-3厘米组、单发3-5厘米组三个亚组中的临床疗效,筛选包含手术方式在内的影响符合米兰标准肝癌患者复发和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筛选影响符合米兰标准肝癌微血管侵犯(MVI)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MVI术前临床预测模型;探索影响肝癌MVI患者复发和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比较肝癌MVI患者中肝移植和肝切除的临床疗效,有助于为优化符合米兰标准肝癌患者的临床治疗决策提供循证依据。方法:本研究纳入2009年6月至2016年5月期间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肝胆外科、肝移植科和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肝胆外科接受肝切除或肝移植治疗且符合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的米兰标准肝癌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病史、实验室指标、影像学资料、病理组织学资料和随访资料。使用R 3.6.2版本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Kaplan-Meier曲线进行逆处理概率加权(IPTW)前后的生存分析,Log-rank进行检验;采用LASSO COX回归分析筛选影响肝癌复发和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LASSO 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肝癌MVI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肝癌MVI术前临床预测模型。结果:本研究共纳入519例肝癌患者,男女比例为5.57:1,平均年龄为53.35±9.60岁,肝移植和肝切除分别270例、249例。截至2019年5月初,中位随访时间为68.70月,总计156例患者复发(30.06%),116例患者死亡(22.35%)。研究总体和三个亚组的复发率、肝癌特异性生存率、总体生存率在IPTW前后无显着差异,IPTW后研究总体中肝移植的5年复发率(16.33%vs 61.62%)、肝癌特异性生存率(88.54%vs 55.08%)、总体生存率(83.60%vs 55.08%)优于肝切除。单发0-3厘米组中,肝移植的5年复发率(5.76%vs 33.32%)和肝癌特异性生存率(95.52%vs 86.11%)优于肝切除,5年总体生存率(88.32%vs 86.11%)与肝切除无显着差异。多发0-3厘米组中,肝移植的5年复发率(16.56%vs 87.98%)、肝癌特异性生存率(94.11%vs 18.96%)、总体生存率(88.40%vs 18.96%)优于肝切除。单发3-5厘米组中,肝移植的5年复发率(29.45%vs 60.85%)优于肝切除,5年肝癌特异性生存率(74.12%vs 64.78%)和总体生存率(72.71%vs64.78%)与肝切除无显着差异。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治疗方式、ALBI分级、门脉高压症、谷氨酰转肽酶、血小板计数、肿瘤个数、肿瘤最大直径和MVI是影响肝癌患者复发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治疗方式、性别、谷氨酰转肽酶、肿瘤个数和MVI是影响肝癌患者肝癌特异性生存率和总体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BCLC分期、甲胎蛋白水平和谷氨酰转肽酶水平是影响肝癌MV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由此构建的Nomogram的C-index值为0.685。112例肝癌MVI患者中,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治疗方式、门脉高压症和肿瘤个数是影响复发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治疗方式、门脉高压症、血小板计数、谷氨酰转肽酶和肿瘤个数是影响肝癌特异性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性别、门脉高压症和肿瘤个数是影响总体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IPTW后肝癌MVI患者肝移植的5年复发率(9.04%vs 38.09%)和肝癌特异性生存率(93.83%vs 76.54%)优于肝切除,5年总体生存率(83.88%vs 76.54%)与肝切除无显着差异。结论:BCLC分期、甲胎蛋白水平和谷氨酰转肽酶水平是预测肝癌MVI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肝癌MVI的患者,治疗方式(肝移植或肝切除)、门脉高压症和肿瘤个数是影响复发率的独立危险因素,治疗方式(肝移植或肝切除)、门脉高压症、血小板计数、谷氨酰转肽酶和肿瘤个数是影响肝癌特异性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肝移植和肝切除都是符合米兰标准肝癌患者有效的治疗手段,肝移植的远期疗效优于肝切除;对于肝癌MVI患者,肝移植的5年复发率和肝癌特异性生存率优于肝切除,5年总体生存率与肝切除无显着差异。

National Health Commiss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7](2020)在《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概述原发性肝癌是目前我国第4位常见恶性肿瘤及第2位肿瘤致死病因,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生命和健康[1,2]。原发性肝癌主要包括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和HCC-ICC混合型3种不同病理学类型,三者在发病机制、生物学行为、

方强[8](2020)在《外科手术治疗不同肿瘤大小的肝癌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背景和目的尽管肝细胞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治疗方法众多,包括手术、射频消融、TACE(transhepatic arterial chemotherapy and embolization,经皮肝动脉化疗和栓塞术)、外照射、药物综合治疗等,但到目前为止,肝切除术仍然是原发性肝癌首选且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然而,对于直径≥10 cm的巨大肝癌的治疗仍然是存在争议的。本文回顾性分析单中心外科治疗HCC的疗效,重点研究巨大肝癌外科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探索不同大小肿瘤手术治疗的预后差异并找出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从而为临床外科医生提供治疗策略上的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7年1月份至2017年1月份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胰二病区行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为肝癌细胞性肝癌的188例患者,根据患者肿瘤直径的大小将这些患者分为三组:巨大肝癌组(≥10 cm;n=84;45%),大肝癌组(5 cm<HCC<10 cm;n=51;27%),小肝癌组(≤5 cm;n=53;28%)。运用Kaplan-Meier分析方法评估这些患者的术后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以及无瘤生存(disease-free survival,DFS)之间的差异,同时运用log-rank检验法进行三组间两两比较,运用COX比例风险模型(Cox proportional hazard model)找出影响术后生存和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尽管在本研究中两两组间比较的结果显示小肝癌的预后要好于大肝癌和巨大肝癌的预后;但大肝癌和巨大肝癌相比,OS和DFS并无显着性差异(OS和DFS对应的P值分别为P=0.225和P=0.831)。本研究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具有肝癌家族病史、肝功能Child B级、肿瘤大小(≥10 cm)、有血管浸润、缺乏肿瘤包膜、较长的手术时间(≥240 mins)、手术切缘(<1cm)以及较差的肿瘤分化级别(中低分化)是肝癌患者术后总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具有肝癌家族病史、肝功能Child B级、有血管浸润、缺乏肿瘤包膜、较长的手术时间(≥240 mins)、手术切缘(<1cm)、术后缺乏正规抗病毒治疗以及术后并发症分级(≥III级)是肝癌患者术后无瘤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巨大肝癌患者并不都是肝切除术的禁忌症。尽管这些巨大肝癌患者大多数面临术后复发,但在本研究当中,但与大肝癌组相比,OS和DFS并无无显着性差异。肝癌家族病史、肝功能Child B级、肿瘤大小(≥10 cm)、有血管浸润、缺乏肿瘤包膜、较长的手术时间(≥240 mins)、手术切缘(<1cm)以及较差的肿瘤分化级别(中低分化)是本研究中肝癌患者术后总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肝癌家族病史、肝功能Child B级、有血管浸润、缺乏肿瘤包膜、较长的手术时间(≥240 mins)、手术切缘(<1cm)、术后缺乏抗病毒治疗以及术后并发症分级(≥III级)是本研究中肝癌患者术后无瘤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

阎文心[9](2020)在《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根治性手术术后1年内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背景及目的原发性肝癌是第六位最常见恶性肿瘤,第三位常见的癌症死亡原因。原发性肝癌包括原发性肝细胞癌(HCC)、原发性肝内胆管细胞癌及混合型,其中以原发性肝细胞癌居多。HCC治疗方式较多,包括手术切除、射频消融、肝动脉栓塞化疗、靶向药物、放疗等多种治疗方案,但首选手术切除。HCC术后1年内复发率较高,患者术后较高复发率与术前相关因素有一定关系。本研究就是通过回顾性分析了125例接受根治性肝切除术的HCC患者。并从中寻找分析HCC术后1年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为HCC临床治疗及术后预后的判断提供一定的帮助。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实行根治性肝切除术的HCC患者的临床资料。从中罗列出HCC根治性手术术后1年内复发的可能危险因素。这些因素包括(1)患者个体基本信息:性别、年龄、饮酒史、吸烟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乙肝病毒感染、丙肝病毒感染;(2)生化检查资料:AFP水平、肝纤维化程度、吲哚氰绿清除试验、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3)肿瘤特点:肿瘤直径、肿瘤数目、血管受侵;(4)手术相关资料:术中输血量。通过卡方检验,对以上所有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卡方检验有意义的单因素纳入二元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HCC术后1年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研究结果1.125例HCC患者经根治性肝切除术后1年内复发例数为41例,1年复发率为32.8%。2.将所有可能复发因素通过卡方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以P≤0.1为标准。结果显示:AFP>200ng/ml、肝纤维化程度>F2、肿瘤数目>1个、肿瘤直径>5cm、血管侵犯及NLR>3是HCC患者术后1年内复发的危险因素(P均≤0.1)。性别、年龄、是否有糖尿病史、是否有高血压病史、是否有吸烟史、是否有饮酒史、是否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是否感染丙型肝炎病毒、AST、ALT及ICG15与HCC术后1年内复发无关(P均>0.1)。3.将经卡方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得出的结果(P≤0.1),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标准。结果显示:肝纤维化程度(P=0.003)、血管侵犯(P=0.002)是HCC患者经根治性肝切除术后1年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AFP>200ng/ml、肿瘤数目>1个、肿瘤直径>5cm及NLR>3不是HCC患者经根治性肝切除术后1年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通过对125例患者数据研究分析得出,HCC患者经根治性肝切除术后1年内复发的危险因素包括:AFP>200ng/ml、肝纤维化程度>F2、肿瘤数目>1个、肿瘤直径>5cm、血管侵犯及NLR>3。其中肝纤维化程度>F2及血管侵犯是HCC患者经根治性肝切除术后1年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贾勇[10](2019)在《抑郁与肝癌发生、复发风险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抑郁(depression)是一种以反复发作而持久的心境低落并伴随躯体症状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精神障碍。据统计,目前全球共有3.5亿名抑郁患者,我国亦有超过4000万的患者,大多数患者未能及时就医,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危害。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显示,抑郁与多种慢性疾病有关联,如癌症、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阿尔兹海默症、骨关节炎、艾滋病等。在抑郁与癌症关系研究中,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抑郁可能会增加部分癌症的发病风险,即抑郁与癌症发病率之间存在关联;另一方面,癌症病人伴有抑郁等精神障碍时会加速疾病的恶化进程,严重影响病人的生存质量,即抑郁与癌症进展之间存在关联。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特别是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ar carcinoma,HCC,简称肝癌),仍然是全球第三大癌症死亡原因,包括我国在内的亚洲、非洲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发病率相对较高。由于大多数肝癌患者的病情隐匿、潜伏期较长、肿瘤生长迅速导致早期诊断困难,且常规的治疗预后较差,极大地降低了肝癌患者的生存质量。目前研究认为肝癌是多种因素长期综合作用的结果,不仅与病毒感染、环境因素及生活方式等密切相关,而且与情绪、精神心理等因素也有关联,其中抑郁与肝癌发展的关系以及与肝癌患者预后的关系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因此,深入研究和阐明抑郁与肝癌发生及复发之间的关系有助于肝癌防治及护理。本课题将以抑郁与肝癌发生和复发关系研究为核心目标,首先基于循证护理理论和Meta分析方法,全面、综合探讨抑郁是否影响肝癌发生风险;第二,开展肝癌患者临床调查,为癌症临床心理护理工作建立肝癌患者抑郁风险模型,并采用列线图Nomogram方法进行可视化预测;第三,在肝癌患者中建立抑郁和非抑郁队列进行随访跟踪,分析抑郁与肝癌复发之间的关系;最后,基于抑郁与肝癌发病机制神经免疫内分泌系统功能失调理论,拟检测肝癌抑郁患者中血清糖皮质激素和细胞因子水平,进一步探讨糖皮质激素及细胞因子在抑郁与肝癌复发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已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ID#ChiCTR1800016674)。抑郁与癌症发生风险关系研究。基于循证护理理论,通过Meta分析方法,依据PICOS原则制定纳入排除标准。质量评价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计算机检索英文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MEDLINE、PsycINFO、CINAHL和PubMed等。检索的文章发表时间从1990年1月1日至2016年9月30日。随机效应模型用于计算抑郁和癌症风险之间的合并效应量。森林图用于展示合并结果。I2用于估计不同研究之间的异质性。漏斗图和Egger回归用于评估潜在的发表偏倚。采用Trim-and-Fill法进行敏感性分析。肝癌患者抑郁患病风险预测模型。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2016年12月至2017年6月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第二医院和第三医院首次诊断为肝恶性肿瘤患者。患者参与者招募、问卷调查和病历信息采集管理由三家医院医生和护士完成。患者家属及本人被告知调查内容后,调查问卷由护士进行发放,经专业培训的研究人员进行指导,以确保他们能够准确理解调查内容。由另一名护士或医生收集医院信息系统的病历信息。HAMD、BAI、SSRS、PSQI和NRS分别用于评估患者抑郁、焦虑、社会支持程度、睡眠质量及疼痛。采用t检验、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卡方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Logistic回归、列线图、Bootstrap法、ROC分析、多重插补等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肝癌患者抑郁与复发关系。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本部分的研究人群来源于第3章已确诊为肝癌患者。考虑到治疗方案的一致性和依从性。该部分内容选取肝癌患者在医院接受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的患者。招募并接受术后的时间从2016年12月-2017年6月。在接受治疗后,患者每1个月定期随访一次。随访过程由一名临床专业医生和一名护士共同完成。观察结局指标为无复发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采用t检验、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卡方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Kaplan-Meier方法、Log-rank检验、Cox比例风险模型等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糖皮质激素及细胞因子在抑郁与肝癌复发中的作用。抑郁患者糖皮质激素与细胞因子水平及诊断价值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2017年6月15日至9月31日共招募了89名男性参与者。分别在长春市心理医院和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健康检测中心招募抑郁症患者和无抑郁志愿者。所有评估均由专业精神科护士进行。同时进行临床评估和血清样本采集。肝癌患者抑郁与复发关系中血清学糖皮质激素及细胞因子水平及其诊断价值采用队列研究设计。人群同第4章。血液标本的采集由医院护士早晨8:00空腹采集外周静脉血标本5 ml。离心后分装-80℃储存待测。液相平衡竞争放射免疫分析法用于检测血清糖皮质激素。检测血清TNF-α、IL-1β、IL-6等细胞因子采用ELISA方法。Logistic回归、ROC分析、非参数Bootstrap、非参数Kruskal-Wallis方差分析、Bonferroni检验、Spearman相关用于统计学分析。结果:抑郁与癌症发生风险关系研究。最终共纳入25篇文献。文献质量评价的平均得分为7.56分。抑郁与癌症总的发生风险之间存在着低等强度的正向关联(RR=1.15,95%CI:1.09-1.22)。不同研究之间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呈中度异质性(I2=60.8%,p=0.000)。在癌症类型上,抑郁人群发生肝癌风险是无抑郁人群发生肝癌风险的1.20倍(RR=1.20,95%CI:1.01-1.43;I2=0.00%)。肝癌患者抑郁患病风险预测模型。2016年12月至2017年6月对首次确诊为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269人进行调查。对肝癌患者抑郁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后,134人(占49.82%)被检出抑郁(HAMD-17≥8分)。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较高受教育程度是肝癌患者发生抑郁风险的保护因素(OR=0.72,95%CI:0.52-0.99)。知道自己患有肝癌(OR=4.80,95%CI:2.60-8.89),社会支持程度较低(OR:1.79,95%CI:1.07-3.00),焦虑阳性(OR=2.22,95%CI:1.27-3.89),睡眠质量不佳(OR=1.05,95%CI:1.00-1.10),疼痛(OR=1.69,95%CI:1.18-3.15)和肝功能分级Child-Pugh(OR=2.09,95%CI:1.39-3.15)可能会增加肝癌患者的抑郁风险。预测模型的AUC面积为0.828(95%CI:0.78-0.88),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其95%置信区间分别为0.76(95%CI:0.76-0.76)、0.81(95%CI:0.81-0.81)、0.80(95%CI:0.80-0.80)和0.77(95%CI:0.77-0.77)。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和临床有用性。肝癌患者抑郁与复发关系。经TACE术后治疗的肝癌患者队列共有175人。其中,肝癌抑郁患者92例,检出率为52.57%,平均年龄57.56±9.53岁。男性患者所在比例较高,为80.6%。抑郁组1年RFS和PFS分别为53.0%和39.0%,对照组为75.0%和61.3%(p=0.001)。Kaplan-Meier曲线结果显示,抑郁组生存时间明显短于非抑郁组肝癌患者(HR=2.52,95%CI:1.38-4.59,p=0.001;HR=2.18,95%CI:1.36-3.49,p=0.001)。抑郁组平均无复发生存期为9.15个月(95%CI:8.29-10.61),对照组为11.04个月(95%CI:10.50-11.59)。抑郁组平均无进展生存期为8.18个月(95%CI:7.30-9.07),对照组为10.39个月(95%CI:9.72-11.06)。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抑郁(HR=1.82,95%CI:1.07-3.12,p=0.028)、肿瘤大小(HR=2.50,95%CI:1.30-4.81,p=0.006)、肝纤维化(HR=2.11,95%CI:1.14-3.89,p=0.017)及ALT浓度(HR=1.01,95%CI:1.00-1.02,p=0.032)是肝癌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在年龄小于58岁、男性、无饮酒史、乙肝阳性、肿瘤数量超过3个、有门静脉栓塞、甲胎蛋白<400ng/ml、肝功能A级和肝功能C级的亚组中,抑郁能够增加复发风险。肿瘤大小亚组中均有统计学意义。糖皮质激素及细胞因子在抑郁与肝癌复发中的作用。(1)抑郁患者糖皮质激素与细胞因子水平及诊断价值。对招募某心理医院和综合医院共89名研究对象(其中55名被临床医生诊断为抑郁症,34名未患抑郁人群)进行抑郁严重程度评估和采集血清检测糖皮质激素及细胞因子水平。结果显示,抑郁组的血清糖皮质激素浓度高于无抑郁组(p≤0.05)。血清免疫细胞因子TNF-α浓度在抑郁症患者中高于非抑郁患者。IL-6、IFN-γ、TGF-β在两组中无统计学意义。同时,将所有患者进行根据评分小于8分为无抑郁,8-16分为轻度抑郁,17-23分为中度抑郁,17-23分为重度抑郁四组,分析其不同抑郁严重程度下血清糖皮质激素浓度,结果显示,四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并且汉密尔顿抑郁评分与血清糖皮质激素浓度之间存在正相关(p≤0.001)。结果提示,糖皮质激素与抑郁之间可能存在关联。血清糖皮质激素ROC曲线分析联合诊断结果显示AUC=0.86(95%CI:0.77-0.94,p≤0.01)和单独血清糖皮质激素AUC=0.82(95%CI:0.73-0.92,p≤0.01)。截断值为147μg/dl。这一结果表明,血清糖皮质激素能够显着区分抑郁症患者和非抑郁症患者。(2)肝癌患者抑郁与复发关系中血清学糖皮质激素及细胞因子水平及其诊断价值。在肝癌患者中无抑郁未复发组、肝癌复发组、肝癌抑郁组、肝癌抑郁复发组中,糖皮质激素、TNF-α、IL-6在四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通过两两比较,肝癌抑郁复发组血清糖皮质激素水平均高于其他三组;同时,肝癌无抑郁未复发组均低于其他三组,提示血清糖皮质激素升高可能与肝癌抑郁复发之间存在联系。经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GC、TNF-α、IL-6联合预测肝癌抑郁(AUC=0.788)及血清GC(AUC=0.736)预测肝癌患者复发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结论:1.抑郁会增加癌症发生风险;抑郁会增加肝癌发生风险,但关联程度较小。为进一步证实它们之间的因果关联,仍需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和队列研究。2.我们构建了一种针对肝癌患者患病抑郁风险的个体化、可视化的预测模型,且该模型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3.抑郁会加速肝癌进展和复发。抑郁使肝癌患者缩短了肝癌复发时间。证实抑郁与癌症发展和死亡之间关系仍需要更大样本里、随访周期更长的进一步的研究来证实。4.血清糖皮质激素在抑郁症患者中高于非抑郁人群,且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同时,血清糖皮质激素与抑郁严重程度呈正相关。5.高浓度血清糖皮质激素和细胞因子(TNF-α、IL-6)在肝癌抑郁以及复发中具有一定的诊断学价值。在抑郁与肝癌复发关系中与内分泌系统可能更为密切。6.阐明抑郁与肝癌的关联,以及关联因素的分析将有利于护理人员提高对癌症患者心理护理的有效性。

二、原发性肝癌伴有高浓度甲胎蛋白患者与门静脉栓塞之间的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原发性肝癌伴有高浓度甲胎蛋白患者与门静脉栓塞之间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的比率、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血清甲胎蛋白、癌胚抗原联合检测对老年原发性肝癌患者预后评估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1.2 方法
        1.2.1 资料收集
        1.2.2 TACE治疗方法
        1.2.3 预后评价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不同预后组患者基本情况
    2.2 不同预后组血清NLR、PLR、AFP、CEA水平比较
    2.3 影响原发性肝癌患者不良预后的因素分析
    2.4 检测血清NLR、PLR、AFP、CEA水平对原发性肝癌患者不良预后的预测作用
    2.5 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患者不良预后的预测作用
3 讨论

(2)基于门静脉栓塞或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在肝癌治疗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缩略词表
前言
资料及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研究不足
文献综述 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的分步肝切除术的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撰写及发表的论文

(3)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TACE的概述
2 TACE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3 TACE药物及栓塞剂的选择
    3.1 化疗药物的选择
    3.2 栓塞剂的选择
        3.2.1 碘油乳剂:
        3.2.2 明胶海绵微粒栓塞剂:
        3.2.3 无水乙醇栓塞剂:
        3.2.4 载药微球:
        3.2.5 其他栓塞剂:
4 以TACE为主的多模式介入治疗方法
    4.1 TACE联合经门静脉介入治疗
    4.2 TACE联合非血管介入治疗
        4.2.1 TACE联合局部消融治疗:
        4.2.2 TACE联合经皮肝穿刺注射热碘油治疗:
        4.2.3 TACE联合索拉菲尼治疗:
5 影响TACE治疗效果的因素
    5.1 肝功能储备
    5.2 肿瘤假包膜形成
    5.3 门静脉癌栓
    5.4 HBV
    5.5 机体的营养状态
    5.6 介入治疗的次数和治疗间隔时间
6 小 结

(4)钇-90微球放射栓塞治疗肝细胞肝癌的生存预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评估和对比MESIAH及mHAP-Ⅱ评分预测肝细胞肝癌患者放射栓塞治疗后总体生存期的准确性
    一、前言
    二、材料和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五、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联合使用钇-90放射栓塞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肝细胞肝癌的有效性研究
    一、前言
    二、材料与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五、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和肝细胞肝癌患者放射栓塞术后总体生存期的相关性分析
    一、前言
    二、材料和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五、参考文献
综述 放射栓塞治疗在原发及继发性肝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5)肝细胞癌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的研究及评分系统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表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6)米兰标准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术前预测及预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1.3 诊断标准
    1.4 治疗方法
    1.5 标本处理
    1.6 临床资料采集
    1.7 随访与终点
    1.8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米兰标准肝癌肝移植与肝切除的疗效分析
    2.2 肝癌微血管侵犯预测
    2.3 肝癌微血管侵犯患者的预后分析
3 讨论
    3.1 米兰标准肝癌肝移植与肝切除治疗效果的讨论
    3.2 米兰标准肝癌患者术后复发及生存的讨论
    3.3 肝癌微血管侵犯预测的讨论
    3.4 肝癌微血管侵犯患者术后复发及生存的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原发性肝癌微血管侵犯的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外科手术治疗不同肿瘤大小的肝癌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肝功能储备的 Child 评分
附录2 苏黎世大学医学院关于术后并发症的分级标准
附录3 个人简历
致谢
综述 巨大肝癌的外科治疗
    参考文献

(9)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根治性手术术后1年内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附件
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引言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危险因素
        2.1.1 乙肝病毒感染
        2.1.2 丙肝病毒感染
        2.1.3 酒精性肝损伤
        2.1.4 其他因素
    2.2 HCC的临床表现
    2.3 HCC的临床诊断
        2.3.1 实验室检查
        2.3.2 影像学检查
        2.3.3 穿刺活检
    2.4 肝脏功能评价
    2.5 HCC的分期
    2.6 治疗
        2.6.1 肝切除术
        2.6.2 肝移植
        2.6.3 射频消融
第3章 资料和方法
    3.1 临床资料
    3.2 纳入标准
    3.3 排除标准
    3.4 复发标准
    3.5 随访
    3.6 研究方法
    3.7 统计学方法
第4章 结果
    4.1 术后1年预后情况
    4.2 危险因素中连续变量的截点
    4.3 肿瘤复发单因素分析
    4.4 肿瘤复发多因素分析
第5章 讨论
    5.1 血管侵犯与原发性肝细胞癌根治性手术术后1年内复发的关系
    5.2 肝纤维化程度及肝硬化与原发性肝细胞癌根治性手术术后1年内复发的关系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科研成果
致谢

(10)抑郁与肝癌发生、复发风险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词表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抑郁与癌症关系
        1.1.2 肝癌的研究进展
        1.1.3 癌症的心理护理研究进展
        1.1.4 列线图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技术路线图
    1.5 研究进度
第2章 抑郁与癌症发生风险关系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2.1.2 检索策略
        2.1.3 文献筛选
        2.1.4 数据提取
        2.1.5 质量评价
        2.1.6 统计学方法
    2.2 结果
        2.2.1 文献检索情况
        2.2.2 纳入文献的基本情况
        2.2.3 质量评价
        2.2.4 抑郁和癌症风险Meta分析结果
        2.2.5 亚组分析
        2.2.6 发表偏倚和敏感性分析
    2.3 讨论
    2.4 创新性与局限性
    2.5 小结
第3章 肝癌患者抑郁患病风险预测模型
    3.1 材料与方法
        3.1.1 研究设计类型
        3.1.2 研究人群
        3.1.3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3.1.4 数据收集
        3.1.5 调查工具
        3.1.6 人口学特征和临床资料
        3.1.7 统计分析方法
        3.1.8 伦理批准和试验注册
    3.2 结果
        3.2.1 肝癌患者招募情况
        3.2.2 研究人群的基本情况
        3.2.3 肝癌患者抑郁危险因素
        3.2.4 构建Nomogram预测模型
        3.2.5 肝癌患者抑郁风险预测模型的区分度和校正曲线
        3.2.6 肝癌患者抑郁风险预测模型决策曲线
    3.3 讨论
    3.4 创新性与局限性
    3.5 小结
第4章 肝癌患者抑郁与复发关系
    4.1 材料与方法
        4.1.1 研究设计类型
        4.1.2 研究人群
        4.1.3 数据收集
        4.1.4 人口学特征和临床资料
        4.1.5 随访过程
        4.1.6 结局终点测量
        4.1.7 统计学方法
        4.1.8 伦理批准和试验注册
    4.2 结果
        4.2.1 基线资料
        4.2.2 肝癌抑郁患者生存分析
        4.2.3 肝癌无复发生存的预后因素
        4.2.4 肝癌无进展生存的预后因素
        4.2.5 亚组分析
    4.3 讨论
    4.4 创新性与局限性
    4.5 小结
第5章 糖皮质激素及细胞因子在抑郁与肝癌复发中的作用
    5.1 材料与方法
        5.1.1 研究人群
        5.1.2 抑郁严重程度评估
        5.1.3 数据收集
        5.1.4 实验材料与仪器
        5.1.5 实验方法
        5.1.6 统计学方法
        5.1.7 伦理批准和试验注册
    5.2 结果
        5.2.1 抑郁患者血清学糖皮质激素及细胞因子水平及其诊断价值
        5.2.2 肝癌患者抑郁与复发关系中血清学糖皮质激素及细胞因子水平及其诊断价值
    5.3 讨论
    5.4 创新性与局限性
    5.5 小结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四、原发性肝癌伴有高浓度甲胎蛋白患者与门静脉栓塞之间的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 [1]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的比率、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血清甲胎蛋白、癌胚抗原联合检测对老年原发性肝癌患者预后评估价值[J]. 朱键,潘小平,王叶萍,黄成敏,单云峰.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21(18)
  • [2]基于门静脉栓塞或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在肝癌治疗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评估[D]. 缪铭鸣. 东南大学, 2020(01)
  • [3]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研究进展[J]. 穆锐,赵礼金. 广西医学, 2020(11)
  • [4]钇-90微球放射栓塞治疗肝细胞肝癌的生存预后研究[D]. 李西.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0(02)
  • [5]肝细胞癌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的研究及评分系统的建立[D]. 李群. 山东大学, 2020(11)
  • [6]米兰标准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术前预测及预后分析[D]. 古杰.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7]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J]. National Health Commiss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 2020(02)
  • [8]外科手术治疗不同肿瘤大小的肝癌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D]. 方强.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2)
  • [9]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根治性手术术后1年内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D]. 阎文心. 吉林大学, 2020(08)
  • [10]抑郁与肝癌发生、复发风险的相关性研究[D]. 贾勇. 吉林大学, 2019(11)

标签:;  ;  ;  ;  ;  

高浓度甲胎蛋白原发性肝癌患者与门静脉栓塞的关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