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治疗重症颅脑损伤60例分析

手术治疗重症颅脑损伤60例分析

(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云南昆明650021)

【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治疗重症颅脑损伤60例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开颅减压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大骨瓣开颅减压手术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并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对照组高,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对照组低,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大骨瓣开颅减压手术比常规开颅减压手术治疗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效果明显,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常规开颅减压;重症颅脑损伤;大骨瓣开颅减压

【中图分类号】R7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2-0140-02

重症颅脑损伤是脑外科急性病,病情严重,发展迅速,且伴有颅内高压症、脑水肿等并发症,因此需立即进行手术治疗[1]。目前,临床治疗重症颅脑损伤的常见手术方式有开颅减压手术、大骨瓣开颅减压手术,为对比两种手术效果,选取我院60例重症颅脑损伤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选取资料

从2015年4月至2016年6月在本院收治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中选取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30例。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22~65岁,平均年龄(41.69±6.57)岁,其中开放性损伤13例、闭合性损伤17例,跌倒伤5例、坠落伤8例、暴力伤9例、交通事故伤8例,瞳孔检查发现双侧瞳孔多变2例、单侧瞳孔散大19例、双侧瞳孔散大且对光反应消失9例。观察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21~66岁,平均年龄(41.78±6.92)岁,其中开放性损14例、闭合性损伤16例,跌倒伤4例、坠落伤9例、暴力伤8例、交通事故伤9例,瞳孔检查发现双侧瞳孔多变2例、单侧瞳孔散大20例、双侧瞳孔散大且对光反应消失8例。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对比差异均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开颅减压手术治疗,辅助患者保持头高脚低平卧姿势,进行备皮及消毒,给予气管插管和全身麻醉,后于患者额颞部和颞顶部间做一马蹄形切口,进行皮下组织分离,将颅骨打开,清理脑内淤血和损伤组织,对出血部位进行止血处理,最后放置引流管,缝合切口。观察组应用大骨瓣开颅减压手术治疗,帮助患者维持头高脚低平卧姿势,进行备皮及消毒处理,给予气管插管和全身麻醉,于顶结节到耳廓前颧弓处做一4cm切口,后进行皮下组织分离,打开患者大骨瓣,清理脑内淤血和损伤组织,给予出血部位止血处理,最后将大骨瓣关闭,缝合切口。

1.3观察指标和判定标准

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并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疗效标准按照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量表[2]进行评价,包括肢体运动、语言反应、睁眼反应三个方面,效果分为恢复良好13~15分、中残10~12分、重残7~9分、植物生存3~6分、死亡低于3分。恢复良好是指有轻度缺陷但不影响日常生活,中度残疾是指残疾但日常生活能自理、在帮助下能工作,重度残疾是指残疾严重、生活需要照料,植物生存是指仅能睁眼、清醒时间少。有效率(%)=(恢复良好+中残)/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分析,应用(x-±s)描述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应用%描述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对照组高,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见表1。

2.2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脑脊液漏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3.33%(1/30),对照组:脑血肿1例、脑脊液漏3例、脑膨出2例、切口疝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26.67%(8/30),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对照组低(χ2=4.706,P=0.030)。

3.讨论

本研究采用常规开颅减压手术和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对照组高,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对照组低。说明采用大骨瓣开颅减压术能减轻骨窗血管压迫,有效改善脑供氧供血,减缓颅内压,缓解脑水肿,改善患者病情,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减少死亡率。常规开颅减压术是根据脑损伤部位或者脑血肿情况进行骨窗减压,由于减压窗较小,无法彻底清除脑坏死组织及颅内血肿,特别是未咬除蝶骨嵴外侧,易发生脑膨出、脑缺血、脑嵌顿、脑血液回流障碍等情况,因此充分暴露脑外侧裂很重要[3]。

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症颅脑损伤优点如下:

(1)暴露脑组织范围广,可以彻底有效的清除脑损伤组织、脑血肿等;(2)能及早发现和控制桥静脉、横窦、矢状窦破裂现象;(3)骨窗面积大且低,能充分降低脑侧裂血管阻力,缓解脑静脉受压情况,减轻脑血管痉挛症状,有助于减少术后出现脑梗死、脑水肿现象概率,从而降低致死率、致残率;(4)能使脑疝及时复位,由于术中充分暴露颅中窝,能基本恢复侧脑室形态,恢复脑中线结构,并对疝出颞叶进行有效回纳,改善脑压迫现象,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5)去骨瓣时用人工硬膜、颞肌筋膜、帽状腱膜修补硬膜腔,有利于防止硬膜渗血时血液进入蛛网膜腔内,也能避免术后发生脑脊液漏、切口疝、脑血管痉挛等情况[4-5]。

综上所述,大骨瓣开颅减压手术比常规开颅减压手术治疗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效果明显,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罗林,唐尤佳,柯尊良,等.两种手术方式治疗重症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比较[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3):173-175.

[2]肖锦.重症颅脑损伤的手术治疗临床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29):3663-3664.

[3]勾程.急性重症颅脑损伤60例治疗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4):90-91.

[4]潘在轩.两种手术治疗重症颅脑损伤的效果对比[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2):26-27.

[5]丁锡武,何宗敬.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J].医疗装备,2016,29(16):142.

标签:;  ;  ;  

手术治疗重症颅脑损伤60例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