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振支撑论文-成臻,赵登利,吕超

减振支撑论文-成臻,赵登利,吕超

导读:本文包含了减振支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振动,弹性支撑,刚度,阻尼

减振支撑论文文献综述

成臻,赵登利,吕超[1](2019)在《基于减振特性的风电弹性支撑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风力发电机组上发电机的振动问题影响到整个机组的平稳运行,通常在发电机底部使用弹性支撑减小系统的振动。基于机械振动学理论,建立发电机弹性支撑系统数学模型和动力学方程,对发电机弹性支撑的减振特性进行设计研究,论述弹性支撑刚度和阻尼的设计原则。弹性支撑的刚度要考虑橡胶材料变形量标准,发电机弹性支撑系统的固有频率应避开共振频率,系统阻尼比应大于一定值,激励传递率应小于1。结合某机组的工况计算了发电机弹性支撑的刚度和阻尼值,并针对设计的弹性支撑做了现场振动测试,验证了设计的正确性,这对于风电弹性支撑的设计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机械设计》期刊2019年04期)

骆春勇,罗健,周刚[2](2019)在《压缩机支撑结构减振降噪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一款噪声振动较大的压缩机支撑结构为载体,采用噪声源分析、模态试验和模态仿真的方法,分析其原因为压缩机支撑底板在65~68Hz范围内产生的共振,通过改变压缩机支撑底板的刚度、质量和约束等参数,使其一阶固有频率达到115Hz,避免因变频压缩机宽工作频率下所产生的共振问题,也显着降低了整机运行时的振动,整机降噪约1.1 dB(A)。(本文来源于《日用电器》期刊2019年02期)

何江洋,何琳,徐伟[3](2018)在《船舶推力轴承弹性支撑下减振系统与轴系耦合振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推力轴承集成减振系统为背景,研究轴系边界条件改变后,集成减振系统与轴系的耦合振动,详细推导集成减振系统纵向、回旋传递矩阵解析表达式,建立了推进轴系与集成减振系统Xoz平面内的叁自由度耦合模型,结合试验室搭建的集成减振系统平台参数,重点分析推力轴承非刚性支承后,轴系纵向回旋耦合振动原因是减振系统刚度矩阵的不对称导致的;以纵向力传递率作为评估指标,指出耦合振动频率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减振系统的减振频带。(本文来源于《舰船科学技术》期刊2018年11期)

杜妍辰,张虹[4](2017)在《带弹性支撑的颗粒碰撞阻尼的减振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具有双重减振结构的带弹性支撑的颗粒碰撞阻尼具有优秀的减振性能。为了探索带弹性支撑的颗粒碰撞阻尼的减振机理,建立了带弹性支撑的颗粒碰撞阻尼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在Matlab环境下编制了仿真计算程序,模拟计算了在带弹性支撑的颗粒碰撞阻尼作用下的悬臂梁的减振性能。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提出的动力学模型。运用该动力学模型讨论了阻尼器腔体间隙比、冲击器质量比、刚度比的基本规律。得到了以下结论:(1)带弹性支撑的颗粒碰撞阻尼系统的动力学模型是可靠的;(2)带弹性支撑的颗粒碰撞阻尼具有优秀的减振性能,远远超过单体碰撞阻尼;(3)带弹性支撑的颗粒碰撞阻尼最优的结构参数组合(间隙比为0.15,刚度比为0.007)。(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7年13期)

刘长青,滕万秀,马梦林,杜洪军[5](2017)在《轨道车辆不同地板支撑结构减振特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某动车组存在的车厢地板20~60 Hz的频率范围内高能量振动问题为出发点,开展地板不同支撑刚度、支撑方式和结构形式的测试研究,以确定不同的地板支撑方式在不同频段的减振隔振效果。分析结果表明,基于20~60 Hz频段范围内减振隔振目的,可选用木方加减振垫3的组合方式作为最优的减振隔振方案,为客室内舒适度的优化提供依据和指导。(本文来源于《铁道机车与动车》期刊2017年06期)

路凯华,何立东,张俎琛[6](2017)在《基于ISFD弹性阻尼支撑的齿轮轴系减振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对齿轮轴系进行减振降噪,提出了一种新型integral squeeze film damper(ISFD)弹性阻尼支撑结构。设计并加工了4套实验用ISFD弹性阻尼支撑结构,搭建了开式一级直齿轮实验台,并通过对比主、从动轴分别安装刚性支撑、弹性支撑及弹性阻尼支撑后轴系的振动幅值,来验证其减振降噪效果。实验结果表明,该ISFD弹性阻尼支撑结构能够较好地改善齿轮啮合的冲击振动,并对齿轮啮合传动中大部分频率成分的振动都有良好的减振效果,平均降幅达50%以上,并且减振频带宽。(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01期)

彭杰,张胤[7](2016)在《斜拉桥拉索-粘弹性阻尼器-支撑减振统一设计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考虑支撑刚度,系统研究粘弹性阻尼器在斜拉桥拉索减振统一设计方法。首先基于复阻尼理论,建立拉索-粘弹性阻尼器-支撑统一等效模型用于拉索减振分析,推导出等效存储模量和等效损失模量,并分析支撑刚度对其影响;其次,给出粘弹性阻尼器给拉索附加模态阻尼比解析表达式,并数值分析模态阶数、支撑刚度等参数影响;最后基于阻尼比分析给出支撑刚度设计和完整拉索粘弹性减振设计示例。(本文来源于《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期刊2016年33期)

李林,王栋,杨洪波,谭陆洋,孙战磊[8](2016)在《空间相机柔性减振支撑结构的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高分辨率空间相机性能要求,设计了一种倒圆角直梁复合组成的双脚架柔性减振支撑结构。首先,根据某卫星结构要求初步设计了相机底部支撑结构,建立了以随机响应为目标的优化设计模型。利用尺寸优化设计了双脚架结构支腿的柔性环节,得到柔性环节最小厚度为2.5mm。然后,对相机底部支撑结构进行了工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设计的支撑结构组件重量1.26kg,基频达到1 624Hz。最后,对空间相机底部支撑结构组件进行了随机振动试验,试验结果显示:与相机结构连接处的最大响应RMS值为21.4grms,随机响应最大相对放大率为0.93,满足空间相机支撑结构的减振要求。得到的结果验证了设计和分析的可靠性,对同类卫星相机底部支撑结构的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光学精密工程》期刊2016年07期)

黄文超[9](2016)在《基于弹性支撑的转子系统振动控制及管道阻尼减振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转速、高精度、大功率、轻结构和长寿命柔性转子是现代高速旋转机械的发展趋势。为了获得更高的工作效率和可靠性,现在的转子系统大都采用柔性转子设计,柔性转子在高速下运转其同步振动响应往往较大且高速下的转子系统更容易出现次同步振动引发的稳定性问题。当前解决转子振动较大、易失稳问题最简单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优化支撑系统,引入弹性阻尼支撑结构以改善转子系统的稳态和瞬态动力学特性。通过引入弹性支撑结构可有效降低转子系统临界转速,这就可以合理的匹配临界转速和工作转速的相对位置,使得系统临界转速能进一步远离工作转速,有效避开共振区。通过引入外阻尼可有效抑制转子系统同步振动响应过大和次同步振动失稳问题,提高转子系统稳定性。本文的研究主线是阻尼减振技术,结合研究生期间的科研实验和项目实践情况,全文主要从弹性阻尼支撑结构、阻尼密封结构和粘滞性阻尼器结构在转子系统或化工设备振动控制中的应用几方面,对阻尼减振技术展开了详细的分析和介绍。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弹性阻尼支撑结构中整体式挤压油膜阻尼器(Integral Squeeze Film Damper,简称ISFD)是本文重点分析和介绍的部分。新型的整体式挤压油膜阻尼器(ISFD)由于采用新颖的电火花线切割制造工艺进行整体式加工,不仅在结构上较传统挤压油膜阻尼器有明显不同,而且在抑制不平衡下同步振动水平和改善次同步振动诱发的转子失稳等问题上有着一系列更加突出的优势。本文第二章将从新型的整体式挤压油膜阻尼器(ISFD)出现背景、结构特点、结构类型的发展和演变、提高稳定性机理、能量耗散机理、设计关键环节、实际工程应用情况、主要优点、存在的不足和今后发展方向等九方面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和介绍。(2)为了探究新型ISFD弹性阻尼支撑结构对转子振动控制的影响,本文首先从数值模拟分析出发,利用Dyrobes转子动力学软件仿真模拟了刚性支撑和弹性支撑两种不同支撑结构下,质量分布和悬臂长度对转子系统临界转速及振动控制方面的影响规律,为下文相关实验的进行提供了理论指导。本文研究并设计了不同结构参数的S型弹性体,探究了不同结构参数对S型弹性体刚度参数的影响规律,并根据实验台情况设计并加工出了四套实验用的ISFD弹性阻尼支撑结构。本文分别设计并搭建了多种实验工况下的单跨悬臂转子实验台、单跨转子实验台以及双跨N+1支撑转子实验台,并将新设计的ISFD弹性阻尼支撑结构应用于上述叁种转子振动控制实验中。通过多种不同支撑结构下减振效果的对比分析,实验证明了ISFD弹性阻尼支撑结构在转子系统振动控制方面相对其他支撑结构有着非常明显的阻尼减振效果。(3)本文针对北京航天某所某型号发动机液氢涡轮泵离心轮前、后凸肩阻尼封结构稳定性研究项目中密封结构强度问题,首先利用Fluent流场软件求解出不同密封结构下的压力分布,然后应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梳齿密封和圆孔型阻尼密封在实际工况下的应力强度和变形量进行求解,对比分析了两种密封结构的强度,并对圆孔型密封在不同周向孔数及不同圆孔深度下的结构强度进行了对比分析和研究。(4) 本文介绍了管道阻尼减振技术以及粘滞性管道阻尼器的结构及其减振原理。以四项实际工程项目中的换热器管道、压缩机管道和低温甲醇洗工艺管道为实例,本文从管道参数及振动情况、管道模态分析、管道振动原因分析、阻尼减振模拟计算、阻尼减振方案的确定以及减振改造效果验收六方面对管道阻尼减振技术在石油化工设备中的应用做了详细的分析和介绍。实践证明,阻尼减振技术能有效控制石油化工设备中的振动问题,四项实际工程管道阻尼减振改造项目的减振效果均得到用户的一致好评。(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16-05-31)

刘璐,吴斌[10](2016)在《自复位防屈曲支撑钢框架减振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自复位防屈曲支撑构件在拟静力试验中表现出良好的复位性能及耗能能力。但是,自复位防屈曲支撑钢框架中支撑与主体结构的刚度关系,以及结构中的复位系统与耗能系统的关系如何合理设置,都需要借助结构试验或参数分析来解决。根据我国现行规范设计了钢框架结构,在构件试验研究及理论分析基础上给出了自复位防屈曲支撑钢框架结构的叁线性恢复力模型,并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结构模型。根据此模型对防屈曲支撑钢框架和自复位防屈曲支撑钢框架结构进行了抗震性能对比。通过自复位防屈曲支撑动力位移反应分析,研究了支撑与结构刚度比αB/M,结构耗能系统与复位系统的屈服力比β及其刚度比αc三个重要参数。结果表明:自复位防屈曲支撑钢框架结构最大位移及残余位移角均小于防屈曲支撑钢框架结构的。结构刚度比αB/M越大越有利于减少残余变形;屈服力比β越大结构位移响应越小;刚度比αc越大结构位移响应越小。在初始设计时,建议钢框架结构的αB/M取为3;β取0.5~0.9;αc取为0.5。(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学报》期刊2016年04期)

减振支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以一款噪声振动较大的压缩机支撑结构为载体,采用噪声源分析、模态试验和模态仿真的方法,分析其原因为压缩机支撑底板在65~68Hz范围内产生的共振,通过改变压缩机支撑底板的刚度、质量和约束等参数,使其一阶固有频率达到115Hz,避免因变频压缩机宽工作频率下所产生的共振问题,也显着降低了整机运行时的振动,整机降噪约1.1 dB(A)。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减振支撑论文参考文献

[1].成臻,赵登利,吕超.基于减振特性的风电弹性支撑设计研究[J].机械设计.2019

[2].骆春勇,罗健,周刚.压缩机支撑结构减振降噪分析研究[J].日用电器.2019

[3].何江洋,何琳,徐伟.船舶推力轴承弹性支撑下减振系统与轴系耦合振动研究[J].舰船科学技术.2018

[4].杜妍辰,张虹.带弹性支撑的颗粒碰撞阻尼的减振机理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7

[5].刘长青,滕万秀,马梦林,杜洪军.轨道车辆不同地板支撑结构减振特性的研究[J].铁道机车与动车.2017

[6].路凯华,何立东,张俎琛.基于ISFD弹性阻尼支撑的齿轮轴系减振实验研究[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7].彭杰,张胤.斜拉桥拉索-粘弹性阻尼器-支撑减振统一设计方法[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

[8].李林,王栋,杨洪波,谭陆洋,孙战磊.空间相机柔性减振支撑结构的优化设计[J].光学精密工程.2016

[9].黄文超.基于弹性支撑的转子系统振动控制及管道阻尼减振技术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6

[10].刘璐,吴斌.自复位防屈曲支撑钢框架减振效果分析[J].建筑结构学报.2016

标签:;  ;  ;  ;  

减振支撑论文-成臻,赵登利,吕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