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均衡问题论文-刘炳全,潘丽静,度巍

交通均衡问题论文-刘炳全,潘丽静,度巍

导读:本文包含了交通均衡问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交通规划,需求管理,Logit随机用户均衡,Lagrangian乘子法

交通均衡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刘炳全,潘丽静,度巍[1](2018)在《双约束Logit随机交通均衡问题的有效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依据现实交通网络中路段容量与出行终点停车容量空间有限性的特征,建立带路段流量和终点需求双约束的Logit随机用户均衡问题的不动点模型,设计了一种有效的Lagrangian乘子法来求解,通过合理调整Lagrangian乘子使算法快速趋于收敛。在算法的迭代过程中,对通常Logit均衡问题则设计改进的自适应相继加权平均法来求解,使路段流量不超过相应路段容量并避免了繁琐的路线枚举,改进了算法的计算效率。数值实验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和结果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与应用》期刊2018年17期)

杨临涧,赵祥模,贺冰花,魏秋月,安毅生[2](2018)在《随机用户均衡交通分配问题的蚁群优化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出行者对路网熟悉程度的指标与交通流分配均衡性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具有指数形式信息素更新策略的随机用户均衡模型蚁群优化算法,建立了从Logit模型加载,到交通需求确认及路径流量、路段流量、路段阻抗、路径阻抗迭代计算的交通分配动态循环流程;计算了Nguyen-Dupuis路网模型中各路段的流量与阻抗,并与连续平均算法计算结果进行比较;通过调节出行者对路网熟悉程度的因子,分析了蚁群优化算法与连续平均算法的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连续平均算法和蚁群优化算法计算的路段流量分布分别为20~280、40~260pcu,蚁群优化算法的流量分布区间减小了15.4%,路段流量的最大值减小了7.1%,因此,采用蚁群优化算法计算的路段流量较为均衡;采用蚁群优化算法时,在Nguyen-Dupuis路网模型中各路段流量的标准差从65pcu降至48pcu,88%可选路径的阻抗分布在61~64,且84%的路径阻抗低于采用连续平均算法计算的阻抗,因此,采用蚁群优化算法减少了用户出行时间;当路网熟悉程度分别为0.01、0.1、1、2、7、11时,采用连续平均算法计算的路段流量标准差分别为75、65、50、47、45、45pcu,采用蚁群优化算法计算的路段流量标准差分别为48、48、48、47、43、43pcu,可见,随着路网熟悉程度的增大,分配在各路段上的流量范围逐渐减小,标准差趋于稳定,信息素更新策略对出行者的路径选择概率影响越明显,出行者选择阻抗小的路径的概率变大,因此,采用蚁群优化算法对路段的流量分配逐渐优于连续平均算法。(本文来源于《交通运输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周樊,芮绍平[3](2018)在《求解随机交通均衡问题的一种光滑样本均值逼近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将随机交通均衡问题转化为随机非线性互补问题;给出求解随机非线性互补问题的样本均值逼近(SAA)法;最后将该方法应用于一类具体随机交通均衡问题,给出数值实验.(本文来源于《淮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1期)

Robert,Ebihart,Msigwa[4](2015)在《求解交通均衡问题的光滑化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大多数居住城市中,交通拥挤已经成为城市交通的核心问题和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在传统的Stackelberg博弈中,带有两个局中人(领导-下属)的交通网络设计问题可被描述为一双层规划问题。其中领导是制定交通规则的控制中枢,下属代表道路使用者,他们按Wardrop用户均衡条件极小化行走时间/费用。这些问题要求交通规划者处理控制交通系统的涉及费用,道路连通性,用户交通工具选择与道路收费等因素的分片光滑变量。本研究关注求解各类道路网络设计问题的新的数值方法。本文考虑的叁类用户均衡交通问题均可以表示为双层规划问题。我们提出基于F-B函数的光滑化方法求解与双层规划等价的互补约束优化(MPCC)司题.证明了当参数μ\0时,光滑化方法具有全局收敛性质。我们采用Newton方法求解光滑化的子问题。在交通网络中考虑添加道路连接或删除道路连接的交通网路设计模型是网络扩容问题,其目的是确定连接的容量增扩集合,以及相应的均衡流量,使得交通系统的效率得到提高。可以用涉及两个局中人的一双层规划模型来表示这一问题。我们把扩容双层规划问题转化为一互补约束的上学规划问题(MPCC).我们把第3章提出的扰动方法用于得到的问题,并用变分分析工具证明其收敛性质。将扰动方法用于交通文献中出现的若干个不同的问题,得到的解优于以前的方法得到的解。比较重要地,本论文研究了将网络扩容与道路收费相结合的策略,这一策略可使交通系统获得极大的收益。我们将这一问题表达为—MPCC问题,它可以用一个光滑函数表达为一单层的连续可微优化问题。我们用一简单的数值例子来说明该方法。与城市交通问题密切相关的问题中,空气污染是一主要的问题,需要交通规划者或研究者在考虑其它因素的同时,也要将它考虑到被优化的目标中去。正是由于这一原因,各种各样的环境函数被集成到城市网络设计的目标函数中。本论文将考虑排放因素的连续网络设计(CNDP)问题表达为一双层优化问题。我们把考虑排放因素的双层CNDP优化问题转化为一MPCC问题。用扰动方法把这—MPCC问题用一单层的非线性规划(NLP)问题来近似。序列二次规划方法用来求解得到的单层可微优化问题。我们给出一简单的数值例子用于说明该方法,得到的数值结果是可接受的。(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5-06-01)

骆伟[5](2014)在《混合交通均衡问题的变分不等式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交通拥堵,给我国城市的道路、人民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研究造成交通拥堵的原因,分析车辆运行的规律,对于交通规划、节约能源、缓和交通拥挤、建设学科方面有着重要的现实与理论意义。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学者已有的研究,结合自身的理解,对交通模型进行研究与分析。主要的工作与成果如下所示:1.通过相关资料研究了赣州市的交通道路,对赣州市城市交通和人口情况有了基本的了解,再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居民的出行率、出行方式的选择、出行目的进行系统的了解与分析,为之后建立符合赣州交通道路的模型做准备。2.通过研究分析了已有的经典阻抗函数模型,如BPR阻抗函数,Davidson阻抗函数等五种阻抗函数的模型,再结合赣州市居民出行率、出行方式的选择、出行目的和道路特点,同时考虑了本向机动车、本向非机动车、对向机动车和对向非机动车对交通的影响,由此提出了针对不同道路特点的新型的阻抗函数模型,并分析新型阻抗函数模型的特征。3.在新建立的阻抗函数的基础上,针对对称型混合交通建立了符合其特色的极值模型。对于非对称型混合交通,根据Smith对标准UE极植模型存在性的论证,无法建立极值模型。通过证明对应于所提出模型的lagrangian函数的一阶条件与UE条件的等价性,从而证明了模型的等价性。再根据目标函数的正定性、严格凸性和约束条件的线性性,最后证明了符合此模型的最优解的唯一性。4.本文根据方向搜索法,对模型进行了算法的求解与分析。在掌握这种方法的基础上,分别针对对称型和非对称型的混合交通均衡模型提出求解的算法。与先前的研究对比,本文考虑的影响因素较多,可以较全面地反应混合交通状态。5.最后,用一个简单的网络来模拟实际交通网络的平衡问题,来说明本文所提出的计算方法的有效性。在文章的最后对本文的工作与所得的结论进行了总结,并对路段机非冲突提出了几点安全治理对策,如修建自行车道系统、分离机非车辆、限制机动车速度、发展多种公共交通方式等。并对论文以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江西理工大学》期刊2014-06-02)

孙华,高自友[6](2012)在《基于走行时间鲁棒可靠性的随机交通均衡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基于走行时间可靠性的交通均衡问题中,普遍存在假设是引起走行时间变异的O-D(Origin-Destination)需求或路段通行能力的概率分布是精确已知的。然而,现实中这些概率分布很难精确获得.本文放松这个假设而仅要求知道O-D需求的前m阶矩(这里m是和路段费用函数的形式相关的正整数),通过运用最坏风险价值和最坏条件风险价值指标定义鲁棒分位走行时间和鲁棒超过期望走行时间,并证明在一般分布下两种出行时间是等价的.基于此定义,通过整合出行者的感知误差,提出了鲁棒分位随机用户均衡(鲁棒超过期望随机交通均衡)模型,模型被表示为一个变分不等式,并证明了解的存在性,然后运用一种启发式算法求解该模型.数值算例显现了模型在应用上的特性及算法上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期刊2012年02期)

梁超,范炳全,成建强[7](2011)在《非线性折算系数下多用户混合交通网络均衡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多数道路是典型的混合交通,交通组成复杂,相互间干扰现象严重.含有小汽车、货车和其他车型的混合交通备受研究者的关注.本文构建一个考虑道路收费的多用户网络均衡模型,在模型中,各类用户拥有各自的时间延误函数和道路收费,且相互影响不同.折算系数(PCE)为可变的,构建的道路延误函数是非线性,非连续和非对称的.混合交通网络均衡模型采用变分不等式构模,用相继平均(MSA)方法进行求解.最后,在交通规划软件EMME/3中实现该算法并应用到实际公路交通网络,并对线性折算系数和非线性折算系数下的交通网络分配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非线性折算系数更加符合实际区域网络交通流分布.(本文来源于《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期刊2011年03期)

胡英[8](2009)在《科华UPS:改为事业部建制加速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日,国内UPS领军企业科华公司宣布内部改组,成立五个独立的事业部:金融、通信、交通、工业和渠道事业部,分别专注于金融、通信、交通、制造业市场和其他需要不间断电源的市场。科华公司销售中心副总经理兼渠道部总监林清民先生告诉:“这是科华公司自成立以来最大(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世界》期刊2009-11-02)

杜丽娜[9](2007)在《城市交通网络均衡问题的算法分析与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世界上大多数城市的交通条件的日益恶化,如何有效地模拟和解决拥挤和出行决策间的相互作用,从而获得整个城市交通网络的交通流模式,在国内外产生了一系列分析方法。在对交通网络分配模型进行系统综述地基础上,重点讨论了固定需求下的均衡配流问题。通过具体的算例,将容限配流法、比例配流法和方向搜索法进行对比分析,证明了方向搜索法在求解标准均衡配流解上的优越性。(本文来源于《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07年03期)

蔡立艳,朱道立[10](2007)在《无限维交通均衡问题离散化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无限维的交通网络均衡问题的离散化问题,证明了在某些条件下,离散化后的有限维交通网络均衡问题的解存在且惟一.当离散分割细度趋向于零时,离散化问题的均衡解通过一定的变换将逼近无限维问题的均衡解.(本文来源于《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7年04期)

交通均衡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了出行者对路网熟悉程度的指标与交通流分配均衡性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具有指数形式信息素更新策略的随机用户均衡模型蚁群优化算法,建立了从Logit模型加载,到交通需求确认及路径流量、路段流量、路段阻抗、路径阻抗迭代计算的交通分配动态循环流程;计算了Nguyen-Dupuis路网模型中各路段的流量与阻抗,并与连续平均算法计算结果进行比较;通过调节出行者对路网熟悉程度的因子,分析了蚁群优化算法与连续平均算法的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连续平均算法和蚁群优化算法计算的路段流量分布分别为20~280、40~260pcu,蚁群优化算法的流量分布区间减小了15.4%,路段流量的最大值减小了7.1%,因此,采用蚁群优化算法计算的路段流量较为均衡;采用蚁群优化算法时,在Nguyen-Dupuis路网模型中各路段流量的标准差从65pcu降至48pcu,88%可选路径的阻抗分布在61~64,且84%的路径阻抗低于采用连续平均算法计算的阻抗,因此,采用蚁群优化算法减少了用户出行时间;当路网熟悉程度分别为0.01、0.1、1、2、7、11时,采用连续平均算法计算的路段流量标准差分别为75、65、50、47、45、45pcu,采用蚁群优化算法计算的路段流量标准差分别为48、48、48、47、43、43pcu,可见,随着路网熟悉程度的增大,分配在各路段上的流量范围逐渐减小,标准差趋于稳定,信息素更新策略对出行者的路径选择概率影响越明显,出行者选择阻抗小的路径的概率变大,因此,采用蚁群优化算法对路段的流量分配逐渐优于连续平均算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交通均衡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1].刘炳全,潘丽静,度巍.双约束Logit随机交通均衡问题的有效算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8

[2].杨临涧,赵祥模,贺冰花,魏秋月,安毅生.随机用户均衡交通分配问题的蚁群优化算法[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18

[3].周樊,芮绍平.求解随机交通均衡问题的一种光滑样本均值逼近法[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4].Robert,Ebihart,Msigwa.求解交通均衡问题的光滑化方法[D].大连理工大学.2015

[5].骆伟.混合交通均衡问题的变分不等式方法[D].江西理工大学.2014

[6].孙华,高自友.基于走行时间鲁棒可靠性的随机交通均衡问题[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2

[7].梁超,范炳全,成建强.非线性折算系数下多用户混合交通网络均衡问题[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1

[8].胡英.科华UPS:改为事业部建制加速发展[N].计算机世界.2009

[9].杜丽娜.城市交通网络均衡问题的算法分析与应用研究[J].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

[10].蔡立艳,朱道立.无限维交通均衡问题离散化方法研究[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

标签:;  ;  ;  ;  

交通均衡问题论文-刘炳全,潘丽静,度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