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区典型绿洲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结构与功能分析——以塔里木河中下游榆里县为例

干旱区典型绿洲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结构与功能分析——以塔里木河中下游榆里县为例

一、干旱区典型绿洲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分析——以塔里木河中下游的尉犁县为例(论文文献综述)

钟耀[1](2020)在《种草养牛模式能流和经济效益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在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生活水平正在稳定的提高、大众的消费结构也一直发生着调整,整体而言,民众对肉蛋奶类的食品需求不断增加,这一需求促使着国家畜牧业的蓬勃发展。本文将位于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的三家肉牛养殖场作为研究对象,对种草养牛模式的能流情况和价值流即经济效益情况进行数据收集、处理及分析。结果表明:在能流分析方面,种草养牛农业循环养殖模式的核心是养殖肉牛进行生产活动,种植环节的产出作为次要系统补充。种植环节产出的牧草流入养殖环节,养殖环节产出的废弃物(牛粪尿)投入种植环节中,实现了系统内的物质二次循环,提高了物质转化率和减少了废弃物的产生及对环境的污染。种草养牛模式的养殖环节能量投入构成为有机能占90%以上,无机能占10%以下,有机能投入中精饲料的能量占比在30%左右,养殖环节产出能量中废弃物能量占比为50%左右。种植环节的能量投入构成为无机能占60%以上,有机能投入90%以上来自养殖环节产出的牛粪尿,种植环节的外源能投入占总物质投入的95%以上。种草养牛模式通过对模式内物质的多次循环利用,减低了能量投入,减少了废弃物的产出,增加了物质转化率,提高了能量产出。进行能值指标上的分析得出,种草养牛模式的能值自给率相对于养殖环节高出0.24以上;净能值产出率相对于养殖环节高出0.63以上;环境负载率相对于养殖环节提高了1以上,但与种植环节进行比较,种草养牛模式的环境负载率显着降低;养殖环节和种植环节均没有能值反馈率;以上数据说明种草养牛模式对于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友好性,对生产区域内的生态环境破坏程度更低,模式所具有的生态效益比种植环节更高。简单而言,种草养牛农业循环养殖模式在控制好系统内种植环节的化肥施用数量的前提下该模式对于生产区域内的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程度较轻,属于一种生态环境友好型的农业生产模式,作为农业生产模式比较适合在研究区域进行推广应用。在经济效益方面进行分析,种草养牛模式的总体产出值对比养殖环节高出8%以上;净产出值对比养殖环节和种植环节的总和高出2.6%以上;总成本对比养殖环节低8%以上。种草养牛模式相对于养殖环节的成本产值率高20%左右、物化成本率低3.5%以上、净产率高出一倍,且与模式中种植环节面积呈现一定正相关。投资产值率高20%以上。本研究中所涉及的种草养牛循环农业养殖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于:首先,种草养牛循环农业养殖模式的前期场地及库房等不动产的基础建设投入相对较高,模式内总生产过程中人工投入也较高,是养殖环节、种植环节的2倍左右。种草养牛模式作为一种具有系统内部物流、能流流经环节多,模式废弃物可自我循环等优势的新型农业生产模式,具有了较强的自我维持能力、农业生态环境友好性、可持续发展态势良好等优点,而且可以通过对于模式的现代科技、机械的投入程度的加大,来提升该模式的优点,改善该模式的不足,最大化该模式的资源利用能力和农业生产效率。值得在江西省省内进行推广并继续研究发展。

王希义[2](2018)在《塔里木河下游退化草地生态系统恢复的人工生态输水效益评估》文中研究说明塔里木河下游属暖温带、极端干旱气候。在干旱荒漠气候的控制下,塔里木河下游的地带性植被属温性灌木和半灌木荒漠。由于受到河水和地下水的补给,在河道两岸发育有大面积的低平地草甸植被。该草甸植被以杂草类、豆科草和中生乔木为主,其中优势物种包括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骆驼刺(Alhagi sparsifolia)、花花柴(Kareliniacaspia)、盐生草(Halogeton glomeratus)等,并生长有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胡杨(Populus euphratica)等乔灌物种。1972年,大西海子水库建成,塔里木河下游河道开始断流。草本植物退化十分严重,物种多样性减少,覆盖度降低,乔灌木物种的长势也逐渐衰退。2000年,国家开始实施塔里木河流域生态治理工程,在塔里木河下游地区开展生态输水。但是,目前缺乏草本植物和乔灌木物种的长期监测资料,使得退化草地系统的生态输水效益评估较为困难,从而导致后续输水过程中的水资源配置和输水方式缺少借鉴依据。因此,退化草地系统的生态输水效益评价对塔里木河下游水资源管理和合理利用具有重要的科学指导意义。基于此,本论文重点以塔里木河下游的草本植物为研究对象,基于对草本植物和乔灌木的长期实地监测资料,并结合遥感解译的数据资料,以草本植物的生态特征变化为主线,采用多样性指数法、生物量法、微积分法、广义相加模型、主成分分析法等方法和模型,分析了自生态输水以来以草本为主的植物群落生态服务价值变化特征,并探讨了人工输水对当地生态经济的影响。所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前15次输水后,河水对地下水的补给量约为20.44×108m3,占河水总水量的43.98%。土壤水补给量约占河水总水量的40.18%。草本植物水分主要来自于土壤水,对地下水的利用率很少,而多枝柽柳和胡杨水分主要来自于地下水。塔里木河下游地区影响植物生态特征的关键因素为地下水埋深;草本植物对地下水埋深变化的响应最为显着。随着地下水埋深的增加,草本植物的盖度逐渐降低,物种多样性指数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当地下水埋深超过6 m后,草本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显着减少。多枝柽柳和胡杨的生物量随着地下水埋深的增加呈现下降趋势。生态输水促进了草本植物的生长,多枝柽柳和胡杨的长势也有所好转。草本植物盖度平均增加幅度为204.51%,并且草本植物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显着增加。多枝柽柳的盖度和冠幅的增加幅度分别为38.45%、164.56%。胡杨郁闭度和冠幅增加幅度分别为191.3%、336.5%,枝下高降低了7.44%。草本植物生物量对生态输水的响应最为显着,多枝柽柳和胡杨生物量对生态输水的响应较为缓慢。2000—2016年,塔里木河下游草本植物生态服务价值增加量为0.611×108元,增加率为144.73%;多枝柽柳生态服务价值增加量为3.93×108元,增加率为14.76%;胡杨生态服务价值增加了0.41×108元,增加率为73.21%;生物多样性价值为0.856×108元。2000—2015年,考干断面草本植物群落输水投入价值与植物恢复价值比为1:5.63。2016年,塔里木河下游草本植物潜在分布面积为9 158.17 km2,潜在服务价值为6.10×108元;多枝柽柳潜在分布面积为6 243.61 km2,潜在服务价值为156.96×108元;胡杨潜在分布面积为234.51 km2,潜在服务价值为3.88×108元。2000—2016年,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对植被恢复的投入产出比为1:3.3。2000—2016年,塔里木河下游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了69.57%;生态环境指数增加了40.67%,生态坏境状况逐渐转好;草本植物生态系统稳定性逐渐升高,但是直到2016年依然处于不稳定状态;生态经济效益指数增加了246.88%,生态经济得到了恢复与发展。综上所述,生态输水促进了塔里木河下游地下水埋深的升高,草本植物对地下水埋深变化的响应最为显着。生态输水促进了塔里木河下游草本植物盖度和多样性指数的增加,草地面积扩大;多枝柽柳和胡杨的长势也有所好转。草本植物的生态服务价值增加量最高,多枝柽柳和胡杨的服务价值也有所增加,生态输水对植被恢复的效益十分显着。生态输水使得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有所升高,生态环境好转,草本植物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加,生态经济也有所增长。

张乐,苏佳颖[3](2015)在《绿洲经济研究述评》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通过梳理回顾绿洲、绿洲系统、绿洲经济的基本概念及其特点,对绿洲经济研究进展予以简略述评,认为绿洲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人口压力与水资源危机;绿洲经济研究的现行方法涵盖生态经济学、系统动力学、城市地理学等诸多交叉学科;绿洲经济发展困局的应对措施涉及技术方案、经济策略和综合研究三个层面。

董晓佳,张仁陟,张军,蔡立群[4](2015)在《定西市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分析》文中研究指明运用能值分析理论和方法,对定西市20082012年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投入-产出结构和主要能值效率指标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EIR整体呈上升趋势,从1.59上升至1.81;ESR在2008年略高(0.39),其余四年维持在0.35左右,波动幅度很小;EYR整体呈下降趋势,从2008年1.25下降至1.22;s稳定在1.251.30之间;r整体呈下降趋势,从0.65下降至0.61;n整体呈上升趋势,从0.34上升至0.39;ELR呈逐年上升趋势,从1.83上升至2.21;SDI呈逐年下降趋势,从0.68下降至0.55,5a平均值为0.59,SDI<1.经分析,5a间定西市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辅助能值投入增加,农业现代化水平有所提高,但能值资源利用效率较低且相对稳定,系统承受的环境压力增加,可持续能力下降,属于消费型经济系统.为促进定西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提高对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充分利用辅助能值,提高淡水资源利用效率,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当地的农业生产水平,提高系统的可利用潜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傅世枞,王大庆,张洋,王江丽,赵伟,唐哲卿,张莉,王宏燕[5](2013)在《基于能值分析的黑龙江垦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性》文中研究指明运用能值理论与分析方法,采用净能值产出率、环境负荷率、能值密度、人均能值用量、能值产投比及可持续性指数、系统稳定性指数及优势度指数等重要能值指标,对黑龙江垦区2002—2011年间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结构作了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垦区各项指标都维持在较高水平,工业辅助能投入大幅增加,农业生态系统的产能不断提高,垦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职工生活水平得到显着改善,但由此也产生了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性下降、种植结构不合理和能源利用效率低等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发展中亟待解决。

蒋碧,吴喜慧,于小玲,佟小刚,吴发启[6](2012)在《关中平原秸秆还田农业生产模式的价值流分析》文中研究表明价值流是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重要特征之一,利用价值流特征来评价秸秆还田农业生产模式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秸秆还田农业生产模式的定位试验,对不同还田模式下小麦—玉米轮作系统的价值流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麦秸秆高留茬—玉米秸秆粉碎模式的经济效益是最好的,其利润、成本产值率、成本净产率、成本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和劳动净产率都是最高的,分别为19811.91元·hm-2、2.47、1.55、1.47、31.64、19.81;最低的是小麦、玉米秸秆不还田,分别为16072.39元·hm-2、2.06、1.22、1.06、13.51、7.97。总产值和净产值以小麦不还田—玉米秸秆粉碎为最高,分别为33723.84元·hm-2、21737.84元·hm-2,小麦秸秆高留茬—玉米秸秆粉碎覆盖最低,为30500.03元·hm-2、18053.03元·hm-2。综合评判得分最大的是小麦秸秆高留茬—玉米秸秆粉碎,最小的是小麦、玉米秸秆不还田,分别为0.982和0.740。因此,小麦秸秆高留茬—玉米秸秆粉碎是该区种植业生产的最优模式,可大力推广。

张小平,何伟,方婷[7](2011)在《湟水谷地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分析——以西宁市为例》文中指出运用能值理论与分析方法,采用净能值产出率、环境负荷率、能值密度、人均能值用量、能值产投比及可持续性指数、系统稳定性指数及优势度指数等重要能值指标对位于湟水谷地的西宁市1990-2008年间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结构作了深入地分析。结果表明:湟水谷地农业生态系统由1990-2004年的低效率开发阶段逐步转变为2005-2008年的高效率开发阶段;农业生态系统的能值总投入和经济反馈能值投入大致呈先逐步下降、后缓慢上升和再快速上升的三个阶段性变化。农业生产力投入虽然以工业辅助能为主要方面,但传统的可更新环境资源和劳力、畜力和有机肥等有机辅助能仍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工业辅助能投入的加大,农业能值利用强度逐渐增强,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得到显着改善,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农业生态系统步入良好的发展阶段。但同时要注意工业辅助能投入的加大对系统生态环境所造成的干扰。

苏蕾蕾,韩春鲜[8](2010)在《塔里木河干流区农业经济增长水平机制分析》文中认为采用区位熵、多样化指数、标准差和离差分析了1995-2007年期间塔里木河干流区农业经济发展特点及其空间差异;用弹性系数分析了塔河干流区5个县、市的农业经济增长动力机制。研究表明:1995-2007年,塔里木河干流区是主要以农业为主的地区,其农业专业化水平比较高;塔里木河干流区农业内部结构趋于优化,但农业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水平在增大;影响塔里木河干流区5个县、市的主要动力有耕地面积、农业劳动力、农业机械动力、化肥用量。通过此研究知道了塔里木河干流区农业经济发展的特点及5个县、市的影响动力,为政府等相关部门制定提高塔里木河干流区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政策、措施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米雪晶,韩春鲜[9](2010)在《塔里木河中下游地区农用地可持续利用研究——以尉犁县为例》文中认为根据遥感和相关统计数据,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和GIS分析方法对塔里木河中下游地区尉犁县农用地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足迹变化程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90~2007年,除耕地以外,其他农用地均处于不可持续状态,表现为生态赤字,其中以牧草地的生态赤字最大;农用地总体的生态赤字逐年减小,生态环境有恢复的趋势;1990~2000年,生态足迹的决定因素是牧草地,而2000~2007年,决定因素变为耕地。

贡璐,安尼瓦尔·阿木提[10](2009)在《塔里木河流域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探析》文中认为塔里木河流域的农业生产资源丰富,且在建立现代生态农业模式上已做出了一些初步的探索和尝试,但在生态环境、农业结构、科技水平和市场等方面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与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存在一定距离。应从加强生态农业意识、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和推广力度、推进农业产业化等方面积极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生态农业模式。

二、干旱区典型绿洲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分析——以塔里木河中下游的尉犁县为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干旱区典型绿洲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分析——以塔里木河中下游的尉犁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种草养牛模式能流和经济效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 相关理论与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循环农业理论
        1.2.2 能流分析理论
        1.2.4 能值分析理论
        1.2.5 价值流理论
第二章 研究内容及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2 研究内容
        2.2.1 能流分析
        2.2.2 能值分析
        2.2.3 经济效益分析
    2.3 研究方法
        2.3.1 数据收集及分析
        2.3.2 能流分析方法
        2.3.3 能值分析方法
        2.3.4 经济效益分析方法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种草养牛养殖模式体系的能流特征分析
        3.1.1 种草养牛养殖模式系统能量产投结构及流向分析
        3.1.2 种草养牛循环农业养殖模式下环节及整体的能量分析
    3.2 种草养牛循环农业生产模式体系的能值分析
        3.2.1 种草养牛模式的能值特征分析
        3.2.2 种草养牛模式能值比较分析
    3.3 种草养牛循环农业养殖模式的经济效益分析
        3.3.1 种草养牛循环农业养殖模式总体经济效果
        3.3.2 “牧草一肉牛”养殖模式成本分析
        3.3.3 “牧草一肉牛”养殖模式投资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讨论
    4.2 研究过程中不足与展望
    4.3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调查情况表
作者简介

(2)塔里木河下游退化草地生态系统恢复的人工生态输水效益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水资源转移特征
        1.2.2 植被特征影响因素
        1.2.3 生态输水过程中植被响应价值
        1.2.4 生态输水后植被潜在恢复价值
        1.2.5 生态输水效益综合评价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5 技术路线
第2章 研究区概况
    2.1 地貌概况
    2.2 气候状况
    2.3 植被分布特征
    2.4 土壤特征
    2.5 水资源特征
    2.6 社会经济状况
第3章 水资源转移特征
    3.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3.1.1 数据来源
        3.1.2 研究方法
    3.2 河水对地下水的补给量
        3.2.1 地下水埋深变化
        3.2.2 各断面地下水补给量
        3.2.3 塔里木河下游地下水补给量
    3.3 基于氧同位素(18O)的植物水分来源分析
        3.3.1 基于氧同位素的水资源转化比例
        3.3.2 植物水分来源分析
    3.4 讨论
    3.5 小结
第4章 输水过程中生态变化及植被指标量化
    4.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4.1.1 野外调研
        4.1.2 研究方法
    4.2 植被分布与生态环境因子的关系
        4.2.1 样方分类
        4.2.2 物种分类
        4.2.3 植物种类的CCA排序
        4.2.4 群落分布与主要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
    4.3 地下水埋深对草本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4.3.1 草本植物盖度随地下水埋深的变化特征
        4.3.2 草地物种多样性随地下水埋深的变化
        4.3.3 不同地下水埋深下草地物种的多样性排序
    4.4 地上生物量与地下水埋深间的关系
        4.4.1 不同离河距离植物地上生物量的空间分布变化
        4.4.2 植物地上生物量对地下水埋深的响应
    4.5 输水过程中植物群落生态特征变化
        4.5.1 草本植物群落生态变化特征
        4.5.2 多枝柽柳生态变化特征
        4.5.3 胡杨生态变化特征
    4.6 讨论
    4.7 小结
第5章 输水后地表植物响应价值估算
    5.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5.1.1 数据来源
        5.1.2 研究方法
    5.2 草本植物新增生物量及价值变化
        5.2.1 各监测断面草本植物年际新增生物量
        5.2.2 区域内草本植物生物量及服务价值
    5.3 多枝柽柳新增生物量及服务价值
        5.3.1 各断面多枝柽柳地上年际新增生物量
        5.3.2 区域内多枝柽柳年际生物量及服务价值
    5.4 不同年份胡杨生物量及服务价值
        5.4.1 各断面胡杨年际新增生物量
        5.4.2 区域内胡杨生态服务价值评估
    5.5 生物多样性价值评估
        5.5.1 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5.5.2 调查结果
    5.6 讨论
    5.7 小结
第6章 人工输水后生态恢复潜在价值
    6.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6.1.1 数据来源
        6.1.2 研究方法
    6.2 植物潜在恢复价值初探
        6.2.1 地下水埋深变化特征
        6.2.2 样带内草本植物生物量的变化
        6.2.3 草本植物的生态恢复价值研究
    6.3 因子变化对植物群落的影响
        6.3.1 不同漫溢频次下植物群落组成变化
        6.3.2 不同漫溢持续时间下植物群落变化
        6.3.3 不同漫溢强度下植物群落组成变化
        6.3.4 地下水抬升对植物群落组成的影响
    6.4 植物潜在分布范围估测
        6.4.1 模型建立
        6.4.2 模型验证
        6.4.3 植物潜在分布范围
    6.5 讨论
    6.6 小结
第7章 生态输水效益综合评价
    7.1 资料来源与研究方法
        7.1.1 遥感影像解译与分类
        7.1.2 土地覆被变化分析方法
        7.1.3 生态服务价值评估方法
        7.1.4 生态环境状况指数法
        7.1.5 草地群落稳定性评估方法
        7.1.6 社会经济效益评价方法
    7.2 生态输水前后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
        7.2.1 流域内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特征
        7.2.2 生态输水前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变化
        7.2.3 生态服务的敏感度分析
    7.3 输水后生态环境状况与稳定性评价
        7.3.1 塔里木河下游生态环境变化特征
        7.3.2 草本植物生态系统稳定性特征
    7.4 生态输水社会经济效益综合评价
        7.4.1 塔里木河下游社会经济的驱动因子分析
        7.4.2 社会经济变化的驱动力分析
        7.4.3 生态输水的社会经济效益评价
    7.5 讨论
    7.6 小结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学术贡献
    8.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3)绿洲经济研究述评(论文提纲范文)

一、绿洲与绿洲经济
    (一) 绿洲与绿洲系统
    (二) 绿洲经济及其特点
二、绿洲经济研究动向
    (一) 主要问题
    (二) 研究方法
    (三) 解决策略
三、研究展望
    (一) 加强绿洲人居环境研究
    (二) 加强绿洲水土保育研究

(4)定西市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能值分析法基本步骤
    1.2 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评价指标体系
        1.2.1 能值流量评价指标
        1.2.2 能值效率评价指标
    1.3 研究区概况
2 结果与分析
    2.1 定西市农业生态经济能值系统图
    2.2 定西市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效率分析
        2.2.1能值投入率 (EIR) 和能值自给率 (ESR)
        2.2.2净能值产出率 (EYR)
        2.2.3系统太阳能值转换率 (s)
        2.2.4可更新资源能值比 (r) 和不可更新资源能值比 (n)
        2.2.5环境负载率 (ELR)
        2.2.6能值可持续发展指数 (SDI)
3讨论与结论

(5)基于能值分析的黑龙江垦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性(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区概况
2 能值分析步骤与方法
    2.1 收集和整理资料
    2.2 确定系统边界, 绘制能量系统图和能值图
    2.3 建立能值指标体系
3 黑龙江垦区农业生态系统能值分析
    3.1 黑龙江垦区农业生态系统能值投入
    3.2 黑龙江垦区农业生态系统能值产出
    3.3 黑龙江垦区农业生态系统评价指标
4 对策与建议
    4.1 石油农业发展模式凸显 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性发展受到挑战
    4.2 种植业结构亟待调整 重量轻质的观念亟须转变
    4.3 能源利用效率降低 需注重科技投入与转化

(6)关中平原秸秆还田农业生产模式的价值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区概况
2 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
    2.2 研究方法
        2.2.1 确定系统边界
        2.2.2 资金量的计算
        2.2.3 指标体系
        2.2.4 综合评价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秸秆还田模式的经济效益比较
    3.2 不同秸秆还田模式的综合评价
4 结论

(7)湟水谷地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分析——以西宁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1.2 数据来源
    1.3 能值分析计算结果
        1.3.1 能值分析表的编制
        1.3.2 能值指标体系的建立
2 西宁市农业生态系统的能值分析
    2.1 西宁市农业生态系统能值投入分析
    2.2 西宁市农业生态系统能值产出分析
    2.3 西宁市农业生态系统的主要能值指标动态变化
        2.3.1 净能值产出率
        1.3.2 环境负荷率
        2.3.3 能值密度和人均能值利用量
        2.3.4 能值投入产出比和能值可持续性指数
        2.3.5 系统稳定性和生产优势度
3 结论与讨论

(8)塔里木河干流区农业经济增长水平机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塔里木河干流区经济发展总体特征
    1.1 研究区及经济发展概况
    1.2 产业结构特征
2 塔河干流区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分析
    2.1 产业结构水平及其对区域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
    2.2 塔河干流区农业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水平
3 塔河干流区农业经济发展区域差异产生的原因分析
    3.1 水文特征的影响
    3.2 农业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分析
4 结论

(9)塔里木河中下游地区农用地可持续利用研究——以尉犁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区概况
2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2.1 研究方法
        2.1.1 生态足迹法。
        2.1.2 净出口量计算。
        2.1.3 生态足迹变化程度分析。
    2.2 数据来源
3 结果与分析
    3.1 计算结果
    3.2 尉犁县农用地变化程度分析
4 结论与讨论

(10)塔里木河流域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塔里木河流域农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农业生产资源丰富
    (二)“种养结合,农牧并重”的生态农业模式初见端倪
    (三)“高效节水型”农业生产方式开始推广
    (四)农业科技创新力度不断加大
二、塔里木河流域农业发展现存问题剖析
    (一)生态环境脆弱且趋于恶化
    (二)农业结构仍需进一步优化
    (三)经济发展与科技水平落后
    (四)农业市场化水平低
三、建立塔里木河流域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思考
    (一)加强生态农业意识,实现资源的保护性利用
    (二)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构建以沼气为纽带的立体共生型生态农业模式
    (三)提高生态农业科技含量和推广力度
    (四)推进生态农业产业化,实现农企互利双赢
四、结语

四、干旱区典型绿洲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分析——以塔里木河中下游的尉犁县为例(论文参考文献)

  • [1]种草养牛模式能流和经济效益分析[D]. 钟耀. 江西农业大学, 2020(07)
  • [2]塔里木河下游退化草地生态系统恢复的人工生态输水效益评估[D]. 王希义. 新疆农业大学, 2018(05)
  • [3]绿洲经济研究述评[J]. 张乐,苏佳颖. 经济论坛, 2015(10)
  • [4]定西市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分析[J]. 董晓佳,张仁陟,张军,蔡立群.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15(05)
  • [5]基于能值分析的黑龙江垦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性[J]. 傅世枞,王大庆,张洋,王江丽,赵伟,唐哲卿,张莉,王宏燕. 生态学杂志, 2013(07)
  • [6]关中平原秸秆还田农业生产模式的价值流分析[J]. 蒋碧,吴喜慧,于小玲,佟小刚,吴发启. 生态经济(学术版), 2012(02)
  • [7]湟水谷地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分析——以西宁市为例[J]. 张小平,何伟,方婷. 干旱区地理, 2011(02)
  • [8]塔里木河干流区农业经济增长水平机制分析[J]. 苏蕾蕾,韩春鲜.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0(05)
  • [9]塔里木河中下游地区农用地可持续利用研究——以尉犁县为例[J]. 米雪晶,韩春鲜. 安徽农业科学, 2010(08)
  • [10]塔里木河流域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探析[J]. 贡璐,安尼瓦尔·阿木提.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01)

标签:;  ;  ;  ;  ;  

干旱区典型绿洲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结构与功能分析——以塔里木河中下游榆里县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