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题材小说论文-罗大艳

城市题材小说论文-罗大艳

导读:本文包含了城市题材小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王安忆,城市,乡村,创作拓展

城市题材小说论文文献综述

罗大艳[1](2019)在《从城市记忆到乡村笔触——王安忆小说创作题材的开拓》一文中研究指出王安忆的小说创作,综观之下始终是有两个主要审美空间,一个是都市,一个是乡村。她的城市小说创作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对于乡村的书写也别有风致,她始终不懈致力于题材的开掘。但由于人生经历的原因使得她对乡村的书写虽上升为一种审美形式,却始终存有一种距离。(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9年23期)

唐伟[2](2017)在《麻将声里的“市井中国”——以湖南当代作家的城市生活题材小说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麻将,某种意义堪称中国的"国粹",它既是一种娱乐休闲,也是一种健身游戏,同时又因其本身的博弈性质,在民间往往染有不同程度的赌博色彩而遭人诟病。台湾学者陈熙远指出:"晚清出现的马将(麻将、麻雀),游艺上具有相当特殊的地位:尽管它们都是市井的小玩意(着重号为笔者所加),但却不失成为士林大传统中种种政治与文化论述所关注的议题。它们由于极具感染,从阎间、阀阅到闺阁,竟得跨越阶级,身份与性别的藩篱,风潮所至,几成众(本文来源于《湖南文学》期刊2017年03期)

佟永叶[3](2016)在《新世纪蒙古文城市题材小说中的女性叙事》一文中研究指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丰富了蒙古文城市题材小说中的有关城市想象和女性书写。状写女性在现代城市中的生存状态,探究女性和城市之间的关系,己成为新世纪蒙古文小说创作的一个潮流。论文“新世纪蒙古文城市题材小说中的女性叙事”探讨了世纪之初的社会、文化现代转型对城市女性的社会身份和自身发展产生的深刻影响。第一章 重点探讨了新世纪蒙古文城市题材小说中的女性角色。论文从城镇底层女性、商人与自由职业者、城镇上班族、城镇新新人类等方面对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以详实的实例进行了深入分析。通过展现城市女性的生存困惑及其命运,呼吁社会各界人士加强对城市女性的理解与关怀。第二章 重点考察了新世纪蒙古文城市题材小说叙事主题。论文从城市化进程中的女性爱情寻求,竞争时代女性的事业追求等方面对小说主题进行了概括;主要观察了聚集在城市女性身上的社会热点问题,并逐一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第叁章 重点探讨了新世纪蒙古文城市题材小说性别叙事中的城市女性形象。从男、女两性作家叙述视角,分别从情感世界、道德评价、事业追求等方面对女性形象进行了比较分析。(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期刊2016-05-01)

陈月丰[4](2014)在《新时期以来军旅题材小说中的城市意象》一文中研究指出新时期以来,随着当代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推进,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文明在当代社会的影响持续加强,大潮之下,绿色军营也难以做到孤立于外。基于军旅题材小说创作与军队现实的密切联系,军旅题材小说原(本文来源于《剑南文学(上半月)》期刊2014年09期)

刘岩岩[5](2014)在《论贾平凹城市题材小说中的神秘主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神秘与文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色之一。神秘主义的非理性、超自然等特点使得它成为乡土文学创作的重要组成要素之一。而贾平凹在其城市题材小说中却运用了大量神秘主义的元素,这种非理性元素的融入与理性的现代文明构成了一种悖论。城市作为商品经济发展的伴生物,是一个与乡村截然不同的生存空间,与自然经济占主体的乡村有着不同的文化形态与文明程度,因此城市在很多作家笔下一直都是现代文明的急先锋。在贾平凹的城市题材长篇小说中,神秘主义所代表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互为参照,异域空间与现实空间交错并行,小说中的神秘叙事传达着作家对两种文明的理性思考。本文试图通过对贾平凹城市题材长篇小说中神秘主义的探究窥探贾平凹的城市想象及其文化选择。有着“传统文化之子”之称的贾平凹对传统文化中神秘元素的运用早在其早期的乡土小说中就有展示。因此,本文首先对神秘主义笼罩下的贾平凹的整个创作做一个梳理,并重点理解其在城市题材小说中融入神秘主义元素的意义所在。在把握了作家的用意之后,展开对神秘主义具体内涵的探讨,并对作家在其城市题材小说中融入神秘主义的原因作一个细致探究,以期更深层次的把握神秘主义的内涵以及作家的创作心态。贾平凹奏响的这支城市中的“异想曲”虽然别具风格,但却并不是杂乱无章的。本文指出,神秘主义在其小说中主要表现为叁个方面:异彩纷呈的神秘意象、人性与神性并存的传奇人物以及传统文化观下的神秘叙事。通过对这几方面的探讨重点把握作家在构筑意象世界、设置人神对话、营造异域空间与现实空间并行中所融入的文化思考以及哲学思考,以期为走上歧路的现代文明与城市中迷失的人们寻找一剂良方,同时也表达出对失落的传统文明的深切惋惜。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明争暗斗中,贾平凹有着自己的城市想象及其文化选择。从贾平凹的叙事心态入手,作家的“失乡”心态导致了他在城市题材小说中一直寻找着精神家园,而这种“寻而不得”的处境使得作家不断的营构着自己的城市想象,保持着对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清醒认知。在现代文明的巨大包围圈中,贾平凹始终在一种两相悖论的文化语境中思考着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的出路,徘徊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14-06-01)

盛翠菊[6](2013)在《论江苏作家农民工题材小说中的“城市”与“乡村”意象》一文中研究指出农民工题材小说作为乡土小说的延伸和拓展,其叙事空间涉及城市和乡村两个层面,由此在小说中形成了"城市"与"乡村"两类意象群。江苏作家的农民工题材小说中的"城市"与"乡村"意象共同形成了两个巨大的文化叙事空间,两类意象的建构演绎成了具象化的城乡文化冲突。"城市"与"乡村"意象更多承载的是农民工从"乡土中国"到"城市中国"的文化之旅,农民工们根植于乡土文化传统的乡村伦理道德,受到来自城市金钱与物质的冲击,在追求物质和现代文明的同时,传统的乡土伦理丧失。在此类小说中,乡村文化的恋乡情结、村庄消逝的家园悲歌,以及城市生态伦理失衡后的深层隐忧被作家内蕴于"城乡"意象之中。(本文来源于《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3年05期)

瞿华兵[7](2012)在《新时期以来乡村题材小说中的城市形象塑造》一文中研究指出新时期以来乡村题材小说中对城市的塑造有着严重的两极化趋向,即1980年代乡村题材小说中的城市基本以正面形象出现,而1990年代以来的城市却以反面形象现身。两极化的城市形象塑造有着复杂的成因,折射出乡村题材小说作家和时代、历史之间的复杂纠葛。(本文来源于《当代文坛》期刊2012年02期)

韩笑[8](2011)在《论王安忆上海题材小说的城市文化书写》一文中研究指出王安忆,是中国当代文坛备受关注的焦点作家。从20世纪80年代初登上文坛开始,王安忆的创作表现出多变的风格,并且始终保持着旺盛的创作活力。90年代以后,王安忆将目光更多地投向了城市,开始进行一种城市文化的书写。在她的城市题材小说中,英雄伟人、时代精英从来不是主角,反而是各种(本文来源于《文艺争鸣》期刊2011年18期)

闫士委,张婷[9](2011)在《欲望中物的围困与情的落寞——论邱华栋和徐坤城市题材小说》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新生代"作家,邱华栋和徐坤的小说大多都取材于城市,城市在两人的笔下都充满了欲望和无奈,但面对相同城市风景,他们在作品中却表现出了不同的理解与困惑,邱华栋主要表现欲望中物的围困,而徐坤则热衷于表现欲望中情的落寞,他们共同呈现出了五彩缤纷而又荆棘丛生的城市生活。(本文来源于《宜春学院学报》期刊2011年09期)

李清霞[10](2011)在《艰难而尴尬的城市书写——论新世纪以来甘肃城市题材的长篇小说》一文中研究指出甘肃的城市叙事起步较晚,突出特点是城市叙事与知识分子叙事交错呈现,校园成为很多作家城市叙事的切入点,普通市民形象处于基本缺席的状态。21世纪以来,史生荣、徐兆寿、尔雅、王家达、李江等作家揭示了知识分子在城市化进程中艰难而尴尬的生存境遇、痛苦的精神体验及自我救赎的徒劳,其城市想象为西部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借鉴。(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1年05期)

城市题材小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麻将,某种意义堪称中国的"国粹",它既是一种娱乐休闲,也是一种健身游戏,同时又因其本身的博弈性质,在民间往往染有不同程度的赌博色彩而遭人诟病。台湾学者陈熙远指出:"晚清出现的马将(麻将、麻雀),游艺上具有相当特殊的地位:尽管它们都是市井的小玩意(着重号为笔者所加),但却不失成为士林大传统中种种政治与文化论述所关注的议题。它们由于极具感染,从阎间、阀阅到闺阁,竟得跨越阶级,身份与性别的藩篱,风潮所至,几成众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城市题材小说论文参考文献

[1].罗大艳.从城市记忆到乡村笔触——王安忆小说创作题材的开拓[J].青年文学家.2019

[2].唐伟.麻将声里的“市井中国”——以湖南当代作家的城市生活题材小说为例[J].湖南文学.2017

[3].佟永叶.新世纪蒙古文城市题材小说中的女性叙事[D].内蒙古大学.2016

[4].陈月丰.新时期以来军旅题材小说中的城市意象[J].剑南文学(上半月).2014

[5].刘岩岩.论贾平凹城市题材小说中的神秘主义[D].山东师范大学.2014

[6].盛翠菊.论江苏作家农民工题材小说中的“城市”与“乡村”意象[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7].瞿华兵.新时期以来乡村题材小说中的城市形象塑造[J].当代文坛.2012

[8].韩笑.论王安忆上海题材小说的城市文化书写[J].文艺争鸣.2011

[9].闫士委,张婷.欲望中物的围困与情的落寞——论邱华栋和徐坤城市题材小说[J].宜春学院学报.2011

[10].李清霞.艰难而尴尬的城市书写——论新世纪以来甘肃城市题材的长篇小说[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

标签:;  ;  ;  ;  

城市题材小说论文-罗大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