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茵报时期论文-王喜

莱茵报时期论文-王喜

导读:本文包含了莱茵报时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马克思,《莱茵报》,共同体,自由理性

莱茵报时期论文文献综述

王喜[1](2019)在《《莱茵报》时期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四重呈现》一文中研究指出《莱茵报》时期马克思共同体思想体现在其对国家理性与社会生活之间矛盾的现实切近,其中包括共同体的公共舆论空间诉求、特殊私利批判、运行逻辑反思以及自由理性期待。马克思通过批评颠倒了制度与人、个体与类之间关系的书报检查令,阐明了自由报刊之于建构公共舆论的意义;通过批判特权者利益亵渎法的普遍性的林木盗窃法案,指出理性国家不能沦为私利工具;通过揭示地区贫困问题中管理机构的官僚本质,提出消除管理贫困是消除地区贫困的根本进路;通过批判基督教国家观,指出国家的建构基础是自由理性而非宗教精神,国家应当是自由个体与理性国家互为生成的"相互教育的自由人的联合体"。(本文来源于《长白学刊》期刊2019年06期)

闫顺利,牛凤[2](2019)在《《莱茵报》时期马克思对理性国家观的批判——一种现实国家观的确立》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克思在《莱茵报》时期,德国的人民理性和国家理性之间的弊端日益显现。与黑格尔唯心主义不同,马克思另辟蹊径,从现实角度出发看到黑格尔理性国家观的不合理之处,进而从政治层面对普鲁士政府的社会等级制度、官僚阶级以及政府法律予以批判,这种从现实出发的理论解释对马克思现实国家观的最终形成以及"两个转变"起到了强有力的促进作用。(本文来源于《学理论》期刊2019年11期)

宋朝龙,张玉杰[3](2019)在《马克思对形式自由和理性自由的超越——对《莱茵报》时期的马克思是不是自由主义者的再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学界一种流行观点认为《莱茵报》时期马克思思想的整体性质是自由主义的。但如果仔细分析文本,例如以《第六届莱茵省议会的辩论(第一篇论文)》为例,我们可以发现,和自由主义否定阶级存在相反,马克思此时明确肯定了阶级之间的对立。马克思站在人类普遍自由的立场,揭露了特权等级的等级自由,批判了资产阶级形式自由沦为行业自由的现实,并把人类普遍自由的实现寄希望于劳动阶级。马克思发挥了人类普遍自由的否定性规定,否定了特权等级的等级自由以及资产阶级的形式自由和行业自由;马克思还发挥了人类普遍自由的肯定性规定,即把普遍自由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和解放事业相联系,这蕴含着马克思思想新的发展方向,为创建历史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体系准备了基础。因而,把《莱茵报》时期马克思思想的整体性质界定为自由主义是不合适的。(本文来源于《哲学动态》期刊2019年10期)

朱建伟[4](2019)在《从“绝对理性”到“人民理性”——青年马克思《莱茵报》时期人民性思想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人民理性"不仅是马克思《莱茵报》时期明确的哲学立场,也是理解马克思早期哲学变革的一条重要线索。以往的研究中"人民理性"要么被《博士论文》时期的"自我意识"所掩盖,要么就是被德法年鉴之后"现实的人"所遮蔽。本文在梳理马克思《莱茵报》时期的思想历程的基础上,对马克思"人民理性"与黑格尔"绝对理性"做了比较性研究,并分析了这种哲学立场差异背后的原因,这对于把握马克思早期思想嬗变的内在逻辑,理解把握社会发展的"时代精神",都有一定的启发意义。(本文来源于《理论界》期刊2019年08期)

刘婵婵[5](2019)在《《莱茵报》时期马克思的自由思想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莱茵报》时期是马克思自由思想发展的重要阶段。马克思基于为人民利益辩护的立场,从精神自由、出版自由和法律保障等方面详尽地论证了"自由"的价值和意义。尽管青年马克思在《莱茵报》时期对政治的思考充满了激进的民主主义色彩,但也正是在此时期,马克思在批判普鲁士专制统治的基础上开启了为人类自由解放而奋斗的革命生涯。因此,正确认识马克思《莱茵报》时期的自由思想,是客观梳理马克思自由观历史演进的应有之义。(本文来源于《党政干部学刊》期刊2019年08期)

王位[6](2019)在《理性国家思想探析——马克思1842年《莱茵报》时期的政治哲学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1842年《莱茵报》时期马克思在政治哲学思想、国家观念上仍然没有脱离黑格尔的影响,在《第179号"科伦日报"社论》、《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等马克思早期着作中都能看到黑格尔理性国家思想的存在,在国家观念上强烈地要求把国家从宗教神学中解救出来,强调理性国家的实存和复归。(本文来源于《理论观察》期刊2019年05期)

程丙,成龙[7](2019)在《马克思《莱茵报》时期人民主体思想的逻辑向度》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克思《莱茵报》时期发表的诸多政论文章中蕴涵着丰富的人民主体思想,然而却是国内外学界研究的薄弱环节。马克思的主要观点有:"自由报刊是历史的人民精神的英勇喉舌和它的公开形式";法律"同人民的意志一起产生并由人民的意志所创立";代表权"应理解为人民自身的代表权";习惯法要惠及贫民,为穷人要求"一切国家的穷人的习惯法";"事件的道德实质始终是人民的思想、忧虑和希望的体现"。该时期马克思的人民主体思想固然尚处于启蒙思想祛魅的萌发期,但其弥散的价值意蕴,不仅为马克思早期思想发展提供了动力,而且为马克思世界观变革创设了契机,同时,昭示着马克思揭开唯物史观奥秘的可能。(本文来源于《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磨胤伶[8](2019)在《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萌芽——从《博士论文》到《莱茵报》时期》一文中研究指出个体与共同体是马克思观察人类历史发展的两个重要范畴。在马克思早期的着作中就蕴含了他的共同体思想的基础以及发展的趋势。借由对伊壁鸠鲁原子论的分析,马克思在其《博士论文》中阐述了不同于近代自由主义的自由观,奠定了其共同体思想的基础;在《莱茵报》时期,马克思把在《博士论文》中表达的自由观运用于对社会现实的分析,开辟了其共同体思想的发展道路。发掘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出发点,明确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基本立场,对于我们正确把握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真谛以及思想发展的动因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新经济》期刊2019年04期)

余根雄,韩璞庚[9](2019)在《马克思人民理性思想的现实基础及其内在逻辑——兼论马克思《莱茵报》时期的哲学原则》一文中研究指出"两个转变"说,从总体上客观地概括了马克思早期,特别是《莱茵报》时期的思想处境,但随着马克思早期文献的深度挖掘,其局限性也日益凸显。其局限在于,"两个转变"说只是笼统地、抽象地、模糊地描述了马克思《莱茵报》时期的思想状态。而人民理性是马克思在这一时期所遵循的明确的、具体的、坚定的哲学原则。马克思通过对四重现实问题:即出版自由问题、等级制度问题、私人利益问题、社会贫困问题的深刻剖析,阐明了这一原则。普遍的自由是"人民理性"的哲学前提;人民精神是"人民理性"的基本内核;理性人民性是"人民理性"的理论旨归。叁者构成人民理性的内在逻辑结构,从而使其超越了狭隘的政治国家观成为哲学世界观。马克思人民理性思想同时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着重要积极意义。(本文来源于《甘肃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02期)

周泉[10](2019)在《马克思《莱茵报》时期的哲学世界观演变探析——兼论学界的几种主流观点》一文中研究指出《莱茵报》时期马克思哲学世界观仍是带有思辨底色的。马克思对现实政治活动的参与对其后来的思想研究和革命实践产生了很大影响。而以"两个转变"为切口,纵观当前学界对马克思《莱茵报》时期哲学世界观及其演变逻辑的基本看法,就能够显示出此时马克思哲学世界观及其演变的真实图景。在看待和评价包括哲学世界观等问题在内的马克思思想时,应该坚持具体历史环境下的文本分析。为了呈现一个既不理想化,也不庸俗化的马克思,对具体历史环境下的文本考察和对考察得出的结论进行评价和定位,必须与马克思后来发展了的思想和政治实践结合起来进行理解。(本文来源于《理论月刊》期刊2019年03期)

莱茵报时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马克思在《莱茵报》时期,德国的人民理性和国家理性之间的弊端日益显现。与黑格尔唯心主义不同,马克思另辟蹊径,从现实角度出发看到黑格尔理性国家观的不合理之处,进而从政治层面对普鲁士政府的社会等级制度、官僚阶级以及政府法律予以批判,这种从现实出发的理论解释对马克思现实国家观的最终形成以及"两个转变"起到了强有力的促进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莱茵报时期论文参考文献

[1].王喜.《莱茵报》时期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四重呈现[J].长白学刊.2019

[2].闫顺利,牛凤.《莱茵报》时期马克思对理性国家观的批判——一种现实国家观的确立[J].学理论.2019

[3].宋朝龙,张玉杰.马克思对形式自由和理性自由的超越——对《莱茵报》时期的马克思是不是自由主义者的再探讨[J].哲学动态.2019

[4].朱建伟.从“绝对理性”到“人民理性”——青年马克思《莱茵报》时期人民性思想探析[J].理论界.2019

[5].刘婵婵.《莱茵报》时期马克思的自由思想探析[J].党政干部学刊.2019

[6].王位.理性国家思想探析——马克思1842年《莱茵报》时期的政治哲学思考[J].理论观察.2019

[7].程丙,成龙.马克思《莱茵报》时期人民主体思想的逻辑向度[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8].磨胤伶.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萌芽——从《博士论文》到《莱茵报》时期[J].新经济.2019

[9].余根雄,韩璞庚.马克思人民理性思想的现实基础及其内在逻辑——兼论马克思《莱茵报》时期的哲学原则[J].甘肃社会科学.2019

[10].周泉.马克思《莱茵报》时期的哲学世界观演变探析——兼论学界的几种主流观点[J].理论月刊.2019

标签:;  ;  ;  ;  

莱茵报时期论文-王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