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模拟评价论文-罗攀

景观模拟评价论文-罗攀

导读:本文包含了景观模拟评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森林景观类型,景观指数,梯度提升决策树,影响模拟分析

景观模拟评价论文文献综述

罗攀[1](2019)在《广西广运林场森林景观格局影响模拟分析及稳定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森林景观是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主体构成的景观,对于森林景观的研究分析,可以揭示景观的结构和功能,明确调控手段,为森林资源管理提供理论支持。本文以森林经理学、景观生态学等为理论依据,以AcrGIS10.2、Fragstats4.2、Python编程为技术软件支持,以广西广运林场为研究对象,首先对研究区进行景观类型划分。在此基础上,利用景观格局指数法,对研究区进行了森林景观格局分析;接着使用多个数据模型,分析了自然环境对森林景观格局的影响;最后对研究区进行了森林景观格局稳定性评价,为研究区的森林经营管理提供理论基础。主要结论如下:(1)以地类、优势树种以及当地生产实践为依据,将研究区森林景观类型划分为9类:非林地景观、其它林地景观、阔叶林景观、杉林景观、松林景观、未成林造林地景观、灌木林景观、经济林景观和竹林景观。(2)提出了基于统计的景观指数选择的新方法,利用Python编程进行实现。最终确定本文研究所使用的景观指数,类型水平指数和景观水平指数各为8个和6个。(3)分别利用类型水平指数和景观水平指数进行森林景观格局分析。在类型水平上,研究区主要景观为阔叶林景观,占绝对优势;景观形状较简单,人为干扰较严重;阔叶林景观作为林场的优势森林景观类型,聚集程度高于其它景观类型。在景观水平上,研究区的景观异质性偏低;聚集程度较高,且连通性较好,破碎度低。(4)分别使用K-近邻(K-Nearest Neighbor,KNN)回归、随机森林回归、梯度提升决策树回归方法对研究区进行了自然环境对森林景观格局的影响模拟研究。结果表明:使用梯度提升决策树回归方法精度最优,判定系数(R2)为0.773,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为0.051;其次为随机森林回归方法,R2为0.752,RMSE为0.054;KNN回归方法最差,R2为0.623,RMSE为0.065。(5)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克里金插值法和自然间断点分级法对研究区进行了森林景观格局稳定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稳定区的占比为71.91%,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中部和东南部,这里多为阔叶林景观,植被丰富,保护较好;不稳定区的占比为28.09%,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西南部以及研究区的边界,这里树种单一,受人为干扰较严重。表明广西广运林场整体的森林景观稳定性较好,但有待加强森林资源保护。(本文来源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杨阳[2](2018)在《海坛岛土地利用变化模拟与景观生态风险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地资源一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载体,在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土地利用的变化对当地的气候、生态系统、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影响,良好的土地利用方式有助于可持续发展的进步。由于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经济的无序的加速发展,海岛已成为备受瞩目的脆弱带。海坛岛是我国的第五大岛,具有丰富的水生资源和独特的旅游资源。近年来的快速城市化使海坛岛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将土地利用变化与景观生态效益相结合,可以彰显土地利用变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对海坛岛实现更高层次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主要基于福建省平潭县2000年、2005年、2009年及2013年土地利用现状图,首先探讨分析了海坛岛2000-2013年的景观格局的变化和生态风险空间变化;其次,利用CLUE-S模型,对海坛岛2021年不同发展情景下的土地利用状况进行模拟,最后基于2013年和模拟的土地利用数据,利用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对生态环境进行评价,揭示研究区生态环境的变化趋势。得出的结论主要如下:(1)2000-2013年海坛岛内各景观类型均有不同程度的波动,其中,耕地、林地、灌丛、草地、水域的面积均有下降,且斑块数目、破碎度指数增加明显,景观破碎化程度加深,分离度也日趋上升;而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呈现增大趋势,斑块数目和破碎度和分离度减小,景观类型分布趋于集中。(2)2000-2013年间海坛岛不同风险等级的面积发生了很大变化,2000年研究区以低风险和较低风险为主,至2013年研究区内较高和高风险等级的面积大量增加,分别增加6.2%和73.9%。从转移矩阵来看,海坛岛在不同阶段均表现出风险从低级向高级的转移,2009-2013阶段较高风险等级向高风险等级的转换速率有下降趋势,但情况仍不容乐观。(3)所选的驱动因子对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布格局具有较好的解释能力,在运用CLUE-S模型进行海坛岛土地利用变化模拟中,Kappa指数高达0.81,大于0.75,适合模拟海坛岛未来的土地利用空间分布格局。(4)海坛岛在自然发展和城市规划情景下森林、灌丛、湿地、农田面积均呈减少趋势,其中森林和农田的减少量较大,城镇建设用地在城市规划情景下增幅较大,高达31.79%。城镇扩张地区主要集中在东北方向的白青乡、西北沿海的苏澳镇、县城的周边地区和东部沿海的澳前镇,城市规划情景下建筑用地主要表现为建筑用地的向外扩张,其中乡镇建筑用地的增加较明显。(5)与2013年相比、海坛岛2021年不同发展情景下斑块数目、斑块密度、边界密度、景观形状指数均呈上升趋势,凝聚度和聚合度逐渐降低,岛内各类景观的破碎化程度不断加深,整体景观格局趋于破碎化和离散化。海坛岛2013年、2021年自然发展情景及城市规划情景的景观生态风险指数分别为0.334、0.337、0.351,,景观生态风险指数呈上升生态安全问题日趋严重。(本文来源于《福建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1)

杨阳,黄义雄,李潇,古璠,郭佳蕾[3](2017)在《海坛岛土地利用变化模拟与景观生态风险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海坛岛土地利用变化进行模拟与景观生态风险评价,为该岛的土地利用规划和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福建省平潭县综合试验区规划建设的背景下,将Markov模型和CLUE-S模型相结合,模拟海坛岛2021年自然发展模式和城市规划发展模式下的土地利用空间分布格局,并用景观指数和景观生态风险指数对不同模式的景观格局进行分析。[结果](1)2021年的预测结果与2013年土地利用状况相比,在自然发展模式下森林、灌丛、湿地、农田分别减少了9.58%,5.53%,2.33%和8.82%。城市规划模式下分别减少了12.86%,6.16%,2.40%和11.67%;建筑用地面积自然发展模式下增加了24.56%;城市规划模式下增加了31.79%。(2)海坛岛的景观斑块破碎化程度日趋严重,森林、灌丛、湿地、农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的斑块数目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景观面积百分比和景观形状指数上,森林、灌丛、湿地、农田均呈下降趋势,建设用地呈上升状态,未利用地变化不大。(3)海坛岛2013和2021年两种不同发展模式下的景观生态风险指数分别为0.334,0.337和0.351。[结论]海坛岛整体景观趋于破碎化和离散化,景观生态风险指数呈上升趋势,景观生态问题日渐严重。(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通报》期刊2017年06期)

曾永年,靳文凭,王慧敏,张鸿辉[4](2014)在《青海高原东部土地利用变化模拟与景观生态风险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西部大开发和退耕还林等生态工程对未来土地利用变化趋势的影响,将Gray-Markov模型和CLUE-S模型相结合,模拟自然情景、耕地保护情景和土地规划情景下青海高原东部农业区2020年土地利用覆盖状况,并分析3种情景下土地利用变化特征,采用景观格局指数和景观生态风险指数比较3种情景模拟结果。自然情景延续1999-2009年的发展模式,至2020年退耕还林/草633.98 km2,其他未利用地造林/草117.66 km2;耕地保护情景严格保护耕地,至2020年退耕还林/草142.00 km2,未利用地造林/草130.71km2;土地规划情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退耕还林/草444.18 km2,未利用地造林/草333.75 km2。景观格局指数和景观生态风险指数均表明土地规划情景下的模拟结果布局较合理。研究表明,新增建设用地扩张的同时加强生态保护,仍可以保证区域景观生态安全。该研究可为中国西部的土地利用规划和政策制定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2014年04期)

吴志丰,李月辉,布仁仓,熊在平,常禹[5](2013)在《呼中林区森林景观的历史变域模拟及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大兴安岭地区呼中区,将物种的年龄和分布信息进行随机化处理后,应用空间直观景观模型LANDIS对森林景观进行长时间(2500a)模拟,取物种演替稳定时间段作为模拟历史变域的数据来源。分别在景观水平和年龄类型水平上利用景观指数空间分析、主成分分析和核密度估计方法分析景观格局历史变域的模拟结果,并在二维空间坐标内,将研究区1990年、2000年森林景观特征与之比较。结果表明,各树种面积比例在模拟900a后都达到稳定状态,可作为无干扰条件下森林景观特征的历史变域;由于长期采伐,研究区1990年景观的斑块面积和破碎化程度都偏离了该历史变域,其中,过熟林偏离最明显,其斑块面积远小于历史变域,破碎化程度非常严重;虽然1990年后的采伐管理方案比之前的更为合理,但2000年的森林景观仍旧继续偏离历史变域。(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3年15期)

王子赓[6](2011)在《基于叁维仿真模拟的公路景观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公路建设事业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人们对公路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公路除了满足交通功能以外,还要求具有景观特性,以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现阶段有许多国内外学者研究公路景观和公路景观评价,也获得了相应的成果。但在中国,目前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设计指南应用于指导公路景观设计,也没有一套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公路景观评价,因此公路景观评价研究将完善提高我国公路景观建设水平。本文根据国内外公路景观及景观评价的研究和实践成果,结合陕西省高速公路景观的实际状况,首先探讨了现阶段我国公路景观研究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其次,研究叁维仿真软件UC-win/Road的建模过程,展示公路景观整体效果图;第叁,研究公路景观、公路景观评价、评价指标体系等内容,分析对比主要的公路景观评价方法,使用调查分析法对陕西省高速公路自身景观要素景观质量进行评价,分析评价结果探寻主要景观问题,总结高速公路景观评价理论,运用UC-win/Road叁维仿真软件模拟公路景观,对比展示公路景观要素美化前后的效果图;最后,运用本文的研究成果分析西宝高速公路所存在的主要景观问题,通过美学手法进行处理,利用叁维仿真软件做出具有美感的公路景观效果图。本文的研究能够帮助识别现阶段陕西省高速公路景观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供了相应的美学处理手法,结合叁维仿真模拟软件可更加直观、逼真的展示高速公路景观整体景观效果,有助于指导高速公路景观的建设以及景观要素的美化改善。(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1-04-25)

冯永玖,刘艳,韩震[7](2011)在《不同样本方案下遗传元胞自动机的土地利用模拟及景观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元胞自动机(cellular automata,CA)模拟土地利用情景,有助于理解其变化机理,并为土地资源持续利用提供空间决策支持.本文基于生物进化过程的遗传算法(generic algo-rithm,GA)将CA参数编码成为染色体,在模拟结果与真实结果差异值的引导下,通过选择、杂交和变异算子使最优的染色体得以遗传和保留,从而建立智能优化的元胞自动机模型.以浙江省嘉兴市1992—2008年土地利用变化为例,分别利用6%(66个.km-2)和3%(33个.km-2)两种样本方案构建遗传CA模型进行土地利用变化模拟,并通过混淆矩阵、Kappa系数和景观指数对模拟结果进行评估.结果表明:遗传CA模拟结果能在数量、位置和景观格局上以超过80%的水平接近真实分类,且大样本量构建的遗传CA的模拟精度更高;2008年的模拟精度和景观综合指数低于2001年,表明遗传CA的模拟精度和景观综合指数随模拟时间而衰减.(本文来源于《应用生态学报》期刊2011年04期)

张会儒,蔡小虎,雷渊才,王启和[8](2009)在《四川省崇州林场干沟流域森林景观动态分析评价和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以1987年、1996年两次二类调查数据和2004年实测数据为基础,在ARC/INFO支持下,采用斑块形状指数、景观异质性指数,对崇州林场干沟流域在3个时间点的森林景观格局特征进行了分析评价,并用马尔柯夫模型模拟了该地区的景观变化过程。结果表明:人工林是该流域的主要森林景观要素类型,但其面积在18年间有了较大的减少,而次生林和次生灌丛则增加较多,景观异质性增加.马尔柯夫模型模拟干沟流域一级景观和二级景观变化结果均较好,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表明利用马尔柯夫模型预测将来的景观格局变化是可行的。(本文来源于《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3 森林经理与林业信息化的新使命论文集》期刊2009-11-07)

睢志强,王雅静,周蕴薇[9](2008)在《景观视觉模拟评价的研究进展及在城市园林景观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诸多景观建设领域中,景观视觉模拟已成为景观建设前期的方案设计规划、方案的交流与评价的有效媒介。本文回顾了景观视觉模拟的研究领域与研究进展,讨论了目前应用现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景观视觉模拟评价的发展及在城市园林景观中的应用及研究展望。(本文来源于《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期刊2008年06期)

睢志强[10](2008)在《居住区园林绿地景观模拟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园林绿地景观模拟评价可评价园林景观设计方案的质量,提高园林绿地设计的合理性,对于城市景观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居住区园林绿地景观为例,从居住区景观模拟评价媒介的构建方法、景观模拟评价媒介的真实性比较、景观模拟评价手段的有效性分析及SD法在景观模拟评价中的应用等方面开展了对居住区未建成景观的模拟评价研究,建立了居住区园林绿地景观模拟评价的方法。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研究了应用计算机技术构建居住区景观静态模拟媒介和动态模拟媒介的方法,结果表明:3D静态图像和VRML动态图像可作为景观方案设计的有效表达形式。从制作的难易程度上看,3D静态图像制作简易,VRML动态图像制作较难,与编程的方法相比经3D软件转化而来的VRML动态图像清晰度更高。(2)应用实验室评价与网络调查作为评价手段,比较了评价媒介的真实性与评价手段的有效性。结果显示,3D静态图像、VRML动态图像与VRML静态图像的真实度差异显着,3D静态图像与VRML动态图像的真实性差异不显着。3D静态图像与VRML动态图像的真实度较高,二者均可以清晰地表达设计方案的设计意图,VRML静态图像真实度较低。实验室评价与网络调查的媒介真实度差异较小,网络调查可作为实验室评价的有益补充。(3)研究了应用SD法进行居住区景观模拟评价时不同评价媒介以及不同评价手段对评价结果的影响。应用SD法对居住区景观质量进行量化,经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以3D静态图像与VRML动态图像作为媒介的方案评价结果相似,以VRML静态图像为媒介的方案评价结果上与前二者在叁维的、二维的,清晰放映设计、模糊反映设计的形容词对得分上差异显着。以实验室评价与网络调查评价为手段的方案评价结果相似,二者均可作为基于SD法的景观模拟评价媒介。(4)研究了SD法作为居住区园林绿地景观模拟评价方法的有效性。景观模拟评价中,SD法形容词对的有效设置,可以反映目标方案的景观评价构成因素。选取合适的形容词对,利用3D静态图像和VRML动态图像两种评价媒介与实验室评价与网络调查两种评价手段对居住区景观进行模拟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在实验室评价与网络调查中大部分形容词对的得分差异不显着,形容词对可以被评判者清晰的认知,表明SD法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可以作为居住区景观模拟评价的有效方法。(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期刊2008-04-01)

景观模拟评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土地资源一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载体,在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土地利用的变化对当地的气候、生态系统、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影响,良好的土地利用方式有助于可持续发展的进步。由于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经济的无序的加速发展,海岛已成为备受瞩目的脆弱带。海坛岛是我国的第五大岛,具有丰富的水生资源和独特的旅游资源。近年来的快速城市化使海坛岛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将土地利用变化与景观生态效益相结合,可以彰显土地利用变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对海坛岛实现更高层次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主要基于福建省平潭县2000年、2005年、2009年及2013年土地利用现状图,首先探讨分析了海坛岛2000-2013年的景观格局的变化和生态风险空间变化;其次,利用CLUE-S模型,对海坛岛2021年不同发展情景下的土地利用状况进行模拟,最后基于2013年和模拟的土地利用数据,利用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对生态环境进行评价,揭示研究区生态环境的变化趋势。得出的结论主要如下:(1)2000-2013年海坛岛内各景观类型均有不同程度的波动,其中,耕地、林地、灌丛、草地、水域的面积均有下降,且斑块数目、破碎度指数增加明显,景观破碎化程度加深,分离度也日趋上升;而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呈现增大趋势,斑块数目和破碎度和分离度减小,景观类型分布趋于集中。(2)2000-2013年间海坛岛不同风险等级的面积发生了很大变化,2000年研究区以低风险和较低风险为主,至2013年研究区内较高和高风险等级的面积大量增加,分别增加6.2%和73.9%。从转移矩阵来看,海坛岛在不同阶段均表现出风险从低级向高级的转移,2009-2013阶段较高风险等级向高风险等级的转换速率有下降趋势,但情况仍不容乐观。(3)所选的驱动因子对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布格局具有较好的解释能力,在运用CLUE-S模型进行海坛岛土地利用变化模拟中,Kappa指数高达0.81,大于0.75,适合模拟海坛岛未来的土地利用空间分布格局。(4)海坛岛在自然发展和城市规划情景下森林、灌丛、湿地、农田面积均呈减少趋势,其中森林和农田的减少量较大,城镇建设用地在城市规划情景下增幅较大,高达31.79%。城镇扩张地区主要集中在东北方向的白青乡、西北沿海的苏澳镇、县城的周边地区和东部沿海的澳前镇,城市规划情景下建筑用地主要表现为建筑用地的向外扩张,其中乡镇建筑用地的增加较明显。(5)与2013年相比、海坛岛2021年不同发展情景下斑块数目、斑块密度、边界密度、景观形状指数均呈上升趋势,凝聚度和聚合度逐渐降低,岛内各类景观的破碎化程度不断加深,整体景观格局趋于破碎化和离散化。海坛岛2013年、2021年自然发展情景及城市规划情景的景观生态风险指数分别为0.334、0.337、0.351,,景观生态风险指数呈上升生态安全问题日趋严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景观模拟评价论文参考文献

[1].罗攀.广西广运林场森林景观格局影响模拟分析及稳定性评价[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9

[2].杨阳.海坛岛土地利用变化模拟与景观生态风险评价[D].福建师范大学.2018

[3].杨阳,黄义雄,李潇,古璠,郭佳蕾.海坛岛土地利用变化模拟与景观生态风险评价[J].水土保持通报.2017

[4].曾永年,靳文凭,王慧敏,张鸿辉.青海高原东部土地利用变化模拟与景观生态风险评价[J].农业工程学报.2014

[5].吴志丰,李月辉,布仁仓,熊在平,常禹.呼中林区森林景观的历史变域模拟及评价[J].生态学报.2013

[6].王子赓.基于叁维仿真模拟的公路景观评价[D].长安大学.2011

[7].冯永玖,刘艳,韩震.不同样本方案下遗传元胞自动机的土地利用模拟及景观评价[J].应用生态学报.2011

[8].张会儒,蔡小虎,雷渊才,王启和.四川省崇州林场干沟流域森林景观动态分析评价和模拟[C].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3森林经理与林业信息化的新使命论文集.2009

[9].睢志强,王雅静,周蕴薇.景观视觉模拟评价的研究进展及在城市园林景观中的应用[J].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08

[10].睢志强.居住区园林绿地景观模拟评价[D].东北林业大学.2008

标签:;  ;  ;  ;  

景观模拟评价论文-罗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