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表面风压论文-金微

建筑表面风压论文-金微

导读:本文包含了建筑表面风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低矮建筑,数值模拟,风荷载

建筑表面风压论文文献综述

金微[1](2019)在《典型低矮建筑表面风压数值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风灾害导致建筑结构损毁所造成的损失十分巨大,而现行建筑荷载规范在此方面所能提供的条款内容有限,结构抗风设计缺乏足够的规范性指导。采用CFD数值风洞方法,研究低矮建筑标准模型表面风压在不同风向角的分布特性以及压力系数变化特性,为此类建筑的抗风设计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建筑技术开发》期刊2019年11期)

马兴亮[2](2019)在《建筑结构表面风压非高斯特性分析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筑结构抗风设计需要充分考虑风荷载的非高斯特征,不容忽视。本文首先回顾了非高斯风荷载研究领域的几个热点问题,综述了研究现状,指出了缺陷和不足。在此基础上,针对非高斯风压概率分布拟合、非高斯风压极值计算、非高斯风压过程模拟以及非高斯风压插值预测四个问题,展开深入研究。全文主要内容及结论如下:(1)现有基于穿越率理论的非高斯风压极值计算方法适用范围有限,且对于短尾侧极值的计算精度明显低于长尾侧。鉴于此,本文开发了“分离描述”(separate description,简称SD)算法以解决这些问题。SD算法采用Johnson变换作为潜在高斯过程与目标非高斯过程之间的转换工具,其适用范围覆盖了整个Pearson平面,适用于任意偏度、峰度组合的非高斯分布。由于短尾侧数据在极大似然函数的计算中所占权重更高,因而提出对母体风压分布拟合两次,以极大似然估计的拟合结果计算短尾侧极值,以矩估计拟合结果计算长尾侧极值,以针对性地改善短尾侧极值计算精度。经对比验证,SD算法的整体计算误差在4%以内,其精度高于传统算法,优势在短尾侧以及处理非高斯性较强的软过程时尤为明显。(2)现有基于极值理论的非高斯风压极值算法需要进行长时间风洞试验,其资源耗费较大。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一种试验数据与数值模拟相结合(hybrid measurement and simulation-based,简称HMSB)的算法,通过数值模拟的手段,以前四阶统计量和功率谱密度(power spectral density,简称PSD)为口标,仿真生成大量风压时程,以获取足够多的极值样本,拟合极值分布。考虑到统计量对于极值计算精度影响更大,在保证统计量模拟精度的基础上,为了最大程度地提高模拟效率,提出了一种简化模拟方法,可以实现统计量的精确模拟和PSD的近似模拟。经验证,HMSB法计算精度高于传统方法,整体计算误差在4%左右。其计算效率极高,能在短时间内生成大量模拟时程,从而有效地节省了试验资源。(3)平稳非高斯过程模拟包含频率和概率两方面目标,传统方法大多基于先干涉频率再干涉概率的模拟思路。本文采用新的模拟思路,即先干涉概率再干涉频率,提出了一种新的模拟方法。在此过程中,推导了线性滤波系统输入过程与输出过程低阶统计量之间的转换关系,解决了统计量扭曲问题;探讨了新思路与传统思路所各自面临的不相容问题的成因,证明了两种不相容区间并不完全重迭,新方法可以解决某些传统方法的不相容问题;通过多个算例证明了新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此外,所提方法还具有模拟高阶相关非高斯过程的潜力。(4)现有非高斯非平稳过程模拟方法较少,且均需要迭代计算,模拟效率较低。本文基于线性滤波技术,提出了新的模拟方法,使用时变自回归(time-varying auto-regressive,简称TVAR)模型将潜在非高斯非平稳白噪声过滤成目标非高斯非平稳过程。新方法无需迭代,计算简便。在其开发过程中,推导了TVAR模型输入过程与输出过程时变低阶统计量之间的变换关系,从而可在模拟前根据目标时变低阶统计量计算出潜在非高斯非平稳白噪声的时变低阶统计量;将传统Johnson变换升级为时变版本,用于生成非平稳白噪声输入;提出了一种简便方法,用于确定TVAR模型阶数;通过算例证明了新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5)将高斯过程回归(Gaussian process regression,简称GPR)技术引入到风压统计量的插值估计问题,相比于现有方法中使用的人工神经网络技术,GPR的优势在于超参数自适应选取、输出具有明确的概率意义等方面。对于低阶统计量估计问题,本文所提方法相对于传统方法精度更高,能够实现对未布测点位置和未测量风向角的风压信息的准确补充。对于风压时程估计问题,本文充分利用GPR善于处理小样本问题的特点,提出了时变GPR估计方法,其精度相对传统方法更高,且能够处理风场随时间变化的非平稳情形。尝试估计了高阶统计量和累积密度函数,其中叁阶统计量和累积密度函数估计精度较高,可以满足使用要求。而四阶统计量由于其随机性更强、波动幅度更高,精度尚无法满足要求,需进一步提升算法。(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9-05-31)

郭广帅[3](2019)在《下击暴流作用下开洞建筑表面风压分布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恶化,下击暴流发生频率增高。下击暴流是发生在近地面范围内的一种雷暴大风,生命周期短,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其在雷暴天气中形成强烈下沉气流,在很短时间内从大气层一定高度处猛烈冲击地面,并由冲击区域向四周加速扩展,经常造成大量工程结构物的严重破坏甚至倒塌。然而,我国现阶段的风荷载规范仅针对大气边界层的良态风荷载作用,并未考虑下击暴流这种雷暴大风的极端天气对建筑的影响,因此对下击暴流作用特性开展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工程应用价值。首先,基于RNG k-ε湍流模型CFD数值分析方法,结合已有试验数据验证数值模拟方法准确性,通过模拟所得下击暴流风剖面与试验风剖面进行分析对比,表明RNG k-ε湍流模型能较好模拟下击暴流风场的基本特征,可以作为深入研究该类建筑风场效应的有效方法。其次,采用CFD数值方法模拟研究双坡屋面单幢开洞建筑风压分布特性,并侧重考虑建筑位于径向速度最大位置(r/D=1.0),分析开洞率、开洞面数、开洞位置及屋面坡角对建筑内外表面风压分布的影响;同时,考虑斜向风对双坡屋面开洞建筑各立面局部内外风压分布的影响,模拟获取斜风向下建筑立面各局部区域的内外风压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开洞率、开洞面数、开洞位置及屋面坡角的变化对建筑内压影响比外压影响大;斜风向作用下,建筑局部内外风压发生较大变化,部分分区位置的风压增大或减小幅度较大。最后,对下击暴流风场中双坡屋面组合布局建筑的干扰效应进行研究。以前后串列两幢双坡屋面建筑布局为对象,考虑施扰建筑屋面坡角、开洞面数、长宽比、高宽比以及净间距变化,分析上述因素对受扰建筑各立面及屋面风压干扰作用,获取受扰建筑不同立面及屋面分区的外风压干扰效应的有关规律。研究表明,串列布局下受扰建筑风压分布特性与单体建筑相比存在显着区别,其随不同条件的变化,受扰建筑表面风压表现出显着的变化规律,部分区域风压由负值变为正值,对受扰建筑外压有较大影响。(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19-05-01)

何镡[4](2019)在《板式建筑表面风压系数模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筑风压系数(Cp)是建筑工程中的一个重要参数,主要用于采暖和制冷负荷计算、通风设计和结构风荷载设计。合适的自然通风能给室内带来清洁新鲜的空气,而风压会直接影响室内空气流动情况。采用CFD软件对板式建筑的室外绕流进行数值模拟研究,获得建筑表面风压系数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列多排建筑中,后排建筑迎风面风压系数分布遵从"两边大中间小"的原则,并且随着所处排数的增加,其数值越来越大,而后排建筑背风面风压系数分布方式和数值与迎风面完全相反;在一列两排建筑中,后排建筑距前排建筑越远,其迎风面风压系数也越来越大。随后利用建筑后方存在的平面气流涡旋及纵向的回流区长度,对风压系数分布的形成原因做了一定的解释,为建筑设计人员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期刊2019年S1期)

董欣,叶继红,丁洁民[5](2018)在《低矮建筑表面破坏性旋涡及其诱导的风压特性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柱状涡和锥形涡是低矮建筑表面常见的两种破坏性旋涡。这两种旋涡将在屋盖表面局部诱导产生强风吸力,会使结构整体失效。因此,为减少低矮建筑的风致破坏,应对其表面旋涡及诱导的风压特性进行研究。通过调研相关文献,对旋涡形态特征、旋涡诱导的风压分布特性以及旋涡作用下强风吸力产生机理叁个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结果表明:柱状涡和锥形涡在低矮建筑屋面诱导的风压分布可分别采用相应的拟合公式进行统一表达;其诱导下的风压脉动特性大多通过幅值分析(时域)和能量分析(频域)获得。为了探讨旋涡诱导下强风吸力的产生机理,基于风洞试验所测得的风压数据,研究其时域及频域特征;并结合旋涡理论,对旋涡作用机理给出间接的理论推测。此外,亦有学者通过测量旋涡截面流速,对现有旋涡模型进行改进,据此分析旋涡作用与涡下吸力的量化关系。(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谭文俊[6](2017)在《矩形高层建筑表面风压的阻塞效应风洞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高楼大厦向更高更柔的方向发展,结构风荷载是影响结构安全与舒适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需要系统了解结构风荷载效应,保证建筑结构各项功能在服务期限内正常运转。风洞试验是研究结构风荷载效应常用方法,而阻塞效应是试验中风洞时常面临的问题。由于风洞壁面的约束,阻塞效应将对结构周围流场和结构表面风荷载产生显着影响,致使风洞试验数据严重失真。为此需要对风洞试验阻塞效应进行深入研究。基于6组不同阻塞比的矩形高层建筑风洞试验模型,在两种不同湍流度风场下研究阻塞效应对建筑模型表面平均风压系数、脉动风压系数、空间相关性、功率谱和相干性以及峰值风压的影响规律。主要结论有:(1)随着模型阻塞比的增大,阻塞效应导致:模型迎风面平均风压系数影响较小,侧面和背风面平均风压系数显着减小;迎风面水平相关性降低,竖向相关性增大;侧面流速的增大使侧面测点的水平相关性增强,流速增大致使旋涡脱落的能量增强以及频率加快,相应模型侧面脉动风压功率谱的峰值进一步增长,谱峰折减频率增大;模型尾流区的锥形涡能量损耗,致使背风面测点空间相关性下降。(2)两种湍流度风场下,背风面测点脉动风压的水平和竖向相干性衰减速度最快,侧面次之,迎风面最慢。随着阻塞比增大,模型迎风面、侧面及背面测点脉动风压水平和竖向相干性衰减速度减慢。相比低湍流度风场,高湍流度风场下模型竖向和水平相干性衰减速度减小。(3)对于阻塞比﹥4.5%的模型,迎风面极值风压系数差异较小,但侧面以及背风面差异明显,需考虑阻塞效应对极值风压系数的影响。(4)来流湍流增大会降低阻塞效应对平均风压系数、脉动风压水平和竖向相干性的影响,但会导致分离气流发生再附着现象,使相应的测点空间相关性增强。(本文来源于《湖南科技大学》期刊2017-11-01)

冯磊[7](2017)在《基于CFD技术建筑结构表面风压风场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筑结构荷载规范》明确规定了风荷载在建筑结构抗风设计中的重要角色,近几年来各种形式的超高层建筑,大跨度结构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而这类建筑对风作用特别敏感,风荷载在其设计荷载中甚至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结构的抗风设计是这类建筑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作为风洞试验研究风荷载的一个辅助手段,风荷载数值模拟技术在结构抗风设计中逐渐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由于其具有一些显着优点,比如经济性、灵活性、时效性以及较强的模拟性,使得风荷载数值模拟在研究建筑结构表面风压风场中具有很高的工程现实意义。本文基于CFD数值模拟技术,在Fluent软件平台上对典型的结构进行了风荷载数值模拟,通过分析得出一些规律,具体工作及结论如下:(1)首先说明结构抗风的重要性,介绍国内外风工程的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方法。然后介绍风特性和钝体绕流,计算流体力学CFD的基本理论,从而引出应用CFD技术,基于Fluent平台对典型的建筑物进行风荷载数值模拟的可行性。(2)对凹形平屋顶立体结构进行数值模拟,得出不同湍流模型下各立面的风压分布云图,各测点的压力值,各立面的风荷载体型系数,然后与规范值比较,得出用Fluent软件进行风荷载数值模拟的可行性。(3)以H型建筑物为研究对象,首先进行不同风向角下风压分布研究,分析各种风向角下测点的风压分布规律;然后设置四种典型工况对研究对象分别数值模拟得出各种工况下风压风场分布规律,从而为相似建筑设计中遇到的抗风问题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河北工程大学》期刊2017-06-01)

秦刚[8](2017)在《表面粗糙元对高层建筑风压及风荷载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高层建筑来说,风荷载是结构设计需要考虑的重要荷载之一,因此高层建筑的风荷载特性研究越发显得重要。出于丰富高层建筑视觉效果、为住户遮阳挡风挡雨、提供室外休息场所等因素的考虑,高层建筑物通常设置装饰条,遮阳板,阳台等外置于建筑物表面的结构物。然而国内外风荷载特性的研究主要针对壁面光滑的建筑,对于此类具有复杂表面结构的高层建筑很少涉及,我国的相关规范也尚未给出其风荷载设计标准。因此本文主要研究表面附有粗糙元对高层建筑表面风压和风荷载影响,希望能为工程实际提供一定的设计参考与指导。CFD的数值模拟根据湍流模型的不同,通常分为:雷诺平均法、大涡模拟法、直接求解法。在这几种湍流模型中,大涡模拟的计算精度和效率都是较为适中,能够做到两者兼顾。所以本文采用大涡模拟法进行数值求解。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为:(1)归纳总结了风荷载确定方法,对现场实测、风洞试验和数值模拟的优缺点分别进行了阐述。随着计算机硬件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理论模型的不断改善,数值模拟已经成为了结构风工程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简要介绍了数值模拟的相关理论,如计算流体力学基础理论、数值计算的算法以及采用的大涡模拟方法的理论。(3)Stathopoulos在加拿大康科迪亚大学建筑空气动力实验室对一面有竖条的高层建筑物进行了风洞试验,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本文使用了其风洞试验数据,采用结构化网格进行模型建立,并将计算结果与风洞试验相比较,得出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相差不大。证明本文所进行的数值模拟具有一定的可靠度。(4)分别对光滑,附有横向粗糙元和附有竖向粗糙元叁种不同表面粗糙情况的高层建筑物进行了风洞试验。本文对试验的整体风压系数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表面粗糙元对风压系数的影响较为明显,其中附有竖向粗糙元的高层建筑背风面风压系数整体变小。并对叁种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对模拟过程中计算域的确定、网格划分、边界条件和求解方法进行了阐述。将模拟结果与试验值相比较,找出吻合较好及相差的位置。并分析了粗糙元对建筑物周围的风场环境以及层间力和整体力的影响,获得了受粗糙元影响较大且需要在抗风设计中重点关注的地方。为同类高层建筑设计风荷载的确定,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17-05-01)

戴益民,蒋荣正,高阳,彭望,邹思敏[9](2016)在《罩棚与低矮建筑表面风压相互干扰影响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Fluent RNG k-ε模型,以坡角为变量,研究低矮建筑对罩棚结构上下表面局部测点风压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坡角变化对低矮建筑自身屋面风压影响明显,坡角为18.4°时,屋脊区域呈较大负压;当来流垂直于低矮建筑时,坡角变化对罩棚上表面迎风前沿风压影响不明显,但对靠低矮建筑与罩棚结合处影响明显,该区测点平均风压随屋面坡角增大而增大;由于气流受阻,罩棚下表面主要受到正压作用,在靠近低矮建筑和罩棚结合区域正压较大.(本文来源于《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3期)

董欣,赵昕,丁洁民,庄翔[10](2016)在《矩形高层建筑表面风压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刚性模型风洞测压试验,对短边迎风和长边迎风时的矩形截面高层建筑表面风压特性及作用机理进行研究。对比了不同风向角下建筑表面风压分布及相关特性:短边迎风时,锥形涡是建筑侧面风压脉动的主要诱因,侧面脉动风压较大值出现在底边缘附近的瓣状区域内,该区域内风压互相关性显着;长边迎风时,旋涡脱落是导致建筑侧面风压脉动的主要因素,侧面吸力较大值集中在迎风前缘附近,且风压横向互相关性突出。基于风压时程的高阶矩,探讨了建筑表面风压非高斯脉动特性:短边迎风时,风压非高斯区位于迎风面角部、锥形涡作用区及尾流作用区;长边迎风时,非高斯区位于侧面迎风前缘附近的分离区。分析了建筑侧面脉动风压谱和风压相干性,结果表明:短边迎风时,建筑侧面风压脉动能量主要集中在低频段,风压强相干区域仅存在于迎风前缘附近;长边迎风时,旋涡脱落使得建筑侧面脉动风压谱和风压横向相干函数均在折减频率0.1处出现峰值,加之该频率所对应相位角接近0°,使得建筑侧面出现强烈且同步的风压脉动;短边迎风和长边迎风时锥形涡及旋涡脱落在建筑两侧诱导产生的风压脉动均为反相位,对结构抗风较为不利。(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学报》期刊2016年10期)

建筑表面风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建筑结构抗风设计需要充分考虑风荷载的非高斯特征,不容忽视。本文首先回顾了非高斯风荷载研究领域的几个热点问题,综述了研究现状,指出了缺陷和不足。在此基础上,针对非高斯风压概率分布拟合、非高斯风压极值计算、非高斯风压过程模拟以及非高斯风压插值预测四个问题,展开深入研究。全文主要内容及结论如下:(1)现有基于穿越率理论的非高斯风压极值计算方法适用范围有限,且对于短尾侧极值的计算精度明显低于长尾侧。鉴于此,本文开发了“分离描述”(separate description,简称SD)算法以解决这些问题。SD算法采用Johnson变换作为潜在高斯过程与目标非高斯过程之间的转换工具,其适用范围覆盖了整个Pearson平面,适用于任意偏度、峰度组合的非高斯分布。由于短尾侧数据在极大似然函数的计算中所占权重更高,因而提出对母体风压分布拟合两次,以极大似然估计的拟合结果计算短尾侧极值,以矩估计拟合结果计算长尾侧极值,以针对性地改善短尾侧极值计算精度。经对比验证,SD算法的整体计算误差在4%以内,其精度高于传统算法,优势在短尾侧以及处理非高斯性较强的软过程时尤为明显。(2)现有基于极值理论的非高斯风压极值算法需要进行长时间风洞试验,其资源耗费较大。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一种试验数据与数值模拟相结合(hybrid measurement and simulation-based,简称HMSB)的算法,通过数值模拟的手段,以前四阶统计量和功率谱密度(power spectral density,简称PSD)为口标,仿真生成大量风压时程,以获取足够多的极值样本,拟合极值分布。考虑到统计量对于极值计算精度影响更大,在保证统计量模拟精度的基础上,为了最大程度地提高模拟效率,提出了一种简化模拟方法,可以实现统计量的精确模拟和PSD的近似模拟。经验证,HMSB法计算精度高于传统方法,整体计算误差在4%左右。其计算效率极高,能在短时间内生成大量模拟时程,从而有效地节省了试验资源。(3)平稳非高斯过程模拟包含频率和概率两方面目标,传统方法大多基于先干涉频率再干涉概率的模拟思路。本文采用新的模拟思路,即先干涉概率再干涉频率,提出了一种新的模拟方法。在此过程中,推导了线性滤波系统输入过程与输出过程低阶统计量之间的转换关系,解决了统计量扭曲问题;探讨了新思路与传统思路所各自面临的不相容问题的成因,证明了两种不相容区间并不完全重迭,新方法可以解决某些传统方法的不相容问题;通过多个算例证明了新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此外,所提方法还具有模拟高阶相关非高斯过程的潜力。(4)现有非高斯非平稳过程模拟方法较少,且均需要迭代计算,模拟效率较低。本文基于线性滤波技术,提出了新的模拟方法,使用时变自回归(time-varying auto-regressive,简称TVAR)模型将潜在非高斯非平稳白噪声过滤成目标非高斯非平稳过程。新方法无需迭代,计算简便。在其开发过程中,推导了TVAR模型输入过程与输出过程时变低阶统计量之间的变换关系,从而可在模拟前根据目标时变低阶统计量计算出潜在非高斯非平稳白噪声的时变低阶统计量;将传统Johnson变换升级为时变版本,用于生成非平稳白噪声输入;提出了一种简便方法,用于确定TVAR模型阶数;通过算例证明了新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5)将高斯过程回归(Gaussian process regression,简称GPR)技术引入到风压统计量的插值估计问题,相比于现有方法中使用的人工神经网络技术,GPR的优势在于超参数自适应选取、输出具有明确的概率意义等方面。对于低阶统计量估计问题,本文所提方法相对于传统方法精度更高,能够实现对未布测点位置和未测量风向角的风压信息的准确补充。对于风压时程估计问题,本文充分利用GPR善于处理小样本问题的特点,提出了时变GPR估计方法,其精度相对传统方法更高,且能够处理风场随时间变化的非平稳情形。尝试估计了高阶统计量和累积密度函数,其中叁阶统计量和累积密度函数估计精度较高,可以满足使用要求。而四阶统计量由于其随机性更强、波动幅度更高,精度尚无法满足要求,需进一步提升算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建筑表面风压论文参考文献

[1].金微.典型低矮建筑表面风压数值模拟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19

[2].马兴亮.建筑结构表面风压非高斯特性分析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9

[3].郭广帅.下击暴流作用下开洞建筑表面风压分布特性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9

[4].何镡.板式建筑表面风压系数模拟分析[J].建筑结构.2019

[5].董欣,叶继红,丁洁民.低矮建筑表面破坏性旋涡及其诱导的风压特性研究综述[J].建筑结构学报.2018

[6].谭文俊.矩形高层建筑表面风压的阻塞效应风洞试验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7

[7].冯磊.基于CFD技术建筑结构表面风压风场模拟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7

[8].秦刚.表面粗糙元对高层建筑风压及风荷载影响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7

[9].戴益民,蒋荣正,高阳,彭望,邹思敏.罩棚与低矮建筑表面风压相互干扰影响规律[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10].董欣,赵昕,丁洁民,庄翔.矩形高层建筑表面风压特性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6

标签:;  ;  ;  

建筑表面风压论文-金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