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

如何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

刘宇杰

(丹阳市窦庄中心幼儿园江苏丹阳212300)

环境是人生存之本,环境教育必须从幼儿抓起,帮助幼儿萌发保护环境的意识,做个环保小卫士。环境保护,教育为本。环境教育是终生教育,幼儿期的教育为终生发展奠定基础,良好的环境对幼儿身心发展起促进作用。环保教育与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紧密联系的。由于幼儿的心理发育尚未成熟,幼儿对自己行为的控制能力不强,他们的行为随意性强,目的性差,常常不能稳定地控制自己的行为,表现出动机和行为的不一致。因此,对幼儿的日常行为要有意识地引导,帮助他们强化那些对环境有利的行为,使这些行为逐渐成为幼儿自然而然的行为,使幼儿逐步养成爱护环境的习惯,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比较自觉地注意保护环境。

经过实践,我们总结了几种在环保教育中对幼儿进行行为习惯培养的几种方法:

1.通过故事讲解,引导幼儿把认识转化为自身行为

童话故事《大树和小鸟》对幼儿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使幼儿萌生爱护树木的愿望。故事《小袋子》使幼儿知道垃圾应放在垃圾箱里,知道有些垃圾能回收,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此后,幼儿渐渐养成了不随地乱扔果皮纸屑的习惯。当看到教室里、操场上有垃圾,他们会马上捡起来扔进垃圾桶。可以说,这样的故事给幼儿很大的启迪,促使他们把认识转化为自身的行为

2.通过电视、广播、社会环境以及耳闻目睹,提高保护和改善环境的意识

例如:我从扬子晚报上看到某动物园为取悦游客,满足游客的刺激欲望,向游客出售活的小动物,大量游客买了这些活的小动物亲手扔进鳄鱼嘴里,看它活活被咬死。第二天我就气愤地将这件事告诉了幼儿。大家都为这些小动物的遭遇感到难过。同时,对那些游客的残忍行为感到深恶痛绝。我们发自内心地呼:“救救可爱的动物!”

3.教师从自身行为影响幼儿—潜移默化的过程

幼儿具有模仿性强和易暗示的特点,教师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着他们。往往教师喜爱的幼儿也都喜爱。因此教师的榜样作用是无穷的。例如:在平时的活动中,看见幼儿用完水忘了关好水龙头或水龙头没关紧,我就赶快把水龙头拧紧,并教育幼儿不能浪费水。幼儿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久而久之他也学会了节约用水。

4.环境创设与陶冶

环境创设需要内容与形式统一的美,环境不是一种背景,一种支持,而是一种或课程。在平时的各种活动中,利用游戏、教学活动及大自然,让幼儿感受各种不同的声音,感受不同声音的不同体验,使幼儿自己会分辨哪些声音好听,哪些声音不好听。从而使他们明白了:为什么要轻轻地搬动桌椅?为什么要轻轻走路?为什么不要大声吵闹的道理。幼儿道理明白了,做起来自然也就更自觉、更认真了。久而久之,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就水到渠成了。

收稿日期:2009-02-25

标签:;  ;  ;  

如何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