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分析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分析

刘士连

(玉溪市红塔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云南玉溪653100)

【摘要】目的:对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予以探究,分析其解决策略。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在我院接受血常规检验的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展开探究分析,全部患者的血常规标本均采用SysmexKX-2000i血球仪进行检验,且在检验过程中对所有易产生误差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采取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予以纠正。此外,另选取同期接受血常规检验的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展开探究分析,检验前均实施了防范策略。比较两组患者的检验误差率和检验质量分数。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检验误差率显著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检验质量分数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常规检验中认真分析常见误差产生的原因,并采取解决策略可有效降低误差,其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血常规检验;常见误差原因;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R446[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7165(2019)05-0258-01

引言

随着我国国民健康意识的逐渐提升与医疗水平的日益发展,近年来其相关医学检查方式的准确性与科学性均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其中以血常规检测方式最具代表性,血常规检验是诊断各类血液系统疾病的首选方式,检测范围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数量等方面,能够为临床诊疗提供十分准确的参考依据,进而使临床医生能够及时掌握患者病情,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本次研究在此基础上,选择50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分析,探讨其常见性误差因素,并试图寻找有效的解决途径,现将相关内容介绍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我院接受血常规检验的患者100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各50例。其中,观察组男23例、女27例,年龄23~46岁,平均年龄(34.51±2.6)岁;对照组男22例,女28例,年龄23~47岁,平均年龄(34.59±2.63)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空腹状态下进行血常规标本的采集,分析仪器为SysmexKX-2000i血球仪。血常规标本采集过程中均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展开,且在规定的时间内展开并及时进行检查。对血常规检验过程中所存在的常见误差予以记录,同时对误差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且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而在观察组中,则针对误差产生的原因实施事先预防,并对血常规检验过程中质量予以控制。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检验误差率和检验质量分数,其中检验质量分数的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则说明检验质量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检验误差率显著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血液是人体新陈代谢的重要途径,也是供应营养消耗的有效渠道,其具有清除代谢物,检测身体健康程度的效果,随着大众安全观念的提升,对临床检测的标准日益提升;血常规诊断的本质是血细胞检测,虽然其具有检测方式简便、安全性高等优势,但仍旧容易受到相关客观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检测误差,因此加强检测监控,分析导致误差的相关性因素,在不断优化临床血常规检验质量,降低医疗安全风险方面具有十分积极的临床意义。

血常规检验的基本步骤:标本采集——送检(放置时间、环境温度)——得出检验结果,各项环节若出现问题均可能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处理各环节要严格遵守规范性步骤,避免误差的产生。本结果显示,保存不当、抗凝剂浓度不合格、采集时间不合理、送检时间过长、体检者自身原因均为血常规检验出现误差的原因,且保存不当是最主要的因素。从检验人员角度分析,采集时间、保存温度不同,得出的检验结果就存在差异性,人体不同阶段的代谢活跃度、身体机能各有差别,会影响检验结果。

通过深入的分析后发现,导致血常规检验产生误差的原因主要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红细胞检验产生误差的原因。血常规标本采集后未及时展开检验、空间保留时间较长、其他基础疾病的影响;(2)白细胞检验产生误差的原因。抗凝剂用量过少、规定期限中未实施充分的混合导致白细胞假性升高、其他特殊疾病导致白细胞假性升高;(3)血小板检验产生误差的原因。血小板假性变化、应用冷凝集素后展开计数、受到化疗影响。

针对以上各种误差影响因素,制定以下几点解决策略:(1)采集标本时,与受检者保持良好的沟通关系,将血常规检验的目的及意义进行说明,让其积极配合各项操作。此外,需将标本采集时注意事项在院内各科进行宣传,保证采血的正确性,嘱受检者不得在采血前用药及进食。(2)检验科内需定期组织检测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熟练掌握仪器操作步骤和血液检测要点,提高操作技能,保证结果的准确性。(3)选用合格的容器、注射器采集标本。(4)在检验过程中使用的仪器在正常状态,试剂在有效期内。(5)准确掌握抗凝剂的浓度,严格按血常规试管上的标示量抽取定量的血液,以保证抗凝剂和血液的正确比例,转移或检测血液标本时,尽量避免大幅度晃动。

4结论

综上所述,展开血常规检验时应针对常见误差产生的原因给出解决策略,从而降低误差的发生率,最终达到提升检验质量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玉鵾.浅析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20):128-129.

[2]范春松.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66):107+109.

[3]邢美荣.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5,12(26):119-121.

[4]王若涛,杨虹,陈宗云.血常规检验常见误差原因分析及解决策略[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8(26):172-173.

[5]曹琴,叶义花,徐玲娇,等.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和解决策略剖析[J].医药卫生:全文版,2016,8(6):174-175.

[6]张秀丽.浅析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的来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6):31-32.

[7]张玉鵾.浅析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9(20):128-129.

[8]郭珺.血常规检验的常见误差原因分析[J].心理医生,2016,22(22):252-253.

[9]王建新.分析血常规检验中造成误差的原因及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48):105-106.

标签:;  ;  ;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