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纸法和镜检法在尿液检验中的应用

试纸法和镜检法在尿液检验中的应用

田清华

龙山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湖南湘西416800

【摘要】目的:探究试纸法和镜检法在尿液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0例尿液检验患者。对照组:采用试纸法。研究组:采用镜检法。结果:两组检验结果在阳性率、阴性率以及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方面不存在较大差距,无统计学意义(P>0.05)。90例尿液检查样本中,出现尿液检查结果有所偏差有8例,引发尿液检查异常的因素最多的就是亚硝酸钠、蛋白质、葡萄糖,其次为样本送检不及时,各个影响因素之间有一定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尿液检验中,采用试纸法与镜检法检查结果令人满意,两种方法各有利弊,如果两种方法可联合应用,同时完善各个环节,规范每项操作,更能提高尿液检验的精准度。

【关键词】尿液检验;试纸法;镜检法

尿液检验是临床中较为基础的建议方法,检验结果可以直接作为临床诊断依据,同时尿液检查可以反应出患者的其他病情。尿液检验针对肾脏疾病患者应用率最高,肾脏疾病若不及时治疗,不仅影响机体健康,更对其心理产生一定障碍。尿液检验应用率最高的方法就是试纸法和镜检法,试纸法有着操作便捷、准确率高的优势,但是极易受到其他因素干扰而影响检查结果。镜检法有着较高的检验准确率,但是同样易受到主观因素的干扰,导致检验结果出现误差[1]。因此,选取我院90例尿液检验患者实施这两种不同的检验方法,观察临床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7年8月共90例尿液检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组45例。

对照组:男病患:26例,女病患19例,年龄24至67岁,平均年龄(42.4±1.2)岁。

研究组:男病患:27例,女病患18例,年龄23至66岁,平均年龄(41.8±1.3)岁。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方面不存在较大差距,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尿液检验适应症;②自愿签订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有精神系统疾病,意识障碍;②年龄超过66岁;③哺乳、妊娠期;④中途退出者;⑤尿液采集不规范。

1.3方法

对照组:采用试纸法。收集尿液,在标本上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例如性别、姓名以及疾病类型,在尿液样本中抽取10-15ml尿液样品,应用尿液分析仪把准备好的载玻片和双目显微镜实施检验,把试纸置入被检测的标本中,应用无菌纱布把多余尿液擦拭掉,将需检测的尿液放置在尿液分析仪上进行检验。

研究组:采用镜检法。检验过程中需要尿液离心管、载玻片以及双目显微镜,抽取尿液样本10-15ml,将样本放置在尿液离心管中5-7min实施离心处理,把上层清液进行清理,用0.3ml的残渣进行混合,放置在载玻片上,运用吸管把悬浊液吸出,在运用图片镜检,双目显微镜下方把载玻片置入,针对视野内的白细胞数目多加观察,将观察结果进行记录,在检验过程中一定告知患者,采用一次性尿杯和试管盛装尿液,同时容器要符合标准并保持干净整洁,取出尿液后立刻将尿液标本送检,以免存放时间过长而影响葡萄糖的分解、细胞溶解从而影响检验结果。

1.4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检验的阳性率、阴性率以及假阳性率和家阴性率。同时分析影响尿液检验结果的主要因素。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两组计量资料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检查结果

两组检验结果在阳性率、阴性率以及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方面不存在较大差距,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尿液检查是检查项目最为基础的一项,可以通过尿液中的红细胞以及白细胞含量以及其他成分,及时的发现机体是否存在病变,能为病理的发生过程提供重要依据[2]。尿液检查主要针对肾脏方面疾病,通过白细胞以及红细胞的指标情况反映出患者的肾功能受损程度。尿液检查是监护自身健康的常用检测方法。在临床中,检查方法最多的就是镜检法和试纸法,试纸法操作简单,准确率较高,但是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导致检验结果出现误差。镜检法也称之为离心法,把沉淀层放置在载玻片上,利用显微镜对红细胞和白细胞实施观察。镜检法要求仪器比较精准,镜检法的检验结果易受到检验仪器的影响。

本次研究中,镜检法和试纸法检出的阳性率与阴性率无较大差距,说明两种方法所获得的检查结果基本一致,可在临床中灵活运用。实施尿液检查主要检测红细胞和白细胞指标情况,试纸法针对红细胞所释放的血红蛋白实施检测,通过氧化后呈现出颜色,从而确诊尿液中红细胞,尿液中肌红蛋白分子也具有血红素成分,还具有一定活性,对此类情况可评估为阳性,相反情况为阴性[3]。镜检法通过显微镜对红细胞和白细胞进行检验,在显微镜下只可对尿液中无破损的红细胞检测,无法检测出破损红细胞,进而无法评估患者损伤情况,只能通过红细胞和白细胞的水平方面分析。当尿液检验中有蛋白说明患者肾功能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不同严重程度的肾病所表现出来的尿检结果也完全不同,不同病变位置会出现不同管型。尿液检查内容包含管型有上皮细胞管型、红细胞管型以及白细胞管型等[4]。针对女性患者,由于阴部结构较为特殊,尿液中可能存在分泌物的情况,从而导致尿液检验结果出现假阳性偏高的情况。

尿液检验中选用方法固然重要,同时对各项操作进行完善有利于提高检查结果的精准度,比如:在实施尿液检查之前,询问患者是否服用影响检测结果的药物,采集尿液必须应用一次性容器。因为重复使用尿液会出现残留,从而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尿液采集完立刻送去检验,以免滞留的时间过长而导致检验结果异常,同时在尿液样本上做好标记,例如患者的姓名等个人信息。完善各项环节,更有助于提高尿液检验结果的精准度[5]。

综上所述:在尿液检验中,采用试纸法与镜检法检查结果令人满意,两种方法各有利弊,如果两种方法可联合应用,同时完善各个环节,规范每项操作,更能提高尿液检验的精准度。

参考文献:

[1]米宝华.探析应用试纸法与镜检法进行尿液检验的差别[J].当代医药论丛,2014,16(4):187.

[2]邓小凤.干化学试纸法与显微镜检对尿液潜血的对比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2):281-282.

[3]蔡月华,詹桂芬,温婉颜等.临床尿液检验结果异常的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4,20(20):48-49.

[4]刘勋.比较尿液检验中试纸法与镜检法的临床效果[J].医学信息,2014,14(21):370-371.

[5]闫伟.临床尿液常规检验不合格影响因素分析[J].当代医学,2016,22(13):47-48.

标签:;  ;  ;  

试纸法和镜检法在尿液检验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