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采样器论文-朱珍,高峣,曹罡,余灿

个体采样器论文-朱珍,高峣,曹罡,余灿

导读:本文包含了个体采样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被动式气体个体采样器,室内空气,气体污染物

个体采样器论文文献综述

朱珍,高峣,曹罡,余灿[1](2015)在《被动式气体个体采样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被动式气体个体采样器体积小,质量轻,价廉,操作简单,不需要任何电源和抽气动力,且给出的是暴露采样期间内的气体污染物时间加权平均质量浓度,特别适用于长时间多点采样,有利于评价室内空气污染和个体接触量对健康影响。本文介绍了被动式气体个体采样器的分类及工作原理,综述了常用被动式气体个体采样器采集室内典型空气污染物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对被动式气体个体采样器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环境卫生学杂志》期刊2015年04期)

赵培宇[2](2014)在《个体空气粉尘采样器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厂矿生产环境监测需求,设计了一种个体空气粉尘采样器,给出了设计原理、系统框图及程序流程图。该采样器采用89LPC9408单片机芯片作控制器,多参数大屏幕液晶显示,采用定制高效隔膜泵,运用脉宽调制技术和闭环控制,具有体积小、效率高的优点。经工矿企业、卫生防疫等部门使用表明,采样器性能稳定,采样流量准确,操作方便,完全能满足1个工班连续采样的需求。(本文来源于《2014大气颗粒污染物监测与防治技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4-05-28)

李奎荣,余善法,马军营,周文慧[3](2011)在《某型号个体采样器采样过程中流量变化规律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某型号个体采样器采样过程中流量变化规律。方法分别测量不同型号、不同规格炭管管口水平放置、管口向上竖直放置和管口向下竖直放置3种情况下,不同采样时间的流量,比较流量的变化规律。结果无论何种炭管及如何放置,采样流量均随采样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炭管管口向下放置时,流量随时间的增加速度稍高于其他两种情况;在炭管不同放置情况下,用采样和不采样炭管测得的流量变化基本相同或不采样炭管流量变化略高于采样炭管;炭管管口水平放置和管口向上竖直放置时流量均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口向下放置时两组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国产某型号个体采样器及活性炭管采样时,应注意炭管放置情况,只能水平放置或管口向上竖直放置,而不能管口向下竖直放置;同时,采样时间最好控制在4 h以内。(本文来源于《工业卫生与职业病》期刊2011年05期)

李祈[4](2011)在《无泵型采样器与有泵型采样器在苯、甲苯、二甲苯个体采样中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苯及其化合物是职业卫生工作中非常值得关注的一个化学物质,广泛存在于工作场所中。苯被列为肯定的人类致癌物,1989年~2003年十五年间全国重大急性职业中毒报告资料显示,苯中毒人数位列化学物质中毒的第叁位。对职业性接触苯系物(苯、甲苯、二甲苯)进行检测是职业卫生工作的一个常规项目。自2002年GBZ 2-200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发布以来,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成为苯系物主体职业接触限值,与其相适应的个体采样技术得到迅速的普及和应用。现阶段我国苯系物个体采样技术主要为使用有泵型采样器进行采样。有泵型采样方法用于个体采样有其自身的优越性,但也存在不便于佩戴、难以对流量进行监控、缺乏稳定性保证等缺点。无泵型采样器恰恰能弥补有泵型采样器的缺点,在一些国家作为有泵型采样方法的补充得到一定的应用。然而我国因为缺乏无泵型采样器与有泵型采样器数据一致性的评判标准,使得无泵型采样器在苯系物个体采样的应用上受到技术上的制约。目的:为了能在职业卫生工作中可以更简便易行地开展苯、甲苯、二甲苯个体采样,探讨无泵型采样器应用于苯、甲苯、二甲苯个体采样的可行性,对无泵型(GJ-1、3M 3500)和国产有泵型采样器(TWA-300H)用于苯、甲苯、二甲苯检测进行比较研究。方法:使用无泵型采样器和有泵型采样器在实验室苯、甲苯、二甲苯不同浓度环境(低浓度组、高浓度组)和现场环境中平行采样若干小时(2h-4h),根据检测结果分别计算出空气中苯系物浓度(mg/m3)。无泵型采样器使用3M 3500有机蒸气采样器和GJ-1型个体采样器,在结果及分析中用分别用Ⅰ型、Ⅱ型表示,但不指明具体指哪一种采样器;有泵型采样器为TWA-300H采样器。利用SAS8.0 t检验或两独立样本秩和检验等统计学方法对样品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计算采样器对苯、甲苯、二甲苯的精密度,并与有关的仪器标准进行比较。结果:实验室研究表明,Ⅰ型无泵型采样器与有泵型采样器对苯的检测结果存在显着性差异(P分别为0.0088、0.0281),Ⅱ型无泵型采样器与有泵型采样器对苯的检测结果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种无泵型采样器与有泵型采样器采样对甲苯、二甲苯的检测结果均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现场检测结果与实验室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叁种采样器的精密度分析显示,有泵型采样器的总相对标准偏差除了对二甲苯达到11.1%外,其余在6.7%~8.3%之间;Ⅰ型采样器的总相对标准偏差在11.8%~13.0%之间;Ⅱ型采样器的相对标准偏差波动很大,最高达到32.3%。结论:只有一种无泵型采样器与有泵型采样器对苯的检测结果存在显着差异,其余的无泵型采样器与有泵型采样器对苯、甲苯、二甲苯的检测结果的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无泵型采样器可作为有泵型采样器的有效补充加以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期刊2011-06-30)

王桂芳,徐春雨,徐东群[5](2011)在《被动式二氧化氮个体采样器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使用被动式个体采样器采样,测定不同场所二氧化氮的浓度,同时评价现场应用时采样器的平行性。方法在实验室内,采用液体外标法绘制标准曲线,通过测定试剂空白,计算方法的测定下限。在现场应用中,采用二氧化氮被动式采样器采样,测定不同场所室内空气中二氧化氮的浓度;并通过平行样测定,评价其采样精度。结果在0-0.7μg/mLNO_2~-浓度范围内标准曲线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为0.9995;该方法测定下限为0.54μg/25mLNO_2~-,采样12小时可测得空气中二氧化氮浓度下限为0.010 mg/m~3;现场平行样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7%;结论被动式二氧化氮个体采样器采样方法简单、方便,适合大规模室内监测使用,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2011年全国环境卫生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1-01-06)

孟超,赵敬,刘璐[6](2010)在《个体采样器旋风式粉尘采样头的设计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实验验证使用Barth理论设计的旋风式粉尘采样头能否符合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制定的标准曲线(BM-RC曲线)的要求。方法对使用Barth理论设计的旋风式粉尘采样头进行实验室检测以及与进口旋风式粉尘采样头进行比对。结果Barth理论设计的旋风式粉尘采样头与BMRC曲线对应值偏差的实验室检测值为4.9%,进口旋风式粉尘采样头与BMRC曲线对应值偏差2.3%。结论Barth法设计的旋风式粉尘采样头与进口旋风式粉尘采样头采样性能的差别较小,能够满足BMRC曲线的要求。(本文来源于《职业与健康》期刊2010年10期)

冯志斌,杨勇[7](2010)在《《呼吸性粉尘个体采样器》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安全生产行业标准AQ4204-2008《呼吸性粉尘个体采样器》经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批准,已于2009年1月1日起实施。该标准是对LD40-1992《呼吸性粉尘个体采(本文来源于《劳动保护》期刊2010年02期)

刘璐[8](2009)在《个体采样器气路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职业卫生标准的表示单位过去一直采用最高容许浓度(MAC),不足以评价工人实际的接触水平,且与国际惯例不相接轨。2002年颁布的标准GBZ2-200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以及2007年新修订的标准GBZ2.1《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化学有害因素》和GBZ2.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物理因素》中提出职业接触限值多采用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TWA)表示。采用TWA浓度进行检测,就需要应用8小时连续采样器,这些仪器多采用国外进口,价格昂贵,需求量大,无法推广使用,这就造成了现在有标准无法执行的尴尬境地。全国2000多家职业卫生与环境卫生监测和评价机构,除极少数购买了进口TWA采样器外,绝大部分都没有使用相应的采样器,致使测定结果存在极大误差。本文正是抓住国内职业卫生监测当前的难点问题,进行研究设计新型个体采样器气路系统,适应以个体TWA检测为主的新标准,从而准确反映工人对呼吸性粉尘及气体的实际接触水平。本文针对这一现实要求,对个体采样器气路系统进行研究。首先,通过对国内外生产、使用个体采样器的单位进行调研和资料检索,根据相应标准的要求确定个体采样器气路系统的技术性能及技术指标;其次,对采样器气路系统主要元器件产品情况进行调研、优选以及检测;再次,对采样器气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呼吸性粉尘采样头进行理论设计,并以实验验证其是否能够符合相应标准的要求;最后,选择合适的方式实现个体采样器呼吸性粉尘、气体采样功能的一体化,并通过实验验证该种方式的可行性。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是设计了能够实现对作业场所中呼吸性粉尘以及有毒气体采样功能一体化的个体采样器气路系统,此外通过理论设计计算、实验,得到了以下结论:(1)合理的个体采样器气路系统应选用流量传感器等传感器恒流技术来代替人为调节的转子流量计,从而较好的解决采样流量随着时间的延长、阻力的增加而无法恒定的问题。(2)旋风式采样头具有结构简单、无运动部件、分离效率高和压降适中等优点,因此使用旋风式采样头作为个体采样器呼吸性粉尘采样头更为合适。本文将旋风除尘器的设计方法引入旋风式采样头的设计中,通过使用Barth的计算公式,根据要求的处理气量、切割粒径及相关数据设计出符合我国呼吸性粉尘采样标准曲线—BMRC曲线要求的旋风式采样头,同时验证使用旋风除尘器设计方法设计旋风式采样头的可行性。(3)为了实现对个体粉尘、气体采样功能的一体化,本文设计了低流量适配器。通过在一定的范围内人为改变低流量适配器叁通旁支管的断面面积来改变采样流量,从而满足对酯类、腈类等气体采样规范的要求。(本文来源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期刊2009-05-01)

尹洪银,邵华,高希宝,张春玲[9](2007)在《管式个体采样器测定空气中甲醛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制测定空气中甲醛的被动式个体采样器。方法:根据费克第一扩散定律设计新型被动式个体采样器,并对采样器的性能指标进行评价。结果:在温度10℃~40℃,湿度20%~40%,风速50~600 cm/s的范围内,被动式采样器测定空气中甲醛采样流量:104.05 ml/min,最大吸附容量0.2751 mg,最短采样时间为30 min,用前稳定性≥30 d,样品稳定性≥14 d,精密度RSD为5.34%。结论:研制的个体采样器可以作为一种测定空气中甲醛的新型采样仪器。(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检验杂志》期刊2007年12期)

王心宇,张金良,李艳红,郭新彪[10](2005)在《被动式个体采样器在监测空气中NO_2和SO_2浓度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用被动式个体采样器进行空气质量监测的可行性。方法在北京的城区和郊区各选择10户家庭,用被动式个体采样器采样,用离子色谱法测定室内、外空气中的NO2和SO2浓度。于2001年和2002年的采暖和非采暖季节各采样1次,每次连续3d。结果用被动式个体采样器采样检测的结果与国家标准方法采样测定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室外空气中NO2和SO2的浓度高于室内,其中冬季城区的NO2和SO2,夏季城区的NO2和郊区的SO2,室内外浓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冬季城区室外大气中NO2和SO2和室内的NO2浓度显着高于郊区,室外大气的SO2浓度是郊区的3.14倍,但是室内SO2的浓度则低于郊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夏季城区室内外大气中的NO2浓度均显着高于郊区;2002年城区大气环境中SO2浓度比2001年明显下降。结论被动式个体采样器可以用于大气污染物浓度监测。(本文来源于《环境与健康杂志》期刊2005年01期)

个体采样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厂矿生产环境监测需求,设计了一种个体空气粉尘采样器,给出了设计原理、系统框图及程序流程图。该采样器采用89LPC9408单片机芯片作控制器,多参数大屏幕液晶显示,采用定制高效隔膜泵,运用脉宽调制技术和闭环控制,具有体积小、效率高的优点。经工矿企业、卫生防疫等部门使用表明,采样器性能稳定,采样流量准确,操作方便,完全能满足1个工班连续采样的需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个体采样器论文参考文献

[1].朱珍,高峣,曹罡,余灿.被动式气体个体采样器的研究[J].环境卫生学杂志.2015

[2].赵培宇.个体空气粉尘采样器的设计[C].2014大气颗粒污染物监测与防治技术研讨会论文集.2014

[3].李奎荣,余善法,马军营,周文慧.某型号个体采样器采样过程中流量变化规律的探讨[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11

[4].李祈.无泵型采样器与有泵型采样器在苯、甲苯、二甲苯个体采样中的比较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1

[5].王桂芳,徐春雨,徐东群.被动式二氧化氮个体采样器的应用[C].2011年全国环境卫生学术年会论文集.2011

[6].孟超,赵敬,刘璐.个体采样器旋风式粉尘采样头的设计验证[J].职业与健康.2010

[7].冯志斌,杨勇.《呼吸性粉尘个体采样器》解读[J].劳动保护.2010

[8].刘璐.个体采样器气路系统设计[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

[9].尹洪银,邵华,高希宝,张春玲.管式个体采样器测定空气中甲醛的研究[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7

[10].王心宇,张金良,李艳红,郭新彪.被动式个体采样器在监测空气中NO_2和SO_2浓度中的应用[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5

标签:;  ;  ;  

个体采样器论文-朱珍,高峣,曹罡,余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