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骤停复苏成功19例临床报告

心脏骤停复苏成功19例临床报告

一、心跳骤停复苏成功19例临床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贾小伟,田晓星,吕志强,马立芝,汪茜,张思森,王立祥,刘亚华[1](2020)在《81例急诊患者心肺复苏策略的对比与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对急诊心肺复苏病例的回顾性分析,改进抢救策略以提高复苏质量。方法收集2019年度本院急诊科接诊的需心肺复苏的81例病例,分为同步抢救组、序贯抢救组、保守抢救组。其中,同步抢救组根据心脏骤停发生的时间分为院前组和院内组;序贯抢救组根据是否行胸外按压分为单纯气道重建组和联合胸外按压组。结果同步抢救组中,院内组复苏成功率比院前组复苏成功率为41.7%(5/12)比20%(4/20)(P<0.05),院内组复苏有效率比院前组复苏有效率为58.3%(7/12)比30%(6/20)(P<0.05)。序贯抢救组中,单纯气道重建组复苏成功率比联合胸外按压组复苏成功率为89.5%(17/19)比12.5%(1/8)(P<0.05)。保守抢救组共22例,复苏成功率为0%(0/22)。结论及时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尽早启动急救流程及个体化心肺复苏是影响复苏成功率的重要因素,心肺复苏越早,成功率越高。

顾丽雯[2](2019)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心肌炎临床特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第一部分:2014-2018年单中心儿童心肌炎临床特征分析目的:回顾性分析住院儿童心肌炎所有临床症状,尤其是首发、早期临床症状,为心肌炎的诊断,尤其是危重病例的识别提供临床经验,从而减少误诊率,降低患儿死亡率。方法:通过对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4年01月至2018年12月共145例心肌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一般资料(性别、年龄、起病日期、就诊日期、住院日期)、首发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预后等,并将其分为暴发性心肌炎(Fulminant Myocarditis,FM)组与非FM组进行对比统计分析。结果:(1)心肌炎以冬春季节起病多见。本资料共145例心肌炎患儿,男性79例,女性66例。FM组共47例(32.4%),男19例,女28例;非FM组共98例(67.6%),男60例,女38例,FM组中女性比例(58.6%)高于非FM组女性比例(38.8%)(P<0.05)。(2)FM组首发临床表现中消化系统症状31例(66.0%)、神经系统症状11例(23.4%)、面苍/急促45例(95.7%)、食纳差36例(76.6%)、精神差31例(66.0%)明显高于非FM组(P<0.01)。(3)病初心肌损伤指标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质量(MB isoenzyme of Creatine Kinase mass,CK-MB mass)、肌红蛋白(Myoglobin,MYO)、B 型钠尿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在 FM组升高程度较非FM组显着(P<0.01)。入院首次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表现比较:FM组病初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率(19.1%)、Ⅲ°房室传导阻滞(Atrial Ventricular Block,AVB)发生率(10.6%)高于非FM组(P<0.01),而心室颤动发生率(4.3%)、心室扑动发生率(4.3%)、高度AVB发生率(4.3%)、T波低平/倒置发生率(34.0%)高于非FM组(P<0.05),但FM组中病初室性早搏发生率(10.6%)明显低于非FM组(P<0.01)。入院首次超声心动图(Ultrasound Cardiogram,UCG)表现:FM组左室收缩功能下降比例(73.3%)、心脏增大比例(75.6%)、室间隔增厚比例(37.8%)、心包积液比例(22.2%)、室壁运动异常比例(48.9%)明显高于非FM组(P<0.01)。(4)145例患儿中死亡4例(2.8%)(均为FM患儿),存活141例(97.2%),治愈 114 例(78.6%)。结论:儿童心肌炎在冬春季节发病率较高,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呼吸道和消化道症状是心肌炎患儿最为常见的首发症状,心脏损伤表现在临床中却相对少见。通常表现为消化道症状、神经系统症状,伴面苍、精神食纳欠佳的患儿,则需警惕FM。患儿心肌损伤标志物、ECG、UCG在病初多有异常,灵敏度高,因此应作为临床一线辅助检查。在临床实践中需注意,ECG表现为Ⅲ°/高度AVB、室性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心室颤动)常提示FM可能,而出现室性早搏则在非FM中多见。心肌炎尤其是FM常病情危重,早期病死率高,故临床疑似或确诊心肌炎者均应收住入院观察治疗。第二部分:单中心十五年儿童暴发性心肌炎临床特征分析目的:探讨儿童FM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及预后特征,为FM的早期识别、诊治提供临床经验。方法:收集我院2004年01月至2018年12月临床诊断为FM的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其性别、年龄、发病时间、临床症状、辅助检查、治疗手段及预后,并比较存活组与死亡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结果:(1)本资料共70例FM患儿,男性29例(41.4%),女性41例(58.6%),其中新生儿2例,婴幼儿33例,发病主要集中在冬春季节,年发病例数由2004到2018年逐年增加。(2)起病前3周内,有70.0%的患者有明确前驱感染史,其中41例(58.6%)为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8例(11.4%),最为多见。(3)FM首要症状以心外表现为主,呼吸道症状41例(58.6%)、消化道症状37例(52.9%)较为多见;典型心脏症状在年长儿中多见,主要包括胸闷13例(18.6%)、胸痛6例(8.6%)、心悸4例(5.7%)。婴幼儿中表现为精神欠佳28例、拒乳/食纳差27例、面苍/大汗23例。(4)首诊辅助检查中,肌酸激酶同工酶(MB isoenzyme of Creatine Kinase,CK-MB)升高 20/23(86.9%),CK-MB mass 升高 37/46(80.4%),cTnI 升高 60/67(89.6%),MYO 升高 27/60(45.0%),BNP 升高 30/50(60.0%)。ECG 异常占 98.6%,最常见的是T波改变28例(40.0%)、ST-T段改变25例(35.7%)、窦性心动过速25例(35.7%),其中Ⅲ°/高度AVB14例(20.0%),室性心动过速8例(11.4%)。UCG异常者占89.7%,其中左室收缩功能减弱47例(69.1%)、心脏增大45例(66.2%)最为多见,另外室间隔增厚16例(23.5%),室壁运动异常25例(36.8%),心包积液15例(22.1%)。(5)70例FM患儿中,死亡患儿11例,59名患儿存活。死亡组中出现呼吸促/费力(72.7%)、呼吸心跳骤停(27.3%)、心室颤动(18.2%)的比例明显高于存活组(P<0.01)。(6)治疗过程中,使用磷酸肌酸组存活率(79.7%)明显高于未使用磷酸肌酸组存活率(20.3%)(P<0.01),联合使用两种及两种以上营养心肌药物者存活率(78.0%)明显高于未联合使用者存活率(22.0%)(P<0.01)。使用静脉用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e Globulin,IVIG)组存活率(86.4%)高于未使用IVIG组存活率(13.8%)(P<0.05)。(7)70例FM患儿死亡率达15.7%,生存率为84.2%,存活59例中有43例(61.4%)痊愈,有2例安装永久起搏器,2例患儿失访。结论:儿童FM多见于冬春季节,各年龄段可见,其起病迅猛,病程进展极快,疾病早期死亡率高。FM的首发临床症状不典型,多以消化道或呼吸道症状起病,对于确诊FM患儿早期使用大剂量IVIG及心肌营养药物治疗疗效确切,有助于提高存活率。患儿病程中出现呼吸心跳骤停和心室颤动后存活率较低。

江甲子,刘志[3](2016)在《亚低温治疗对心跳骤停复苏成功后并发癫痫患者预后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对心跳骤停复苏成功后并发癫痫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79例于2013-12-2015-12进行心脏骤停复苏成功后并发癫痫患者。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39例,对照组40例,选取实验组患者均进行亚低温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并在治疗过程中使用脑电图监测。记录患者病历中本研究所需数据,分析使用亚低温治疗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在治疗过程中,共有40例患者发生了癫痫,实验组发生癫痫的患者有14例,对照组发生癫痫的患者有26例,对照组的癫痫发生率显着高于实验组(χ2=6.69,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在心肺复苏后和治疗中的癫痫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治疗后癫痫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3,P<0.05);进行治疗的患者58例死亡,其中并发癫痫患者40例全部死亡;院内治疗过程中死亡的患者有42例,其中有并发癫痫患者27例;出院后在心跳骤停28d内死亡的患者有16例,其中有并发癫痫患者13例。未发癫痫患者在心跳骤停28d内死亡的有18例,病死率为46%,并发癫痫患者病死率为100%,显着高于未发癫痫患者(χ2=29.34,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能降低心跳骤停复苏成功后患者的癫痫发生率,但对心跳骤停复苏成功后并发癫痫患者的预后情况较差。

谷向民,李志辉,何忠杰,赵哲炜,刘双庆[4](2016)在《中国院前心跳骤停患者白金10分钟心跳恢复成功率的meta分析》文中认为目的:系统评价心跳骤停患者在"白金10分钟"的心跳恢复成功率。方法:检索中国知网(1979-2015年1月)、重庆维普(1989-2015年1月)和万方数据库(1990-2015年1月),收集院前心跳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不同时间心肺复苏的分析。由两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采用stata1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57篇,共计29269例患者,其中心跳恢复患者为1776例,异质性检验X2=3428.85,P<0.01,I2=98.4%,存在高度异质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合并效应量为0.171[0.144-0.199]。结果:(1)按4种抢救方案(国际心肺复苏指南2000、2005、2010和其他版本)施救患者心跳恢复率无差别;(2)将抢救时间分为≤1min组、1-5min组、5-10min组、10-15min、>15min组,心跳恢复成功率分别为:[0.247(0.15-0.344)]、[0.353(0.250-0.456)]、10.136(0.109-0.163)]、[0.058(0.041-0.075)]、10.011(0.004-0.019)]。≤1min与1-5min组无统计学差异。1-5min高于5-10min组、10-15min和>15min组。5-10min高于10-15min和>15min组;10-15min高于>15min组。按10分钟分组:分为≤10min心跳恢复成功率[0.189(0.161-0.218)]高于>10min组[0.044(0.032-0.056)];(3)电话指导组的心跳恢复成功率[0.167(0.016-0.351)]和≤1min、1-5min、5-10min、10-15min、>15min组]均无差异;(4)目击加群众组的心跳恢复成功率[0.329(0.221-0.436)]与≤1min、1-5min没有差异,但是高于5-10min、10-15min和>15min组。结论:1、采用不同的复苏版本指导施救的患者,其心跳复苏率没有差异。2、心跳复苏的抢救成功率在于时效性,大众参与的心肺复苏,才是提高心肺复苏技术的基石。3、提供完备的急救器材,完善综合措施能提高白金十分钟内患者的心跳复苏成功率。中国的心肺复苏研究有待提高。

黄建成,卢敏,季玉玲,胡芸,王晓军,赵涛,钱若筠,沈开金[5](2015)在《术中心跳骤停10年回顾性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回顾分析我院手术室10年内发生术中心跳骤停患者的医学资料,总结其发生原因和救治经验。方法:对2004-012013-12在本院手术室接受非心脏手术时发生心跳骤停患者的医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病史、心跳骤停原因、心肺复苏过程以及预后。结果:共130 251例患者接受麻醉手术,术中发生心跳骤停11例(8.4/10万),其中全麻10例,椎管内麻醉1例,1例(0.8/10万)心跳骤停主要与麻醉相关。结论:术中心跳骤停原因多样,以不可控失血、心血管疾病和迷走反射高张为主要原因,主要由麻醉引起的心跳骤停少见,及时发现、早期行心肺复苏是成功复苏的关键。

吴建峰[6](2015)在《急诊科应用心跳骤停抢救流程的效果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探讨心跳骤停抢救流程在急诊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心跳骤停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观察组按照心跳骤停抢救流程实施抢救,对照组按照常规抢救方法进行抢救,分析比较两组抢救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呼吸心跳停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抢救参与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抢救成功率为30例(88.24%),对照组抢救成功率为23例(67.65%),两组抢救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跳骤停抢救流程在急诊科中的应用效果显着,优化了抢救程序,规范了抢救措施,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杨海志[7](2015)在《心跳骤停与心肺脑复苏患者临床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对心跳骤停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探究,找到提高心肺脑复苏成功率的有效方法。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50例心跳骤停患者,对心肺脑复苏的影响因素以及复苏成功率进行分析。结果在150例复苏的患者中,有19例患者心肺脑初步复苏成功,10例最终康复出院。初步复苏成功率为12.67%,最终复苏成功率为6.67%。结论心跳骤停患者的心肺脑复苏成功率与抢救的时间、措施以及能够早期除颤等因素有关。

刘长,侯新垓,陈荣涛,董磊[8](2014)在《院前心肺复苏联合醒脑静对呼吸心跳骤停的疗效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院前心肺复苏联合醒脑静对呼吸心跳骤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因呼吸心跳骤停在我院治疗的156例患者,采用完全随机分组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78例为对照组,予"院前心肺复苏+院内基础治疗"处理;治疗组78例,予"院前心肺复苏+院内(基础治疗+醒脑静)"处理。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院前心肺复苏对照组成功率为6.4%,总有效率为65.4%;治疗组成功率为7.7%,总有效率为64.1%;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心肺复苏对照组成功率为29.4%,总有效率为56.8%;治疗组成功率为42.0%,总有效率为76.0%;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呼吸心跳骤停的患者,及时有效的院前心肺复苏能提高患者的有效生存率;同时,院内继续心肺复苏时联合醒脑静治疗,能再次提高患者的有效生存率。

秦广启[9](2013)在《LUCAS持续胸腔按压20分钟对猪冠状动脉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背景与目的:资料显示,欧洲每年死于心跳骤停的人数约为375000,而这一数据在美国也高达275000,大部分的患者死于院外。即使是抢救成功的患者,一年存活率也低于5%。中国目前没有确切的数据,但是随着饮食习惯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死于心跳骤停的中国人也在逐年增加。心跳骤停的抢救手段为迅速而且有效的心肺复苏。自主的心跳如不能及时恢复,则需要延长胸外按压时间以维持有效的冠状动脉及脑部的血液循环,然而那些需要延长胸外按压的患者死亡率随着按压时间的延长而增高。有研究揭示传统的人工胸外按压过程中心脏输出量只能达到正常值的20%-30%,并且人工胸外按压实施者在按压开始后约一分钟时按压效率便开始下降,四分钟后其按压效率便下降到仅为初始按压效率的30%。另外在搬运患者过程中进行有效的人工胸外按压是非常困难的,然而胸外心脏按压的中断,即使很短时间的中断也会导致重要器官失去灌注,而这些器官的灌注不足可以直接导致自主循环恢复和电除颤的成功率下降。因此,近几十年来,各种机械的自动胸外按压系统被不断研发出来。LUCAS心肺复苏机(简称LUCAS)是一部能够提供5cm深度按压及主动上提胸腔的胸外按压装置。大量的动物实验及临床资料显示,从血液循环和重要器官灌注的角度来看,LUCAS对心跳骤停患者的按压效果明显优于人工按压。但是LUCAS的机械按压对冠状动脉有无明显影响目前尚无相关研究。因此,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LUCAS持续胸外按压对猪冠状动脉功能的影响。材料与方法:体重约32kg的健康瑞典家猪16头,采用随机分组的原则分成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头。实验组动物全麻后电刺激诱导室颤,1min后用LUCAS心肺复苏机行持续胸外按压20min,然后电除颤,除颤成功后维持麻醉状态30min,然后正中开胸并中心静脉推注2mol/L氯化钾(KCl),停跳心脏,心脏停跳成功后,取冠状动脉前降支远段1/3血管并行器官浴槽实验(organ bath)。对照组动物采用同样方法全麻,维持相同的麻醉时间,然后正中开胸并中心静脉推注KCL,取冠状动脉前降支远段1/3血管并进行organ bath实验。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最大冠状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EDRmax)分别为:(96±0.94)%、(98±0.93)%,两者的差别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舒张至50%最大收缩时P物质浓度的负对数(pEC50)分别为:7.13±0.14、7.10±0.13,两者相比也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环内径分别为1.31±0.15mm、1.27±0.19mm,两者之间的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UCAS持续胸外按压20min对猪心冠状动脉内皮功能没有显着影响。

夏燕亮[10](2006)在《18例小儿ICU心肺复苏成功临床分析》文中认为

二、心跳骤停复苏成功19例临床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心跳骤停复苏成功19例临床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81例急诊患者心肺复苏策略的对比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和方法
    一、一般资料
    二、心肺复苏方案
    三、判定心肺复苏效果标准
    四、分组
    五、统计学方法
结果
    一、同步抢救组的复苏效果对比
    二、序贯抢救组的抢救效果对比
    三、保守抢救组的情况
讨论

(2)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心肌炎临床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研究背景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2014-2018年单中心儿童心肌炎临床特征分析
    前言
    临床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单中心十五年儿童暴发性心肌炎临床特征分析
    前言
    临床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儿童心肌炎诊疗进展
    参考文献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致谢

(3)亚低温治疗对心跳骤停复苏成功后并发癫痫患者预后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比较
    2.2 患者接受亚低温方法治疗情况
    2.3 癫痫发生情况和死亡情况比较
3 讨论

(5)术中心跳骤停10年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2 结果
    2.1 麻醉方式:
    2.2 手术种类:
    2.3 ASA分级:
    2.4 发生原因:
3 讨论

(6)急诊科应用心跳骤停抢救流程的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设计思路
        1.2.2 设计步骤
        1.2.3 研究内容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7)心跳骤停与心肺脑复苏患者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心跳骤停判断依据
    1.3 复苏开始时间
    1.4 复苏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8)院前心肺复苏联合醒脑静对呼吸心跳骤停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一般资料
    1.5 研究方法
    1.6 院前复苏方法
    1.7 院内治疗方法
        1.7.1 对照组
        1.7.2 治疗组
    1.8 心肺复苏成功的标准
    1.9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院前心肺复苏疗效的比较
    2.2 两组入院治疗后心肺复苏疗效的比较
3 讨论

(9)LUCAS持续胸腔按压20分钟对猪冠状动脉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索引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材料
    2 方法
结果
附图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肺复苏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四、心跳骤停复苏成功19例临床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81例急诊患者心肺复苏策略的对比与分析[J]. 贾小伟,田晓星,吕志强,马立芝,汪茜,张思森,王立祥,刘亚华. 实用休克杂志(中英文), 2020(02)
  • [2]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心肌炎临床特征研究[D]. 顾丽雯. 苏州大学, 2019(05)
  • [3]亚低温治疗对心跳骤停复苏成功后并发癫痫患者预后的影响[J]. 江甲子,刘志. 临床急诊杂志, 2016(08)
  • [4]中国院前心跳骤停患者白金10分钟心跳恢复成功率的meta分析[A]. 谷向民,李志辉,何忠杰,赵哲炜,刘双庆. 第十二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灾害医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暨2016灾害医学与急危重症高端论坛、国家级继教项目“心肺复苏与急危重症学习班”、广东省继教项目“心肺复苏与急危重症培训班”资料汇编, 2016
  • [5]术中心跳骤停10年回顾性分析[J]. 黄建成,卢敏,季玉玲,胡芸,王晓军,赵涛,钱若筠,沈开金.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2015(09)
  • [6]急诊科应用心跳骤停抢救流程的效果分析[J]. 吴建峰. 中国实用医药, 2015(26)
  • [7]心跳骤停与心肺脑复苏患者临床分析[J]. 杨海志.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09)
  • [8]院前心肺复苏联合醒脑静对呼吸心跳骤停的疗效分析[J]. 刘长,侯新垓,陈荣涛,董磊. 中医药导报, 2014(11)
  • [9]LUCAS持续胸腔按压20分钟对猪冠状动脉的影响[D]. 秦广启. 郑州大学, 2013(04)
  • [10]18例小儿ICU心肺复苏成功临床分析[J]. 夏燕亮. 临床荟萃, 2006(09)
心脏骤停复苏成功19例临床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