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欧学生论文-章宏,胡颢琛

留欧学生论文-章宏,胡颢琛

导读:本文包含了留欧学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欧洲,留学生,社交媒体,新媒体

留欧学生论文文献综述

章宏,胡颢琛[1](2019)在《当代中国留欧学生新媒体使用与文化适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论文以留学欧洲的中国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当代中国留欧学生新媒体消费的主要类型、新媒体消费内容及原因、新媒体对当代中国留欧学生文化适应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发现:社交媒体是留学生群体使用最频繁的新媒体类型;大部分留学生群体在东道国的媒体消费沿袭了出国前的习惯,对中文媒体内容消费比东道国媒体内容多,但全球性的媒体内容也构成了其媒体消费的一部分;社交媒体对留学生文化适应的初期阶段起到了积极作用,缓解了文化冲击和孤独感,但同时社交媒体的使用也阻碍了中国留欧学生进一步融入东道国社会,造成疏离东道国文化的媒体消费和文化适应策略,甚至带来一些人身安全隐患。(本文来源于《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期刊2019年01期)

吴小珊[2](2016)在《寻找与杨虎城同船回国参加抗战救亡的中国留欧学生》一文中研究指出一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杨虎城被蒋介石逼令离军"出国考察"。1937年,卢沟桥事变拉开了中国全面抗战的序幕,正在欧洲考察的杨虎城毅然决定回国参加抗战,与杨虎城同船回国的还有许多留学海外的热血青年。当时,笔者的父亲吴志如(吴子牧)正留学法国。卢沟桥事变后,他与同学们积极(本文来源于《党史博览》期刊2016年03期)

李卫华[3](2011)在《福建海洋文化与中国近代第一批留欧学生》一文中研究指出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历史开始进入西方海洋文明称雄世界的时代。巩固国防与经营海洋是东方农耕文明在遭受西方海洋文化势力侵逼时必然的应对举措。由于海洋文化的涉海性,地处东南沿海要冲的福建被推到了中西较量与交流的前方。而福建海洋文化的开放性使福建对外面世界形势的变化反应异常灵敏,从而率先突破主文化的夷夏大防,以开放的心胸派遣留学生,到当时世界最强大的资本主义海洋强国学习制造、驾驶以及操练水师等各种技术。福建海洋文化的特性催生了近代中国第一批留欧学生。反过来,这批留欧学生又对福建海洋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并为福建海洋文化增添了新的内涵。(本文来源于《中华文化与地域文化研究——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20年论文选集[第叁卷]》期刊2011-10-01)

单玉梅,仇志君[4](2007)在《洋务留学教育之留美幼童与留欧学生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留美幼童、留欧学生同为洋务留学教育的主体。他们开中国近代官费留学教育之先河,解了中国近代人才需求的燃眉之急,促进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在其留学过程、学生、学生管理、培养目标和学生选拔等方面又有很多区别。(本文来源于《中国科技信息》期刊2007年22期)

李卫华[5](2007)在《福建海洋文化与中国近代第一批留欧学生》一文中研究指出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历史开始进入西方海洋文明称雄世界的时代。巩固国防与经营海洋是东方农耕文明在遭受西方海洋文化势力侵逼时必然的应对举措。由于海洋文化的涉海性,地处东南沿海要冲的福建被推到了中西较量与交流的前方。而福建海洋文化的开放性使福建对外面世界形势的变化反应异常灵敏,(本文来源于《福建省首届海洋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07-10-12)

杨吉安,李金岚[6](2007)在《民国时期江西留欧学生群体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1912至1949年中,有相当部分的江西学子赴欧洲留学.但其时江西留欧生的留学经费、留学国别、留学学科的选择与近代中国社会时势机制紧密相连。(本文来源于《景德镇高专学报》期刊2007年03期)

肖朗[7](2005)在《清代初期至中期的留欧学生及其教育》一文中研究指出17至19世纪上半叶,在明清之际“西学东渐”浪潮的推动下,一批青年学子远渡重洋,赴欧洲留学。他们 或跟随来华耶稣会士辗转欧洲各国学校,或慕名前往那不勒斯中国学院;或学成归国,或定居异邦,为中外文化教育 交流作出了可贵的贡献,并开创了中国近代留学教育的先河。(本文来源于《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5年02期)

郭凡[8](2005)在《中国留欧学生生活实录》一文中研究指出欧洲曾是国人自费留学的首选地区。在漫长的岁月中,一批批热血青年怀抱富国强民的壮志,负笈远行,在那片陌生的土地上,自强不息、刻苦攻读,强烈汲取着人类近代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并由此产生了一批享誉中外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精英。今天,当历史的步伐迈入21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和跨文化交流、融合日益与个人生活发生密切联系的时候,也对中国留欧学生的留学之路产生了深刻影响。他们以全新的视角和富有个性化的选择,正在拓展着不同于以往的留学方式。本组文章中几位主人公饶有兴味的留学经历,则多少反映了这种留学意识与留学生活的嬗变。(本文来源于《国际人才交流》期刊2005年03期)

刘志强,张学继[9](2002)在《清末新政与留欧学生的派遣》一文中研究指出1909年清政府宣布实行“新政”。同年4月成立督办政务处,以奕匡力、李鸿章(李死后,由袁世凯补任)、荣禄为大臣,刘坤一、张之洞为参赞,主持“新政”机关的事务。“新政”的主要内容是调整官制、整顿吏治、改定刑律、编练新军、奖励实业等。为适应“新政”的需要,清政府开始大规模派遣留学生。这一时期派遣国主要是日本,同时也向欧洲派遣一定数量的留学生。 1902年,清政府正式饬令各省选(本文来源于《留学生》期刊2002年07期)

岛暇[10](2001)在《历史不会忘记──洋务运动中的留欧学生》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洋务运动中,留欧学生书写了壮烈而又充满希望的一笔。 与最初派遣留美幼童的动机一样,清朝官吏往欧洲派留学生也是出于办洋务企业的需要,只是更具体而明确地和创办海军联系在了一起。 北洋海军与选派留欧学生 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面对西方资本主义列强“船坚炮利”的(本文来源于《21世纪》期刊2001年02期)

留欧学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一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杨虎城被蒋介石逼令离军"出国考察"。1937年,卢沟桥事变拉开了中国全面抗战的序幕,正在欧洲考察的杨虎城毅然决定回国参加抗战,与杨虎城同船回国的还有许多留学海外的热血青年。当时,笔者的父亲吴志如(吴子牧)正留学法国。卢沟桥事变后,他与同学们积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留欧学生论文参考文献

[1].章宏,胡颢琛.当代中国留欧学生新媒体使用与文化适应研究[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19

[2].吴小珊.寻找与杨虎城同船回国参加抗战救亡的中国留欧学生[J].党史博览.2016

[3].李卫华.福建海洋文化与中国近代第一批留欧学生[C].中华文化与地域文化研究——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20年论文选集[第叁卷].2011

[4].单玉梅,仇志君.洋务留学教育之留美幼童与留欧学生比较[J].中国科技信息.2007

[5].李卫华.福建海洋文化与中国近代第一批留欧学生[C].福建省首届海洋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7

[6].杨吉安,李金岚.民国时期江西留欧学生群体分析[J].景德镇高专学报.2007

[7].肖朗.清代初期至中期的留欧学生及其教育[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8].郭凡.中国留欧学生生活实录[J].国际人才交流.2005

[9].刘志强,张学继.清末新政与留欧学生的派遣[J].留学生.2002

[10].岛暇.历史不会忘记──洋务运动中的留欧学生[J].21世纪.2001

标签:;  ;  ;  ;  

留欧学生论文-章宏,胡颢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