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用户健康信息论文-刘冰,张文珏

网络用户健康信息论文-刘冰,张文珏

导读:本文包含了网络用户健康信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网络健康信息,信息服务质量,健康信息服务,评价体系

网络用户健康信息论文文献综述

刘冰,张文珏[1](2019)在《基于用户视角的网络健康信息服务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意义】文章通过网络健康信息服务质量评价体系构建,为健康信息服务质量评价研究提供借鉴,促进我国健康信息服务的规范化和长远发展。【方法/过程】文章首先采用访谈方法,获取基于专家与用户视角的健康信息服务质量评价关键要素。以此为基础,运用问卷调查方法,构建形成网络健康信息服务质量评价体系。【结果/结论】获得基于用户视角,从健康信息质量、健康信息系统质量和健康信息服务水平叁个维度建构形成网络健康信息服务质量评价体系。(本文来源于《情报科学》期刊2019年12期)

张秀,李月琳[2](2019)在《年龄梯度视角下网络用户健康信息甄别能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利用前期研究构建的伪健康信息特征列表,采用实验研究方法,探讨不同年龄用户的真伪健康信息甄别能力。一方面检验该特征列表用于提升用户健康信息甄别能力的可行性,另一方面探讨用户健康信息甄别能力提升的影响因素。研究设计叁组实验,分别为青年组(以大学生为样本)、中年组和老年组。每组两轮实验(前测和后测),分析44名青年人、67名中年人和39名老年人参与实验获得的数据,并利用ANOVA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验证两轮实验结果的差异,探究两轮实验中不同因素对用户判断真伪健康信息结果的影响。研究发现,年龄是影响网络用户健康信息甄别能力及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用户健康信息甄别能力呈现下降的趋势。性别、户籍所在地和对健康信息关注度等因素显着影响了中年和青年用户甄别健康信息能力的提升。伪健康信息特征列表能够显着提升青年人和中年人判断伪健康信息的准确率,但对老年人健康信息甄别能力的提升却并不显着,探究其他方案以提升老年人健康信息甄别能力仍然十分必要。研究结果对如何开展中年、青年网络用户的健康信息素养教育,提升他们的健康信息素养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来源于《情报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张悦[3](2019)在《用户主体因素对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以网络健康信息用户为研究主体,以信息搜寻行为相关理论为基础,分析单一主体因素对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的影响,再进一步探讨多个主体因素对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的交互影响,以深化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研究,为网络健康平台开发者深入了解用户需求、特点及行为表现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文献调研,设计了主体因素对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影响的专家调查问卷,对9名专家进行调查,确定了主体因素指标及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指标。综合运用问卷调查法、模拟实验法和访谈法,利用镶嵌图形测验量表、大五人格量表简化版(NEO-FFI)和社会支持量评定量表等获取用户主体因素;采用屏幕录像记录用户模拟实验环境下对不同任务类型和任务情境的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数据。利用SPSS 24.0对获取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讨人口学因素、健康状况、人格特质、认知风格和社会支持5个维度各个主体因素对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中任务时间、搜寻策略、搜寻结果处理和搜寻效果满意度评价4个维度具体行为指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分析探讨降维后的主体因素对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的交互影响。结果:单一主体因素均对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有一定影响,多个主体因素对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有交互影响。具体如下:(1)人口学因素方面,以性别带来的影响最为显着。具体地,性别对任务时间、搜寻策略和搜寻结果处理维度的部分指标有显着影响,多表现为男性花费时间短、搜寻策略简单、页面数量较少;年龄对任务完成总时间、事实型和探索型任务的搜寻结果处理维度的部分指标和整个搜寻过程满意度评价有显着影响,且年龄越小,花费时间越短,页面数量越少,满意度评价则较好;受教育程度对任务时间、事实型和探索型任务的搜寻策略和搜寻结果处理维度部分指标有显着影响,且受教育程度越高,花费时间越长,页面数量也越多;专业对解释型任务的任务时间、搜寻策略和搜寻结果处理维度部分指标有影响,且非医学相关专业用户花费时间较少,页面数量也较少。(2)健康状况方面,对任务时间、搜寻结果处理和搜寻满意度评价维度部分指标有显着影响,且健康状况越差,花费时间越多,页面数量越多但满意度评价较差。(3)人格特质方面,除宜人性子维度外,其余四个子维度均对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有不同程度影响。其中,神经性、外倾性、开放性和尽责性均对任务时间、搜寻策略和搜寻结果处理维度部分指标有显着影响,且神经性和尽责性与行为指标多呈正相关,外倾性和开放性与行为指标多呈负相关;宜人性主要影响探索性任务完成时间,且呈负相关。(4)认知风格方面,对任务时间、搜寻策略和搜寻结果处理叁个维度的部分行为指标有显着影响,且场独立型完成搜寻任务时花费的时间较少,页面数量也较少。(5)社会支持方面,主观体验到的支持对搜寻策略、搜寻结果处理及搜寻效果满意度评价维度部分行为指标显着相关,客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对搜寻策略和搜寻结果处理维度部分行为指标显着相关。(6)主体因素交互影响方面,依据因子分析结果,主体因素可划分为年龄*受教育程度*尽责性分组、外倾性分组*宜人性分组、性别*专业、神经性分组*认知风格、健康状况*开放性分组5个综合指标,这些综合指标分别对任务时间、搜寻策略、搜寻结果处理及搜寻效果满意度评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结论:单一主体因素对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的任务时间、搜寻策略、搜寻结果处理和搜寻效果满意度评价4个维度的多项指标存在影响;降维得到的5个主体因素综合指标均对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任务时间、搜寻策略、搜寻结果处理及搜寻效果满意度评价有不同程度的交互影响,具体作用机理有相互促进作用和相互制约作用两种。(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6-01)

陆泉,朱安琪,张霁月,陈静[4](2019)在《中文网络健康社区中的用户信息需求挖掘研究——以求医网肿瘤板块数据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构建适应大数据环境的中文网络健康社区用户信息需求挖掘框架,以肿瘤科为例分析用户信息需求。【方法】使用潜在语义索引(LSI)模型和MapReduce分布式文本聚类技术对中文网络健康社区——求医网肿瘤板块的全部提问数据(共计24305条)进行用户信息需求挖掘。【结果】挖掘出用户的5个信息需求类目及其占比:治疗(43.3%)、病理及病因(34.5%)、检查(12.1%)、术后(7.0%)、预防(3.1%),各类目下Top20关键词;发现国内外各需求类目占比差异巨大;预防信息需求将持续上升;需求的性别差异显着,男性最关注治疗信息、女性最关注病理及病因信息;需求的年龄差异较大,青年群体占比极高(83.79%)等。【局限】可能存在更好的阈值选择,更完整医学主题词表;尚未进行信息需求的多维分析。【结论】本文框架可在大数据环境下挖掘用户信息需求,并分析需求的变化趋势以及年龄与性别差异。(本文来源于《数据分析与知识发现》期刊2019年04期)

李月琳,张秀,王姗姗[5](2019)在《构建伪健康信息特征列表具有多重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健康信息泛指与人们身心健康、疾病、营养、养生等相关的信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互联网日益成为国民的重要健康信息来源之一,通过健康网站或社交媒体获取健康信息成为社会大众实现自我健康教育、提升健康信息素养的一种重要途径。然而,相对于报纸、广播、电视等(本文来源于《中国人口报》期刊2019-01-31)

朱姝蓓[6](2018)在《女性用户网络健康信息查寻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意义]旨在为合理化开展针对女性群体的健康信息服务提供理论支撑。[方法/过程]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341位女性用户开展网络健康信息查寻活动的相关数据,同时对10名女性用户进行半结构访谈;运用SPSS软件分析数据,描述女性用户网络健康信息查寻行为的特征,验证人口统计学因素是否对女性用户查找网络健康信息行为产生影响。[结果/结论]研究结果显示,互联网是女性用户获取健康信息的最普遍来源。养生保健类信息受到女性用户的关注度最高;在协助他人的动机驱使下,女性用户最有可能通过网络查找健康信息;在网上查找健康信息的渠道选择上,女性用户明显倾向于搜索引擎;在查寻方式上,更习惯带有明显目的地检索信息;在查寻健康信息过程中,女性用户最大的障碍是对所查信息的判断和筛选。此外,人口统计学因素对女性用户网络健康信息查寻行为具有显着性差异。(本文来源于《情报探索》期刊2018年12期)

赵烨,陈辉,邹聪,公惠玲,吴雨静[7](2018)在《成年网络用户电子健康素养与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成年网络用户电子健康素养与健康信息搜寻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网络问卷调查法,招募到成年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者344人,并使用有序Logistic回归探究影响网络用户健康信息搜寻渠道和对网络健康信息态度(重要性、可信性、有用性)的因素。结果网络用户的电子健康素养平均总分为(31.39±4.19)分;搜寻渠道方面,经常使用搜索引擎的占54.4%,经常使用商业健康网站的占28.2%;态度方面,认为网络健康信息比较重要的占59%,比较值得信任的占56.7%,比较有用的占67%。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网络用户电子健康素养水平越高,利用的网络搜寻渠道越多,对网络健康信息持有的态度越积极。结论提高网络用户的电子健康素养有助于网络健康资源的利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健康教育》期刊2018年09期)

张馨遥,沈涌,张健,李鹏,李茵[8](2018)在《网络用户健康信息服务满意度量表编制及其信度和效度检验》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意义】根据企业经典顾客满意度理论及相关调查结果,形成网络用户健康信息服务满意度量表的基本结构纬度并进行量表条目的编制。【方法/过程】利用初始量表对用户的网络健康信息服务满意度状况进行测评,对预测结果进行条目分析、信度分析和探索性因子分析,及经专家讨论、审核,对量表条目进行筛选删减以确定包含37个条目的量表;将量表对427名信息服务用户施测,检验量表的信度与效度。【结果/结论】质量模型与数据拟合良好,证明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作为评价网络用户健康信息服务满意度可靠有效的量化工具。(本文来源于《情报科学》期刊2018年03期)

邓胜利,赵海平[9](2017)在《用户视角下网络健康信息质量评价标准框架构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意义]探索用户视角下的网络健康信息质量评价指标,构建其评价标准框架。[方法 /过程]选取年轻用户和中老年用户为样本,叁个健康网站为实验对象,采用实验法和半结构化访谈法探索并构建网络健康信息质量评价标准框架,并使用问卷调查法对其进行修正和完善。[结果 /结论]构建了由内容和设计两个一级指标及七个二级指标、七个叁级指标组成的评价标准框架,并且发现不同性别和年龄的群体对网络健康信息质量评价标准有所差异。最后从健康网站本身、普通消费者、网络监管机构和医学领域工作者四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有助于健康信息网站的建设和网络健康信息质量的提高。(本文来源于《图书情报工作》期刊2017年21期)

吴江,周露莎[10](2017)在《网络健康信息服务用户购买决策的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影响网络健康信息服务用户购买行为的因素和用户决策的信息需求,本文以信任理论为基础,依据网络信任模型和信任传递机制构建网络健康信息服务的用户购买决策模型,并收集实际交易数据,利用回归分析方法验证理论模型。模型对预测用户的实际购买行为取得了较好的拟合效果。研究结果显示:服务主体个人特性、环境背景信息和其他主体行为都能够对用户网络健康信息服务的购买决策产生影响,价格则对用户购买决策有显着负向影响。总体而言,除医生职称、医院等级等传统影响因素以外,网络信息也能为用户决策提供支持,表明网络健康服务平台能够提供有用信息来缓解医患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现状。(本文来源于《情报学报》期刊2017年10期)

网络用户健康信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研究利用前期研究构建的伪健康信息特征列表,采用实验研究方法,探讨不同年龄用户的真伪健康信息甄别能力。一方面检验该特征列表用于提升用户健康信息甄别能力的可行性,另一方面探讨用户健康信息甄别能力提升的影响因素。研究设计叁组实验,分别为青年组(以大学生为样本)、中年组和老年组。每组两轮实验(前测和后测),分析44名青年人、67名中年人和39名老年人参与实验获得的数据,并利用ANOVA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验证两轮实验结果的差异,探究两轮实验中不同因素对用户判断真伪健康信息结果的影响。研究发现,年龄是影响网络用户健康信息甄别能力及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用户健康信息甄别能力呈现下降的趋势。性别、户籍所在地和对健康信息关注度等因素显着影响了中年和青年用户甄别健康信息能力的提升。伪健康信息特征列表能够显着提升青年人和中年人判断伪健康信息的准确率,但对老年人健康信息甄别能力的提升却并不显着,探究其他方案以提升老年人健康信息甄别能力仍然十分必要。研究结果对如何开展中年、青年网络用户的健康信息素养教育,提升他们的健康信息素养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网络用户健康信息论文参考文献

[1].刘冰,张文珏.基于用户视角的网络健康信息服务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情报科学.2019

[2].张秀,李月琳.年龄梯度视角下网络用户健康信息甄别能力研究[J].情报学报.2019

[3].张悦.用户主体因素对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9

[4].陆泉,朱安琪,张霁月,陈静.中文网络健康社区中的用户信息需求挖掘研究——以求医网肿瘤板块数据为例[J].数据分析与知识发现.2019

[5].李月琳,张秀,王姗姗.构建伪健康信息特征列表具有多重意义[N].中国人口报.2019

[6].朱姝蓓.女性用户网络健康信息查寻行为研究[J].情报探索.2018

[7].赵烨,陈辉,邹聪,公惠玲,吴雨静.成年网络用户电子健康素养与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18

[8].张馨遥,沈涌,张健,李鹏,李茵.网络用户健康信息服务满意度量表编制及其信度和效度检验[J].情报科学.2018

[9].邓胜利,赵海平.用户视角下网络健康信息质量评价标准框架构建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7

[10].吴江,周露莎.网络健康信息服务用户购买决策的影响因素研究[J].情报学报.2017

标签:;  ;  ;  ;  

网络用户健康信息论文-刘冰,张文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