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序演化模式论文-陈威振,田景春,林小兵,王兴,吴百一

层序演化模式论文-陈威振,田景春,林小兵,王兴,吴百一

导读:本文包含了层序演化模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须家河组,自流井组,页岩,层序划分

层序演化模式论文文献综述

陈威振,田景春,林小兵,王兴,吴百一[1](2018)在《渝中—渝西地区须家河组—自流井组页岩层序地层及演化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通过对研究区岩石类型,沉积构造特征、剖面结构的详细观测,结合钻井岩芯、测井等资料,对渝中—渝西地区须家河组、自流井组页岩层序地层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在层序界面识别的基础上,对渝中—渝西地区须家河组—自流井组富有机质页岩层段进行层序划分。其中,叁迭系须家河组二段-五段划分为4个叁级层序,侏罗系自流井组可划分2个叁级层序,其中须二段层序TST主要为叁角洲相的砂泥岩沉积,HST为砂岩沉积;须叁段TST为滨浅湖泥质岩、粉砂岩沉积,HST泥质粉砂岩、粉砂岩沉积;须四段层序整体表现为较完整的水进-最大洪泛期-水退的沉积序列;须五段层序由于地层隆升为陆地,则以发育前叁角洲-滨浅湖沉积为主。侏罗系自流井组层序主要划分下部的珍珠冲段、东岳庙段及马鞍山段、大安寨段层序。通过对不同富有机质页岩段层序特征进行分析,认为对于湖泊环境所形成的富有机质页岩均发育于各叁级层序TST体系域之中,主要为一套浅-半深湖相沉积,岩性以泥(页)岩-粉砂质泥岩,夹砂岩或者灰岩透镜体为主,富有机质页岩多发育于TST之中,而HST之中则不发育或较少发育。因此,以不同体系域为单元研究须家河组—自流井组层序发育与演化规律,对进一步明确各体系域内有机质富集规律及地层演化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第十五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8-09-14)

王越,陈世悦,杨坤,王玲,邓远[2](2015)在《新疆乌夏地区白垩纪层序发育控制因素及演化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为理论指导,综合运用岩芯、钻测井、地震等资料及井-震结合对比分析,对乌夏地区白垩系清水河组与呼图壁河组层序地层及沉积演化特征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层序发育控制因素,并建立层序地层演化模式。结果表明:清水河组与呼图壁河组可划分为1个叁级层序(KSQ1)和3个体系域,其沉积相类型包括辫状河、辫状河叁角洲、曲流河叁角洲和湖泊等;构造沉降与古气候为本区层序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层序KSQ1低位体系域时期,研究区地形高差较大,气候炎热干旱,以辫状河相砂砾岩沉积为主,沉积范围局限在乌夏断褶带及其以南地区;水进体系域时期,发生大规模湖侵,沉积范围扩大,主要发育退积式辫状河叁角洲、曲流河叁角洲;高位体系域时期,转为半干旱气候条件,湖平面下降,发育大规模曲流河叁角洲,以叁角洲平原沉积为主。(本文来源于《地层学杂志》期刊2015年03期)

陈林,陆永潮,邢凤存,胡小辉,杨帅[3](2015)在《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层序地层特征及充填演化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的地震资料解释、岩石组合类型、测井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在延长组内共识别出5个层序界面,将延长组划分为1个一级层序(延长组)、2个二级层序(长10-长7、长6-长1)、4个叁级层序(长10-长9、长8-长7、长6-长4+5、长3-长1),建立延长组层序地层格架。在分析延长组各个叁级层序构成及充填发育过程中的幕式构造演化、物源供给条件、湖平面相对变化及沉积充填特征的基础上,建立研究区延长组层序充填发育模式,指出每期幕式构造演化下形成的叁级层序中的体系域及沉积构成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依据盆地单期及完整多期构造演化下,研究区不同构造部位发育的层序结构及其沉积构成特征,认为多幕式的构造活动分异性以及复杂的构造分布格局是以上多样性和复杂性的主要控制因素。(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6期)

王平平[4](2014)在《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白垩系层序地层特征及演化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据层序地层学与沉积学理论,利用地震、钻井、录井、测井等资料,以覆盖研究区的叁维地震资料为主要依据,识别不同级别层序界面。明确了白垩系内部层序地层格架,共发育4个叁级层序,清水河组层序为叁分结构,其余层序为二分结构。层序形成过程中,叁分层序主要受控于古气候,二分层序主控因素是构造运动。格架约束下的沉积响应表现为:湖侵域主要发育滨浅湖滩坝,湖退域主要发育缓坡型扇叁角洲。(本文来源于《新疆地质》期刊2014年04期)

吴嘉鹏,陆金波,王英民,万丽芬,周兴海[5](2014)在《塔里木盆地北部叁迭系“二元”层序结构特征及演化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综合运用露头、测井、岩芯等资料,对塔里木盆地北部库车坳陷库车河野外露头及塔北隆起区叁迭系层序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各层序低位体系域,主要是冲积扇、辫状河、辫状河叁角洲等粗粒沉积体,层序上部多为湖相泥岩,统称为湖侵—高位体系域,单个层序均具有"下粗上细"的"二元"结构特征。塔北叁迭系特殊的层序结构,主要是与叁迭纪塔里木盆地的幕式挤压活动有关。挤压初期,物源近且供给充分,可容空间增加缓慢,主要为低位体系域的粗碎屑沉积;随着挤压作用持续增强,湖盆逐渐加深,细粒沉积物为主体的湖侵体系域沉积;最终盆地基底破裂时,湖平面快速下降,高位体系域不甚发育,多为湖相细粒沉积物。据此提出塔北叁迭系层序发育模式,认为在构造挤压期,沉积扇叁角洲、辫状河叁角洲等粗粒低位域沉积;而在构造持续期和卸载期,层序上部发育细粒深湖—半深湖湖侵—高位体系域沉积。由于层序特殊的"二元结构"特征,纵向上构成了较好的生储盖组合。因此,除了构造油气藏外,塔北地区各层序低位体系域的岩性油气藏及岩性—构造油气藏是重要的勘探目标。(本文来源于《沉积学报》期刊2014年02期)

王聪,李茂文,陈殿远,刘薇薇,郇金来[6](2013)在《深水沉积层序与沉积演化模式典型实例——莺歌海盆地中深层黄流组》一文中研究指出从莺歌海盆地东方气田中深层中新统黄流组深水沉积实例出发,利用多方资料揭示了一个从强制海退早期到海侵晚期的完整自旋回,以及每个时期深水沉积旋回的特征与发育规律。结合物源及地貌环境特征,将研究区分为叁块,阐述了每块的特点。黄流组一段深水沉积属于多点供源、较富砂的沉积环境,且坡陡不大,海盆较小,为受沉积自旋回及地貌环境控制的较典型的深水沉积模式。研究区内的有利储层主要为强制海退晚期到低水位域正常海退和海侵早期的堤成水道及前缘决口扇复合沉积,而之后海侵早期的下切水道对于原有较连续的浊流砂体起到了分割作用,造成了现今的砂体展布格局。(本文来源于《海相油气地质》期刊2013年04期)

陈旭,董玉文,陈红汉,王家豪[7](2013)在《塔里木盆地台盆区叁迭系层序结构及层序演化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经典层序地层学与现代沉积学的原理和方法,着眼于塔里木盆地台盆区的整体研究,综合利用地震、钻井、测井等资料,探讨了台盆区层序内部结构及层序演化模式。分析表明,台盆区叁迭系主体在挤压背景下发生挠曲而大面积稳定沉降,在古克拉通盆地基础上形成开阔的坳陷型湖盆。内部层序结构具有经典层序地层学缓坡背景下层序模式特点,具明显的"叁元"结构,因湖盆坡度十分宽缓,水体较浅,低位体系域低位扇体发育较少,湖扩体系域呈现远距离的上超,高位体系域具波及范围广泛的平缓前积反射。层序内幕结构表现为单个层序内沉降中心向北迁移以及多个层序沉降中心总体向北迁移的特征,即是层序受控于幕式挤压挠曲作用的具体体现,并与该时期北部沉降、南部抬升的基底变形特点一致。(本文来源于《地质科技情报》期刊2013年04期)

张建培,徐发,钟韬,张田,余逸凡[8](2012)在《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平湖组-花港组层序地层模式及沉积演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层序地层学原理,依据钻井地质、地球物理、分析化验等资料,将西湖凹陷主要勘探目的层平湖组和花港组划分出SⅢ1-SⅢ5五个叁级层序,并建立了叁级层序的层序地层模式,其中SⅢ1、SⅢ2可划分出断坡带型层序地层模式、水下低隆遮挡型层序地层模式和半地堑型层序地层模式、SⅢ3充填补齐型层序地层模式、SⅢ4、SⅢ5坳陷型层序地层模式,分析探讨了层序格架内沉积演化过程与机制及不同层序地层模式的石油地质意义。(本文来源于《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期刊2012年01期)

郭川,李国蓉,杨莹莹,解发川,董文玉[9](2011)在《四川通江-南江-巴中地区长兴组层序地层特征及演化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Vail的经典层序地层学和Cross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方法为指导,通过对层序界面、相序、迭置结构、测井曲线等标志的综合识别分析,将研究区长兴组划分为两个叁级层序。在长兴组叁级层序格架剖面建立的基础上,建立了长兴组层序地层演化模式,并从层序演化的角度探讨了长兴组沉积时期礁滩体的发育分布规律。(本文来源于《沉积与特提斯地质》期刊2011年03期)

陈洪德,张成弓,黄福喜,侯明才[10](2011)在《中上扬子克拉通海西-印支期(泥盆纪-中叁迭世)沉积层序充填过程与演化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构造控盆、盆地控相、相控组合"的思路和"过程-响应"原理为指导,即壳-幔耦合、板块活动和构造运动形成盆地,盆地沉积充填形成层序与相带组合的时空展布,而不同级别层序格架中层序结构、体系域迭加样式及相带的时空组合与盆地沉积充填过程密切相关。在前人对中上扬子克拉通盆地取得丰富的研究与勘探成果基础上,加强沉积环境、层序结构与沉积充填过程等方面的研究,对深化研究区认识以及油气资源勘探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通过层序剖面结构、体系域迭加样式和相带组合的沉积响应记录,分析这些记录特征的时空变化规律来有效地揭示盆地沉积充填过程。具体以反映盆地整体特性的构造-层序(二级层序)为基础,以反映盆地充填格架的层序地层(叁级层序)为单元,以反映层序沉积充填过程的层序结构、体系域迭置方式(四级以上层序)和相带分布规律为剖析对象"的技术路线,探讨和实践了中上扬子克拉通盆地海西-印支期沉积层序充填过程,剖析典型盆地的充填特征,与分阶段建立沉积演化模式。研究认为,中上扬子克拉通海西-印支期与加里东期的相似性是均由克拉通内和克拉通边缘两大沉积域组成,经历了克拉通边缘伸展和由伸展到挤压的2个盆地演化阶段,差异性是该期盆地类型与演化分异明显。典型盆地沉积充填特征表明,不同时期盆地充填特征的差异性决定于沉积充填控制因素的变化,各因素的控制作用因时因地而异。构造-层序充填过程的控制因素复杂多样,包括同沉积断裂、古地理格局、古隆起、碳酸盐生产率变化、相对海平面变化、基底构造特征和构造运动等,各种控制因素通过对层序沉积充填的边界条件、古地理背景、沉积环境、物源性质、层序结构和迭加样式等方面的影响来控制层序的发育,而且是造成沉积层序充填特征差异性的根本原因。各阶段沉积模式具有个性鲜明的充填背景、沉积建造类型、相带展布规律、演化过程和控制因素。海西-印支期中上扬子克拉通台地内保持隆坳相间,台缘以台盆相间为特征,优质储层发育于台地内和台缘高能礁滩环境,台内滞留环境和台盆区为有利盖层和烃源岩发育区。(本文来源于《岩石学报》期刊2011年08期)

层序演化模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为理论指导,综合运用岩芯、钻测井、地震等资料及井-震结合对比分析,对乌夏地区白垩系清水河组与呼图壁河组层序地层及沉积演化特征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层序发育控制因素,并建立层序地层演化模式。结果表明:清水河组与呼图壁河组可划分为1个叁级层序(KSQ1)和3个体系域,其沉积相类型包括辫状河、辫状河叁角洲、曲流河叁角洲和湖泊等;构造沉降与古气候为本区层序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层序KSQ1低位体系域时期,研究区地形高差较大,气候炎热干旱,以辫状河相砂砾岩沉积为主,沉积范围局限在乌夏断褶带及其以南地区;水进体系域时期,发生大规模湖侵,沉积范围扩大,主要发育退积式辫状河叁角洲、曲流河叁角洲;高位体系域时期,转为半干旱气候条件,湖平面下降,发育大规模曲流河叁角洲,以叁角洲平原沉积为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层序演化模式论文参考文献

[1].陈威振,田景春,林小兵,王兴,吴百一.渝中—渝西地区须家河组—自流井组页岩层序地层及演化模式[C].第十五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8

[2].王越,陈世悦,杨坤,王玲,邓远.新疆乌夏地区白垩纪层序发育控制因素及演化模式[J].地层学杂志.2015

[3].陈林,陆永潮,邢凤存,胡小辉,杨帅.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层序地层特征及充填演化模式[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4].王平平.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白垩系层序地层特征及演化模式[J].新疆地质.2014

[5].吴嘉鹏,陆金波,王英民,万丽芬,周兴海.塔里木盆地北部叁迭系“二元”层序结构特征及演化模式[J].沉积学报.2014

[6].王聪,李茂文,陈殿远,刘薇薇,郇金来.深水沉积层序与沉积演化模式典型实例——莺歌海盆地中深层黄流组[J].海相油气地质.2013

[7].陈旭,董玉文,陈红汉,王家豪.塔里木盆地台盆区叁迭系层序结构及层序演化模式[J].地质科技情报.2013

[8].张建培,徐发,钟韬,张田,余逸凡.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平湖组-花港组层序地层模式及沉积演化[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2

[9].郭川,李国蓉,杨莹莹,解发川,董文玉.四川通江-南江-巴中地区长兴组层序地层特征及演化模式[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11

[10].陈洪德,张成弓,黄福喜,侯明才.中上扬子克拉通海西-印支期(泥盆纪-中叁迭世)沉积层序充填过程与演化模式[J].岩石学报.2011

标签:;  ;  ;  ;  

层序演化模式论文-陈威振,田景春,林小兵,王兴,吴百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