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革命论文-赵云泽,董翊宸

媒介革命论文-赵云泽,董翊宸

导读:本文包含了媒介革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巫史文化,理性化,文字功能,甲骨文

媒介革命论文文献综述

赵云泽,董翊宸[1](2019)在《中国上古时期的媒介革命:“巫史理性化”与文字功能的转变及其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甲骨文、鼎彝金文起源、孕育文化及记述内容的详细考察后发现,甲骨文向金文转变,并不是简单的文字介质转变,而是伴随着"巫史理性化"过程的一次媒介革命。它标志着宗教信仰、权力结构、社会文化、文字传播内容的全面颠覆性的变革。以卜辞为内容的甲骨文转向沟通社会事务为内容的鼎彝金文,意味着文字从"人与神"的媒介转变为"人与人"的媒介,完成了社会理性交往战胜原始宗教的第一步。周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超越血缘的文明共同体也由此诞生,以世俗文化为主的中华文明的基石也由此奠定。(本文来源于《新闻与传播研究》期刊2019年07期)

夕土,洪彬[2](2019)在《李孝:第叁次媒介革命 你我风雨同舟》一文中研究指出人物名片:李孝,包头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教授,博士,高级编辑。《包头日报》出品于草原钢城——包头,创刊于1931年12月16日,1952年7月1日正式改为中共包头市委机关报,是内蒙古地区创刊时间最早的报纸之一。李孝同志担任社长的这十年,是传统媒体面临最严峻生死考验的十年,是媒体行业迭代革新最频繁的十年,感谢李孝同志这十年的风雨同舟,帮《包头日报》在87岁的年纪,收获全国报刊界的最高荣誉——中国百强报刊;感谢李孝同志这十年的并肩作战,让(本文来源于《城市党报研究》期刊2019年06期)

罗岗[3](2019)在《联通“媒介革命”与“社会革命”——社会主义文艺转向对“视觉文化”研究范式的挑战》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欧洲,无论是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的视觉文化实践,都是在"都市"基座上发生的。其核心是由"媒介转向"带来的"传播革命",基本限制在工业革命、城市文化和市民阶层的视野中。中国1930年代左翼文艺传统同样如此。然而到了延安文艺时期,基座发生了变化。在前工业革命、农村文化和农民群体的主导背景下,如何突破"印刷文化"的"书写垄断"和"感官技术"条件不足的限制,造就新的媒介革命与政治革命?这个任务深刻影响了延安文艺传统。当代西方的视觉文化研究无法处理社会主义实践经验。唐小兵的新书《流动的图像》在此方面进行了挑战。我们更需要进一步发现/发明一套话语/范式,让中国社会主义视觉/文艺实践在超越"视觉文化"研究框架的同时,获得正面言说的可能。(本文来源于《东方学刊》期刊2019年02期)

关乐宁[4](2019)在《媒介革命——区块链如何重塑内容产业价值网络》一文中研究指出区块链作为数字货币的底层技术,其本质是一种不依赖第叁方、通过自身分布式节点进行网络数据的存储、验证、传递和交流的一种技术方案。随着区块链技术的日益发展,其已被应用于各个领域,在内容产业也具有可观的应用潜力。本文根据区块链的技术原理以及相关领域区块链的应用案例,并结合现行已经落地实践的区块链项目,从内容产业的生产端、消费端两大维度对区块链推动内容产业变革的应用场景及区块链对于内容产业的变革意义进行探讨,指出区块链通过新的信用创造方式,一方面可以实现数字时代的资产确权、以版权保护提供内容货币化基础;另一方面可以实现去中心化、让内容生产者可直接触达用户,打破了内容平台垄断收益的利益格局,从而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价值转移。因此,区块链是对媒介产业的高度赋能,既能从生产端为其资产变现提供基础,也能从消费端提升其资产的流通增殖,是对内容产业价值网络的全新构建。(本文来源于《现代营销(经营版)》期刊2019年03期)

邵燕君[5](2018)在《网络文学20年:媒介革命与代际更迭》一文中研究指出1998年痞子蔡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宣告了中文网络文学的诞生。二十年过去了,中文网络文学蓬勃发展,已经成为世界文化奇观。着名网络文学评论家邵燕君精要概括了粉丝经济、快感机制等网络文学特征。欧阳友权指出,网络文学不仅是网络问题、文学问题,还事关意识形态和当代文化建设等宏大问题。徐迅博士专题讨论了女性主义在"女性向"网络小说中的表(本文来源于《长江文艺》期刊2018年07期)

邵燕君,吉云飞,肖映萱[6](2018)在《媒介革命视野下的中国网络文学海外传播》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网络文学自孕育诞生之日(20世纪末)便与世界流行文艺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发展初期,它是"被哺育方"——接受世界流行文艺输出大国的影响,模仿其成熟类型进行创作,在这一过程中进行本土化更新。经过20年的茁壮成长,中国网络文学不但形成"全球风景独好"的文化奇观,更原创出一套根植于网络性和粉丝经济的生产机制。随着其海外传播规模逐渐扩大,开始进入某种程度上的"文化反哺"阶段,有望与美国好莱坞电影、日本动漫、韩国电视剧等全球流行文艺一样,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能够代表本国特色的文化输出力量。(本文来源于《文艺理论与批评》期刊2018年02期)

骆世查[7](2018)在《作为实践的传播:一种数字媒介革命语境下的观照》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研究混淆使用"传播实践"概念的情况普遍存在,一定程度上源于对核心概念的无意识,以及对其所处学术脉络的忽视。更重要的是,数字革命正促逼着一种对传播实践与社会之间关系的重新考察。面对这一亟待澄清的领域,本文通过爬梳传播学等学科经典文献,基于将传播视为实践的方法取向,对"传播实践"这一关键词展开了分析,指出其至少包含叁个层面的问题,即"管理的问题","行动的问题"及"文化的问题",不同层面的实践问题背后实则存在着不同的社会想象与主体预设。数字媒介的迅猛革命亦施展出其整合的机制,身体、语言、技术、空间等作为媒介不仅相互影响,不同媒介在数字时代更被赋予新的意涵,并纷纷嵌入到一套联动的传播实践当中。本文强调,作为一种视角的"传播实践"不是并行于传统5w框架的细分领域,而是重新理解"传播"的思维方式。(本文来源于《新闻界》期刊2018年01期)

任敢民[8](2016)在《未来十年媒介革命:融合与求变》一文中研究指出寄语九合:希望九合能创新求变、融合贯通,成为全国地面频道超级IP的孵化器!未来十年,60后离开舞台,70后慢慢淡出,80后、90后成为社会中坚力量,00后开始崭露头角。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主力消费者的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重视传统品牌的老一代消费人群,消费能力逐渐减弱;新一代主力消费人群,将更重视产品的个性、创新性、感官体验,以及互联网基因。面对(本文来源于《声屏世界·广告人》期刊2016年10期)

王月,陈涛[9](2016)在《媒介革命下网络视频公开课的宏观文化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几年网络视频公开课在国内外的升温态势受到广泛关注,其出现和发展不仅影响着网络时代教育和公众学习方式的转型,而且在人本价值的实现、群体身份的构建以及更深广的文化层面有着独特的价值。这种价值主要体现在:创造了规模远大于大学传统组织传播受教育者的受众群体,呈现更多群体性特征;在实现传受双方多层次利益共赢的同时推动了大学教育的变革,刺激人类教育传播的整体推进;在娱乐化风潮中引领学习型的媒介行为,推动文化消费的理性潮流;促进文明成果的交流与传承,形成网络时代跨文化传播与民族文化传承的又一途径。(本文来源于《渭南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14期)

黎风,周钰棡[10](2016)在《影像时代的“多媒介革命”》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的发展史也是媒介的发展史,媒介的演变革新对社会文化具有深远的意义。正如当今社会,媒介的影像时代带来了文化的"后现代":影像代替文字成为社会的主导媒介,社会话语逐渐向视觉化转型;同时,媒介的多样化促成了传播渠道的多样化,决定着话语的形式和内容。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载体的多媒介共同作用,推动着信息与文化传播的"多媒介革命"进程,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文在文化研究的视野中介绍"多媒介革命"的概念,阐释其文化内涵,分析"多媒介革命"带来的海量影像在大众的经济生活与文化生活中产生的革命性意义。(本文来源于《今传媒》期刊2016年02期)

媒介革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人物名片:李孝,包头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教授,博士,高级编辑。《包头日报》出品于草原钢城——包头,创刊于1931年12月16日,1952年7月1日正式改为中共包头市委机关报,是内蒙古地区创刊时间最早的报纸之一。李孝同志担任社长的这十年,是传统媒体面临最严峻生死考验的十年,是媒体行业迭代革新最频繁的十年,感谢李孝同志这十年的风雨同舟,帮《包头日报》在87岁的年纪,收获全国报刊界的最高荣誉——中国百强报刊;感谢李孝同志这十年的并肩作战,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媒介革命论文参考文献

[1].赵云泽,董翊宸.中国上古时期的媒介革命:“巫史理性化”与文字功能的转变及其影响[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9

[2].夕土,洪彬.李孝:第叁次媒介革命你我风雨同舟[J].城市党报研究.2019

[3].罗岗.联通“媒介革命”与“社会革命”——社会主义文艺转向对“视觉文化”研究范式的挑战[J].东方学刊.2019

[4].关乐宁.媒介革命——区块链如何重塑内容产业价值网络[J].现代营销(经营版).2019

[5].邵燕君.网络文学20年:媒介革命与代际更迭[J].长江文艺.2018

[6].邵燕君,吉云飞,肖映萱.媒介革命视野下的中国网络文学海外传播[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8

[7].骆世查.作为实践的传播:一种数字媒介革命语境下的观照[J].新闻界.2018

[8].任敢民.未来十年媒介革命:融合与求变[J].声屏世界·广告人.2016

[9].王月,陈涛.媒介革命下网络视频公开课的宏观文化价值[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6

[10].黎风,周钰棡.影像时代的“多媒介革命”[J].今传媒.2016

标签:;  ;  ;  ;  

媒介革命论文-赵云泽,董翊宸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