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界小说论文-雷霖

越界小说论文-雷霖

导读:本文包含了越界小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现代战争小说,女间谍,国族,性别,现代性自我认同

越界小说论文文献综述

雷霖[1](2019)在《身体的划界与越界:现代战争小说中女间谍形象的国族/性别叙事功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上世纪30、40年代的战争叙事中,出现了较多的"女间谍"形象。由于作家的性别、政治身份以及地域政治的多重因素影响,相对于传统的美人计故事,这一时期的女间谍书写呈现出比较复杂的态势,不仅写出了战时民族主义的加强对女性的影响,同时又展现了女性置身在爱国主义、个人情感和传统道德冲突中的困境。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徐吁的《风萧萧》,茅盾的《腐蚀》,张爱玲的《色·戒》。这些作品对女间谍形象的塑造,有力地凸显出此形象的国族/性别叙事功能,折射出女性现代性自我认同的艰难与曲折。(本文来源于《怀化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冯芃芃,郑岩芳[2](2018)在《变形与越界——菲利普·罗斯小说《乳房》的性别化主体身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社会性别视角出发,分析菲利普·罗斯的小说《乳房》,考察身体的性别化与主体身份之间复杂的关系。小说中,男性文学教授凯普什变形为女性乳房,女性化的身体和男性化的思想合二为一,表现出性别身份与身体的双重越界。罗斯对"身体"和"思想"这两个建构自我的因素进行剥离,瓦解了男性主体明确的性别身份,呈现出主体位置的流动性。(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8年36期)

宋尚诗[3](2018)在《极端伦理·性书写·越界——论汪曾祺小说的晚期风格》一文中研究指出一、版本选择与研读策略生于1920年的汪曾祺较意外地逝世于1997年。这种"意外"有两方面,一是就读者而言,因为汪曾棋在去世前一两年仍然笔耕不辍,直到1997年,还间歇发表作品,给外人一种身体并无大碍的印象;另一方面则是对其自身而言,他不断提起"衰年变法"~①,言外之意,似乎是要迎来写作的第叁春、第四春~②。而且,汪曾祺对自我写作的来路有清晰的认识,对写作的去向也有着较为明晰的规划。就优秀的写作者而言,写作这一行为本身便与性命攸关:对自身写作来龙去脉的关怀意味着不断理清过往生命与生活的痕迹,拭去尘垢,从而对未来有着清明的瞩望。比如,他曾对读者说:"我60岁写(本文来源于《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期刊2018年03期)

晓苏[4](2018)在《一部跨体越界的小说佳作——读普玄《疼痛吧指头》》一文中研究指出一普玄以前算是我的学生。他在华中师范大学读书的时候,我已在这所学校当老师了。然而现在,当我读了他的长篇新作《疼痛吧指头》之后,我觉得他已经成了我的老师。就这部长篇来说,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艺术上,我都要向普玄学习,当他的学生。我的这番话皆发自内心深处,如有半句戏言,吃鱼卡刺,喝水塞牙,树叶落在头上砸个包。(本文来源于《长江丛刊》期刊2018年20期)

韩娟娟[5](2018)在《路易斯·厄德里克小说《羚羊妻》和《四灵魂》的越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路易斯·厄德里克被众多评论家称为印第安文学最有影响力和享誉盛名的作家。她不仅作品类型多样化,而且以其精妙的艺术创作手法和深刻的作品内涵而闻名于世。厄德里克曾多次获得包括美国国家图书奖在内的诸多重要奖项。自20世纪80年代厄德里克出版第一部小说《爱药》起,国内外对厄德里克的研究就层出不穷。本篇论文选取以边界城市明尼达斯为背景的《羚羊妻》和《四灵魂》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厄德里克小说中的越界。从地理越界、文化越界和身份越界,揭露小说中主流社会施加于印第安人身上的殖民圈禁和种族灭绝。论文指出印第安人的地域移动性,文化边界的跨越和重塑真实身份是抗争不公平的待遇和争取更大生存空间的有效策略,彰显了作家对未来印第安族群的生存和发展的终极关怀。本论文共分为叁个部分:引言、主体和结论。第一章为引言,简要介绍路易斯·厄德里克的主要生平、文学成就以及《羚羊妻》和《四灵魂》的简要内容。其次综述了国内外对作者和这两部小说的研究现状,并且概述了本论文的理论框架——边界理论。从第二章到第四章是本论文的主体部分。第二章探索印第安人为了对抗主流社会的地理圈禁做出的地理越界。第叁章分析了都市印第安人后所面临的文化边界,以及他们如何在跨越西方文化和部落传统文化之间的文化边界后形成新的价值观。第四章阐释了都市印第安人遭受的身份危机,并且指出只有跨越身份边界,印第安人才能在复杂的现代生存环境中谋求生存和发展的一席之地。第五章为结论,指出本论文对当下印第安人生存和发展的意义。主流社会施加在当代印第安人身上的多重边界限制显示了其艰难的生存现状。通过对《羚羊妻》和《四灵魂》多重边界的深入探究,本论文指出厄德里克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殖民话语威胁下的印第安生存现状的忧思。在打破重重边界束缚的同时,厄德里克也帮助读者形成对印第安人真正的认识,从而加深对少数族裔生存的现状的了解,体现了厄德里克对于族裔正义和人类平等共存的精神诉求。(本文来源于《大连外国语大学》期刊2018-05-01)

谢志强[6](2018)在《文学的越界:科塔萨尔小说的逻辑》一文中研究指出按照我们通常的思维习惯,日常生活(现实)有日常生活的边界,小说世界(虚构)有小说世界的边界,这是两个不同的天地。拉丁美洲作家胡利奥·科塔萨尔的微型小说《花园余影》的主人公面对了现实和虚构的两个世界。现实中,他是个庄园主。我们不妨看看他阅读小说的反应。这篇一千余字的微型小说,结(本文来源于《微型小说选刊》期刊2018年10期)

王心宇[7](2016)在《“新维多利亚小说”:越界、跨界和弥合》一文中研究指出笔者对近年来"新维多利亚小说"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趋势进行综述,指出研究中可能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一些新的研究路径。从"新维多利亚小说"与建构历史和民族身份关系的视角,笔者指出"新维多利亚小说"通过"后现代叙事策略"和"现实主义表征"之间的"越界、跨界和弥合",以及通过叙述视角和素材的"越界、跨界和弥合",扬弃了传统认识论的先验结构,再现和重构了一种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在本体论意义上完全不同的历史和真实,籍此参与重构英国民族身份和民族共同体形象。"新维多利亚小说"这种跨越边界的努力既凸显了不同文化和不同族群的差异,又显示了弥合差异、求同存异的可能性和期许。同时,"新维多利亚小说"中的跨界元素和混杂气质取代了因袭的同质化和单一身份诉求,也使得当代英国民族身份"多元化和世界主义的"新形象日益清晰起来。(本文来源于《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5期)

朱斌[8](2016)在《第一人称越界叙述与强制阐释——以当代民族小说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小说的第一人称叙述存在各种越界叙述现象。这常被视为一种积极有效的修辞,在民族小说中,尤其被视为一种书写"民族寓言"的必要手段。其实,这些都是不切合作品实际的一种强制阐释。因为第一人称叙述可以在遵循基本叙述规范的前提下,实现诸多叙事目的,包括合法地成为民族寓言,而没必要借助非法的越界叙述达成目的。(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张广勋[9](2016)在《“困居”与“越界”——论希斯内罗斯小说中的家宅空间书写》一文中研究指出希斯内罗斯在《芒果街的小屋》和《喊女溪》中着意描绘的家宅空间是一个充满屈辱和痛苦的场所,困居其中的奇卡纳遭受着身体和精神的双重压迫。只有走出芒果街,越过喊女溪,跨越种种有形无形的边界,奇卡纳才能打破性别、种族、阶级的差异,构建属于自己的理想空间。(本文来源于《云梦学刊》期刊2016年03期)

曾钰雯[10](2016)在《阿来小说“越界书写”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阿来是少数民族作家文学发展史里一个重要的存在,他的小说独具特色,兼具思想性与艺术性,阿来及其创作已成为评论界所热衷的研究对象。相较于阿来作品本身的丰富性与深刻性,现有的阿来研究虽然成果颇丰,但仍然有很多未被探及的问题存在,比起不断的重复研究,那些“未尽之意”显然更具研究价值。在针对阿来小说的众多研究中,“界限”是一个被忽略的关键词,阿来对于“界限”的敏感以及思考,是解读其小说的一把钥匙。通过留意阿来的散文及言论,笔者发现他对“界限”持一种反感且担忧的态度,而在阅读阿来小说的过程中,笔者进一步发现他的小说里存在“越界书写”,这也就印证了阿来的“界限”态度。“界限”思考与“越界”思维直接影响了阿来小说的叙事呈现,共同构成了阿来小说的“越界书写”。在阿来的小说作品里,笔者注意到一类特殊的人物形象,他们出现在不同的故事里,但他们有个共同的特征就是“越界”,这类人物是阿来小说“越界书写”的重要环节,研究这些“越界人物”,有利于我们更透彻地解读阿来小说。当我们进一步分析阿来小说中存在的“越界书写”及其意义,阿来对“界限”“他者”“中心——边地”“现代性”“主体性”等问题的思考将清晰可见,这位少数民族作家的文化诉求与批判,为后现代社会的前行提供了自己的视角与思索。本文以阿来小说为研究对象,以“越界”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将“界限”与“越界”结合起来,采用文本细读的方法,共同探讨阿来小说中的“越界书写”现象及意义,全文分为四章。第一章简要梳理“越界”理论的源流,并对本文涉及的“越界”概念进行界定,然后简要介绍“越界”作为一种批评视角在国内的运用,为阿来的“越界书写”研究打好理论基础。第二章通过对阿来散文、小说、言论中与“界限”有关的部分进行阐释,探讨阿来敏感的“界限”意识,然后进一步找出阿来思想中与“界限”同义的概念,揭示阿来“越界书写”形成的缘由。第叁章分析阿来小说中“越界书写”的具体呈现,主要围绕阿来小说叙事的叁个特质以及小说中的“越界人物”进行讨论,以此来探究“界限”与“越界”对阿来小说叙事造成的影响。第四章则深入到文本的思想层面,探讨阿来小说“越界书写”的哲思与意图,紧扣“界限”与“越界”这对共生概念,探寻阿来小说的文化诉求与批判。(本文来源于《云南师范大学》期刊2016-05-06)

越界小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从社会性别视角出发,分析菲利普·罗斯的小说《乳房》,考察身体的性别化与主体身份之间复杂的关系。小说中,男性文学教授凯普什变形为女性乳房,女性化的身体和男性化的思想合二为一,表现出性别身份与身体的双重越界。罗斯对"身体"和"思想"这两个建构自我的因素进行剥离,瓦解了男性主体明确的性别身份,呈现出主体位置的流动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越界小说论文参考文献

[1].雷霖.身体的划界与越界:现代战争小说中女间谍形象的国族/性别叙事功能[J].怀化学院学报.2019

[2].冯芃芃,郑岩芳.变形与越界——菲利普·罗斯小说《乳房》的性别化主体身份研究[J].北方文学.2018

[3].宋尚诗.极端伦理·性书写·越界——论汪曾祺小说的晚期风格[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18

[4].晓苏.一部跨体越界的小说佳作——读普玄《疼痛吧指头》[J].长江丛刊.2018

[5].韩娟娟.路易斯·厄德里克小说《羚羊妻》和《四灵魂》的越界研究[D].大连外国语大学.2018

[6].谢志强.文学的越界:科塔萨尔小说的逻辑[J].微型小说选刊.2018

[7].王心宇.“新维多利亚小说”:越界、跨界和弥合[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8].朱斌.第一人称越界叙述与强制阐释——以当代民族小说为例[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6

[9].张广勋.“困居”与“越界”——论希斯内罗斯小说中的家宅空间书写[J].云梦学刊.2016

[10].曾钰雯.阿来小说“越界书写”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6

标签:;  ;  ;  ;  ;  

越界小说论文-雷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