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原位论文-杨诗钊,杜之渝

激光原位论文-杨诗钊,杜之渝

导读:本文包含了激光原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近视,角膜磨镶术,激光原位,眼压测量法,角膜

激光原位论文文献综述

杨诗钊,杜之渝[1](2019)在《成年近视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眼压测量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飞秒激光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前后角膜生物力学,以及眼压的改变情况。方法测量并收集2013年6月至2018年10月于该院就诊的118例(235眼)近视成年患者手术前后角膜厚度、角膜曲率、等效球镜度、角膜生物力学及非接触眼压计、Schiotz接触式眼压计、动态轮廓眼压计(DCT)、眼反应分析仪等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给予飞秒激光LASIK治疗后患者角膜曲率、等效球镜度、中央角膜厚度、角膜滞后量、角膜阻力因子均较术前明显下降,术后各项眼压测量仪器测量值均较术前降低,其中DCT下降值与幅度最小,下降值与幅度值最大的是眼反应分析仪的Goldmann相关眼压。结论术后眼压测量值最准确的是DCT,可作为给予LASIK治疗前筛查及手术前后对比的首选方式。(本文来源于《现代医药卫生》期刊2019年22期)

袁小艾,王保君,周予兰,李新民,任艳凡[2](2019)在《调整切削屈光度对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高度近视疗效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术中调整不同屈光度治疗高度近视的疗效,找到切削屈光度的最佳调整方案。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18年5月于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眼科行FS-LASIK治疗92例高度近视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右眼纳入研究。根据术中切削屈光度不同将-6. 00 D≤等效球镜度<-7. 00 D 32眼分为全矫组和-0. 25 D组、-7. 00 D≤等效球镜度<-8. 00 D 34眼分为-0. 25 D组和-0. 50 D组、-8. 00 D≤等效球镜度<-9. 00 D 26眼分为-0. 50 D组和-0. 75 D组。3组患者术中给予不同的切削屈光度。观察各组患者术后1、3、6个月的裸眼视力及屈光度。结果术后1、3、6个月,全矫组和-0. 25 D组患者裸眼视力和屈光度均显着优于术前(P <0. 05),-0. 25 D组患者裸眼视力及屈光度均优于全矫组(P <0. 05);-0. 25 D组和-0. 50 D组患者裸眼视力和屈光度均显着优于术前(P <0. 05),-0. 50 D组患者裸眼视力及屈光度均优于-0. 25 D组(P <0. 05);-0. 50 D组和-0. 75 D组患者裸眼视力和屈光度均显着优于术前(P <0. 05),-0. 75 D组患者裸眼视力及屈光度均优于-0. 50 D组(P <0. 05)。结论 SCHWIND AMARIS 500E准分子激光仪治疗高度近视时,-6. 00 D≤等效球镜度数<-7. 00 D患者的切削屈光度减去-0. 25 D、-7. 00 D≤等效球镜度<-8. 00 D患者的切削屈光度减去-0. 50 D、-8. 00 D≤等效球镜度<-9. 00 D患者的切削屈光度减去-0. 75 D,术后可获得满意的裸眼视力及屈光度。(本文来源于《新乡医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李东正,王江敏,李俊娜,苏光明[3](2019)在《2%美开朗滴眼液辅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2%美开朗滴眼液辅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90例高度近视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的治疗方法均为LASIK,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用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2%美开朗滴眼液。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1周及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裸眼视力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眼压均显着低于术前(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眼压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2%美开朗滴眼液辅助LASIK治疗高度近视,对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有显着效果,且可有效控制术后高眼压并发症发生。(本文来源于《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期刊2019年28期)

吴雪梅,杨淑焕[4](2019)在《rb-bFGF联合羟糖甘滴眼液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干眼症状及泪液IL-1β、TGF-β1水平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细胞因子(rb-bFGF)联合羟糖甘滴眼液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患者术后干眼症状的治疗效果及对泪液白细胞介素(IL)-1β、转化生长因子(TGF)-β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在陕西省西安市中医医院行LASIK,术后出现干眼症的150例患者(221只眼)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75例,109只眼)和对照组(75例,112只眼)。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rb-bFGF联合羟糖甘滴眼液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SIT)及泪液TGF-β1、IL-1β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6.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1%(P<0.05)。治疗后,观察组BUT、SIT及TGF-β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IL-1β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rb-bFGF联合羟糖苷滴眼液治疗LASIK术后干眼症的效果良好,可抑制眼表炎症反应,维持眼部湿润,缓解眼部干涩症状,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王岳亮,邓朝阳,苏一凡,李福海,陈兴驰[5](2019)在《靶面激光光斑尺寸原位测量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提供了一种简便易行的靶面激光光斑尺寸原位测量的方法。从高斯光束的横向光强分布特性出发,建立了激光烧蚀斑半径与辐照激光能量、光斑尺寸、烧蚀阈值间的关系式,模拟分析发现辐照激光光斑尺寸对烧蚀斑半径随辐照能量变化曲线有较大影响。对于脉宽为2 ms,波长为1064 nm的激光,实验测量了不同能量激光辐照下相纸烧蚀斑半径,并用推导出的关系式拟合测量数据,获得了靶面处光斑尺寸和样品烧蚀阈值。同时,也测量了不同位置处的光斑尺寸和样品烧蚀阈值,对高斯光束束腰位置和样品烧蚀阈值的光斑尺寸效应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技术结果可靠,简单高效。该技术可以为高能激光与固体物质相互作用的基础研究和激光加工等应用领域中实现简单方便地测量靶面光斑尺寸提供帮助。(本文来源于《激光与红外》期刊2019年09期)

吴丹,张国城,赵晓宁,赵红达[6](2019)在《一种原位激光粉尘仪的计量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原位激光粉尘仪利用后散射原理,无需对样品进行采样和除湿等处理,可直接原位监测污染源颗粒物排放。该类仪器光程一般要求1m以上,超过了常规粉尘仪表检定装置的检测舱室长度。为解决这一问题,采用外接延长检测管的方法,结果表明平衡后延长段产生的浓度不均匀性可作为系统误差抵消,从而满足原位激光粉尘仪的计量检测需求。同时,采用标准滤光片来快速评价高低温试验后被测粉尘仪的示值误差,提高环境适应性检测方法的科学性。(本文来源于《计量技术》期刊2019年09期)

张新,赵燕,魏玲,梁晓丽,卢莎[7](2019)在《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治疗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早期视疲劳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治疗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后早期视疲劳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行FS-LASIK术后1周诉双眼视疲劳患者118例236眼,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124眼)和对照组56例(112眼)。2组除术后常规用药外,治疗组加用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分别于治疗后1周、2周、3周、4周对2组视疲劳评分、调节幅度、调节灵敏度、调节滞后量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在用药1周、2周、3周时视疲劳评分比较,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用药4周时视疲劳评分为(2.13±0.99)分;对照组视疲劳评分为(2.77±1.19)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用药1周、2周、3周时调节幅度比较,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用药4周时调节幅度为(9.77±0.83)D,对照组调节幅度为(9.66±0.83)D,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用药1周、2周、3周时调节灵敏度度比较,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用药4周时调节灵敏度(9.73±1.08)cpm/min,对照组调节灵敏度度(9.18±1.05)cpm/min,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用药1周、2周、3周时调节滞后量比较,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用药4周时调节滞后量(0.94±0.22)D,对照组调节滞后量(1.02±0.27)D,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对FS-LASIK术后早期视疲劳主觉症状及客观调节指标都有明显改善作用,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治疗FS-LASIK术后早期视疲劳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河北医药》期刊2019年17期)

林英华,林振衡,陈庆堂,雷永平,符寒光[8](2019)在《激光原位制备TiB-Ti网状结构增强钛基复合涂层(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激光熔覆凝固制备TiB-Ti复合涂层裂纹敏感性大的问题,以TiB_2粉作为熔覆材料,利用激光原位技术在钛合金表面制备网状结构增强钛基复合涂层。采用SEM、XRD、EPMA、TEM、硬度计和微动磨损仪对合成的钛基复合涂层进行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网状结构外部主要为TiB强化相,并与Ti基体界面之间结合洁净,具有固定的取向关系;网状结构内部主要为α-Ti晶粒,且尺寸细小。网状结构熔覆层自表及里显微硬度逐渐降低,但平均显微硬度近基材的2倍。微动磨损测试显示,较低载荷下,网状结构熔覆层的耐磨性能优于基材。结果表明,类网状结构可以提高钛基复合涂层的硬度和抗微动磨损性能。(本文来源于《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期刊2019年08期)

位超群,孙琳,隋欣梦,陈卓,张维平[9](2019)在《钛合金表面激光原位合成TiB_x-TiN/T_i3Al复合涂层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Ti、Al、h-BN粉末混合物为原料,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在TC21表面原位合成出以金属间化合物Ti_3Al为熔覆层基体以及以TiB、TiB_2、TiN为增强相的复合涂层。对涂层的组织、硬度及摩擦磨损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复合涂层与基体呈完全冶金结合,组织均匀致密,增强相主要包括枝晶状TiN、块状TiB_2及细针状TiB,其形貌与凝固过程的热力学、动力学以及晶体结构有关。在一定范围内,随着BN含量的增加,涂层中原位合成增强相的体积分数增加,硬度和耐磨性也随之提高。其中,添加8wt%BN复合涂层的性能最优,最高显微硬度为996 HV,约为基体的3倍,耐磨性约为基体的7倍。(本文来源于《热加工工艺》期刊2019年16期)

张伟,冯秋红,王尔亦,郑炉玉,张伟中[10](2019)在《激光熔覆原位生成VC增强Fe-Ni基复合涂层的组织与硬度》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高速电梯制动瓦块材料耐高温磨损性差的问题,以V粉和Ni基合金粉末为原料,进行了激光熔覆原位生成VC增强Fe-Ni基复合涂层的试验,分析了不同粉末质量配比、不同工艺参数下熔覆层的组织演变规律和硬度性能。研究表明:通过原位反应可获得主要由VC、Cr_3C_2、Fe_3C和Ni-Fe固溶体组成的陶瓷复合涂层; VC的含量随V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在较低的扫描速度下,VC颗粒呈梅花状或菊花状弥散分布。当扫描速度较高时,VC呈胞状和块状,主要分布在晶界上; V含量10%、30%、50%对应的熔覆层平均硬度分别为562、715、908 HV0. 2。(本文来源于《金属热处理》期刊2019年07期)

激光原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术中调整不同屈光度治疗高度近视的疗效,找到切削屈光度的最佳调整方案。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18年5月于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眼科行FS-LASIK治疗92例高度近视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右眼纳入研究。根据术中切削屈光度不同将-6. 00 D≤等效球镜度<-7. 00 D 32眼分为全矫组和-0. 25 D组、-7. 00 D≤等效球镜度<-8. 00 D 34眼分为-0. 25 D组和-0. 50 D组、-8. 00 D≤等效球镜度<-9. 00 D 26眼分为-0. 50 D组和-0. 75 D组。3组患者术中给予不同的切削屈光度。观察各组患者术后1、3、6个月的裸眼视力及屈光度。结果术后1、3、6个月,全矫组和-0. 25 D组患者裸眼视力和屈光度均显着优于术前(P <0. 05),-0. 25 D组患者裸眼视力及屈光度均优于全矫组(P <0. 05);-0. 25 D组和-0. 50 D组患者裸眼视力和屈光度均显着优于术前(P <0. 05),-0. 50 D组患者裸眼视力及屈光度均优于-0. 25 D组(P <0. 05);-0. 50 D组和-0. 75 D组患者裸眼视力和屈光度均显着优于术前(P <0. 05),-0. 75 D组患者裸眼视力及屈光度均优于-0. 50 D组(P <0. 05)。结论 SCHWIND AMARIS 500E准分子激光仪治疗高度近视时,-6. 00 D≤等效球镜度数<-7. 00 D患者的切削屈光度减去-0. 25 D、-7. 00 D≤等效球镜度<-8. 00 D患者的切削屈光度减去-0. 50 D、-8. 00 D≤等效球镜度<-9. 00 D患者的切削屈光度减去-0. 75 D,术后可获得满意的裸眼视力及屈光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激光原位论文参考文献

[1].杨诗钊,杜之渝.成年近视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眼压测量的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19

[2].袁小艾,王保君,周予兰,李新民,任艳凡.调整切削屈光度对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高度近视疗效的影响[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9

[3].李东正,王江敏,李俊娜,苏光明.2%美开朗滴眼液辅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

[4].吴雪梅,杨淑焕.rb-bFGF联合羟糖甘滴眼液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干眼症状及泪液IL-1β、TGF-β1水平的影响[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9

[5].王岳亮,邓朝阳,苏一凡,李福海,陈兴驰.靶面激光光斑尺寸原位测量的研究[J].激光与红外.2019

[6].吴丹,张国城,赵晓宁,赵红达.一种原位激光粉尘仪的计量检测[J].计量技术.2019

[7].张新,赵燕,魏玲,梁晓丽,卢莎.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治疗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早期视疲劳的疗效观察[J].河北医药.2019

[8].林英华,林振衡,陈庆堂,雷永平,符寒光.激光原位制备TiB-Ti网状结构增强钛基复合涂层(英文)[J].TransactionsofNonferrousMetalsSocietyofChina.2019

[9].位超群,孙琳,隋欣梦,陈卓,张维平.钛合金表面激光原位合成TiB_x-TiN/T_i3Al复合涂层的研究[J].热加工工艺.2019

[10].张伟,冯秋红,王尔亦,郑炉玉,张伟中.激光熔覆原位生成VC增强Fe-Ni基复合涂层的组织与硬度[J].金属热处理.2019

标签:;  ;  ;  ;  ;  

激光原位论文-杨诗钊,杜之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