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病理变化论文-宋伊宁,徐静,庞建达,王昕蕊,刘晓雷

免疫病理变化论文-宋伊宁,徐静,庞建达,王昕蕊,刘晓雷

导读:本文包含了免疫病理变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旋毛虫,细胞因子,免疫抑制,混合型免疫应答

免疫病理变化论文文献综述

宋伊宁,徐静,庞建达,王昕蕊,刘晓雷[1](2019)在《旋毛虫感染早期小鼠肠道病理变化及免疫调节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旋毛虫感染早期如何诱导肠道病理变化及免疫调节相关细胞因子表达情况。方法通过苏木素伊红染色方法观察旋毛虫感染BALB/c鼠早期4个关键时间节点肠道病理学变化,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Meso Scale Discovery,MSD)检测感染早期肠系膜淋巴结相关细胞因子表达情况。结果肠道病理学结果表明,肠粘膜增厚,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数量明显增多。MSD结果显示,感染后6 h肠系膜淋巴结Th1型细胞因子(IL-2)表达水平显着降低,其他细胞因子无显着变化;感染后3 d至6 d,Th1型细胞因子(IL-2、IFN-γ)和Th2型细胞因子(IL-4、IL-10)表达水平均显着升高,呈Th1/Th2混合型免疫应答。结论旋毛虫感染后6 h至6 d肠道炎症随感染时间延长加重,感染后6 h Th1型免疫应答受到抑制,随后旋毛虫通过诱导机体产生以Th2型为主的混合型免疫应答,实现旋毛虫在机体内的长期寄生。(本文来源于《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曹晖,吴东升,张彧,陈大光,李令[2](2019)在《芍药汤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组织病理变化及免疫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芍药汤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结肠组织病理变化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探究其对UC大鼠的免疫调节机制。方法采用TNBS诱导制作UC模型。实验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美沙拉嗪组和芍药汤组,各给药组给予相应药物灌胃,连续7 d。观察大鼠一般状况、体质量、结肠组织大体形态、结肠黏膜损伤指数(CMDI)评分,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变化,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4含量,免疫组化检测结肠组织IL-1β、TNF-α、IL-4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显着降低(P<0.01),CMDI评分、血清和结肠组织IL-1β、TNF-α含量和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IL-4含量和蛋白表达显着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芍药汤组和美沙拉嗪组大鼠体质量显着升高(P<0.05),结肠组织一般形态和病理变化显着改善,CMDI评分、血清和结肠组织IL-1β、TNF-α含量和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P<0.01),IL-4含量和蛋白表达显着升高(P<0.05,P<0.01)。结论芍药汤能有效改善UC模型大鼠结肠组织一般状况及病理变化,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其机制可能与调节IL-1β、TNF-α及IL-4等细胞因子的含量和蛋白表达相关。(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张昊[3](2019)在《微波消融对兔VX2肝癌模型免疫功能及病理变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不完全微波消融治疗肝癌后肿瘤组织病理改变及机体免疫功能变化规律情况,并与完全微波消融治疗进行对比观察分析,评估不同治疗结局对机体预后的影响关系,为更好地应用微波消融治疗肝癌提供研究基础与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新西兰大白兔6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30只,采用开腹种植瘤块方法制成兔VX2肝脏肿瘤模型。待两组实验兔模型肝内肿瘤长至符合实验预设条件后,通过控制不同的消融条件分别进行完全与不完全微波消融治疗。两组实验兔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d、1w、2w、3w及4w六个不同时间点各处死4只,取肿瘤组织消融前及消融后局部组织标本,分别进行HE染色及Ki-67、CD8~+、IL-8免疫组化检测,观察消融治疗后肿瘤及周围组织系统性、规律性病理改变情况及免疫功能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整理实验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兔VX2肝癌模型分别行完全与不完全微波消融后病理组织大体观与镜下观相比,术后2周内不同区带结构变化情况基本相近,3-4周后不完全消融组周边开始出现散在肿瘤组织残存并增殖明显。(2)完全微波消融兔VX2肝脏肿瘤术后,肿瘤细胞增殖相关性指标Ki-67在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相比均显着降低(P<0.01);不完全消融术后第3天及1周表达率显着低于术前水平,随后自第2周开始逐渐恢复升高,术后第4周已接近至术前表达水平。(3)兔VX2肝脏肿瘤完全微波消融后,各时间点CD8~+T淋巴细胞表达与术前相比均有显着性降低(P<0.01);不完全消融术后3天CD8~+T淋巴细胞表达率达到最低且显着低于术前表达量(P<0.01),随后开始逐渐恢复升高,至术后3周时已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术后第4周已超过术前表达量且与术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4)完全微波消融兔VX2肝脏肿瘤术后,第3天IL-8淋巴细胞阳性计数与术前相比有显着性降低(P<0.05),之后继续降低且与术前相比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不完全消融组术后3天IL-8淋巴细胞阳性计数显着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继续降低且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自第2周开始逐渐恢复升高,术后第3周超过术前表达量,术后第4周表达量继续升高,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采用开腹种植兔VX2肝脏肿瘤模型操作可控、成瘤率高、模型稳定,是目前用于肿瘤微创及介入治疗相关基础研究的良好实验动物模型。(2)完全微波消融治疗兔VX2肝脏肿瘤后,Ki-67及CD8~+、IL-8在短期内(3天-1周)即可出现明显改善并持续在正常范围内动态变化;不完全微波消融治疗兔VX2肝脏肿瘤后,Ki-67及CD8~+、IL-8指标在短期内(1周)可恢复或接近正常水平,但很快即可出现指标反弹且在术后4周左右表达CD8~+、IL-8水平较术前初始状态相比显着增高且有统计学意义。(3)对于符合治疗指征的肝脏肿瘤行微波消融治疗时,应综合评估患者及肿瘤情况、制定科学手术方案、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尽量做到肿瘤完全消融毁损;对于微波消融治疗后预期可能存在消融不完全的肝脏肿瘤,应考虑与其他治疗方法进行联合或序贯治疗,共同提高治疗效果,最大程度改善患者预后。(本文来源于《济南大学》期刊2019-05-01)

李彦魁,杨文涛,吴茜[4](2019)在《不同病理分期乳腺癌患者免疫功能、肿瘤标志物及炎症因子的变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不同病理分期乳腺癌患者免疫功能、肿瘤标志物及炎症因子的水平变化。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TNM分期分为I期31例,Ⅱ期36例,Ⅲ期28例,IV期25例,另选取同期于我院体检的50例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各组对象的免疫功能、肿瘤标志物及炎症因子水平。结果:对照组的CD3~+、CD4~+、CD4~+/CD8~+水平高于各期乳腺癌患者,对照组的CD8~+水平低于各期乳腺癌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病理分期的升高,CD3~+、CD4~+、CD4~+/CD8~+水平逐渐降低,CD8~+水平逐渐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IgG、IgM水平均低于各期乳腺癌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病理分期的升高,IgG、IgM水平逐渐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CEA、CA125、CA153水平均低于各期乳腺癌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病理分期的升高,CEA、CA125、CA153水平逐渐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NF-α、hs-CRP水平均低于各期乳腺癌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病理分期的升高,TNF-α、hs-CRP水平逐渐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病理分期乳腺癌患者的免疫功能、肿瘤标志物及炎症因子水平各不相同,检测相关指标可为监控病理进展、评估病情变化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海南医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郭蕾,骆艳妮,马琪,侯彦丽,赵玉杰[5](2018)在《虫草素对CLP诱导的脓毒症大鼠免疫调节作用及肝肺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虫草素对盲肠结扎穿孔(CLP)诱导的脓毒症大鼠免疫反应的调节作用及肝肺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方法利用盲肠结扎穿刺法构建大鼠脓毒症模型。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加药组(CDP 10、20、50 mg/kg BW) 5组,每组5例。苏木素伊红染色检测肝、肺组织病理损伤情况。TUNEL染色检测肝、肺组织细胞凋亡情况。蛋白免疫印迹检测肺组织Ki67、caspase-3和p65蛋白表达情况。ELISA检测血清炎症因子IL-6、TNF-α、IL-1β和IL-10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较,随着虫草素浓度的增加,加药组肝、肺病理损伤程度减轻;加药组细胞凋亡数目随虫草素浓度的增加而减少(P <0. 01);加药组caspase-3和p65表达水平随虫草素浓度的增加而降低,Ki67蛋白表达水平随虫草素浓度的增加而升高(P <0. 01);与模型组相比较,加药组炎症因子IL-6、TNF-α、IL-1β水平随虫草素浓度的增加而减少(P <0. 01),IL-10随虫草素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结论虫草素通过抑制NF-κB改善大鼠肝肺组织病理损伤,并降低脓毒症进程中炎症反应。(本文来源于《局解手术学杂志》期刊2018年11期)

熊英琼,任玥,吴晓牧,谢旭芳[6](2018)在《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小鼠的中枢病理过程中B细胞亚群的变化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观察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模型小鼠疾病前期、疾病高峰期、缓解期的脑和脊髓的病理变化,检测B细胞亚群的变化,并检测脑组织中具有抗原性的TPI和GADPH含量的变化,分析B细胞亚群在病变中的功能。方法:C57BL/6小鼠随机分为:EAE组(n=18),采用髓鞘少突细胞糖蛋白(myelin oligodendrocyte glycoprotein,MOG)35-55多肽/完全弗氏佐剂(CFA)的方法免疫C57BL/6小鼠制备EAE模型;对照组(n=18),用生理盐水代替MOG多肽处理小鼠。实验周期中称量统计小鼠体重和神经功能评分,免疫0天、3天、7天、14天、21天时,取外周血进行流式细胞检测B细胞亚群的水平。免疫后第7天(发病前期),免疫后第18天(发病高峰期),免疫后第30天(缓解期),取大脑及脊髓,进行HE染色观察脊髓组织的炎症细胞浸润,LFB染色观察脊髓组织的髓鞘脱失,免疫组化检测B细胞相关蛋白,并通过ELISA检测小鼠脑组织中具有抗原性的TPI和GADPH含量的变化。结果 :组织切片染色结果显示,小鼠受造模处理后18d症状比7d要严重,而在30d时症状明显缓解,与小鼠体重测量结果和神经功能评分结果相吻合;此外,对B细胞亚群的免疫组化检测发现,EAE小鼠脊髓处有B细胞聚集,脑部相对而言并没有比较明显的聚集。流式结果显示,初始成熟B细胞的水平在第7天时开始,对照组要高于实验组,到第30天,差异收窄;浆细胞的水平不断上升,在第21天时检出值最高,在30天时出现明显下降,而记忆性B细胞的水平基本上是逐渐上升,这两种细胞的水平在对照组和实验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异。ELISA检测EAE小鼠脑组织中TPI和GAPDH的含量发现,实验组相对于对照组,都是在第7日时实验组较高,而第18日时实验组则是较低的。结论 :EAE小鼠中枢病理过程中B细胞主要是通过产生抗体之外的机制来发挥作用,脑组织中TPI和GADPH的水平与自免疫引发的受损程度相关。(本文来源于《第十叁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摘要汇编》期刊2018-11-07)

赵晨辉,陈威,刘超男,高雪丽,吕晓萍[7](2019)在《H5N1禽流感病毒感染雏鸭免疫器官TGF-β1 mRNA转录及病理损伤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索鹅源H5N1禽流感病毒(AIV)感染对雏鸭胸腺、脾脏、法氏囊的病理损伤及对TGF-β1mRNA转录的影响,将120只21日龄雏鸭随机分为AIV感染组(I)和对照组(C),应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结合病理学检测方法,对上述免疫器官的细胞凋亡数量、病理形态变化以及TGF-β1 mRNA转录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显示,雏鸭感染AIV后第3~5天,免疫器官的病理损伤最为明显,脾脏、胸腺和法氏囊细胞凋亡数量分别在病毒感染后第1~5天、第3~5天显着(P<0.05)或极显着(P<0.01)高于对照雏鸭。TGF-β1 mRNA转录均在病毒感染后第1~5天较对照雏鸭明显(P<0.05)升高。上述研究结果表明,鹅源H5N1亚型AIV感染雏鸭后的初期,不但免疫器官第的淋巴细胞凋亡明显,而且TGF-β1 mRNA转录也明显升高;鹅源H5N1亚型AIV既是引起感染雏鸭免疫功能下降、呈现免疫抑制的主要因素,也是导致病毒感染雏鸭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来源于《中国兽医科学》期刊2019年01期)

彭泽旭,刘苏苏,王辰飞,谷文达,刘强[8](2018)在《复制型天坛株痘苗病毒在免疫缺陷型大鼠体内的生物分布特点及其对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复制型天坛株痘苗病毒(r TV)在免疫缺陷型Rag2基因敲除(Rag2-/-)大鼠体内的生物分布特点及其对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为复制型痘苗病毒载体疫苗的应用和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方法 r TV分别以尾静脉注射途径感染免疫缺陷型Rag2-/-大鼠和野生型SD大鼠,以背部皮下注射途径感染免疫缺陷型Rag2-/-大鼠。利用Taq Man探针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痘苗病毒在大鼠体内的生物分布和病毒载量,比较分析两种模式动物Rag2-/-大鼠和SD大鼠感染r TV后的生物分布特点及r TV以不同途径感染Rag2-/-大鼠后的生物分布特点,并对感染过r TV的所有组织样本进行HE染色,比较分析不同分组大鼠感染r TV后的组织病理变化。结果与SD大鼠相比,r TV在免疫缺陷型Rag2-/-大鼠的生物分布范围更广;在免疫缺陷型Rag2-/-大鼠中,r TV尾静脉注射感染途径的效果要强于皮下注射的感染途径;r TV尾静脉注射途径感染Rag2-/-大鼠的心、睾丸和后爪的病毒载量显着高于尾静脉注射途径感染SD大鼠(P<0.001)和皮下注射途径感染Rag2-/-大鼠(P<0.001);与SD大鼠和皮下感染途径相比,通过尾静脉途径感染免疫缺陷型Rag2-/-大鼠的组织病理变化较明显,且均无由r TV引起的病理性损伤。结论复制型天坛株痘苗病毒在免疫缺陷型Rag2-/-大鼠体内表现出较广的组织分布、较高的表达水平及非特异性的组织病理变化,为其作为免疫缺陷类型患者的载体疫苗的应用的安全性提供了新的依据。(本文来源于《山西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7期)

邱雪梅,刘学,何小鹃,樊丹平,吕爱平[9](2017)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小鼠中枢神经系统不同部位病理变化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小鼠中枢神经系统不同部位间的病理变化,为疾病机制探索及治疗研究提供实验取材依据。方法:采用PLP139-151和百日咳毒素诱导SJL小鼠建立EAE模型,至发病高峰期分别取小鼠的大脑、小脑、脑干、颈髓、胸髓、腰髓进行HE染色及LFB髓鞘染色观察,比较各部位组织病理变化和髓鞘脱失情况。结果:脑干和大脑的病理变化显着,具有明显的血管袖套样炎性细胞浸润,小脑病理变化较小。叁段脊髓均呈现出明显的病理变化,并以颈段和腰段最显着,出现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和神经元细胞空泡状坏死。结论:在评判SJL小鼠EAE模型的病理特征时,脑干、大脑、颈髓和腰髓是最具特征的病变部位。(本文来源于《辽宁中医杂志》期刊2017年09期)

张力国[10](2017)在《牛布氏杆菌病的病理变化与免疫》一文中研究指出牛布氏杆菌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慢性传染病。由于其对生殖系统的危害是不可逆的,所以目前医学上认为没有治疗的价值。但是,因为其危害性和传染性极大,在免疫预防上很值得关注。其中,使用疫苗是控制牛布氏杆菌病的有效方法。基于此,本文结合牛布氏杆菌病的病理变化,探究其诊断和免疫方法。(本文来源于《乡村科技》期刊2017年18期)

免疫病理变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芍药汤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结肠组织病理变化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探究其对UC大鼠的免疫调节机制。方法采用TNBS诱导制作UC模型。实验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美沙拉嗪组和芍药汤组,各给药组给予相应药物灌胃,连续7 d。观察大鼠一般状况、体质量、结肠组织大体形态、结肠黏膜损伤指数(CMDI)评分,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变化,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4含量,免疫组化检测结肠组织IL-1β、TNF-α、IL-4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显着降低(P<0.01),CMDI评分、血清和结肠组织IL-1β、TNF-α含量和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IL-4含量和蛋白表达显着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芍药汤组和美沙拉嗪组大鼠体质量显着升高(P<0.05),结肠组织一般形态和病理变化显着改善,CMDI评分、血清和结肠组织IL-1β、TNF-α含量和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P<0.01),IL-4含量和蛋白表达显着升高(P<0.05,P<0.01)。结论芍药汤能有效改善UC模型大鼠结肠组织一般状况及病理变化,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其机制可能与调节IL-1β、TNF-α及IL-4等细胞因子的含量和蛋白表达相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免疫病理变化论文参考文献

[1].宋伊宁,徐静,庞建达,王昕蕊,刘晓雷.旋毛虫感染早期小鼠肠道病理变化及免疫调节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研究[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19

[2].曹晖,吴东升,张彧,陈大光,李令.芍药汤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组织病理变化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9

[3].张昊.微波消融对兔VX2肝癌模型免疫功能及病理变化的影响[D].济南大学.2019

[4].李彦魁,杨文涛,吴茜.不同病理分期乳腺癌患者免疫功能、肿瘤标志物及炎症因子的变化分析[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9

[5].郭蕾,骆艳妮,马琪,侯彦丽,赵玉杰.虫草素对CLP诱导的脓毒症大鼠免疫调节作用及肝肺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8

[6].熊英琼,任玥,吴晓牧,谢旭芳.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小鼠的中枢病理过程中B细胞亚群的变化的研究[C].第十叁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摘要汇编.2018

[7].赵晨辉,陈威,刘超男,高雪丽,吕晓萍.H5N1禽流感病毒感染雏鸭免疫器官TGF-β1mRNA转录及病理损伤的变化[J].中国兽医科学.2019

[8].彭泽旭,刘苏苏,王辰飞,谷文达,刘强.复制型天坛株痘苗病毒在免疫缺陷型大鼠体内的生物分布特点及其对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8

[9].邱雪梅,刘学,何小鹃,樊丹平,吕爱平.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小鼠中枢神经系统不同部位病理变化比较[J].辽宁中医杂志.2017

[10].张力国.牛布氏杆菌病的病理变化与免疫[J].乡村科技.2017

标签:;  ;  ;  ;  

免疫病理变化论文-宋伊宁,徐静,庞建达,王昕蕊,刘晓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