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无所事事,慈母自扰——浅谈母子脆弱综合征

孩子无所事事,慈母自扰——浅谈母子脆弱综合征

一、孩子本无事 慈母自扰之——浅谈母子脆弱综合征(论文文献综述)

王一辰[1](2019)在《古代医籍中小儿起居调养的文献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我国素有重子嗣的观念,传统医学亦非常注重小儿起居调养,认为遵循一定的饮食、着衣、浴儿、剃头等方法及原则,有助于小儿茁壮成长,达到保健防病之功。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儿童健康的关注度持续增高,小儿起居调养方法需求日益增加,但相关的研究较少且缺乏系统性,小儿起居调养乱象频出,且屡见因偏颇的小儿调养陋习导致小儿生病乃至夭亡的报道。本研究从文献学的角度梳理古代中医小儿起居调养相关文献,以期为现代儿童保健学的发展提供理论参照。方法:采用文献学的方法,结合中医儿科学、中医养生学、中医文献学、训诂学等多学科知识,梳理古代小儿起居调养的相关内容。本研究以《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唐宋金元名医全书大成》和《明清名医全书大成》为线索,查阅记载的现已刊行的儿科专着、医着中儿科专篇等共50本。涉及年代从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直至清代程康圃《儿科秘要》。结果:在小儿生理特点方面,传统医学认为小儿乃“纯阳”之体或“稚阴稚阳”之体,纯阳说兼具稚阳和生机旺盛义,对小儿的生理特点进行了全面的概括。在小儿年龄分期称谓方面,古代关于不同年龄的小儿称谓主要有初生儿、嫛婗、襁褓、婴儿、黄(口)、小儿、奶腥、奶童、孩儿、幼儿、牙/芽儿、期岁、周晬、夸乳、婴孩、龆龀、及笄、童、童子、童稚、童卯、稚子、髫、弱等24种称谓。在小儿饮食调养方面,主要分为乳儿法、哺儿法、断乳法、择乳母论以及小儿饮食注意事项,提出小儿饮食量不宜过多,不宜过咸,不可食肉太早,饮食不可偏嗜等。在小儿着衣调养方面,小儿不可穿衣过暖,不可穿新衣,宜穿父母旧服。在户外活动方面,小儿须待天和暖无风之时频见风日,从秋起练习薄衣之法。在小儿洗浴调养方面,浴儿汤水须冷热调和,小儿不宜久浴、数浴,不可浴背,应在无风密室中进行洗浴,浴后以粉摩之,并用棉絮包裹。剃儿头时,应选择温暖避风处。在小儿日常保健方面,新生儿无疾不可妄行针灸,且生病运用灸法治疗时,也不宜灸囟、前额发际穴;初生小儿勿服轻粉、朱砂,若小儿无病,不可服药调养;古人还提出很多小儿起居调养歌诀、谚语,包括“忍三分寒,吃七分饱,频揉肚,少洗澡”“戒养小儿,慎护风池”“养小须调护,看承莫纵弛”等。结论:梳理隋代至清末共50本中医儿科相关文献,探析古代小儿起居调养方法及原则共包括小儿生理特点、饮食、着衣、洗浴、剃头、户外活动、日常保健、传统小儿起居调养歌诀、谚语等8个方面。小儿的生理特点为“纯阳”之体和“稚阴稚阳”之体;“饮乳”和“食哺”量不宜多,具体视年龄大小而定。小儿哺食宜淡不宜咸,不可食肉太早,饮食不可偏嗜。若小儿出现食积,可用空乳乳儿法消之。在小儿着衣及户外活动方面,小儿不可暖衣,可穿父母旧服,宜时见风日,从秋起习薄衣之法,可枕菊花枕。浴儿时汤水须冷热调和,不宜久浴、数浴,勿浴背,浴时勿使肥皂入儿眼中,应在无风密室中洗浴,浴后以粉摩之,再用棉絮包裹。在给小儿理发时,应选择温暖避风处。新生儿无疾不可妄自针灸,且生病运用灸法治疗时,也不宜灸囟、前额发际穴。初生小儿不可服轻粉、朱砂下胎毒,若小儿无病,亦不可服药调养。在小儿起居调养原则上,古人提出应“忍三分寒,吃七分饱,频揉肚,少洗澡”“戒养小儿,慎护风池”“养小须调护,看承莫纵弛”等原则。传统小儿起居调养的方法、原则为现代儿童保健提供了借鉴和参考,但其中一些饮食调养与当时的社会条件相关,随着社会的发展,后人对小儿起居调养的方法及宜忌的继承上,更应抱着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司海迪[2](2014)在《武则天的人格与重要人际关系考论》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题目定为“武则天的人格与重要人际关系考论”,运用考证和心理分析的方法对武则天人格的形成和重要人际关系的变化做了一个比较清晰的展示。本文试图解决如下两个问题:武则天的早年经历对其人格的影响;武则天重要人际关系的内幕、性质及影响。第一章主要考证了武则天的早年家庭生活及对武则天的影响。先对武则天父母族兄的情况、与武则天的感情、武家的政治处境做了较为深入的论述,然后分别就这些因素对武则天人格的影响做了详细阐释。第二章主要论述了武则天和太宗的关系内幕及初次入宫对武则天的影响。先根据史料描述了二人情感的真实状态,然后从二人相遇时的心态出发,指出他们的情感期望值不同、年龄差距、李武两家关系变化等因素是导致他们关系不和谐的重要因素,最后阐述了太宗及早年宫廷生活对武则天产生的深远影响。第三章主要以高武相恋、废王立武、高武争权三个事件为主要关节点,展示了武则天和高宗几十年来关系的变化,试图揭开高武相识相恋、武则天长女暴亡、高武权力分配等历史真相。第四章主要论述了武则天与其亲生子女的关系。试对武则天与李弘、李贤情感基调及变化原因、李弘死亡的真相、李贤的身世、《黄台瓜辞》的内涵、武则天对李显、李旦和太平公主性格和命运的影响等问题提出一些浅见。第五章主要论述了武则天晚年的情感生活及影响。通过对她和面首薛怀义、二张关系真相的探寻,试纠正学界对其晚年情感生活的偏见,并论述其政治影响。结语在前面五章的基础上,对武则天在其重要人际关系中流露出的女性气质做了总结和概括,并进一步指出,武则天研究应该回归到女性研究上来,至少不应该偏离过远。附录对百年来武则天的研究情况做了回顾与总结,指出百年来武则天研究取得的成绩是喜人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武则天研究仍有较大的开拓空间。

张凡[3](2012)在《神经英雄传》文中研究指明史前时期,三艘宇宙飞船分别降落在中国山东、南亚印度、希腊爱琴海。他们开启了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孔子、释迦摩尼、苏格拉底几乎同一时间登上历史的舞台。之后,随即潜隐。2600年后,沪江大学中文系研究生,沈中,突然被一位神秘人物,灵魂附体。他获得了卓绝的武术。更离奇的是,他被一位亿万富翁看中,奔赴世界的原点——冰岛寻找线索。在这个岛上,他发现了500年前,明嘉靖年间道士陈心之墓。沈中的调查不断推进,他发现,在冰岛买地的中国超级富豪王怒,原来正在研制梦中1.0系统。系统可使人类摆脱肉体,进入纯粹的灵魂状态。王怒宣称:这是人类未来进化的方向,即将从太空文明进化到灵界文明。但这背后,不过是隐藏在地球上的2号在悄悄推动。梦中系统迅速进化到3.0,沈中终于发现了宇宙的秘密,但是,他已无法返回地球……

刘玉梅[4](2010)在《道德焦虑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焦虑是现代人一种常见的情绪状态。当焦虑渗透到道德领域中时,人们就会体验到道德焦虑的困扰。这一困扰会危及人的健康和幸福,因此深入剖析此问题,并探寻缓解道德焦虑的对策已经成为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道德焦虑作为一个正式的概念是由弗洛伊德提出的,并且他把道德焦虑当作一种善而把握。实际上焦虑本身是矛盾的,它是善恶交杂的。因此,也可以把道德焦虑当作是恶来把握。作为一种恶的道德焦虑是以一种困扰的面目出现的,它是主体根据良心对变化剧烈的外部道德环境或其自身不圆满的道德现状进行省查和判断时所形成的担忧、不安、畏惧等复杂情绪。道德焦虑的复杂性体现在它的四个方面的特点之上。为了把握道德焦虑这一复杂情绪,有必要梳理各学科关于焦虑的理论。因为焦虑是典型的自我意识情绪,所以道德焦虑也必定和人的道德自我意识发展有关。良心就是道德焦虑得以发生的内部心理机制。良心是作为一种声音的仓库存在的,它包含了神的声音、远祖的声音和重要他人的声音。大卫.里斯曼的理论证明了在历史上,人们始终对内心中的一种声音或多种声音保持着敏感性。无论是在伦理思想史上还是在人格结构中,良心都占据着高位,并且不断地对自我进行支配,并行使着监督权和惩罚权。现代性的到来,使人与神、人与祖先以及人与他人的伦理关系遭到了冲击。各种外部声音变得暗哑和嘈杂是使人们道德焦虑产生的外因。良心内声音的彼此矛盾的存在状态以及其非理性化的特点则是使人产生道德焦虑的内因。存在主义哲学、精神分析心理学以及现代性研究者有大量的关于焦虑缓解对策的研究,它们可以为缓解道德焦虑提供十分有益的借鉴。由于道德焦虑毕竟与焦虑的发生领域有明显不同,因此还有必要从伦理的角度提出相应的缓解对策。针对现代人的伦理关系的现状以及其道德认知的特点,可以采用发现意义、培养信任、培养宽容的良心以及整合道德人格等举措来缓解道德焦虑。

欧阳军[5](2004)在《孩子本无事 慈母自扰之——浅谈母子脆弱综合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她把孩子视为生命中的独有,时常为4岁的儿子担忧,总想着他会突然生病,发生意外伤害,甚至被绑架等等。有时正在公司上班,也会突然出现不祥念头,逼着她丢 下活计“打的”去幼儿园探望……

陈永前[6](1995)在《脆弱母爱与脆弱儿童》文中研究指明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当爱情的结晶,那可爱的宝宝呱呱堕地,又一个母亲也随之诞生。不知有多少着名作家和诗人,曾讴歌赞颂的母爱,已不再像先前那么浪漫和富有情趣。现代生活中的一些年轻妈妈,她们的母爱竟是如此脆弱,有如背上沉重的精神十字架。在这种脆弱母爱影响下的孩子,无论从心理还是生理来看,都变得十分脆弱。反之,儿童的脆弱又会加重母亲的脆弱情感,形成恶性循环——这便是并不鲜见的"母子脆弱综合征"。"母子脆弱综合征",是新近出现的一种现代文明病。其主要临床表现是:

二、孩子本无事 慈母自扰之——浅谈母子脆弱综合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孩子本无事 慈母自扰之——浅谈母子脆弱综合征(论文提纲范文)

(1)古代医籍中小儿起居调养的文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综述小儿调养的现代研究进展
    1 “辨质调养”的小儿体质调养研究概况
        1.1 小儿体质分类的研究概况
        1.2 小儿体质形成因素的研究进展
        1.3 小儿体质调养的研究概况
    2 小儿饮食调养研究概况
        2.1 理论研究概况
        2.2 临床研究进展
    3 小儿推拿调养研究概况
        3.1 理论研究概况
        3.2 临床研究进展
    4 小儿病后调养研究概况
        4.1 小儿积滞病后调养研究概况
        4.2 小儿哮喘病后调养研究进展
        4.3 小儿厌食症调养研究进展
        4.4 小儿营养不良调养研究进展
    5 小儿调养与治未病思想的研究概况
    6 分析与讨论
        6.1 研究现状分析
        6.2 讨论
    7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小儿生理特点及传统年龄分期与称谓研究
    1 书籍选择
        1.1 儿科专着
        1.2 医着中儿科专篇
    2 小儿生理、病理特点
        2.1 小儿生理特点的文献研究
        2.2 小儿病理特点的文献研究
        2.3 小儿纯阳之体
        2.4 小儿稚阴稚阳
    3 小儿年龄分期及称谓考证
        3.1 医学书籍考证
        3.2 文学书、辞书、史书考证
    4 小结
第三部分 小儿起居调养
    1“起居”考
    2 小儿饮食
        2.1 乳儿法
        2.2 哺儿法
        2.3 断乳法
        2.4 择乳母论
        2.5 小儿饮食注意事项
    3 小儿穿衣及户外活动
        3.1 小儿“不可暖衣”宜多进行户外活动
        3.2 小儿宜习“薄衣之法”
        3.3 小儿宜枕菊花枕芯
        3.4 小儿宜穿父母旧衣
        3.5 小儿初生一腊勿见外客
    4 浴儿法
        4.1“浴儿”法最早见于隋代《诸病源候论》
        4.2 唐代“浴儿法”进一步发展
        4.3 宋金元时期“浴儿法”进一步形成
        4.4 明清时期“浴儿法”进一步完善
    5 剃儿头法
        5.1 剃儿头须选择温暖避风处
        5.2 剃儿头应择良日
    6 小儿日常保健
        6.1 初生小儿勿服轻朱考
        6.2 小儿生病服药考
        6.3 新生儿无疾不欲妄针灸考
    7 传统小儿起居调养歌诀、谚语养生价值探讨
        7.1 戒养小儿,慎护风池
        7.2 忍三分寒,吃七分饱,频揉肚,少洗澡
        7.3 养小须调护,看承莫纵弛
    8 小结
第四部分 传统小儿调养相关问题探讨
    1“小儿纯阳”说考辨
        1.1“纯阳”的辞源学考辨
        1.2“纯阳”的道教考辨
        1.3 小儿“纯阳”说的医学解读
        1.4 小结
    2“忍三分寒”源流考辨及其现代保健意义探析
        2.1“忍三分寒”源流考辨
        2.2“忍三分寒”的理论依据分析
        2.3“忍三分寒”的具体实施方法与原则
        2.4 讨论
    3 小儿“宜时见风日”考辨及其现代保健意义探析
        3.1 小儿“宜时见风日”源流考辨
        3.2 小儿“宜时见风日”的理论依据
        3.3 小儿“宜时见风日”的应用原则
        3.4 讨论
第五部分 结语
    1 对小儿生理特点及年龄划分的认识
        1.1 对小儿生理特点的认识
        1.2 对小儿年龄划分称谓的认识
    2 对小儿起居调养方法、原则和相关禁忌的认识
        2.1 对小儿起居调养方法和原则的认识
        2.2 对小儿起居调养相关禁忌的认识
    3 本研究的价值
        3.1 对“小儿纯阳”说进行考辨
        3.2 对““忍三分寒”源流考辨并探讨其现代保健价值
        3.3 对小儿“宜时见风日”源流考辨并探讨其现代保健意义
    4 本研究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2)武则天的人格与重要人际关系考论(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点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论
    一、选题缘起和写作理念
    二、选题的价值和意义
    三、研究设想
第一章 武则天的家世探析及人格发展
    第一节 风枝不可静,泣血竟何追——武则天和父母
        一、武则天与父亲武士彟
        二、武则天与母亲杨氏
    第二节 武则天早年的家庭关系及对武则天的影响
        一、武则天早年家庭生活真相及对武则天的影响
        二、武士彟之死
        三、族人的欺凌及对武则天人格的影响
        四、武家家庭矛盾原因探析
第二章 武则天和太宗的关系及早年宫廷生活对武则天的影响
    第一节 武则天初次入宫
        一、相遇前武则天的境况
        二、武才人入宫前后太宗的境况
    第二节 武则天入宫后的境况
        一、武才人过高的情感期待
        二、太宗对武才人短暂的喜爱之情
        三、武才人的争宠行为
    第三节 早年宫廷生活对武则天的影响
        一、暴力人格的初成
        二、王者才干的初成
        三、情感的伤痛和成熟
第三章 武则天和高宗的关系嬗变
    第一节 《如意娘》中的情感玄机
        一、武才人与太子的相识相恋
        二、二度入宫的真相
    第二节 “废王立武”事件分析
        一、后宫大战
        二、高宗精神需求的满足
        三、武后固宠
    第三节 权力笼罩下的武后和高宗
        一、武后参政原因探析
        二、关于武后参政后高武关系的几种说法
        三、帝后逐鹿
第四章 武后的亲子关系
    第一节 李弘之死
        一、“武后鸩杀”说
        二、“尝药而死”说
        三、“病死”说
    第二节 李贤的身世之谜和《黄台瓜辞》的内涵
        一、李贤的身世之谜
        二、解读《黄台瓜辞》
    第三节 武后与李弘、李贤关系恶劣的原因探析及武后对其他子女的影响
        一、李弘、李贤与武后关系恶劣的原因探析
        二、武后对其他子女的影响
第五章 武则天的晚年情感生活及恶果
    第一节 武则天和白马寺寺主——薛怀义的幻灭人生
        一、薛怀义其人
        二、武薛关系内幕
        三、薛怀义被杀真相
    第二节 武则天和二张——宠溺面首惹火上身
        一、武则天和二张之间是否存在亲密关系?
        二、武则天与二张的情感关系和政治联系
        三、二张惹祸和女皇引火
结语
附录:中国大陆武则天研究百年综述
    一、初级阶段——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初期的武则天研究
    二、发展阶段——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至二十世纪末的武则天研究
    三、繁荣阶段——二十一世纪以来的武则天研究
    四、百年来武则天研究的成绩和不足
主要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后记

(3)神经英雄传(论文提纲范文)

中篇小说:《神经英雄传》
    摘要
    一、神一面馆遭遇
    二、万静人
    三、古怪的约会
    四、纸鸢
    五、访客的故事
    六、与颜教授的决战
    七、在云中
    八、秘境
    九、东方问候
    十、龙哭万里
    十一、1217瓣玫瑰
    十二、王者之怒
    十三、娄兰之死
    十四、魔术
    十五、三体
    十六、八百神僧
    十七、天道苍茫
    十八、神经浪游者
    十九、桃花庵里桃花仙
    二十、双星
    二十一、大设计
    二十二、毕业之后
    二十三、梦中2.0
    二十四、梦纪元往事
    二十五、如何去开普勒-22B
    二十六、旷久年的投资
    二十七、远征
    二十八、探索
    二十九、捕灵
    三十、白天
    三十一、“最初”
    三十二、生命的意义
    附录:《神经英雄传》时间线
创作谈:《第三期武侠及其现代性转型》
    摘要
    引言
    一、小说的起点
    二、小说写作的外部环境
    三、黑色情绪和婴儿主义——以媚俗反对媚俗
    四、小说的文体意义
    五、通俗小说中的两种现代性
    六、近景武侠的构想
小作品:《心跳回忆——武侠小说谈艺录》
    摘要
    一、武侠梦
    二、此事已成千古谜案
    三、一切恩爱会
    四、《大旗英雄传》人物论
    五、沧桑回首话《天龙》
    六、近景武侠的杰作——洪峰的《苦界》
后记

(4)道德焦虑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现状
    1.3 研究的意义与框架
第二章 道德焦虑的概念、特点与相关理论
    2.1 焦虑与道德焦虑的概念分析
        2.1.1 焦虑概念的界定
        2.1.2 弗洛伊德的道德焦虑概念
        2.1.3 道德焦虑概念的界定
    2.2 道德焦虑的类型学分析
        2.2.1 人生意义焦虑
        2.2.2 道德认知焦虑
        2.2.3 道德认同焦虑
        2.2.4 道德选择焦虑
        2.2.5 道德责任焦虑
        2.2.6 道德评价焦虑
    2.3 道德焦虑的特征
        2.3.1 道德焦虑的本体性和实践性
        2.3.2 道德焦虑的建设性和破坏性
        2.3.3 道德焦虑的暂时性和永恒性
        2.3.4 道德焦虑的个体性和社会性
    2.4 有关焦虑的理论检讨
        2.4.1 文明对抗论
        2.4.2 人际传递论
        2.4.3 学习联结论
        2.4.4 自由选择论
        2.4.5 理性文化论
第三章 道德焦虑的发生机制
    3.1 良心是各种声音的仓库
        3.1.1 神的声音
        3.1.2 祖先的声音
        3.1.3 他人的声音
    3.2 良心内声音的历史考察
        3.2.1 适应方式的历史变革
        3.2.2 适应方式背后的良心之声
        3.2.3 良心内声音发挥作用的方式
    3.3 良心的支配地位
        3.3.1 情感主义伦理学家对良心地位的推崇
        3.3.2 良心在人格结构中身居高位
    3.4 良心的功能和权力
        3.4.1 良心的功能与道德焦虑
        3.4.2 良心的权力与道德焦虑
        3.4.3 焦虑作为良心的统治手段
第四章 道德焦虑的现代性根源
    4.1 人与神的伦理关系被冲击
        4.1.1 神是秩序和意义的终极所在
        4.1.2 理性反思对人神关系的巨大冲击
        4.1.3 人神关系破裂所导致的道德困境
    4.2 人与过去的伦理关系被冲击
        4.2.1 过去的内涵及其意义
        4.2.2 技术的被推崇导致人与过去伦理关系的破裂
        4.2.3 过去经验的消散所带来的道德困境
    4.3 个人与共同体伦理关系的被冲击
        4.3.1 拔根导致了个人与共同体伦理关系的破裂
        4.3.2 拔根之后的个人孤独
        4.3.3 孤独的个人所面临的道德困境
第五章 道德焦虑的认知原因
    5.1 道德认知的失调
        5.1.1 道德认知失调的概念
        5.1.2 道德认知失调的表现
        5.1.3 道德认知失调与道德焦虑
    5.2 道德认知与行为的偏差
        5.2.1 道德认知水平与行为水平之间的偏差
        5.2.2 对自身和他人行为归因的偏差
        5.2.3 境遇伦理行为与普遍伦理认知之间的偏差
    5.3 非理性的道德信念
        5.3.1 埃利斯的情绪理论
        5.3.2 非理性道德信念的特征之一:必须
        5.3.3 非理性道德信念的特征之二:应该
    5.4 道德理想的失落
        5.4.1 无恶的社会道德理想的破灭
        5.4.2 个人自我实现理想的偏离
        5.4.3 对他人道德期待的落空
第六章 道德焦虑缓解的经典观点考察
    6.1 存在主义哲学的缓解策略
        6.1.1 萨特对不诚的批判
        6.1.2 克尔凯郭尔对皈依的向往
        6.1.3 加缪对反抗的推崇
        6.1.4 蒂利希对勇气的寻求
    6.2 精神分析学派的缓解策略
        6.2.1 弗洛伊德的防御与释放
        6.2.2 荷妮的顺从与逃避
        6.2.3 弗罗姆的臣服和爱
        6.2.4 阿德勒的社会兴趣与寻求优越
    6.3 现代性研究者的缓解策略
        6.3.1 鲍曼的道德盲视
        6.3.2 吉登斯的本体性安全
第七章 道德焦虑缓解的伦理策略分析
    7.1 发现意义
        7.1.1 意义是精神支柱
        7.1.2 探寻意义的必要性
        7.1.3 发现意义的三种途径
    7.2 培养信任
        7.2.1 信任的价值
        7.2.2 信任的概念
        7.2.3 信任的条件
        7.2.4 信任的培养
    7.3 培养宽容的心理基础
        7.3.1 月性良知的内涵
        7.3.2 培养月性良知的必要性
        7.3.3 培养月性良知的办法
    7.4 整合人格的阴影
        7.4.1 人格的光明面与阴影
        7.4.2 阴影整合的价值分析
        7.4.3 阴影整合的过程与方法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四、孩子本无事 慈母自扰之——浅谈母子脆弱综合征(论文参考文献)

  • [1]古代医籍中小儿起居调养的文献研究[D]. 王一辰.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7)
  • [2]武则天的人格与重要人际关系考论[D]. 司海迪. 武汉大学, 2014(09)
  • [3]神经英雄传[D]. 张凡. 复旦大学, 2012(04)
  • [4]道德焦虑论[D]. 刘玉梅. 中南大学, 2010(01)
  • [5]孩子本无事 慈母自扰之——浅谈母子脆弱综合征[J]. 欧阳军. 家庭医学, 2004(01)
  • [6]脆弱母爱与脆弱儿童[J]. 陈永前. 祝您健康, 1995(04)

标签:;  

孩子无所事事,慈母自扰——浅谈母子脆弱综合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