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锦熙语文教育实践论文-张燕妮

黎锦熙语文教育实践论文-张燕妮

导读:本文包含了黎锦熙语文教育实践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黎锦熙语文教育思想,黎锦熙语文教育实践,新课程改革,现实启迪

黎锦熙语文教育实践论文文献综述

张燕妮[1](2009)在《黎锦熙语文教育思想及其实践对语文新课改的现实启迪》一文中研究指出着名的语文教育家、语文教学法的奠基人之一黎锦熙先生,自上个世纪初步入语文教育界,先后提出了“言文一致”、“国语统一”、“大众语文”等口号,并亲身投身到语文教育教学理论的研究当中,于1924年出版了《新着国语教学法》,是我国第一部语文教学法专着,系统地提出了改革国语教学的理论主张并制定了具体的操作计划。同年又出版了《新着国语文法》,又是我国最早、最系统研究白话文法的专门着作。配合理论研究的同时,黎锦熙先生还积极投身到语文教育实践当中,推进国语运动、参加改革汉字实践活动、进行汉语语法研究实践活动、从事辞书编纂工作以及语文教材和教学法改革的探索活动。这一系列的语文教学思想研究和教学实践活动,无疑顺应了历史的潮流,推动了中国语文教育的发展。鉴于此,有必要对黎氏语文教学思想和语文教学实践进行深入研究,以期对当下的语文新课程改革起到一定的启迪作用。为此本论文设定了叁部分框架。第一部分为黎锦熙的语文教育思想。该部分就黎氏语文教育的基本理念、语文课程观、语文教材观、语文教学法以及其他语文教育理论做了一个系统的阐述。第二部分为黎锦熙的语文教育实践。该部分重点就黎锦熙先生进行的推广国语、改革汉字、提倡白话文、语法研究、辞书编纂实践活动做了一个系统归纳。第叁部分为黎锦熙语文教育思想及其实践对语文新课改的现实启迪。该部分在概括上述两部分的基础之上重点研究了黎氏语文教育思想及其实践与新课改的契合点、对新课改所做的贡献以及黎氏语文教育思想和实践的现代意义。(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09-05-01)

[2](1996)在《黎锦熙的语文教育理论与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黎锦熙的语文教育理论与实践黎泽渝马啸风李乐毅黎锦熙先生(1890—1978),字劭西,湖南省湘潭县人,是我国现代史上的文化巨子之一,蜚声中外的语言文字学家,着名的语文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语文改革和建设事业的先驱黎先生与同仁在1916年倡建了国语研究会...(本文来源于《教育研究》期刊1996年03期)

黎锦熙语文教育实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黎锦熙的语文教育理论与实践黎泽渝马啸风李乐毅黎锦熙先生(1890—1978),字劭西,湖南省湘潭县人,是我国现代史上的文化巨子之一,蜚声中外的语言文字学家,着名的语文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语文改革和建设事业的先驱黎先生与同仁在1916年倡建了国语研究会...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黎锦熙语文教育实践论文参考文献

[1].张燕妮.黎锦熙语文教育思想及其实践对语文新课改的现实启迪[D].东北师范大学.2009

[2]..黎锦熙的语文教育理论与实践[J].教育研究.1996

标签:;  ;  ;  ;  

黎锦熙语文教育实践论文-张燕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