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差异教学模式用于初中化学课堂的研究

循环-差异教学模式用于初中化学课堂的研究

郑世文

湛江市遂溪县建新初级中学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的形势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人们要求教育改革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国家教育部门提出了新的课程标准,倡导在日常教学课堂中,让学生能够通过合作和探究,自主学习,实现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新课堂教学模式。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教育研究者们提出了"循环-差异教学模式"。本文将重点阐述这种模式对提高课堂效率的优势以及它在初中化学课堂中的实际应用,希望给广大教育工作者带来一定的启发作用。

关键词:循环-差异;教学模式;初中化学课堂

引言

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教育水平相对落后,部分学校由于生源质量不佳,师资力量配备不足,导致教学水平很难得到提高。教学模式对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起着关键性作用。教育研究者们投入大量的精力,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吸纳了我国课程改革中的成功经验,提出了循环-差异教学模式。目前,循环-差异教学模式已经开始在许多科目的教学课堂上应用,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循环-差异教学模式的含义

循环-差异教学模式,是在"六步导学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和衍生出来的。

(一)"六步导学模式"的概念

"六步导学模式"包括六个环节,分别为目标定向、个体自学、同伴互导、教师解难、练习检测和补充学习。教师和学生首先要明确教学大纲制定的教学目标,了解所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然后学生带着这些重点和难点,有目的的自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如果遇到困难,同学可以成立小组进行讨论,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问题仍然不能解决,由老师作进一步的解答。待学生自主学完课程内容后,通过一定的练习进行自我检测。通过自我检测,进行自我评定和总结。"六步导学模式"实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课堂。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了所学内容的难点和重点。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还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循环-差异教学模式的概念

循环-差异教学模式是以学生的差异性为目标提出的一套新的教学体系。正如世界上没有完全两片相同的树叶,在一个班级中,每个学生的智力水平和学习能力也是各不相同的。在循环-差异教学模式下的课堂由目标定向、个体自学、同伴互导、教师解难、练习检测和补充学习构成,教师根据这个流程,科学准备教案和学案,规范引导学生的课堂表现。"循环"包含个体自学、同伴互导和教师解难。在课堂教学中,首先,学生在明确课时目标的前提下,先自主将知识点学习一遍,对所学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然后,在老师的组织下,将班级的同学分成小组,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各抒已见,取长补短,在这样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有了进一步的加强。最后,在小组讨论后仍然有不能解决的难点时,教师要根据课前准备,针对教学目标中的难点和学生没有解决的问题给与适当的引导、启发和讲解。经过这样三轮"循环"学习,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还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也体现了"差异"的教学优势。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通过自学来掌握知识,并通过讨论有针对性的解决自己的难点。学生在学习的时间、学习的进度、学习的空间有了更多的自主安排权[]。

二、我国初中化学课堂的现状

从古至今,我国的传统教学模式一直是以老师为主的课堂形式。老师站在讲台上,按照教案,把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完成即可。台下的学生都是被动的接受。有的学生接受能力强,则掌握得好一些。有的学生接受能力差,可能根本就没有掌握知识点。久而久之,这样的课堂不仅枯燥无味,教学效果差,有的学生甚至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特别是在一些本身教育水平就薄弱的学校,这些不良现象比比皆是。有的学生因为听不懂,趴在桌子上睡觉;有的学生因为觉得枯燥,在课堂上看偷看小说;有的学生因为听懂了,就不想再听,就和其他同学交头接耳。这些不良现象,使得整个课堂效果非常差。对整个学校的校风也产生了恶劣的影响。面对这种教学现状,要改善教学效果,教学模式要急需改变[]。

三、循环-差异教学模式在初中化学课堂的实际运用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它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在化学教学中,通过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让学生获取化学知识是最基本的手段。教师可以利用化学学科这个特殊性,通过循环-差异教学模式,来组织课堂教学。接下来以初中化学《氧气》的学习为例,深入探讨循环-差异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一)目标定向。

首先,教师课前要仔细研究课程标准,充分理解教学大纲列出的教学目标。再将这些教学目标细化到当堂课的具体目标。对于《氧气》这一章节,具体的教学目标有三点: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观察和描述硫、木炭、铁丝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不同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逐步体会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方法。教学重点是氧气的物理化学性质。教学难点是通过实验来探究氧气化学性质及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描述和分析。

(二)个体自学

当学生明确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后,了解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后,在教师的安排下,阅读课本对应章节,开始自主学习。个体自学是循环-差异教学模式的核心环节。这一环节强调学生独自对知识点进行研究和探索。教师在这一环节中要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自学。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做实验。让学生实际观察它的物理性质。让学生了解到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宜溶于水。教师让学生根据在书上学到的实验方法进行实际操作。准备好实验要用的氧气瓶、火柴、小木条。用火柴点燃小木条,然后吹灭,使之带有火星,把玻璃片推开一条缝能让木条进入到氧气瓶中,让学生仔细观察接下来发生的现象。通过观察,通过这样直观地操作,巩固了学生刚才自学的成果,也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趣味性和自学能力[]。

(三)同伴互导

在个体自学后,由于每个人的理解水平和学习能力不一样,每个学生都会有自己疑惑和问题。这时老师安排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比如,针对所做的实验,学生有可能提出"火柴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等木条快燃尽时,才把木条伸入氧气瓶?"这些个性化的问题,通过小组讨论,大家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交流自己的理解心得,从而找到正确的答案。这样的方法,不仅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还让学生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对他们的一生都有益。

(四)教师解难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根据刚才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收集到的主要疑难问题进行讲解。同时,针对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不规范行为和错误进行纠正。比如比如本课时的难点,认识氧气的物理化学性质及检验氧气的方法等等。还有在实验过程中,有的同学不规范操作导致实验失败的原因,教师要及时指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如果操作不规范,将会造成观察结果的不准确,产生误差。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

(五)练习检测

经过以上环节,学生掌握了知识点后,教师拿出提前准备好的练习让学生当堂课进行自我检测。根据氧气这一章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设置相应的题目对学生进行考核。通过练习,学生在当堂课上就可以了解到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及时进行查漏补缺,对存在问题的知识点可以借助老师指导进一步巩固。

(六)补充学习

学生在掌握了书本的知识点以后,教师将此基础上进行拓展,强化学习目标。教师需要注意的是拓展的内容不能难度太大,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比如,就本课时而言,课本中有简单提到如何用高氯酸钾制造氧气。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探索实验,找出方法,培养他们的研究精神。

四、结语

目前,循环-差异教学模式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学校运用在课堂教学中,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学校的教学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学生的不良学习风气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这一套体系,不仅给教学课堂带来了活力,也调动了老师的工作热情,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他们自主学习能力。它把关注度放在了每个学生的身上,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多元化的发展。同时,教育工作者们应对循环-差异教学模式继续研究和深化,精益求精,是之成为更加完善的一套体系,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超,董素静.差异教学在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实施初衷[J].中学化学教学研究.2017,(5):272-274.

[2]周海军."循环-差异"教学模式的时间与思考[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17(1):36-37.

[3]高云海,孙朝平,王国云.统筹推进区域初中学校均衡发展--以"循环-差异"教学改革项目一体化实验为例[J].江苏教育,2017(2):50-52.

[4]王大友.初中化学隐性分层教学案例研究--以"水的组成"为例[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7(2):32-32.

标签:;  ;  ;  

循环-差异教学模式用于初中化学课堂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