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驱动气门论文-赵会军,袁宝良,李晓娟,高崴

电磁驱动气门论文-赵会军,袁宝良,李晓娟,高崴

导读:本文包含了电磁驱动气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电磁阀,驱动波形,脉宽调制,全可变气门驱动机构

电磁驱动气门论文文献综述

赵会军,袁宝良,李晓娟,高崴[1](2018)在《可变气门驱动机构电磁阀驱动波形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磁场基尔霍夫定律,分析了电磁铁电流变化率随气隙的变化规律,结论表明气隙最小时电流变化率激增,在电流波形上有明显的突变特征点;开关电磁阀通常采用Peak&Hold电流驱动波形,保证电磁阀快速落座的同时降低能耗,在此基础上,可变气门驱动机构(VVA)电磁阀驱动电流采用"闭环-开环-闭环"的设计思路,电流达到峰值之后采用固定占空比的脉宽调制(PWM)波控制,从而电流波形会出现明显的拐点;VVA电磁阀的动态试验结果表明,电流波形上拐点与电磁阀落座的时刻完全一致,因此电控单元(ECU)通过对该点的检测判断,可以将驱动电流作为检测电磁阀落座时刻的传感器使用。(本文来源于《现代车用动力》期刊2018年02期)

曾俊夫,博[2](2017)在《呼吸进化史 从可变正时凸轮轴到电磁液压驱动气门》一文中研究指出发动机从诞生至今,配气机构的控制技术一直在不断革新,起初是为了改善动力和经济性,后来也用作改善排放,从可变气门正时到电磁液压控制气门的这几十年,配套商和主机厂其实一直都没有闲着FIAT Multi Air&Qoros Qam Free配气机构就像是人体的呼吸系统,其作用就是让氧气透过呼吸道进入到体内,然后使细胞在氧气的参与(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友》期刊2017年11期)

徐荣,常思勤[3](2015)在《电磁驱动气门的动力学分析与缓冲结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有限元方法,对自行研制的电磁驱动气门进行了动力学分析,得到了落座时气门产生的冲击应力,0.3m/s落座速度下,冲击应力峰值为51.63 MPa;分析了动质量、落座速度和气门侧偏角等参数对气门落座冲击的影响,其中气门侧偏角和落座速度对冲击应力影响显着。通过设计缓冲结构,气门冲击应力降低了50%,且落座速度越大,缓冲效果越明显;缓冲结构很好地抑制了气门的反跳,有利于降低气门精确控制的难度。(本文来源于《车用发动机》期刊2015年06期)

李志阳,刘冲[4](2014)在《基于电磁驱动气门的气动发动机转速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活塞式空气动力发动机的工作原理与过程。针对进、排气量对发动机转速的影响,采用电磁直接驱动进、排气门的方式控制工作气缸的气量,提出了一种新的转速控制策略实现对发动机转速控制。建立了空气动力发动机控制系统实验模型,对控制效果进行实验研究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在转速变化时,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实时跟踪和响应特性,在转速变化不大时,优于传统的控制方式。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针对实验中遇到的问题,也提出了对实验方法和控制策略的一些改进措施。(本文来源于《电子技术》期刊2014年12期)

许相玺[5](2013)在《动磁自锁式内燃机电磁气门驱动装置》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全球能源危机的压力下,电磁气门驱动装置(Electromechanical ValveActuation,EMVA)能够简化发动机结构、降低制造成本,可以单独控制和调节气门的配气定时,使气门位置的选择更加自由,可以降低燃料消耗和气门驱动能耗,而成为内燃机配气结构发展和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内燃机使用电磁气门驱动装置可以有效地提高内燃机的运行效率、燃油经济性和排放性能。鉴于传统电磁气门驱动装置在研究过程中仍存在的一些技术性难题,诸如气门的软着陆问题、电磁装置的可靠性以及气门响应的快速性等,提出了一种应用于内燃机的新型电磁气门驱动装置,其定子和动子衔铁均采用具有高磁导率和低电导率特性的绝缘铁粉基软磁复合材料。分别从定子倒角结构、永磁体的厚度和长度以及“L”形状气隙大小等方面优化了新型EMVA的结构尺寸,并根据电磁场有限元仿真结果对分别电磁力、线圈电感和软着陆等进行了分析。新型电磁气门驱动装置是在传统的双弹簧双线圈电磁气门结构基础上引入了永磁体结构,在运动过程中其结构类似于一台直流直线电机。其工作原理与传统的双线圈、双弹簧电磁气门相似,不同的是在新型EMVA动子上增加了永磁体,使衔铁能够在上下极限位置吸合的时候实现自锁,线圈不必通入维持电流,减小了铜耗。新型EMVA采用速度环和电流环的双闭环控制系统,气门在运动过程中,新型EMVA类永磁直流直线电机结构可有效地为动子提供轴向力,补充运动过程中阻尼消耗的能量,使整个动子基本处于简谐振动状态,便于实现气门运动的控制和软着陆。利用电磁场有限元法对新型EMVA进行静态电磁场分析,优化了其磁路结构,瞬态场仿真结果表明EMVA能够实现软着陆。(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3-12-01)

王永宏,赵雨东,黄荣纬[6](2012)在《发动机电磁气门驱动的精确线性化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磁气门驱动(Electromagnetic Valve Actuation,EVA)是一项可变气门技术,具有很大的潜在技术优势。目前EVA还没有得到实用化,主要难点是控制气门软着陆。EVA是一个非线性系统,气门落座速度控制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在落座平衡点附近将EVA模型进行泰勒展开,然后使用比较成熟的线性方法控制。双电磁气门驱动EVA将采用精确线性化方法变换成一个全局的线性模型,然后使用LQR线性方法进行控制。其结果是:初始化平均落座速度为0.08 m/s,单次过渡过程平均速度为0.05 m/s。分析可能影响控制效果的诸因素,结果表明:双气门控制中进排气门子系统之间基本上没有干扰,选择合适的控制开始时间可以得到理想的落座速度,但系统参数和传感器测试信号的准确性对控制有较大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内燃机》期刊2012年05期)

陈益广,郭喜彬,唐明龙,张明灿[7](2012)在《一种永磁自锁型电磁气门驱动装置》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传统双弹簧、双电磁铁电磁气门驱动机构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电磁驱动装置,它在气门开启或关闭保持阶段由永磁体产生的电磁力实现自锁功能而线圈不必通电;解锁后,它又是一台能够四象限工作的圆筒式永磁直流直线电动机,为动子运动时提供轴向电磁力,补充由摩擦等带来的动能损失,使得气门顺利落座。对该装置建立了动态有限元分析模型,分别讨论了弹簧、静铁心、永磁体等对电磁气门驱动装置的影响,对装置进行了优化设计。对该电磁驱动装置的空载反电动势、线圈电感、电磁力等重要参数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计算,得到了有益的结论。(本文来源于《微特电机》期刊2012年04期)

陈海红,赵雨东[8](2011)在《汽车发动机电磁气门驱动设计与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电磁气门驱动(Electromagnetic Valve Actuation,EVA)的气门软着陆控制,研制了装在一个每缸四气门汽油机缸盖上的能够驱动一对进、排气门的EVA装置。EVA设计中确定了电磁铁尺寸、材料,在总体装配关系中主要考虑铁芯定位、速度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布置、EVA与缸盖联结等。此外,采用试验和仿真方法对进、排气门EVA进行了电磁力和磁链分析。(本文来源于《内燃机》期刊2011年06期)

张明灿[9](2011)在《内燃机用动磁式电磁驱动气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节能、高效、低排放成为现代汽车内燃机的发展方向。配气相位直接影响内燃机性能。传统的内燃机受制于机械凸轮连杆机构,并不能达到高自由度配气相位调节。电磁气门驱动执行机构直接驱动气门,取消了凸轮轴及其附属动件,实现了气门可控的最大自由度。论文对传统电磁气门进行了深入分析,认识到传统电磁气门固有的缺点。提出了一种新型内置永磁体动磁式电磁气门。新型电磁气门动子在极限位置处能够依靠永磁体产生的磁场力保持住,实现自锁,减少了机构能量消耗。由于自身结构的特点,当气门运行时,它相当于永磁直流直线电机,仍能够快速调节电磁力,控制气门运动。从而克服了传统电磁气门能量消耗大,而且衔铁远离电磁铁后气隙增大,无法有效控制气门运动等缺点。对包含电磁气门控制单元的发动机电控单元系统做了说明,明确了电磁气门控制单元的作用。分析了新型电磁气门的设计原则,给出了新型电磁气门关键部分的设计方案。动磁式电磁气门中磁场由永磁体和线圈电枢共同产生,磁路复杂。本文对电磁气门运行周期内的磁场变化做了定性分析。利用专业的有限元软件,对电磁气门运行过程中的静态磁场进行了分析,计算出了磁场、电磁力和电感量变化规律,为电磁气门的控制策略提供基础。对机械、电路、磁路子系统模型进行了深入分析,搭建了电磁气门运行的数学模型。根据电磁气门运行中的永磁直流直线电机特性,设计了主电路和控制器各部分硬件电路。电磁气门解锁后,运动中采用外环能量环,内环电流环的双闭环控制策略。并对控制系统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新型内置永磁体动磁式电磁气门总体结构合适和控制策略可行。(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1-12-01)

田光明[10](2011)在《基于电磁驱动气门的发动机进气系统CFD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作者所在的课题组研制的一种动圈式电磁驱动气门是一种全可变气门配气机构,它取消了节气门,通过采用可变气门技术来控制负荷,从而控制缸内进气量,不需要降低进气压力,减少了泵气损失,实现汽油机的无节气门负荷控制。但取消节气门的电磁驱动气门对缸内工质的运动会有很大的影响,电磁驱动气门控制负荷下,发动机缸内流场及其与传统凸轮驱动下的缸内流场的对比仍是一片空白。发动机缸内流场对发动机性能有重要影响:油气的混合,燃烧的质量,有害气体的排放等都受到缸内流场的影响。而缸内流场是瞬态变化的,它受到发动机的尺寸,速度,负荷,气门正时和升程的影响。所以如何准确的研究缸内流场及评价缸内工质运动强度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本文主要研究工作为:结合某四气门汽油机进气系统CFD算例及国外相关研究进展,分析了应用涡流比和滚流比作为发动机工质运动强度的度量的不足之处。提出对于稳态CFD分析,可应用流经气门最小流通截面的单位质量工质动能流量与单位质量湍动能流量来评价宏观和微观的工质运动强度;对于进气及压缩过程的瞬态CFD分析,可应用缸内单位质量工质的动能与湍动能来评价宏观和微观的工质运动强度。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FLUENT对五种气门工作模式进行了静态模拟,对比研究了五种气门工作模式下缸内流场和工质运动强度,验证了新的工质运动评价参数的可靠性。得出了利用小气门升程可以提高缸内工质运动强度。在低转速部分负荷工况下,进行了进气过程的叁维瞬态数值模拟。模拟结果对比表明:电磁驱动气门响应快,4ms达到最大气门升程,从而提高了充气效率;电磁驱动气门控制负荷进气压力接近大气压力,大大减小了泵气损失;电磁驱动气门缸内工质运动强度优于凸轮驱动。(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11-12-01)

电磁驱动气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发动机从诞生至今,配气机构的控制技术一直在不断革新,起初是为了改善动力和经济性,后来也用作改善排放,从可变气门正时到电磁液压控制气门的这几十年,配套商和主机厂其实一直都没有闲着FIAT Multi Air&Qoros Qam Free配气机构就像是人体的呼吸系统,其作用就是让氧气透过呼吸道进入到体内,然后使细胞在氧气的参与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电磁驱动气门论文参考文献

[1].赵会军,袁宝良,李晓娟,高崴.可变气门驱动机构电磁阀驱动波形设计[J].现代车用动力.2018

[2].曾俊夫,博.呼吸进化史从可变正时凸轮轴到电磁液压驱动气门[J].汽车之友.2017

[3].徐荣,常思勤.电磁驱动气门的动力学分析与缓冲结构研究[J].车用发动机.2015

[4].李志阳,刘冲.基于电磁驱动气门的气动发动机转速控制研究[J].电子技术.2014

[5].许相玺.动磁自锁式内燃机电磁气门驱动装置[D].天津大学.2013

[6].王永宏,赵雨东,黄荣纬.发动机电磁气门驱动的精确线性化控制[J].内燃机.2012

[7].陈益广,郭喜彬,唐明龙,张明灿.一种永磁自锁型电磁气门驱动装置[J].微特电机.2012

[8].陈海红,赵雨东.汽车发动机电磁气门驱动设计与试验[J].内燃机.2011

[9].张明灿.内燃机用动磁式电磁驱动气门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1

[10].田光明.基于电磁驱动气门的发动机进气系统CFD分析[D].南京理工大学.2011

标签:;  ;  ;  ;  

电磁驱动气门论文-赵会军,袁宝良,李晓娟,高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