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匹配网络论文-郝金平,张建奇,张亚军,陶怡

射频匹配网络论文-郝金平,张建奇,张亚军,陶怡

导读:本文包含了射频匹配网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超高频射频识别,发卡机,R500,阻抗匹配

射频匹配网络论文文献综述

郝金平,张建奇,张亚军,陶怡[1](2016)在《超高频RFID发卡机射频匹配网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配合超高频RFID在智能工厂物流管理系统、智能仓储管理系统及智能车辆管理系统中的正常运行,设计了一款基于英频杰R500芯片的低成本超高频RFID发卡机。该发卡机工作频率范围为860MHz~960MHz可调,符合ISO18000-6C等主流协议标准,采用USB供电方式。为了使得超高频RFID发卡机的性能最佳,本文基于ADS仿真软件对该发卡机的射频信号传输部分的阻抗匹配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验证,仿真结果表明:射频信号传输部分的阻抗匹配,满足设计要求。最后通过信号分析仪和矢量网络分析仪对发卡机的输出频谱特性、阻抗参数进行了实际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超高频RFID发卡机阻抗参数满足设计要求,输出功率最大可达27d Bm左右。目前该发卡机已可靠运行,并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识别距离和标签读、写性能均满足现场使用要求,取得了很好的市场应用效果。(本文来源于《自动化技术与应用》期刊2016年05期)

林桂军,詹彤,李佳伟[2](2016)在《数字化射频电源网络自动匹配器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国产射频匹配器只有模拟电路控制式产品并与国外数字化产品有很大性能差距的现状,研制了一种数字化射频电源网络自动匹配器。其原理是通过调节Γ型网络的电容值来实现电源与负载的动态匹配,由反射系数检测器、数字信号处理器、电容位置传感器和电机驱动电路等组成一个闭环系统,控制电机来调节电容以实现上述原理。测试表明其可匹配阻抗范围增大、端对端匹配时间小于12s,综合性能显着优于模拟电路控制式匹配器。(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与应用》期刊2016年01期)

任永涛[3](2015)在《基于13.56MHz射频读写器匹配滤波网络的研究与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射频读写器是射频识别(RFID,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系统中必不可少的关键设备,也是射频识别系统中向空中发射无线射频信号的源头,其性能的优劣也直接决定着整个RFID系统的质量。为了避免射频设备发出的无线信号影响其它电气设备正常工作或对人体健康带来不利影响,相关国际标准(如EN300330、EN301489等)对射频识别系统的占用带宽、辐射强度等指标都有严格的限值规定,这就要求射频读写器的射频输出参数必须要满足以上标准的要求,而射频读写器的匹配滤波网络又是决定其射频输出参数的关键模块;因此,设计出符合要求的匹配滤波网络对于整个射频识别系统而言至关重要。本论文以13.56MHz射频读写器的匹配滤波网络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匹配滤波网络的全新设计方法。该方法利用计算机辅助工具,采用电路仿真与优化技术完成。与传统的综合设计法相比,该方法有效避免了非常繁杂的公式推导和数值计算过程,具有设计灵活、计算精度高、设计速度快等优点。本论文详细介绍了该方法的设计过程,并利用该方法设计出了符合13.56MHz射频读写器使用要求的匹配滤波网络。通过权威认证机构按照相关标准要求的测试方法输出的检测报告,说明了采用该匹配滤波网络的13.56MHz射频读写器的相关射频参数完全符合了相关国际标准的指标要求。本论文所述的方法可以设计出完全符合13.56MHz射频读写器要求的匹配滤波网络,对于射频读写器乃至整个射频识别系统的应用和推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5-05-17)

唐涛,夏运强,宋开军,杜国宏[4](2013)在《用于射频识别标签天线测试的可调匹配网络》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了一款用于超高频射频识别标签天线阻抗测试的匹配网络,通过调节该匹配网络的电感值,在860~960MHz范围内可以实现不同的标签天线与矢量网络分析仪同轴测试端口之间的阻抗匹配,从而解决不能直接使用矢网对标签天线参数进行测试的问题.借助该匹配网络,使用矢网对两款具有不同阻抗值的标签天线进行测试,测试、仿真结果与根据理论设计的半波长天线谐振所得的结果比较一致,验证了该匹配网络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电波科学学报》期刊2013年02期)

钟汉,彭锐波,何炜燊[5](2013)在《适用于UHF RFID读写器射频前端的阻抗自动匹配网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UHFRFID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智能识别技术,其系统一般由读写器和天线组成。本设计通过分析由于天线差异而造成UHFRFID读写器性能下降的原因,提出了使用动态阻抗匹配的解决方案,并仿真验证了理论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无线互联科技》期刊2013年01期)

朱进,尹园威,刘超[6](2011)在《射频电路匹配网络的分析与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射频电路设计中,为了保证传输最大的信号能量,减少回波对信号质量和可用功率的影响,匹配网络设计是必须要考虑的重要问题。首先用传输线理论分析了传输线的工作状态及匹配电路设计的理论基础,然后介绍一些匹配网络的设计方法,最后结合ADS软件进行了匹配电路的设计和性能仿真,并对比说明了匹配网络设计的重要性。(本文来源于《信息技术》期刊2011年08期)

尹川,姚毅[7](2010)在《基于ADS射频电路匹配网络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射频电路中的设计方法与低频电路中的设计方法有着较大的不同,其根本原因是随着频率的提高,其传输波的波长也下降到了可以和电路元件相比拟的状态。在此情况下,电路电压和电流都不再保持不变。本文旨在建立匹配网络,简单介绍传输线理论,并基于Advanced Design System(ADS)仿真软件对一实例进行阻抗匹配和分析,得出利用ADS进行阻抗匹配的方法。其结果表明,利用ADS对射频电路进行阻抗匹配是一种非常方便而快捷的方法,且有效地减少了电压驻波比(Voltage Standing Wave Ratio,VSWR),提高了系统的传输效率。(本文来源于《荆楚理工学院学报》期刊2010年09期)

尹玉军,李震涛[8](2010)在《射频CMOS低噪声放大器输入匹配网络的研究与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低功耗射频CMOS低噪声放大器的输入匹配网络进行了研究。采用台积电TSMC0.18μmCMOS工艺模型,通过ADS电路仿真软件对设计的低噪声放大器电路进行了优化设计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在2.4GHz中心工作频率下,该低噪声放大器满足射频接收机的系统要求,它的噪声系数NF约为2.57dB,增益S21约为16.2dB,输入反射系数S11约为-13.3dB,输出反射系数S22约为-21.9dB。电路的输入匹配和输出匹配情况良好。(本文来源于《中国新通信》期刊2010年13期)

黄岸婕,奉余莽[9](2008)在《射频电路中匹配网络的选择和噪声系数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分析匹配网络的理论基础上,重点结合smith圆图阐述了匹配网络的实现方法,选择原则以及噪声优化方法,并利用ADS软件对一个具体的例子进行了仿真验证。(本文来源于《现代传输》期刊2008年05期)

李良[10](2008)在《无源UHF RFID应答器天线以及射频匹配网络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一项新兴的自动识别技术,无线射频识别技术被喻为21世纪最具革命性意义的无线通信技术之一。它基于射频信号的空间耦合原理和电磁场的传输特性,通过无线信号进行双向通信,自动识别目标物体并提取相关信息。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系统分为低频、高频、超高频、微波等四个工作频段。目前最被看好的超高频段是未来商用市场规模最大的频段,也是技术上最难实现的频段。无线射频系统又可分为有源系统、无源系统和半有源系统,本文主要关注的是超高频无源RFID应答器技术的研究。在超高频段的无源RFID应答器的设计中,天线以及天线与应答器芯片的射频匹配问题是应答器设计的重点,决定着整个RFID系统的实际可用性以及读写距离。本文依据ISO/IEC 18000-6B标准,对UHF频段(915MHz)天线及电源恢复模块进行了研究,该模块包括天线,射频匹配网络和整流电路。天线设计采用了ADS Momentum软件进行仿真,分别设计了标准偶极子天线,性能优化偶极子天线和弯折(尺寸优化)偶极子天线,并利用测试平台对天线进行了性能测试,在与芯片的Bonding测试后,结果显示天线的方向性、增益、阻抗以及带宽均满足设计要求,优化后的天线可以工作在3米左右,进一步优化则可以满足实际应用的要求。对于射频匹配网络,本文采取的是L型匹配设计,提出了利用天线的寄生电感Lm,将其推入到L型匹配网络中,通过调整反向散射电路的电容来改变匹配网络的容抗Cm,从而实现ASK调制方式的反向散射。论文研究了一种自动匹配网络,该网络能实现天线与应答器芯片间的自动匹配。论文还研究了芯片模拟前端整流电路,其作用是将从电磁场中获取的能量转化为直流电压,为芯片其它模块供电。本次设计使用Cadence Spectre工具进行仿真并采用Chartered 0.35um EEPROM工艺进行流片。流片结果显示天线配合芯片工作正常,具备与阅读器的通讯能力,具有产业化前景。(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08-05-01)

射频匹配网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国产射频匹配器只有模拟电路控制式产品并与国外数字化产品有很大性能差距的现状,研制了一种数字化射频电源网络自动匹配器。其原理是通过调节Γ型网络的电容值来实现电源与负载的动态匹配,由反射系数检测器、数字信号处理器、电容位置传感器和电机驱动电路等组成一个闭环系统,控制电机来调节电容以实现上述原理。测试表明其可匹配阻抗范围增大、端对端匹配时间小于12s,综合性能显着优于模拟电路控制式匹配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射频匹配网络论文参考文献

[1].郝金平,张建奇,张亚军,陶怡.超高频RFID发卡机射频匹配网络研究[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16

[2].林桂军,詹彤,李佳伟.数字化射频电源网络自动匹配器的研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

[3].任永涛.基于13.56MHz射频读写器匹配滤波网络的研究与设计[D].山东大学.2015

[4].唐涛,夏运强,宋开军,杜国宏.用于射频识别标签天线测试的可调匹配网络[J].电波科学学报.2013

[5].钟汉,彭锐波,何炜燊.适用于UHFRFID读写器射频前端的阻抗自动匹配网络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3

[6].朱进,尹园威,刘超.射频电路匹配网络的分析与设计[J].信息技术.2011

[7].尹川,姚毅.基于ADS射频电路匹配网络的建立[J].荆楚理工学院学报.2010

[8].尹玉军,李震涛.射频CMOS低噪声放大器输入匹配网络的研究与设计[J].中国新通信.2010

[9].黄岸婕,奉余莽.射频电路中匹配网络的选择和噪声系数的优化[J].现代传输.2008

[10].李良.无源UHFRFID应答器天线以及射频匹配网络设计[D].天津大学.2008

标签:;  ;  ;  ;  

射频匹配网络论文-郝金平,张建奇,张亚军,陶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