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利用吴勇

浅论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利用吴勇

青田县地质灾害应急中心浙江青田323900

摘要:地质灾害对我们的生产生活影响较大,严重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无论是地质环境的使用还是地质灾害的防治,都需要深入研究,为其地质发展和防灾减灾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和对策。

关键词:地质灾害、地质环境、防治

引言:地质灾害通常是由自然和人为原因造成的,其中大多数是由两者的综合作用造成的,地球表面的一部分被移动了。地质灾害对自然环境,人类居住环境和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危害。中国不仅面临严重的地质灾害威胁,地质灾害和地质环境利用问题已成为一个需要解决的全球性研究课题。如何降低地质灾害风险,同时实现地质环境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已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要把地质灾害的防治与地质环境的利用结合起来,建立科学高效的防治体系,尽量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有效利用地质环境。

1.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

1.1地质灾害

1.1.1地质灾害定义。地质灾害主要指由于自然地质作用和人为地质事件而导致地质环境恶化,造成人类生命财产损失或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和环境破坏的灾害事件。常见的地质灾害包括地壳活动性灾害,边坡岩体运动灾害,地表变形灾害,矿山和地下工程灾害,水库灾害,土地退化灾害,水土污染和地球化学异常灾害。

1.1.2地质灾害频发的主要原因。最近一段时间,全球变暖,冰川融化,甚至世界各地的地震灾害仍在继续,这些灾害的发生直接导致了许多人的死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但由于地质灾害频繁发生,除地球自身板块的正常运行外,还有人们破坏环境,对地球环境造成影响,增加了地球活动频率,增加了负担在地球上。由于地球上人们的过度开采,地球地质的变化和破坏已经变得非常严重。

2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建设

2.1我国目前地质灾害现状。我国土地面积大,边界长,受地质灾害困扰。从灾害的规模,强度以及生命财产的安全情况来看,世界相对来说比较严重。在中国西南山区等山区,由于暴雨多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破坏当地经济建设和通讯设备。限制了我们地区的全面发展。为此,政府不断加强山区建设,努力减轻地质灾害的影响。目前,构建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包括建立测量分区,监测和预警,搬迁和管理,应急处置和科学技术研究的系统。

2.2调查区划建设。调查区划制度的建设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频繁地区做出准确,科学的调查和判断。通过调查地质条件和周边条件,预测危险程度,并进行危险级别划分,确定各地区,各地区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提出相应的预警和理论依据,并配合有关部门做好预警和应急处置工作。

2.3监测预警建设。监测预警系统的建设是直观反映地质灾害防治成效的指标,建立监测和预警系统需要对技术和管理进行重大投资。当监测区域发生变化时,将通过实时技术监测进行灾害信息收集和反馈,并进行灾害预警,尽量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现灾难,以赢得宝贵的拯救和避免时间。

2.4搬迁治理工程建设。如果监控系统发出警报,则需要分析相应区域的灾难情况,一旦发现灾害范围广泛且危害严重,就需要迁移和其他避险措施。搬迁等措施能够有效保护人们的生命安全,防止意外和不必要的人员伤亡和人员伤亡,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综合考虑灾害管理和灾后恢复等因素,将环境与重建相结合。

2.5应急处理建设。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实力的不断提高,有必要建立相应的,完整的重大地质灾害后科学的地质灾害应急体系。灾难发生后,迅速作出反应,安排相应的人员和部门到达现场,为早期和晚期救援行动做好必要的准备,尽量减少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减少灾难的发生。

2.6科学技术研究体系完善。对于地质灾害的防治,加强科技攻关体系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建立高效科学的地质灾害防控体系,就必须加强科技攻关能力作为其技术支撑和支持措施。无论是监测预警系统的发展,应急响应模拟,灾害成因分析,还是灾后重建,地质环境的重建和恢复,都需要科学技术作为保障。

3地质灾害防治体系

3.1关于调查区划体系。在开展调查评估过程中,主要是针对建筑物地质灾害调查评估系统,目的是明确调查地质灾害的地质环境条件,评估风险,进行地质灾害风险区划,确定重大地质灾害。隐蔽地点,合理开发和利用地质环境,为实施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和防治工程提供依据,为省和国家层面的决策提供支持。

3.2关于监测预警体系。地质灾害监测和预警系统包括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这是防灾减灾的重要手段。一个操作良好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可以在地质环境条件变化时及时采集前兆信息,及时为不同目标发布防灾减灾预警信息,为地质灾害的风险化解决策或应急处置提供依据。

3.3关于搬迁治理工程体系。通过对其检测结果的分析,确定具有重大危险性和严重破坏性的地质灾害特征,通过地质勘查评估,采取搬迁回避或工程处理措施,彻底消除地质灾害隐患。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要综合考虑治理和灾后重建过程中的地质环境,实现防灾减灾和土地资源再开发的双重目的。

3.4关于应急处置的体系。要坚持以重大突发性地质灾害治理为先导,在现有科技资源整合整合的基础上,逐步建立重大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支持机构,信息网络系统平台,技术装备系统和应用技术来满足公共管理的需求,该系统将能够进行更加高效和科学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3.5提高现有地貌的遵循度。如今,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在向外扩张的过程中,部分山区将不可避免地通过。在这个时候,挖山已成为一种常见做法,结果,山地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水资源遭到破坏,植被遭到严重砍伐。这进一步加剧了地质灾害的形势。因此,我们应该大大避免这种行为。在规划早期乡镇建设时,要加强山区和乡镇的现有格局,保护涉及乡镇扩张的山脉和沿山流水的山体。避免以牺牲原有地貌为代价的经济发展交流。就原有的地形地貌而言,特别需要注意交通路线建设的布局。交通路线的选择必须遵循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思想,在交通干道主干道两侧,应根据地质灾害发生的程度设置不同宽度的绿色防护带。

4区域地质环境评价体系

4.1应该要区域地质环境利用评价。要从项目基础地质工作和公益事业出发。环境地质学的研究目标应基于对地质环境和安全的追求。其任务是进行不同规模的调查和评估,包括主要项目区,人类住区的地质环境要素及其变化,集中安置区的搬迁和避免,评估地质环境质量,能力和地质灾害风险诸如地震,天气和人类活动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功能区域是分开的,甚至包括许多地震多发区和高强度冲击区的基本要求,以预留减震器或缓冲区。

4.2工程地质环境安全评价。我国正在开展一系列重大工程,如开山造山,建铁矿等,需要根据地质情况进行详细的安排。规划如何进行施工是最安全和最有效的。这会减少事故发生的几率,并从土壤,岩石,裂缝层等多个方面对地质环境进行评价,综合考虑和分析,获得了地质环境安全分析表,确保施工顺利安全。

结束语

在长期地质灾害管理过程中,要按照总结地质灾害防治的原则,及时有效地采取地质灾害防治措施,使治理方案的实施更加及时和安全。参与国家防灾减灾的人员应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多年的防控工作经验,希望地质灾害的防治能够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推动我国防灾减灾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薛丁炜,刘海涛,李婧。地裂缝地质灾害成因分析及防治措施[J]。西部探矿工程,2013,(3)。

[2]梁耿。浅谈玉林市常见地质灾害及防治措施[J]。科技与企业,2013,(6)。

[3]李大为。煤矿地质灾害及其防治措施[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2,(12)。

标签:;  ;  ;  

浅论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利用吴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