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航行体论文-王心怡,岳雷

高速航行体论文-王心怡,岳雷

导读:本文包含了高速航行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水中高速航行体,辐射噪声,特征提取,分类识别

高速航行体论文文献综述

王心怡,岳雷[1](2019)在《基于辐射噪声固有多域特征的水中高速航行体分类识别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水中高速航行体机动性强,所处水声信道复杂多变,其辐射噪声的获取和分析存在困难。本文针对复杂环境条件下的水中高速航行体分类识别,对辐射噪声信号进行稀疏去噪和固有多域特征提取与优选,提出复杂环境条件下水中高速航行体的最优特征提取-分类识别方法。(本文来源于《第十七届船舶水下噪声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期刊2019-08-21)

马国祯,黄伟希[2](2019)在《中高速水下航行体流动涡控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潜艇桨盘面伴流作为螺旋桨的入流条件,流场的周向不均匀性与螺旋桨的振动和噪声有很重要的关系。本研究针对中高速水下航行体主附体交接部流动噪声的控制需求,选择全附体SUBOFF模型(包含艇体、指挥塔围壳、方向舵、稳定翼等)为计算模型,采用DES数值模拟方法,综合考虑计算精度和计算网格的影响,进行艇身流场数值模拟,精细捕捉突起物周围(主要是指挥台围壳)以及尾流区域的流场结构。进一步,提出一种被动控制方案,有效抑制了主附体交接部马蹄涡造成的桨盘面速度分量的周向不均匀性。(本文来源于《第叁十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暨第十五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期刊2019-08-16)

黄永生,杨晨俊[3](2018)在《高速水下航行体对转桨实效伴流分布的数值预报》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高速水下航行体对转桨推进,提出了实效伴流分布的数值预报方法。采用体积力分布替代前、后桨叶对流场的水动力作用,分别进行实尺度航行体自航RANS计算和对转桨体积力敞水RANS计算,从航行体与体积力的总诱导速度场中扣除敞水体积力的诱导速度场,从而获得前、后桨盘面处的实效伴流分布。以某高速水下航行体为例,首先计算了实效伴流分布,然后应用涡格法预报了对转桨在该伴流分布中的水动力性能,结果与真实桨叶自航RANS计算结果吻合良好,表明本方法能够为对转桨设计提供较准确的实效伴流分布。最后考察了伴流各分量对桨叶水动力的影响,发现周向伴流不可忽略,特别是对后桨。(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九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论文集(下册)》期刊2018-08-25)

黄永生,杨晨俊,董小倩[4](2018)在《对转桨推进的高速水下航行体实尺度自航计算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了实现对转桨(CRP)推进的高速水下航行体自航因子的数值预报,[方法]建立实尺度航行体阻力、自航及对转桨敞水的RANS模拟方法,进行阻力和敞水计算精度验证,分别采用准定常和非定常方法进行自航模拟,并对自航因子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模型尺度的计算与试验比较表明,航行体阻力计算误差小于3%,对转桨推力、扭矩计算误差分别小于2%和4%;实尺度阻力计算结果与基于模型试验的预报结果相差约3%;实尺度自航计算得到的自航因子值均在合理范围;自航因子的准定常与非定常计算结果之差小于2%,说明准定常方法适合于工程应用。[结论]研究方法可为对转桨设计提供较准确的输入数据,可为提高设计精度、缩短设计周期提供技术支撑。(本文来源于《中国舰船研究》期刊2018年06期)

谢悦[5](2018)在《水下高速航行体运动稳定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水下高速航行体通过高速运动实现超空泡流动,使得航行体所受的阻力大大减小,大幅度提升航速、提高航程,从而达到快速打击目标的目的。但与此同时,复杂的多相流流场,扰动因素多。当空泡尺寸大于航行体时,对其完全覆盖,形成超空化,航行体完全暴露在气体内,其沾湿面积大大减小,大部分滑行阻力、压差升力和浮力消失,航行体的受力也变得复杂且高度非线性,往往容易导致航行体偏航、失控。本文通过对水下高速航行体的动力学特性的分析,建立了航行体动力学和运动学模型,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首先,建立了适用于小型无动力水下航行体计算的动力学模型,编写航行体入水及航行过程弹道分析计算程序,与文献对比,验证了计算程序的可靠性。其次,在无扰动条件下,研究了无动力航行体空化器尺寸、航行体长度、航行体质量分布和航行体总质量对航行体射程及弹道偏移量的影响。研究发现,使用适当的空化器尺寸及较大的航行体总质量会显着提高航行体射程;航行体的长度会通过影响航行体稳定性,从而影响航行体的射程;质量越靠前、转动惯量越大,航行体稳定性越好。最后,给予不同的入水俯仰角速度,计算分析航行体的运动稳定性。初始扰动俯仰角速度增加,弹道偏移量先增加后减小。基于Savchenko临界失稳条件,通过分析计算结果,选出了一种稳定性较好的航行体外形。在入水速度、入水角、航行体长度、直径和密度均不变的情况下,优化后的航行体相对于优化前的航行体稳定性和射程显着提高。本文的工作为水下航行体外形设计、弹道计算、稳定性研究及控制的开展,打下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期刊2018-05-07)

郭俊[6](2018)在《基于主动声呐水下高速航行体测速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以主动声呐测速作为研究对象,围绕主动声呐测速中影响测速精度的混响及水下背景噪声这两个干扰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基于入水弹道理论及超空泡流体动力理论,建立常用坐标系,分析了航行体高速入水时的受力情况,忽略航行体的浮力等一些次要影响简化了动力学模型,结合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建立了航行体入水段的纵向动力学模型。在航行体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声呐常用波形的模糊度图,结合航行体入水速度快,加速度大的特点,结合多普勒频移理论,建立了抗混响的航行体长单频脉冲信号回波模型,提升了声呐检测精度。对航行体回波信号中的水下背景噪声进行分析,研究了小波阀值降噪算法对主动声呐回波中背景噪声去噪的可能性。从小波变换理论出发,给出了小波阀值降噪法的基本原理和算法,分析了小波阀值降噪的主要影响因素,重点讨论了阀值函数,在已有阀值函数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介于软阀值与硬阀值之间的阀值函数。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该新型函数阀值函数在本文回波模型上具有良好的降噪性能,提高了声呐在干扰背景下的测量精度。利用短时傅里叶变换作为时频分析工具,对降噪后的回波信号进行速度信息提取,通过仿真实验,将所提取的速度信息与原航行体的速度信息进行对比,验证该算法在主动声呐测速中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18-03-01)

王一伟,黄晨光[7](2018)在《高速航行体水下发射水动力学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高速航行体水下发射水动力学研究,是具有重大工程应用背景的前沿基础问题.与之紧密相关的非定常空化流动,特别是空泡稳定性、溃灭等问题,是影响发射载荷及安全性的关键.本文首先简述了这一领域的主要科学问题,归纳了主要控制参数和影响方式;之后针对非定常空化流动问题,综述了已有的实验观测手段及数值模拟方法;总结了空泡发展、稳定性、溃灭及流动控制等重要物理机制、模型及各因素相互作用规律;最后展望了该领域仍存在的主要科学问题与未来发展趋势.(本文来源于《力学进展》期刊2018年00期)

胡少峰[8](2018)在《高速出水航行体表面均匀排气控制方法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下航行体在高速航行时,其表面易产生自然空化现象,会对水下航行体结构产生很大的冲击和振动,严重影响其结构强度,从而影响出水姿态。近些年来的研究发现解决这一难题的最有效的方法是主动充气技术,其原理是在水下航行体表面形成包裹住着的人工通气空泡,来达到有效控制水下高速航行体运动姿态、消除自然空化带来的不利影响的目的。因此本文采用模型实验的方法来研究水下航行体表面排气空泡的流动特性,并且得到形成均匀排气空泡的控制方法,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如下:针对水洞试验存在的种种问题,基于空化流的相似理论,提出了一整套完善的实验设计总体思路,完成了实验总体方案及流程设计。创新性地设计出了一整套用于在减压条件下开展排气实验的实验装置,包括减压系统、通气系统、运动系统和信息采集系统。对实验装置的各个子系统进行不断地调试和改进,并完成了实验装置的加工工作。完善了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并总结了本实验所具有的种种优势。结合本实验的具体要求,创新性地提出了实验模型的总体设计思路。设计出了周向多孔排气实验模型、排气缝排气实验模型和联合排气实验模型,详细介绍了具体设计过程以及调试过程。得到了从结构形式上确保形成均匀空泡的控制方法,并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水下航行体表面排气实验模型设计方法。利用设计好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模型来开展水下航行体表面周向多孔均匀排气实验,研究了不同排气参数、排气孔参数对排气空泡形态发展特性的影响,获得了不同排气参数的合适范围,得到了从排气参数上形成均匀排气空泡的控制方法。开展了不同排气参数下的排气缝均匀排气实验以及周向多孔和排气缝联合排气实验,获得了不同排气参数的合适范围,得到了从排气参数上形成均匀排气空泡的控制方法以及不同排气参数对排气空泡流动发展特性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期刊2018-01-01)

李盼盼[9](2017)在《水下高速航行体控制系统半实物仿真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超空泡技术的应用使水下航行体航行速度实现质的飞跃,大幅度提高水下兵器的杀伤力,有着巨大的战略意义和应用价值。与常规的水下航行体不同,超空泡航行体表面大部分被空泡包裹,空泡形态不确定变化和水下环境复杂等因素都给航行体的稳定控制带来极大的困难。为缩短航行体研制周期、降低研究费用,在航行体组装前以半实物仿真技术对航行体主要组成设备以及相应的控制算法进行验证是非常必要的。首先,确定水下高速航行体半实物仿真系统需求,在此基础上设计系统总体框架,分析半实物仿真系统工作过程,对仿真计算机系统的功能需求、组成和软件平台进行分析。根据需要实现的功能,确定所需的硬件设备。其次,在纵平面内对航行体进行受力和力矩分析并建立数学模型。首先建立航行体坐标系,对航行体空化器受力、尾舵受力、重力、滑行力及其相应力矩分析。着重分析了起关键作用的空泡和运动体表面之间非线性滑行力,并建立纵平面数学模型。再次,考虑到航行体数学模型参数不确定性和外部扰动,设计滑模变结构控制器实现航行体纵平面控制。论文设计两种滑模变结构控制器,为获得更好的动态品质以及达到削弱抖振的目的,第一种控制器设计基于指数趋近律的滑模控制。第二种是以系统跟踪误差为新的状态变量,使系统镇定实现深度跟踪,因航行体垂向速度不能直接测量获得,设计高增益观测器观测航行体深度以获得垂向速度的估计值,并针对出现的执行机构幅值饱和情况,对执行机构幅值设限,完成控制器饱和补偿设计,实现抗饱和的目的。分别对设计的控制算法进行仿真,分析控制器的效果和性能。同时,根据数字仿真结果调节控制器参数,为半实物仿真控制器参数的选择提供依据。最后,完成半实物仿真系统上位机软件编写。系统功能实现分为数字仿真和半实物仿真两大部分功能,分别对数字仿真和半实物仿真子功能模块进行分析。仿真计算机软件以MATLAB实现系统数学模型解算,以C#.NET实现系统界面设计、存储数据、曲线实时显示以及和外部设备通信等功能。并分别进行数字仿真和半实物仿真,比较两者的仿真曲线来验证航行体组件的性能以及控制规律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期刊2017-05-01)

程章龙[10](2016)在《基于LPV的水下高速航行体鲁棒变增益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水下航行体来说,能够有效地减小水下阻力进而大幅度提高航行速度具有重要意义。提高航速的传统方法是增大航行体推力或优化航行体模型结构等,但改进的空间有限。超空泡技术的应用能够使航行体表面大部分被空泡包裹并降低水下阻力进而实现在水中“飞行”,其相关技术正成为目前研究热点。在超空泡运动状态下,航行体和水的有效接触面积大大减小并不断变化,对计算受力及力矩分析带来很大的困难。另外,航行速度高、航行环境复杂多变等因素都使得建立准确模型及设计有效的控制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本文对航行体纵平面内进行受力及力矩分析并建立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控制算法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首先,在纵平面内进行受力分析并建立数学模型。建立体坐标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航行体所受空化器力、尾舵力、重力、滑行力及其相应力矩分析。着重分析了起关键作用的空泡和运动体表面之间非线性滑行力,并在航行体纵平面进行建模分析。其次,通过对模型研究设计基于LPV的鲁棒变增益状态反馈控制器。由系统中非线性因素滑行力和垂向速度函数关系分析,考虑将滑行力进行变换处理,得到系统的LPV描述及其多胞形形式,由LMI不等式的建立及求解得出系统状态反馈控制器,并通过仿真分别对标称模型及考虑噪声输入时的扰动模型进行控制器性能分析验证。再次,进行基于LPV增广系统的鲁棒变增益输出反馈控制研究。在得出系统多胞形描述的基础上,通过加权函数的分析引入,按照系统串并联规则得出系统多胞形增广模型,结合鲁棒控制策略给出LMI不等式,进而求解出保证系统稳定并对噪声干扰具有一定抑制性能的输出反馈控制器。最后对所设计控制器进行仿真分析。最后,引入松弛变量对LPV系统进行鲁棒变增益控制研究。在系统稳定性分析过程中,通过将LMI不等式做适当变换引入松弛变量,实现Lyapunov函数和系统矩阵解耦,进而在不同多胞点处应用不同的Lyapunov函数,减小了在整个变参数范围内使用单一的Lyapunov函数带来的保守性。最后对所设计的控制器进行了仿真分析,验证所设计控制器的有效性及鲁棒性,同时和单一Lyapunov函数控制器的控制性能进行对比分析。(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期刊2016-12-01)

高速航行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潜艇桨盘面伴流作为螺旋桨的入流条件,流场的周向不均匀性与螺旋桨的振动和噪声有很重要的关系。本研究针对中高速水下航行体主附体交接部流动噪声的控制需求,选择全附体SUBOFF模型(包含艇体、指挥塔围壳、方向舵、稳定翼等)为计算模型,采用DES数值模拟方法,综合考虑计算精度和计算网格的影响,进行艇身流场数值模拟,精细捕捉突起物周围(主要是指挥台围壳)以及尾流区域的流场结构。进一步,提出一种被动控制方案,有效抑制了主附体交接部马蹄涡造成的桨盘面速度分量的周向不均匀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高速航行体论文参考文献

[1].王心怡,岳雷.基于辐射噪声固有多域特征的水中高速航行体分类识别方法[C].第十七届船舶水下噪声学术讨论会论文集.2019

[2].马国祯,黄伟希.中高速水下航行体流动涡控机理研究[C].第叁十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暨第十五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2019

[3].黄永生,杨晨俊.高速水下航行体对转桨实效伴流分布的数值预报[C].第二十九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论文集(下册).2018

[4].黄永生,杨晨俊,董小倩.对转桨推进的高速水下航行体实尺度自航计算与分析[J].中国舰船研究.2018

[5].谢悦.水下高速航行体运动稳定性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8

[6].郭俊.基于主动声呐水下高速航行体测速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8

[7].王一伟,黄晨光.高速航行体水下发射水动力学研究进展[J].力学进展.2018

[8].胡少峰.高速出水航行体表面均匀排气控制方法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8

[9].李盼盼.水下高速航行体控制系统半实物仿真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7

[10].程章龙.基于LPV的水下高速航行体鲁棒变增益控制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6

标签:;  ;  ;  ;  

高速航行体论文-王心怡,岳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