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直接投资模式论文-王成利

对外直接投资模式论文-王成利

导读:本文包含了对外直接投资模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与模式选择研究》,“走出去”

对外直接投资模式论文文献综述

王成利[1](2019)在《中国企业如何更好地“走出去”——评《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与模式选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走出去"开展对外直接投资是中国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重要方式,也是企业发展壮大到一定规模和水平后的必然选择。中国企业大规模地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始于2000年国家提出"走出去"战略以后,特别是2002年中国正式建立对外投资统计制度以来,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实现了令人瞩目的跨越式发展。2002-2017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的年均增速高达31.2%,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从2002年的全球第25位一路攀升至2017年的第2位,在全球跨国投资中的影响力也不断扩大。但同样值得(本文来源于《山东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11期)

王保林,蒋建勋[2](2019)在《新兴市场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模式与企业创新绩效——内部研发是协同还是替代》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中国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对外直接投资进行对外资本输出。动机之一是为了进入东道国市场、获取战略资源;其二作为新兴市场企业,获取先进技术、实现技术的逆向溢出从而增强自身创新能力才是更为重要的目的。同时,企业内部研发也是实现企业创新的重要手段。文章选取了深沪股市中346家上市公司从2000—2016年的对外直接投资数据作为样本,并收集了这些公司专利申请数目,以及这些企业内部研发数据建立模型。结果发现,对于新兴市场企业而言,对外直接投资可以促进其技术创新绩效的显着提高,但仅限于跨国并购和国际合资这两种模式,绿地投资不会产生显着影响,而且跨国并购相对于国际合资正向影响更为明显;内部研发活动与对外直接投资间不存在协同互补的关系。(本文来源于《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期刊2019年07期)

叶广宇,海力皮提木·艾比卜拉[3](2019)在《生产率差异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进入模式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企业异质性视角,借鉴演化博弈理论探究企业通过OFDI"走出去"时的跨国并购方和标的方在全要素生产率上的差异对企业OFDI进入策略选择的影响机制。利用Hotelling模型构造资本密集型企业与劳动密集型企业OFDI进入策略选择博弈模型,讨论两类企业OFDI进入方式决策在并购双方生产率差异变化之下的变迁机理。研究发现:当并购方和被并购方生产率差异较小时,市场达到两类企业都倾向于跨国并购策略的演化稳定状态;当并购双方生产率差异较大时,企业的生产要素密集度及其结构对其OFDI进入模式决策具有重要的作用,知识或技术密集度较高的资本密集型企业与综合实力强势的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采取跨国并购战略,而另一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选择绿地新建方式进入国际市场。即企业OFDI进入策略选择因其所属的行业生产要素密集度及其结构不同而具有差异性。研究结论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现有研究的不足,为以后的研究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运筹与管理》期刊2019年05期)

秦泗霞[4](2019)在《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模式选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走出去”战略正式确立以来,中国政府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相关激励政策,中国对外直接投资(OFDI)事业得到了较大发展,更多的中国企业选择走出国门开展生产和经营活动。现阶段,大多数中国企业由于缺乏对外投资经验,往往还不能做到理性选择对外直接投资模式(OFDI模式)。对于企业来说,选择适合的OFDI模式是其“走出去”面临的第一个难题。“一步错,步步错”,中国企业选择跨国并购还是绿地投资模式进入国外市场,不仅会直接影响企业后续跨国经营活动的成败,而且会作用到投资目的国的经济发展、产业安全和就业等,引起投资目的国采取不同的应对政策和措施。因此研究哪些企业异质性因素会对中国企业OFDI模式的选择产生影响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企业异质性和跨国并购、绿地投资模式进行了概念界定,回顾了新新贸易理论等企业异质性相关理论,梳理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并总结了中国OFDI特征和模式特征,为下文的研究做了铺垫。本文研究成果主要如下,第一,本文通过建立企业OFDI模式选择的理论模型,得出了推论,即拥有较低生产率水平的国内企业开展OFDI活动会选择跨国并购模式,而拥有较高生产率水平的国内企业会选择绿地投资模式。第二,本文在实证部分建立了企业异质性因素与中国企业OFDI模式选择的Logit计量模型,使用2007—2015年中国上市企业海外投资交易数据,实证检验了企业异质性变量如何影响中国企业OFDI模式的选择。研究发现:生产率水平较低、企业规模较大、资本密集度更高、研发投入更多的非国有企业更倾向于选择跨国并购模式,反之则会选择绿地投资模式。第叁,随着母公司区位、投资动机和投资标的行业的变化,异质性变量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模式的影响也会发生变化。东部地区市场化程度高,其企业异质性变量回归结果更加符合市场规律,与全样本保持一致,并且回归系数变大。市场追求动机企业的回归结果也与全样本回归结果基本保持一致,且显着性水平和回归系数变大。与全样本相比较,技术获取型企业的生产率和研发投入变量的符号正负发生颠倒。按行业分组回归时,工业类企业的样本量最大,异质性变量对工业类企业的OFDI模式选择的影响最为显着,并且与全样本回归结果的系数符号相同。另外,市场化程度较高的金融和技术服务业、商贸业企业的异质性变量对其OFDI模式的选择也有着显着的影响,但与全样本回归结果相比发生了改变。第四,根据研究结论,从企业层面和政府层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也总结了本文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期望本文的研究能够对中国企业选择跨国并购还是绿地投资模式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期刊2019-05-01)

金鹿[5](2018)在《中国企业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进入模式选择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企业开展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时,选择何种进入模式直接关系到技术获取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文章基于动态能力视角提出高层管理者认知—组织内部因素—外部环境因素的选择分析框架,识别了高管团队国际化经验、技术寻求类型、企业规模、产业变革程度4个影响进入模式的关键因素,并提出假设命题。通过对康希诺生物、鹦鹉乐器和天津药业叁家企业进行跨案例研究,得到如下结论:高管团队国际化经验丰富的企业倾向于决策与控制程度高的进入模式;技术寻求类型的差异影响进入模式的选择,而企业规模对进入模式的影响是无差异的;处于产业变革程度高的企业倾向于组织弹性大的进入模式。(本文来源于《中国科技论坛》期刊2018年08期)

程时雄,刘丹[6](2018)在《企业异质性、东道国特征与对外直接投资进入模式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使用Zephyr数据库中2010—2015年的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案例并结合各企业年报数据,建立Logistic二元选择模型,从企业异质性和东道国特征等因素出发,对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进入模式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企业规模较大和研发水平较高的中国企业倾向于选择绿地投资的模式开展对外直接投资活动;当东道国市场规模越大、与中国的文化距离越大、治理水平越高时,中国企业越倾向于选择跨国并购的模式开展对外直接投资活动;而企业战略资产水平、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企业生产率以及东道国创建企业成本对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两种模式的选择无显着影响。(本文来源于《经济经纬》期刊2018年04期)

黄梅波,李泽政[7](2018)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40年:动因及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已经走过了近40个年头。回顾中国过去40年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历程,总结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实践经验,既能够为丰富和发展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国际直接投资理论提供了新的佐证,也为跟随在中国经济增长脚步之后的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提供可供借鉴的经验。(本文来源于《东南学术》期刊2018年04期)

曾晓燕[8](2018)在《社会情感财富、投资动机及国际化经验对家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进入模式选择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家族企业决定进行海外投资时,如何进入东道国市场是其制订战略决策的首要内容,不同的进入模式意味着不同的所有权和控制权及不同程度的资源承诺和风险承担。对家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模式选择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基于社会情感财富(SEW)理论和资源基础理论的视角,探讨在中国特定情境下家族SEW、投资动机和国际化经验对进入模式的影响机制。本文将对外直接投资的进入模式按所有权划分为全资模式与合资模式两种,从以下叁个方面开展研究:首先,保护SEW是家族企业区别于非家族企业的重要因素,本文将SEW分为约束型和延伸型两类,研究其对家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进入模式的影响;其次,由于投资动机是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决策的重要战略因素,本文研究资源寻求、资产寻求和市场寻求叁种动机对家族企业进入模式选择的具体影响;最后,经验学习是企业国际化进程的直接驱动力,相关研究大多基于“国际化经验-进入模式”的机理进行研究,本文则关注国际化经验的调节作用,建立“SEW-国际化经验—进入模式”和“投资动机-国际化经验-进入模式”的研究机理。本文选取福布斯家族企业名单中的中国家族企业于2005年至2015年间发起的对外直接投资事件为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约束型SEW主导的家族企业相比延伸型SEW主导的家族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中选择全资的可能性更大,国际化经验对二者的调节作用不显着;家族企业的资源寻求动机越强,在对外直接投资进入模式中选择全资的可能性更大,国际化经验起正向调节;家族企业的资产寻求动机越强、市场寻求动机越强,在对外直接投资进入模式中选择合资的可能性更大,国际化经验起负向调节作用。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拓展家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决策的研究视角,推进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情景下家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决策的研究,对于我国政府制定支持企业走出去的相关政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同时对我国家族企业的国际化进入模式选择提供了理论与实践上的指导。(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期刊2018-06-30)

吴泳涛,曹必成,张璐,何超超,单飞[9](2018)在《对外直接投资不同进入模式的生产率效应研究——基于中国对OECD国家投资的实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自2000年我国提出"走出去"战略以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迅速增长。学术界对于对外直接投资是否促进了本国技术进步尚未达成共识。通过对2000-2012年间中国跨国公司对OECD国家的海外投资是否存在生产率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研究了我国海外投资对这叁部分的不同作用机理。结果显示我国海外投资存在生产率效应,但主要来源于技术效率的提高;海外投资对技术进步和规模效率有负面作用,海外并购更能促进技术效率的提高。(本文来源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张弛,程君佳[10](2018)在《关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管理模式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呈现快速增长态势,2016年以1961.5亿美元的历史新纪录位居世界第二。伴随着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市场主体非理性投资、境外经营行为不规范等问题逐渐凸显,影响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健康有序发展。本文在整理现有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基础上,梳理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历程以及相关政策的变革调整,总结了不同阶段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特点,分析了现阶段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在法律体系、监管框架、促进政策、企业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有操作性的完善建议。旨在为完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管理模式、引导规范企业对外投资行为提供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西南金融》期刊2018年06期)

对外直接投资模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年来,中国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对外直接投资进行对外资本输出。动机之一是为了进入东道国市场、获取战略资源;其二作为新兴市场企业,获取先进技术、实现技术的逆向溢出从而增强自身创新能力才是更为重要的目的。同时,企业内部研发也是实现企业创新的重要手段。文章选取了深沪股市中346家上市公司从2000—2016年的对外直接投资数据作为样本,并收集了这些公司专利申请数目,以及这些企业内部研发数据建立模型。结果发现,对于新兴市场企业而言,对外直接投资可以促进其技术创新绩效的显着提高,但仅限于跨国并购和国际合资这两种模式,绿地投资不会产生显着影响,而且跨国并购相对于国际合资正向影响更为明显;内部研发活动与对外直接投资间不存在协同互补的关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对外直接投资模式论文参考文献

[1].王成利.中国企业如何更好地“走出去”——评《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与模式选择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9

[2].王保林,蒋建勋.新兴市场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模式与企业创新绩效——内部研发是协同还是替代[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9

[3].叶广宇,海力皮提木·艾比卜拉.生产率差异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进入模式选择[J].运筹与管理.2019

[4].秦泗霞.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模式选择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9

[5].金鹿.中国企业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进入模式选择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18

[6].程时雄,刘丹.企业异质性、东道国特征与对外直接投资进入模式选择[J].经济经纬.2018

[7].黄梅波,李泽政.中国对外直接投资40年:动因及模式[J].东南学术.2018

[8].曾晓燕.社会情感财富、投资动机及国际化经验对家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进入模式选择的影响[D].厦门大学.2018

[9].吴泳涛,曹必成,张璐,何超超,单飞.对外直接投资不同进入模式的生产率效应研究——基于中国对OECD国家投资的实证分析[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18

[10].张弛,程君佳.关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管理模式的思考[J].西南金融.2018

标签:;  ;  ;  

对外直接投资模式论文-王成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