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自我效能论文-唐芳,赵少勇,赵乾坤

汉语自我效能论文-唐芳,赵少勇,赵乾坤

导读:本文包含了汉语自我效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同伴支架,语言知识,自我效能感,留学生

汉语自我效能论文文献综述

唐芳,赵少勇,赵乾坤[1](2019)在《同伴支架对学习者语言知识和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基于留学生的汉语学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支架(scaffolding)这一术语比喻有暂时性的辅助功能,通过互动学习,初学者在专家(如父母或老师)或其他同伴的帮助下,获得新的观念、技能或理解能力等。同伴互动中的支架即为同伴支架(peer scaffolding)。国内外对于不同类型的同伴支架模式研究均发现有助于语言知识的发展和自我效能感的提升,但对于不同类型同伴支架,哪种组合模式更有助于高水平学习者语言知识和自我效能感的提升急需进一步探讨,且同伴支架对语言知识形成机制是否有影响也需要进一步研究。本研究采用准实验设计的方法,以北京外国语大学30名马来班的留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同伴支架对高水平学习者语言知识和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实验一以同伴支架(高-高组合/高-低组合)、测试时间(即时后侧/延时后侧)和任务类型(语言理解/语言产出)为自变量,在25分钟的材料学习后进行即时后侧,一周后进行延时后侧,考察同伴支架对高水平学习者语言知识和其形成机制的影响。实验二以同伴支架(高-高组合/高-低组合)和测试时间(前测即时后侧/延时后侧)为自变量,在25分钟的材料学习后进行即时后侧,一周后进行延时后侧,考察同伴支架对高水平学习者自我效能感的影响。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的方法,研究一结果表明:同伴支架的主效应显着(F(1, 21)=87.36, p <0.001,η~2=0.49);测试时间的主效应显着(F(1, 21)=4.96, p=0.038,η~2=0.02);任务类型的主效应显着(F(1, 21)=48.48, p <0.001,η~2=0.16)。研究二结果发现:同伴支架和测试时间的交互效应显着(F(1, 21)=89.29, p <0.001,η2=0.16)。结论:(1)高-高组合的同伴支架模式比高-低组合的同伴支架模式对高水平学习者的语言知识的提升更为显着。且同伴支架对语言知识形成机制有影响,表现为语言产出的提升显着高于语言理解。(2)高-低组合的同伴支架模式比高-高组合的同伴支架模式对高水平学习者的自我效能感水平的提升更为显着。(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9-10-19)

李安琪[2](2018)在《维也纳大学孔院学生汉语学习自我效能感调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Bandura提出来的,此概念一经提出,就被广泛地应用于心理学、教育学、组织管理等各个领域,“学习自我效能感”是其在教育领域的延伸。目前,国外关于学习自我效能感的研究已十分丰富,国内的研究成果则多见于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领域。“汉语学习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的汉语学业能力信念,是学习自我效能感在汉语学习领域内的表现。但目前关于汉语学习自我效能感的研究成果数量还很少,其中绝大部分的研究对象都是针对来华留学生,以非目的语环境中的汉语学习者作为研究对象的仍不多见。有鉴于此,笔者结合自己在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孔子学院的实习经历,对孔院的学习者进行了汉语学习自我效能感的调查研究。随着近年来中奥两国在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密切往来,奥地利的汉语学习者人数迅速增长,就笔者实习期间,维也纳大学孔子学院的一期学生就已突破1 10人次,创历史新高。本文选取了维也纳大学孔子学院的82名汉语学习者作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他们的汉语学习自我效能感的总体情况,以及年龄、性别、汉语水平、学习时长和是否为华裔背景对其汉语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本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阐释选题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第二章,文献综述,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资料,总结归纳了国外对学习自我效能感的研究情况以及国内英语教学界和对外汉语教学界关于学习自我效能感的相关研究;第叁章,研究设计,从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步骤叁个方面详细介绍对维也纳大学孔院学生汉语学习自我效能感的研究设计;第四章,调查结果及分析,对回收的调查问卷进行量化分析,从抽象的数据中探究孔院学生汉语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基本情况,并从年龄、性别、汉语水平、学习时长、是否华裔背景等五个方面探究影响汉语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因素;第五章,提出建议,根据第四章的调查结果和分析结论,从教学组织、教师、学习者叁个方面对维也纳大学孔子学院提出建议;第六章,结语部分,对全文进行总结和反思,讨论研究成果,指出不足,提出展望。本文得出了以下结论:总体来看,维也纳大学孔子学院学生的汉语学习自我效能感处于中等水平,控制感高于基本能力感。在基本能力感的各项维度中,积极的自我预期感受最强,天资感最低。一般汉语学习自我效能感高于听、说、读、写、交际等各专项汉语学习自我效能感。在各项特殊汉语学习自我效能感中,学生的听力、阅读自我效能感高于交际、写作和口语自我效能感。在控制感的五个维度中,努力感得分最高,自我怀疑感得分最低。差异分析方面,维也纳大学孔子学院学生的汉语学习自我效能感不受年龄、性别和是否为华裔背景的影响,而汉语水平和学习时长对学习者的自我效能感有显着的影响。呈现水平越高、学习时间越长的学生效能感越强的现象。在基本能力感和控制感这两个维度上,基本能力感受汉语水平、学习时长的影响与汉语学习自我效能感所受影响相同,而是否为华裔背景对基本能力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天资感上。控制感不受任何因素影响。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非目的语环境中的汉语学习者更是有其特殊性。本研究通过考察维也纳大学孔院学生的汉语学习自我效能感,分析其基本情况和影响因素,为汉语教师提供相关的教学建议。以期帮助在奥地利从事汉语教学的教师对当地学生汉语学习自我效能感有清楚的了解,引起对学生自我效能感个体差异的关注,提高汉语教学的针对性,在改进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方面也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本文来源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期刊2018-12-25)

薛姗[3](2018)在《汉语学习者的学习焦虑、学习倦怠和自我效能感及其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二语学习者的情感状况是影响学习者第二语言学习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自我效能感是衡量二语学习者汉语学习情感认知的重要方面,而学习焦虑和学习倦怠作为重要的情感因素,也会影响汉语学习者的自我效能感。本文旨在探讨,汉语学习者的学习焦虑、学习倦怠和自我效能感的表现如何,叁者存在何种关系,以及哪些因素影响着汉语学习者的学习焦虑、学习倦怠和自我效能感。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研究借鉴前人经验,设计和编制了《汉语学习者的自我效能感、学习焦虑和学习倦怠的调查问卷》,形成包含叁个方面11个维度46个项目的量表。邀请南京大学100名外国留学生参加此次调查研究,最后实际得到有效问卷共计80份。本文使用SPSS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科学分析,重点探讨了汉语学习者的一般课堂学习焦虑、学习倦怠和自我效能感的分布状况,以及它们在不同影响因素下的差异情况。此外,为了对所得数据进行补充说明,本研究编制了《汉语学习者的自我效能感、学习焦虑和学习倦怠的访谈问卷》,在填写调查问卷的留学生中邀请6名被试接受访谈。本研究采取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用调查数据和访谈材料检验和解释相关假设。研究结果表明,汉语学习者的自我效能感随着学习焦虑和学习倦怠程度的增强而减弱,并且汉语学习者的自我效能感作为中介变量,对学习焦虑和学习倦怠呈现出部分中介效应。此外,性别、国别、水平、学习汉语的时间等因素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汉语学习者的学习焦虑、学习倦怠和自我效能感。本文首次将学习焦虑、学习倦怠和自我效能感叁者关系进行探讨,首次将学生类型和学费来源作为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并且根据相关结论,给对外汉语教师提出相应教学建议,给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学习者的提出相应学习建议。本文弥补了对外汉语学界对于这一研究领域的空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本文也存在不足之处,样本容量不够大且分布不够均匀,有些问题未能根据现有数据解释清楚,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8-05-06)

王丹[4](2018)在《留学生汉语自我效能感与口语流利性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在自我效能感和口语流利性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留学生的汉语自我效能感和口语流利性表现进行了考察,并通过二者的相关性分析来证实汉语自我效能感对口语流利性的影响。本文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利用改编的“汉语自我效能感量表”统计学习者的汉语自我效能感数据;采用“看图说话”测试作为口语输出的诱导工具来搜集语料,并通过时间性、准确性、表达性叁类九项指标对初、中、高级被试的口语流利性进行分析。通过SPSS20.0统计软件对汉语自我效能感的因素差异、口语流利性发展差异及汉语自我效能感与口语流利性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研究结合分析数据、统计心理学知识、语言学知识得到的结论为:1.学习者的汉语自我效能感总体较高,其中性别方面并无明显差别,但汉语学习时间、国别、汉语水平方面的差异较显着。2.学习者口语流利性的总体发展与汉语水平呈正比,且中级到高级发展更为显着。口语流利性叁类指标方面,时间性指标随着汉语水平正向发展,准确性指标的发展呈高-低-高的趋势,表达性指标则与汉语水平呈现负相关。3.学习者的汉语自我效能感与口语流利性发展呈显着正相关,汉语自我效能感越强,学习者的口语流利性表现越好。其中,汉语自我效能感与时间性指标、准确性指标呈显着正相关,与表达性指标呈显着负相关。因此,学习者汉语自我效能感的提高有利于口语流利性的发展与获得。最后,研究结合自我效能感理论、Anderson的认知技能发展模式和Level t的言语产出模式对研究结论作进了一步分析与探讨,并结合汉语口语教学现状和研究结论提出汉语自我效能感的培养方法以及优化汉语口语教学的建设性意见。(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期刊2018-03-25)

王丕承[5](2017)在《汉语国际教育师资自我效能感在汉语教学中的一些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汉语教学中汉语国际教育师资自我效能感较高,可以给他们的教学带来积极的影响。汉语教师的自我效能感还因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双重作用而具有自身的特点,并与教学经验有着密切的联系。汉语教学中教师的自我效能感高对教学有着促进和激励的作用,会促使他们做出更为有效的教学决策,对学生施加积极的影响而形成激励作用。自我效能感高还有树立汉语教师教学自信心的积极作用。教师提高自己的自我效能感的途径在于全方位的自我提升。(本文来源于《科教文汇(上旬刊)》期刊2017年12期)

张梦[6](2017)在《汉语学习者的自我效能感与学习策略相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简要论述自我效能感和学习策略的理论的基础上,参考华中师范大学的染宇颂、周宗奎编制的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和Oxford编制的语言学习策略量表(SILL),设计出一份自陈式调查问卷,对汉语学习者的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学习汉语时使用的学习策略展开研究。在分析汉语学习者的自我效能感和学习策略使用的整体情况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自我效能感和学习策略的相关性,并对研究结果进行原因分析。(本文来源于《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期刊2017年12期)

杨越,左小雨[7](2016)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动机行为系统模型构建——基于L2MSS、焦虑与自我效能理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通过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留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探究二语动机自我系统中理想自我、应当自我、学习经历叁个要素和学习焦虑、努力意愿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假设模型二语动机行为系统进行拟合优度分析。分析发现,模型中的变量都对努力意愿行为有一定的影响;理想自我经中介变量学习经历对努力意愿有显着影响;应当自我的压力会引发学习焦虑;适度的学习焦虑有利于努力意愿的提升等。此外,本研究还结合Bandura的自我效能理论中言语劝说、替代性经验、直接经验、情绪状态的四个要素,对模型进行实践方面的指导。(本文来源于《国际汉语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赵福君,王党飞[8](2016)在《新疆少数民族中学生汉语学习自我效能感的现状研究——以民汉合校中的维吾尔族学生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为依据,对新疆喀什地区的几所民汉合校中的维吾尔族中学生进行了汉语学习自我效能感的调查,通过分析和研究发现,维吾尔族中学生的汉语学习自我效能感总体呈良好趋势,但个体自身特点、学校和家庭因素都会对汉语学习的自我效能感产生影响,其中性别、学习时间的长短、父母文化程度等方面差异显着,而年龄、家庭经济条件等方面的差异却不明显。(本文来源于《兵团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5期)

甄文婷[9](2016)在《试论初级阶段留学生汉语学习自我效能感及其培养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汉语学习自我效能感是指学习者对自己能否利用所拥有的能力或技能完成汉语学习任务的自信程度的评价。初级阶段留学生学习其他语言时所掌握的经验、观察其他人学习汉语时的情况得到的判断、所听到的其他人对于学习者学习汉语的评价和劝说、学习者的生理和情绪状态等因素都会影响学习者的汉语学习自我效能感。(本文来源于《文教资料》期刊2016年25期)

夏宗磊[10](2016)在《对外汉语教学从业者归因方式、成就动机与自我效能关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迅速发展,对外汉语教学从业者的队伍迅速扩大,教师的教学质量成为当前不可忽视的一个焦点。通过改善教师心理状态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已经成为学术界研究者们的共识,教师的心理因素中与教师教学关系最为紧密的是归因方式、成就动机、自我效能。本研究旨在了解目前对外汉语教学从业者归因方式、成就动机、自我效能的特点,揭示对外汉语教学从业者归因方式、成就动机、自我效能叁者间的关系,期为对外汉语教学从业者的选拔和培训提供理论上的依据和参考。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75名对外汉语教学从业者(包括40名对外汉语教师和35名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对外汉语教学从业者对教学成败的归因属于“内控型”归因;教龄对外汉语教师的归因方式有显着影响,赴任国是否属于汉字文化圈国家对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的归因方式有显着影响;对外汉语教师把教学成功主要归因为内部稳定因素(能力),把教学失败归为内部不稳定因素(努力);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把教学成败主要归因为内部稳定因素(能力)。(2)性别对外汉语教学从业者的成就动机有显着影响;女性对外汉语教师的成就动机高于男性,男性对外汉语教师倾向于避免失败;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成就动机较强,男性的成就动机高于女性。(3)对外汉语教师的个人效能感随着教龄的增加而增强,赴任国属于汉字文化圈国家的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的个人效能感显着低于赴任国不是汉字文化圈国家的志愿者。(4)对外汉语教师和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的归因方式、成就动机、自我效能差异不显着。(5)对外汉语教学从业者的归因方式、成就动机、自我效能之间存在显着的相关关系,叁者在多个维度上互为因果。(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16-06-05)

汉语自我效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Bandura提出来的,此概念一经提出,就被广泛地应用于心理学、教育学、组织管理等各个领域,“学习自我效能感”是其在教育领域的延伸。目前,国外关于学习自我效能感的研究已十分丰富,国内的研究成果则多见于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领域。“汉语学习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的汉语学业能力信念,是学习自我效能感在汉语学习领域内的表现。但目前关于汉语学习自我效能感的研究成果数量还很少,其中绝大部分的研究对象都是针对来华留学生,以非目的语环境中的汉语学习者作为研究对象的仍不多见。有鉴于此,笔者结合自己在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孔子学院的实习经历,对孔院的学习者进行了汉语学习自我效能感的调查研究。随着近年来中奥两国在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密切往来,奥地利的汉语学习者人数迅速增长,就笔者实习期间,维也纳大学孔子学院的一期学生就已突破1 10人次,创历史新高。本文选取了维也纳大学孔子学院的82名汉语学习者作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他们的汉语学习自我效能感的总体情况,以及年龄、性别、汉语水平、学习时长和是否为华裔背景对其汉语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本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阐释选题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第二章,文献综述,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资料,总结归纳了国外对学习自我效能感的研究情况以及国内英语教学界和对外汉语教学界关于学习自我效能感的相关研究;第叁章,研究设计,从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步骤叁个方面详细介绍对维也纳大学孔院学生汉语学习自我效能感的研究设计;第四章,调查结果及分析,对回收的调查问卷进行量化分析,从抽象的数据中探究孔院学生汉语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基本情况,并从年龄、性别、汉语水平、学习时长、是否华裔背景等五个方面探究影响汉语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因素;第五章,提出建议,根据第四章的调查结果和分析结论,从教学组织、教师、学习者叁个方面对维也纳大学孔子学院提出建议;第六章,结语部分,对全文进行总结和反思,讨论研究成果,指出不足,提出展望。本文得出了以下结论:总体来看,维也纳大学孔子学院学生的汉语学习自我效能感处于中等水平,控制感高于基本能力感。在基本能力感的各项维度中,积极的自我预期感受最强,天资感最低。一般汉语学习自我效能感高于听、说、读、写、交际等各专项汉语学习自我效能感。在各项特殊汉语学习自我效能感中,学生的听力、阅读自我效能感高于交际、写作和口语自我效能感。在控制感的五个维度中,努力感得分最高,自我怀疑感得分最低。差异分析方面,维也纳大学孔子学院学生的汉语学习自我效能感不受年龄、性别和是否为华裔背景的影响,而汉语水平和学习时长对学习者的自我效能感有显着的影响。呈现水平越高、学习时间越长的学生效能感越强的现象。在基本能力感和控制感这两个维度上,基本能力感受汉语水平、学习时长的影响与汉语学习自我效能感所受影响相同,而是否为华裔背景对基本能力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天资感上。控制感不受任何因素影响。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非目的语环境中的汉语学习者更是有其特殊性。本研究通过考察维也纳大学孔院学生的汉语学习自我效能感,分析其基本情况和影响因素,为汉语教师提供相关的教学建议。以期帮助在奥地利从事汉语教学的教师对当地学生汉语学习自我效能感有清楚的了解,引起对学生自我效能感个体差异的关注,提高汉语教学的针对性,在改进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方面也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汉语自我效能论文参考文献

[1].唐芳,赵少勇,赵乾坤.同伴支架对学习者语言知识和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基于留学生的汉语学习研究[C].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9

[2].李安琪.维也纳大学孔院学生汉语学习自我效能感调查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8

[3].薛姗.汉语学习者的学习焦虑、学习倦怠和自我效能感及其关系研究[D].南京大学.2018

[4].王丹.留学生汉语自我效能感与口语流利性相关性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18

[5].王丕承.汉语国际教育师资自我效能感在汉语教学中的一些作用[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7

[6].张梦.汉语学习者的自我效能感与学习策略相关研究[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7

[7].杨越,左小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动机行为系统模型构建——基于L2MSS、焦虑与自我效能理论[J].国际汉语学报.2016

[8].赵福君,王党飞.新疆少数民族中学生汉语学习自我效能感的现状研究——以民汉合校中的维吾尔族学生为例[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6

[9].甄文婷.试论初级阶段留学生汉语学习自我效能感及其培养策略[J].文教资料.2016

[10].夏宗磊.对外汉语教学从业者归因方式、成就动机与自我效能关系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6

标签:;  ;  ;  ;  

汉语自我效能论文-唐芳,赵少勇,赵乾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