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时代论文-张蕾

经济全球化时代论文-张蕾

导读:本文包含了经济全球化时代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全球化,价值链管理会计,反倾销管理会计

经济全球化时代论文文献综述

张蕾[1](2019)在《经济全球化时代高校管理会计课程教学内容改革》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我国高校管理会计的教学内容只扩展到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战略管理会计。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一方面使世界经济的分工开始由产品分工转向产业链分工,企业的竞争也开始转向价值链的竞争;另一方面也加剧了国际贸易摩擦,反倾销案件愈来愈多。因此,高校管理会计的教学内容也要适应时代的需要,增加企业价值链管理会计和反倾销管理会计方面的内容,并对这两方面的内容做初步探讨。(本文来源于《现代职业教育》期刊2019年31期)

徐秀军[2](2019)在《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国家、市场与治理赤字的政策根源》一文中研究指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一些国家的"逆全球化"政策盛行。由于各国经济政策的溢出效应、回溢效应和联动效应日益加大,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面临的挑战日益严峻,全球经济治理的赤字不断加大。在市场导向的经济政策推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同时,非中性的经济全球化对国家经济政策选择的约束作用更加突出。这在深层次上反映了经济全球化时代国家与市场关系的高度复杂性和内在矛盾性。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国家与市场之间的联系和互动日益密切。但在无政府状态的现行国际体系下,基于市场原则的经济全球化和基于主权原则的经济全球化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凸显,在国际层面国家与市场关系的错配难以避免。这使得消除经济全球化的负面效应更加困难,也导致经济全球化的包容性普遍缺失。当前,提高经济全球化的包容性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为迫切,也更为重要。如何给予经济全球化的受损者合理补偿、让所有人共享经济全球化的成果,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对全人类智慧的重大考验。(本文来源于《世界经济与政治》期刊2019年10期)

林红[3](2019)在《身份政治与国家认同——经济全球化时代美国的困境及其应对》一文中研究指出身份成为政治的议题,古已有之,在经济全球化与民族国家激烈碰撞的21世纪,身份所引发的政治问题更是空前棘手。2016年以来美欧政治剧烈右转,其间身份问题的影响清晰可见。由于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对西方民主和世界政治的重大影响,深入研析美国政治背后的身份困境显得格外重要。在美国,自由主义左翼倡导多元身份政治,主张差异性文化权力,标榜"个性即政治"并推动一系列平权政策的出台。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负面效应的不断显露,多元身份政治逆向诱发了一种白人身份政治,进而演化为一股右翼民粹主义浪潮。美国知识精英为解救自由民主的危机,提出了一系列方案与设想,但是,无论是亨廷顿的"美国信念",还是福山的"信念式国家认同",在身份政治与国家认同的对抗之中,都未能真正解决问题。(本文来源于《政治学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冯静[4](2019)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资本逻辑批判的四重维度》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克思曾经对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的资本范畴进行过深刻批判,这种批判体现为对资本逻辑的辩证扬弃。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马克思所指认的资本逻辑的内在矛盾和发展悖论具有进一步扩大和加深的趋势,而且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征。其积极意义体现为资本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绝对趋势及其思想启蒙功能,其消极意义体现为内生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两极分化问题、资本的外在脱域性所催生的一系列经济伦理问题、资本逻辑下生活世界的殖民化及虚拟资本的扩张悖论。对资本逻辑的当代批判有利于中国确立对资本和市场经济应有的态度,开辟出一条通向人类解放的新道路。(本文来源于《云梦学刊》期刊2019年05期)

高翠[5](2019)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博物馆发展视野》一文中研究指出2018年12月17日至21日,笔者随中国国家博物馆代表团访问了波兰的华沙国家博物馆、克拉科夫国家博物馆和雅盖隆大学博物馆,对波兰的博物馆运营有了具体的认识。展览和收藏立足民族特色18世纪末,波兰被邻国俄国、普鲁士和奥地利瓜分,193(本文来源于《中国文物报》期刊2019-05-21)

龚树川[6](2018)在《评李伯重《火枪与账簿: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与东亚世界》》一文中研究指出李伯重着,《火枪与账簿: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与东亚世界》,生活·读书·新知叁联书店,2017年,407页。20世纪下半叶以来,全球史这一史学流派在美国兴起,随着威廉·麦克尼尔、斯塔夫里阿诺斯、菲利普·柯丁、杰里·本特利等人学术研究的深入,全球史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当下,全球史的研究风潮已经扩展到整个国际历史学界,不少大学成立了全球史研究中心。而在中国,首都师范大学于2004年设立了国内首个全球史研究中心,之后开始招收此方向的研(本文来源于《全球史评论》期刊2018年02期)

姜凌,许君如[7](2018)在《新时代我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路径探究——基于全球化时代市场经济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混合所有制是全球化时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资料占有社会属性的客观要求。它使得生产和资本的社会化推进到新的高度,在一定范围内适应了全球化时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借鉴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的经验,有利于新时代我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国有企业作为国有资本的代理人和政府投资出资人代表,是我国社会经济群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其有序高效发展,也是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我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本轮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举措。进一步理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并完善企业产权保护制度,是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要方面;优化国有企业控制权分配,实现激励约束相容,对提高国有企业治理效率,改善国有企业经营绩效和提高效用发挥有重要作用;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当前建立现代经济体系,推进供给侧改革,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创新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5期)

吴雪刚,徐儒,邢昌元,贺代春,谭勇[8](2018)在《对跨语言快速理解型人才在经济全球化时代需求中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一个国家作为局部优势存在,一个产品可能是多个国家合作生产的产物。那么,跨语言快速理解型人才就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所急需的。通过对现今科技及国际形势的分析,讲述跨语言人才的重要性,并提出了能够培养更多的跨语言快速理解型人才相应的建议,希望通过政策引导,为推进跨语言快速理解型人才建设提供更好的导向作用。(本文来源于《教育信息化论坛》期刊2018年04期)

马越[9](2018)在《重新理解中国与东亚在世界近代史上的坐标——评《火枪与账簿: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与东亚世界》》一文中研究指出全球史兴起于20世纪下半叶,经过近些年的发展,目前已经成为国际史学领域的新兴趋势。受此影响,越来越多的中国学者开始以更宏观的视野对中国历史与社会变迁进行观察与解读,从而得出许多不同于传统观点的新见。以晚明史研究为例,张显清先生率先提出"晚明是中国早期近代化"的观点,引起学界的广泛注意与讨论,目前已基本为学界所接受。此后,樊树志先生《晚明史》的出版将这一研究推向更加(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期刊2018年01期)

蒋祝仙[10](2018)在《经济全球化时代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团队建设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一个高效科学、团结协作的学生干部团队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优良学风校风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结合经济全球化背景,对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团队建设的问题进行探究,结合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存在的问题,加强学生干部团队建设,提高学生干部的综合素质。(本文来源于《山西农经》期刊2018年03期)

经济全球化时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一些国家的"逆全球化"政策盛行。由于各国经济政策的溢出效应、回溢效应和联动效应日益加大,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面临的挑战日益严峻,全球经济治理的赤字不断加大。在市场导向的经济政策推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同时,非中性的经济全球化对国家经济政策选择的约束作用更加突出。这在深层次上反映了经济全球化时代国家与市场关系的高度复杂性和内在矛盾性。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国家与市场之间的联系和互动日益密切。但在无政府状态的现行国际体系下,基于市场原则的经济全球化和基于主权原则的经济全球化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凸显,在国际层面国家与市场关系的错配难以避免。这使得消除经济全球化的负面效应更加困难,也导致经济全球化的包容性普遍缺失。当前,提高经济全球化的包容性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为迫切,也更为重要。如何给予经济全球化的受损者合理补偿、让所有人共享经济全球化的成果,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对全人类智慧的重大考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经济全球化时代论文参考文献

[1].张蕾.经济全球化时代高校管理会计课程教学内容改革[J].现代职业教育.2019

[2].徐秀军.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国家、市场与治理赤字的政策根源[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9

[3].林红.身份政治与国家认同——经济全球化时代美国的困境及其应对[J].政治学研究.2019

[4].冯静.经济全球化时代资本逻辑批判的四重维度[J].云梦学刊.2019

[5].高翠.经济全球化时代博物馆发展视野[N].中国文物报.2019

[6].龚树川.评李伯重《火枪与账簿: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与东亚世界》[J].全球史评论.2018

[7].姜凌,许君如.新时代我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路径探究——基于全球化时代市场经济的视角[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8].吴雪刚,徐儒,邢昌元,贺代春,谭勇.对跨语言快速理解型人才在经济全球化时代需求中的思考[J].教育信息化论坛.2018

[9].马越.重新理解中国与东亚在世界近代史上的坐标——评《火枪与账簿: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与东亚世界》[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18

[10].蒋祝仙.经济全球化时代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团队建设探究[J].山西农经.2018

标签:;  ;  ;  

经济全球化时代论文-张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