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实践和认识

浅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实践和认识

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肖家村镇中心小学426100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作文的自信心;要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重视作文教学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每一位语文教师不可忽视的教学环节。农村学生视野窄,见识少,觉得作文难写,怕作文。如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乐趣,扩大他们的写作思维空间,变“怕作文”为“爱作文”,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呢?本文从消除心理负担,调动写作情趣;留心周围事物,积累写作材料;组织课外活动,扩大写作范围;增加阅读数量,打好写作功底;注重作前指导,教给写作方法五个方面入手说一说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实践和认识。

关键词: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实践认识写作情趣课外活动阅读数量作前指导写作方法

在农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大部分学生都觉得作文太难写,不爱写作文,我觉得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与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有着直接的关系。《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写作是应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这为我们的作文教学指明了方向。

一、消除心理负担,调动写作情趣

以前我的学生一听到上作文课,就感到头痛。为了调动学生作文的兴趣,教学中我有意识地采取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的办法,把作文指导课变成游戏、采访、观察实验、真心对话课……让学生在不知不觉、轻松愉快中,调动所有的感官去注意、去观察、去研究、去发现、去想象、去感悟。想什么就说什么,说什么就写什么。没有字数、结构、文体的限制。只要求观察要细,发现要多。如新学年开始了,同学们都买了自己最喜爱的学习用品,老师也想买一样学习用品送给老师的外甥女,可又不知买什么样的好,你们能帮帮老师吗?孩子们立马来劲,有推荐书包的,有推荐铅笔盒的,还有推荐橡皮、尺子的等。我说这样太简单了,老师对你们推荐的学习用品看不出好在哪里?能不能把你们推荐的东西介绍得更详细些。比如说出物品的形状、颜色、图案、用途等。学生们一下子沉默了,说不出了,但是,机灵的孩子马上认真地观察起自己的学习用品,又滔滔不绝地说起来,并且说得很详细,因为他们都希望老师能买和他们一样的学习用品。在充分说的基础上,教师再巧妙地引导学生把说的写下来,一篇《我喜爱的__(填学习用品名称)》作文便完成了,而且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再如:每当少先队大队部组织活动时,学生既高兴又担忧,高兴的是这样的活动充满快乐,能增长见识、增长才干;担忧的是活动结束后,老师又要让大家写作文。学生对活动与写作文形成了条件反射。这种“反射”心理造成学生在活动中想玩又不敢玩,在作文时想写又不会写的矛盾状态。针对这种情况,在一次组织登山活动时,我告诉学生:这次活动不要求写作文,大家尽管放心地玩,玩个痛快!他们果然高兴得一蹦三尺高。在活动中表现得积极主动,各有所得。回来上课时,我把学生分成若干组,每个人都谈谈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和体会。并把别人的发言尽量记录下来,加上个标题,其实就是一篇挺好的作文。许多学生顿时开了窍,情不自禁地说:“原来写作文并不难!”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情趣和写好作文的信心,最终达到了让学生轻松作文的目的。

二、留心周围事物,积累写作材料

著名的儿童文学家冰心在《再寄小读者》一文中,询问少年朋友在写信、写日记有无困难时,把“是否有话可说”放在第一句。可见学生写作首遇困难就是“无米可炊”、“下笔无言”。因此,我们要求学生要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和积累写作材料。我们首先要教给他们观察的方法,有意引导他们观察周围美好的人和事,并养成仔细观察事物的好习惯。如:观察自然界的风云雨雪、花鸟山水;观察田野里的蔬菜瓜果;观察家中新添的设施;观察乡村社区中的一些较重大的建设;观察家人、邻居、朋友的工作生活表现;等等。鼓励学生从生活中积累语汇,广告、影视作品中的语言,农村群众中口头流传的歇后语、谚语、俗语等都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引导学生留心生活中的语言。当学生怀着浓厚的兴趣去看、去听、去感受、去思考时,他们都会从这些司空见惯的材料中有所发现,成为写作素材,写起作文来就游刃有余了。

三、组织课外活动,扩大写作范围

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在校园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取材。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我经常组织活动,给学生创造积累作文材料的契机。比如:课外活动时组织学生“吹鸡毛”、“猜迷语”、“拔河”、“跳绳”、“讲故事”、“军棋混战”等文体活动比赛;根据季节时令变化,组织春游、秋游活动;鼓励学生向长辈学习一些简单的农活和农技知识;假期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或家务。他们亲身参加经历、体验了生活实际,就会感到生活的多姿多彩,使他们在接触实际,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的过程中,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克服了“看着题目皱眉头,伏在桌上咬笔头,没话来写苦心头”的状况。

四、增加阅读数量,打好写作功底

学生在写作时,我常常发现他们不是无话可说,就是有话写不出来。究其原因主要是阅读面窄,思路闭塞,缺乏语言积累,词汇不丰富。因此,若想要喝到甘泉,就必须寻找到源头活水。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也是获得写作的范例、积累语言材料的唯一途径,为了引导学生“有米下锅”、“有菜配饭”,我采取了以下几种方法:1.要求学生熟读课文,除背诵课后要求的课文、段落外,还应根据课文的特点,挑选摘录课文的重要段落、好词好句、精彩片断、成语格言、名言警句,进行分类整理,定期交流,指导学生熟读成诵。使作者的语言内化为学生的语言,成为他们语言仓库中的宝贵财富。2.在班里要求学生几个人合起来订阅一份小学生报刊,并没置“图书角”,尽力为学生扩大阅读面创造条件。3.千方百计激发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并要求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自己的书报可以在原文中圈、点、划、批、注;别人的书报读了以后做读书笔记,把所读作品中的精彩语段、优美词句和巧妙的写法等摘记下来。要求他们在闲时复习熟记,以便模仿化运用。4.定期举办“阅读收获汇报”和“读书笔记展评”活动,进行评比竞赛,激发他们的读、记积极性。

经过这样长期的训练,学生增加了知识积累,开阔了眼界,加深了对生活的理解,更学到了一些运用语言的技巧。学生引得“活水”,经过消化、吸收、巧用,写起作文来渐感到得心应手,似有涓涓细流倾注笔端,文采也逐渐有起色。

五、注重作前指导,教给写作方法

学生积累了写作素材,有了一定的文字表达功底,又有了表达欲望,作文就成功了一半。为了学生能获得成功,写好作文,教师还需要认真上好作文指导课,教给学生写作方法。例如,教学写一个场景的作文时,习作前,先让学生明确什么是场景,然后布置学生走向社会,观察生活。要求他们到集市、村子里、果园、田野等处,认真观察感兴趣的场景。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记下来。习作指导课中,先让学生分组交流,互相启发,自评互评。接着,在小组中选代表向全班同学述说,让学生口头描述场景。然后,引导全班学生对内容是否具体,是否讲出了这个场景的特点,语句是否通顺等方面的内容进行评议,再归纳出场面描写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最后,学生习作。这样老师注重对学生的“生活源头”的开掘,开辟了“先做后写”的作文教学的有效途径,做到了“做”、“说”、“写”三个环节的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王祥林做好小学作文教学的实践认识.甘肃教育,2016,(7)。

[2]孙万昌关于小学作文教学的认识与实践.新课程学习·上旬,2014,(1)。

[3]林敏浅谈小学作文教学的实践和认识.东方青年·教师,2013,(11)。

[4]徐伟萍点燃孩子写作的火花——谈小学作文教学的实践和认识.小学教学参考,2011,(13)。

[5]杨会敏浅谈体验式作文教学策略.语文学刊,2004,(1)。

[6]张秀华活动体验式作文指导课教学设计.小学语文教学,2003,(9)。

标签:;  ;  ;  

浅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实践和认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