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与生态论文-焦旸

性别与生态论文-焦旸

导读:本文包含了性别与生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使女的故事》,主题,生态女性主义

性别与生态论文文献综述

焦旸[1](2019)在《生态、性别、极权——《使女的故事》主题再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国内现有的有关《使女的故事》的主题解读中,生态女性主义这一方向蔚为大观,得到了普遍的认可。但不论是从生态女性主义的理论建构来说,还是就小说的文本解读而言,用生态女性主义解读《使女的故事》都存在着许多偏颇之处。实质上,小说的主题体现出作者对极权主义政治的批判与反思。(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9年26期)

张霆[2](2019)在《性别和谐发展中构建中青年女性生态能量的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要化解中国人口老龄化而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对女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失为一种良好的选择。这是一个有关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有机统一的问题。但因各式各样的原因,却没有解决好这一问题。本文从社会的不断变迁、女性承载的生态历史使命、国家"双创"的发展新战略等方面,重新审视中青年女性生态能量开发和利用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提出通过制度创新和教育创新等社会变革来解决这一问题的建议。(本文来源于《当代经济》期刊2019年09期)

任铃[3](2019)在《生态问题与性别问题的内在一致及解决出路》一文中研究指出生态女性主义是克服女性主义理论体系中的生态缺失,即没有注意到在生态问题上女性与自然之间的内在关联的重要理论成果。在对生态女性主义和现代生态问题进行考量时,我们同样发现了生态女性主义自身存在着阶级局限。通过采用科学分析和阶级分析相统一、逻辑和历史相统一以及总体方法和矛盾方法相统一的研究方法,可以发现,在看待生态问题上,需要我们采用整体视野,实现性别视野与阶级视野、生态视野相融合。在此,女性是实现人的解放(阶级解放和性别解放)和自然解放的重要主体,女性主义是实现人的解放(阶级解放和性别解放)和自然解放的理论武器。(本文来源于《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石红梅[4](2019)在《尊重性别差异 坚持平等对话 共塑和谐生态》一文中研究指出4月2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性别·文化·国际·交流”对话会在厦门大学举行。嘉宾们认为跨文化交流因性别产生差异,但也不会因性别而有根本不同。对话也鼓励众多男生热爱语言并从事与语言相关的工作,认为只要用心沟通、尊重差异、平等对话,就会理解不同文化的精彩;只要换(本文来源于《中国妇女报》期刊2019-04-09)

贾若男[5](2019)在《卡森·麦卡勒斯《心是孤独的猎手》中的跨性别和生态女性主义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卡森·麦卡勒斯是美国南方文学举足轻重的代言人,在南方文艺复兴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她的作品以怪诞和跨性别展示人类精神孤独,尤其对女性身份问题和人类与自然、男性与女性的关系格外关注。卡森·麦卡勒斯的第一部小说《心是孤独的猎手》获得很大成功,引发广泛讨论。小说折射出麦卡勒斯在一个现代的多元世界中对性别身份尖锐又复杂的见解以及她的人道主义同情,读者认同麦卡勒斯是因为她有时对因为不同而被边缘化的人群表达赞赏。本文以《心是孤独的猎手》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小说的人物刻画,探讨女作家对跨性别的看法和她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跨性别在生态女性主义者的观点中是一个不同于传统的二元性别论的自然过程。这篇小说中的人物能够跨越二元性别论的限制,从而成为跨性别者,这使他们得以挑战父权社会、寻找新的性别身份并拥抱孤独。全文除引言和结语包含叁章。引言提出了选题并介绍了背景以及文献综述。第一章挖掘由米克为代表的性别跨越者的第一个形象的意义,并且分析了这个人物对父权制社会的反抗。第二章探讨了困扰小说人物的性别问题,以及他们为了寻找一个新的性别身份所做的努力。第叁章聚焦人类精神孤独,指出在这种普遍孤独背后的原因,以及走出困境的叁种出路。结语部分指出,麦卡勒斯在《心是孤独的猎手》中为我们展示了性别的每一种可能性,传达了她对边缘人群的深切关注,通过如此,作家预见了一个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未来。(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9-04-02)

子志月[6](2018)在《社会性别视角下少数民族妇女在边疆生态治理中的作用分析——基于对怒江傈僳族的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对国内外以社会性别视角进行的生态研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历史上中缅边境北段怒江峡谷中以傈僳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妇女在地方民族社会发展进程中为当地生态平衡所做的重要贡献。同时,对在社会转型和边疆农业女性化的现实背景下傈僳族妇女在与生态环境互动的诸多细节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分析,进而认为妇女与环境的关系必须要放在具体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语境中阐释,环境治理中应为少数民族妇女提供发挥能动性的平台,并强调社会性别分析对边疆生态环境治理的积极意义,以及少数民族妇女在边疆地区生态安全的建设过程中所发挥的独特而重要的作用。(本文来源于《民族学刊》期刊2018年04期)

陈静[7](2017)在《环境与性别:生态女性主义视域中的生态文化与女性成长》一文中研究指出生态女性主义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把女性解放与自然解放的目标连接起来,是妇女解放运动和生态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可谓一场女性主义批评领域的"绿色"革命。在全球生态环境危机日益加剧的当代语境中,生态女性主义这场"绿色"革命可谓愈来愈引人关注,其在有机的文化建构之中,生命力愈加蓬勃。生态女性主义关注环境与性别两个文化维度,探讨女性与自然同被宰制的意识形态关联性,力图打破压迫女性与自然的父权制观念结构。其文化实践聚焦于性别政治和生态伦理,文化目标指向女性的成长与自然的发展,旨在建构一种男性与女性、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的新型生态关系,形成一个健康平衡的生态体系。(本文来源于《文化研究》期刊2017年04期)

黄亮,邓兆鑫,任翰林,林国耀,王益文[8](2018)在《材料生态性和性别因素对理解友好与敌对意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考察材料生态性、被试性别和角色性别对理解友好与敌对意图的影响,分析了100名被试观察由2名男性或2名女性表演的叁类互动意图的照片或卡通时的正确率和反应时。结果:理解真实人物的正确率高于虚拟角色;女性被试理解虚拟角色的反应时长于真实人物,而男性被试却未出现材料生态性差异;理解男性角色敌对意图的反应时短于女性角色的,而理解友好意图时却未出现角色性别差异。研究为负性偏向等理论提供实证证据,揭示材料生态性、角色性别对理解友好和敌对意图的影响机制。(本文来源于《心理科学》期刊2018年02期)

张少通[9](2017)在《幼儿园教师性别比例中的生态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我们一提起幼儿园教师,就会很自然的说出幼儿园的阿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男性幼儿园教师逐渐融入这个群体,以期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但是残酷的现实是男幼师在工作2-3年后大部分会选择跳槽,男性幼师的逐年流失,使得幼儿园男女比例失调愈加严重,由此可以看出,幼儿园教师性别比例存在生态失衡问题。(本文来源于《知音励志》期刊2017年06期)

吴励生[10](2017)在《理论、实践与行动的叁重变奏》一文中研究指出环顾全球,始于20世纪90年代,环境和社会性别这两个长期被忽视的发展问题几乎同时被提上国际发展的重要议程。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在200多处提到妇女,并专设“为妇女采取全球性行动以谋求可持续的公平发展”章节,系统阐述了妇(本文来源于《中国人口报》期刊2017-01-09)

性别与生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要化解中国人口老龄化而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对女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失为一种良好的选择。这是一个有关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有机统一的问题。但因各式各样的原因,却没有解决好这一问题。本文从社会的不断变迁、女性承载的生态历史使命、国家"双创"的发展新战略等方面,重新审视中青年女性生态能量开发和利用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提出通过制度创新和教育创新等社会变革来解决这一问题的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性别与生态论文参考文献

[1].焦旸.生态、性别、极权——《使女的故事》主题再解读[J].名作欣赏.2019

[2].张霆.性别和谐发展中构建中青年女性生态能量的探究[J].当代经济.2019

[3].任铃.生态问题与性别问题的内在一致及解决出路[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

[4].石红梅.尊重性别差异坚持平等对话共塑和谐生态[N].中国妇女报.2019

[5].贾若男.卡森·麦卡勒斯《心是孤独的猎手》中的跨性别和生态女性主义研究[D].西南大学.2019

[6].子志月.社会性别视角下少数民族妇女在边疆生态治理中的作用分析——基于对怒江傈僳族的调查[J].民族学刊.2018

[7].陈静.环境与性别:生态女性主义视域中的生态文化与女性成长[J].文化研究.2017

[8].黄亮,邓兆鑫,任翰林,林国耀,王益文.材料生态性和性别因素对理解友好与敌对意图的影响[J].心理科学.2018

[9].张少通.幼儿园教师性别比例中的生态问题[J].知音励志.2017

[10].吴励生.理论、实践与行动的叁重变奏[N].中国人口报.2017

标签:;  ;  ;  

性别与生态论文-焦旸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