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向度论文-刘歆,卢晓,苏百义

自然向度论文-刘歆,卢晓,苏百义

导读:本文包含了自然向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马克思,自然观,人与自然

自然向度论文文献综述

刘歆,卢晓,苏百义[1](2019)在《马克思自然观的立论之基、核心论题及目标向度》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克思站在整个人类文明、世界历史发展的高度上,从唯物史观的视角出发,在揭示人与自然对立统一关系的基础上,形成了具有鲜明指向性和理论穿透力的自然观。马克思自然观强调,资本逻辑导致了人与自然处于紧张对立的异化状态,资本扩张造成了生态危机的全球性扩展。因此,制度变革是规避生态危机的最优路径。马克思自然观为人类指明共产主义社会两大"和解"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最高境界,彰显了马克思对人类未来命运的深刻思考和对未来理想社会的终极追寻。(本文来源于《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汪功伟[2](2019)在《自然状态、个体自由与历史进程——卢梭式伦理生活的叁个向度》一文中研究指出卢梭看似矛盾的作品能够提炼出一个整体的逻辑框架,该框架的中心则定位于卢梭所孜孜以求的伦理生活,而对这种伦理生活的样态进行规定的分别是自然状态、个体自由和历史进程。自然状态为这种伦理生活提供了规范性尺度,个体自由确保了个体拥有进行伦理规划的能动性,而历史进程则将这种规划扩展为关乎人类整体的社会——历史实践。在这诸种规定性之间,卢梭提出了针对人类个体和整体两个层面的规划,并同时试图将这两重规划统一起来——即便困难重重。同时,卢梭作品也可表露出现代伦理——政治实践特征的某一侧面;而从现代性的角度来看,卢梭的规划既表明了一种现代性的态度,又遭遇了关乎现代性的两难;因此,以卢梭的作品为导向依然可以成为理解现代性的一个选择。(本文来源于《理论界》期刊2019年10期)

景剑峰,赵萌[3](2019)在《论俄罗斯自然哲学的四种向度》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意义的俄罗斯哲学发轫于19世纪,其理论思维总是有着密切关注自然宇宙等悲天悯人的宏大叙事情结,由此也产生了一系列丰赡的自然哲学思想。但是,与欧美自然哲学相较,俄罗斯自然哲学并不单纯将宇宙、自然、物质世界等看作科学研究的对象,而是有着鲜明的神圣向度、人学向度、美学向度和形上学向度,擅长从崇高、人性、唯美和超越等方面去把握和思考宇宙世界,并凝练出丰富的自然哲学思想。(本文来源于《自然辩证法研究》期刊2019年06期)

肖念涛[4](2019)在《自然之子的精神视域与灵魂向度》一文中研究指出品读刘晓平的散文集《一路风景》,自然而然就联想到了作家纪伯伦。当年,我将纪伯伦的散文诗全集反复看了叁遍,如痴如醉。纪伯伦是典型的自然之子,在他的艺术视野里,一树一菩提,一沙一世界,自然界的哪怕一滴水、一缕光,都会折射出人生的哲思。只有读纪伯伦,(本文来源于《文艺报》期刊2019-06-10)

雒新艳,郑志康[5](2019)在《身份、态度与心理:人与自然和解的主体向度》一文中研究指出面对自然环境的日益恶化和生态危机的日趋严重,"人与自然和解"这一命题成为我们当前无法回避的重要课题。消除生态危机,真实达及人与自然的和解,关键不在于恢复自然的优先地位,而是必须从能动的主体方面上手,实现身份上从仆人、主人到看护者的转换;态度上从单纯理论态度、实践态度到理论态度和实践态度的统一;心理上从自卑、自负到自爱的转变。(本文来源于《理论与现代化》期刊2019年03期)

李猛[6](2018)在《共同体、正义与自然——“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生态向度的哲学阐释》一文中研究指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其中"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理论逻辑与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逻辑的统一,是西方工业文明所持机械自然观的替代性选择,凸显了人与自然之间的"正义"。而"人类命运共同体"立足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从"人与人"的实践活动出发,为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根本路径,彰显了人类社会的正义诉求。"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超越了西方自由主义和社群主义的"共同体"观念。(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5期)

吴宏政,杜晓雯[7](2017)在《自然伦理的历史唯物主义向度》一文中研究指出自然伦理包括两个向度,即"抽象人性论向度"和"历史唯物主义向度"。在抽象人性论向度上,自然伦理坚持从人性出发探索人与自然之间的伦理关系,并坚持自然中心主义立场。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超越了抽象人性论向度,开创了自然伦理的历史唯物主义向度。马克思的自然伦理在根本上是人类中心主义立场,他通过"摆脱物的依赖"和"历史辩证法"扬弃了抽象人性论,打开了自然伦理在社会生产关系中的历史唯物主义向度。(本文来源于《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5期)

田瑾[8](2017)在《生态关怀:济慈诗作中的自然主义向度》一文中研究指出时代使然,济慈诗作具有生态关怀的自然主义向度。这种生态情愫不是以娇柔的显白方式抒唱的,而是以隐微的诗意铺陈的。在济慈诗作中,自然在最平常处透射出人性的光辉;生灵在主体性悄退的哲思中自由跃动;而生活只在物我相和的自然环境中抵进真善美的统一。在诗学史上,济慈自然情调追求与生态和谐憧憬,影响宽广,启迪悠长。(本文来源于《外语教学》期刊2017年02期)

宣宏宇[9](2016)在《逆进化 从刘若望的艺术作品看人性的自然向度》一文中研究指出就雕塑艺术而言,人或动物向来都是十分常见的创作题材,它们有时仅仅作为自身出现,有时则蕴含着其他的寓意,刘若望的作品属于后者。近年来,刘若望的作品主要以动物为题,虽然塑造的是动物却富含表情,拟人化意图显而易见,这与他早期的那些徒有人形却神情空洞的兵马俑式作品形成(本文来源于《中国周刊》期刊2016年12期)

朱金卫,霍涌泉[10](2016)在《论心理学自然科学向度研究的困境与出路》一文中研究指出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中间科学。自然科学向度为科学心理学的建立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也存在许多自身难以克服的弊端。国内外心理学者对心理学自然科学向度的研究进行了反思和质疑。加强心理学人文社会科学向度的研究,对于不断开创我国心理学研究繁荣的新境界,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来源于《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5期)

自然向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卢梭看似矛盾的作品能够提炼出一个整体的逻辑框架,该框架的中心则定位于卢梭所孜孜以求的伦理生活,而对这种伦理生活的样态进行规定的分别是自然状态、个体自由和历史进程。自然状态为这种伦理生活提供了规范性尺度,个体自由确保了个体拥有进行伦理规划的能动性,而历史进程则将这种规划扩展为关乎人类整体的社会——历史实践。在这诸种规定性之间,卢梭提出了针对人类个体和整体两个层面的规划,并同时试图将这两重规划统一起来——即便困难重重。同时,卢梭作品也可表露出现代伦理——政治实践特征的某一侧面;而从现代性的角度来看,卢梭的规划既表明了一种现代性的态度,又遭遇了关乎现代性的两难;因此,以卢梭的作品为导向依然可以成为理解现代性的一个选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自然向度论文参考文献

[1].刘歆,卢晓,苏百义.马克思自然观的立论之基、核心论题及目标向度[J].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19

[2].汪功伟.自然状态、个体自由与历史进程——卢梭式伦理生活的叁个向度[J].理论界.2019

[3].景剑峰,赵萌.论俄罗斯自然哲学的四种向度[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9

[4].肖念涛.自然之子的精神视域与灵魂向度[N].文艺报.2019

[5].雒新艳,郑志康.身份、态度与心理:人与自然和解的主体向度[J].理论与现代化.2019

[6].李猛.共同体、正义与自然——“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生态向度的哲学阐释[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7].吴宏政,杜晓雯.自然伦理的历史唯物主义向度[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

[8].田瑾.生态关怀:济慈诗作中的自然主义向度[J].外语教学.2017

[9].宣宏宇.逆进化从刘若望的艺术作品看人性的自然向度[J].中国周刊.2016

[10].朱金卫,霍涌泉.论心理学自然科学向度研究的困境与出路[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

标签:;  ;  ;  

自然向度论文-刘歆,卢晓,苏百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