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局麻药联合阻滞在手外科临床应用的研究

不同局麻药联合阻滞在手外科临床应用的研究

温伟南(广东省惠东县人民医院麻醉科516300)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局部麻醉药联合及不同局部麻醉药浓度在臂丛神经阻滞中的麻醉效果,以指导临床,提高完善阻滞麻醉技术水平。方法收集我院治疗的200例在手外科行臂丛神经阻滞用药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50例,一组采用0.375%罗哌卡因+1.5%氯普鲁卡因的混合液;二组采用1%利多卡因;三组采用0.5%罗哌卡因;四组采用0.375%罗哌卡因+1%利多卡因的混合液,观察4组患者阻滞中的麻醉效果,包括起效快慢、阻滞时间长短和毒性反应大小影响。结果4组患者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及镇痛维持时间一组明显长于其他组(P<0.05),阻滞完全时间、麻醉效果优良率及不良反应发生均相似(P>0.05)。结论本研究采用了不同局部麻醉药联合及不同局部麻醉药浓度的方法,总结出0.375%罗哌卡因+1.5%氯普鲁卡因的混合液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起效快、阻滞时间长,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术中镇痛效果好。

【关键词】局麻药联合不同浓度作用毒性反应

近30年来,局部麻醉药广泛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硬膜外神经阻滞等麻醉。为了能广泛而安全的开展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临床应用寻找最安全有效的技术方法和对临床安全局部麻醉药的指导[1],本研究收集了我院共200例在手外科行臂丛神经阻滞用药患者,采用不同药物、不同浓度进行麻醉阻滞,具体效果和不良反应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项目拟对200个患者在手外科行臂丛神经阻滞用药进行研究,不分性别,年龄12-83岁。分为四组,每组50例:一组为0.375%罗哌卡因+1.5%氯普鲁卡因的混合液;二组为1%利多卡因;三组为0.5%罗哌卡因;四组为0.375%罗哌卡因+1%利多卡因的混合液。4组患者在体重、性别、年龄和手术时间上有显著差别,但具有可比性。

收集以上各组阻滞起效时间、阻滞时间长短、毒性反应的大小、阻滞完善效果的数据。研究不同局部麻醉药联合和不同浓度的局麻药在臂丛神经阻滞临床最佳用药。

1.2麻醉方法

臂丛神经阻滞术前常规给予肌注安定10mg,并常规监测血压、脉搏和呼吸,及时建立静脉通道。患者入室后取平卧位头向健侧转,按手术常规行患侧肌间沟法臂丛神经阻滞,定位、回抽、无脑脊液或气体时,然后开始注入局麻药[2]。

1.3效果指标

注药后用针尖法测定患者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完全时间及镇痛维持时间。术中切皮无痛不需用辅助药者麻醉效果为优,需用辅助药切皮才无痛者麻醉效果为良,术中切皮疼痛较剧烈,需用大量辅助药或改变麻醉方式完成手术者麻醉效果为差。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相反则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1组患者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及镇痛维持时间第四组明显长于其他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各组麻醉效果比较((x-±s)

效果与第一组比较*P<0.05。

4组在阻滞完全时间、麻醉效果优良率及不良反应发生上均相似(P>0.05)。4组均无毒性反应发生。

3、讨论

局麻药是指在用药局部能暂时地、完全和可逆性地阻断神经的冲动和传导,在意识清醒的条件下,使局部的痛觉和感觉消失的药物。局部麻醉药的化学结构一般分为3个部分:亲脂性的芳香环、中间链接部分和亲水性的胺基[3]。前者为酯类局麻药如普鲁卡因,后者为酰胺类局麻药,如利多卡因。酯类局麻药所含的对氨基化合物可形成半抗原以致引起变态反应;酰胺类则不能形成半抗原,故引起变态反应者极为罕见。

国外有学者研究显示罗哌卡因在臂丛神经阻滞的毒性反应明显少于布比卡因的毒性反应。本研究4组应用了不同药物、不同剂量的局麻药,4组麻醉效果均良好,无一例不适。然而第一组0.375%罗哌卡因+1.5%氯普鲁卡因的混合液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起效快、阻滞时间长,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术中镇痛效果显著较其他3组要好。在临床中更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现代麻醉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631.

[2]傅润乔,黄俊梅.国产盐酸氯普鲁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应[J].中国麻醉与镇痛,2001,3:179.

[3]张娟,王培松,吕晨,等.0.375%左旋布比卡因与罗哌卡因用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06,22(24):2902-903.

标签:;  ;  ;  

不同局麻药联合阻滞在手外科临床应用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