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习焦虑论文-谢恒

语言学习焦虑论文-谢恒

导读:本文包含了语言学习焦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外语听力焦虑,语言学习策略,初中英语听力

语言学习焦虑论文文献综述

谢恒[1](2019)在《初中生外语语言听力焦虑与语言学习策略使用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听力在外语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语言学习者往往认为听力是最难学习的语言技能,他们中的一些人甚至会产生听力焦虑感。本研究旨在通过测量初中学生外语听力焦虑水平及语言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分析不同焦虑水平的初中生语言学习策略使用频率的差异,进而揭示初中学生外语听力学习焦虑与语言学习策略之间的相关性。为达到研究目的,研究选取了190名成都某中学的初中学生进行量化研究,研究测量工具包括Kim编制的外语听力焦虑量表(FLLAS)及Oxford编制的语言学习策略自我评估调查表(SILL),研究所收集的数据采用社会科学统计分析软件包SPSS.22分析,其中所使用的统计程序包含描述性统计、独立样本t测验及皮尔逊相关性分析。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了(1)绝大多数研究对象普遍经历了较高程度的外语听力焦虑。(2)研究对象总体语言学习策略使用频率及六大类语言学习策略均处于中等水平。学习者运用语言学习策略的频率由高到低分别是补偿策略、记忆策略、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社交策略。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了(3)高、低听力焦虑水平的学生在语言学习策略的使用频率上具有显着性的差异,具体而言,低水平听力焦虑的学生六类语言策略使用频率都显着高于高水平听力焦虑学生。皮尔逊相关分析结果揭示了(4)外语听力焦虑与语言学习策略总体使用呈中等负相关(r=-.509,p<0.01),六大语言学习策略中外语听力焦虑呈现出显着负相关,相关性由高到低分别是记忆策略,补偿策略,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情感策略。社会策略与外语听力学习焦虑呈现出相对较弱的负相关。(本文来源于《四川师范大学》期刊2019-03-07)

徐云青,李蓉,卓欣莲[2](2018)在《独立院校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语言学习焦虑现象的分析与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人们越来越理智地看待学生语言习得障碍的成因,情感因素逐渐受到关注。作为情感因素中最重要的变量,焦虑对语言学习者有着普遍的影响。本文主要分析了独立院校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语言学习焦虑的成因,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本文来源于《校园英语》期刊2018年42期)

许昕[3](2018)在《外语学习焦虑与语言学习策略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外语学习焦虑和语言学习策略这两个重要的学习者因素受到研究者们的关注。本研究在有关理论基础之上,借鉴前人研究的成果,以部分独立学院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将定量与定性研究相结合,对外语学习焦虑与语言学习策略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外语学习焦虑与语言学习策略之间具有显着的负相关关系。教师应努力营造轻松和谐的低焦虑学习环境,加强对学习者语言学习策略的培训,以降低其外语学习焦虑;学习者自身应综合运用各种语言学习策略,提高外语学习的效率。(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刘俊[4](2018)在《翻转课堂模式下高职学生语言学习焦虑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促进了教育的革新,也对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的英语能力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外语焦虑作为影响大学生英语学习的主要情感因素,长期以来影响着英语课堂的教学效果。在高职院校,英语课堂气氛普遍不活跃,教学模式陈旧,教材枯燥,教学效果不佳,教学改革迫在眉睫。在改革和创新的摸索过程中,许多依托于新技术(尤其是与互联网技术)的教育模式和方法不断产生。翻转课堂,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正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是当前高等学校英语教学的发展方向,它颠覆了传统“课上讲授,课下复习”教学模式,采用“课前预习-发现问题”、“课上指导-解决问题”以及“课后复习-巩固知识”的教学模式,将更多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促使学生深入理解知识点,提高学习效率,充分体现“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本文以高职院校学生为实验对象,通过问卷、个人访谈、口语测试和试卷调查高职学生在公共英语课堂上开展“翻转教学”前后,对英语学科的兴趣、英语水平和课堂焦虑变化情况。在得出具体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得出结论:1、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翻转课堂教学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尤其是听力和口语方面的熟练程度,同时让学生们学习的态度变得更积极和主动,但是该教学模式对学生的翻译的训练关注不够,长期运用会导致学生翻译水平下降。2、翻转课堂教学能显着降低学生的焦虑水平。3、翻转课堂教学对学生的焦虑水平有显着的影响,学生的焦虑水平在实验开始时会有迅速的提高,随着学生逐渐熟悉新的教学模式,焦虑水平逐渐下降直至稳定,在实验末期学生的学习焦虑值已经稳定,且低于实验前的学生学习焦虑水平。学生的焦虑水平在整个实验中都存在波动。4、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学习者的焦虑水平与学习结果之间存在负关联,学生的焦虑程度越高,他在测试中得到的分数就越低,低程度焦虑的学生比高焦虑的学生表现出更多的进步。(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8-06-02)

谢霄[5](2018)在《叁语背景下阿昌族中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语言学习焦虑、元认知语言学习策略的使用和英语成绩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今在中国,英语作为一门外语,是重要的交际用语之一,渗透于各个行业和各级学校。因此,对英语学习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文献表明,以往的研究基本上都是以汉族为样本,没有云南阿昌族英语学习的研究成果。为了了解阿昌族学生英语学习的情况,更好的激发少数民族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本研究是在叁语背景下(阿昌语、汉语、英语),探索性的对阿昌族中学生英语学习成绩与自我效能感、外语学习焦虑和元认知学习策略之间的关系进行调查研究。根据Bandura的自我效能感理论,Horwitz,Horwitz和Cope的外语焦虑理论,和O’Malley和Chamot及Oxford的元认知策略理论,本研究使用实证定量问卷调查的方式,以云南省梁河县曩宋阿昌族乡中学和九保阿昌族乡中学的317名阿昌族学生为样本,运用了改编自郑冰(2008)的自我效能感量表,Horwitz等人的外语学习焦虑量表及程晓堂和郑敏编制的元认知学习策略量表,使用SPSS21.0(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对调查数据进行了描述分析,相关和回归分析,并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对性别、学校和年级间做了差异分析。主要讨论了以下几个问题:1.阿昌族中学生的语言背景、自我效能感强度、外语学习焦虑和元认知策略的使用情况;2.自我效能感、外语学习焦虑和元认知策略的使用与英语成绩的关系;3.影响英语成绩的预示因子;4.自我效能感、外语学习焦虑和元认知学习策略的使用在性别、学校、年级间的异同。通过分析讨论,得出以下结论:1.大部分阿昌族中学生讲阿昌语,超过半数的学生认为自己的普通话还行,没有学生认为自己的英语很流利,还有超过半数的学生期末英语考试不及格。其次,阿昌族中学生有时具有自我效能感和外语学习焦虑,并在学习英语过程中有时使用元认知学习策略。2.阿昌族中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与自我效能感和元认知策略的使用呈显着正相关,与外语学习焦虑呈负相关;3.影响学生们英语成绩的预示变量是自我效能感;4.自我效能感和英语学习焦虑在性别间没有差异,但是在元认知策略使用上男生和女生间有差异;两个学校的学生具有相似程度的自我效能感和外语学习焦虑,并且使用元认知学习策略的频率相同;在自我效能感、外语学习焦虑和元认知策略的使用方面,年级间是有差异的。希望这一研究成果,能为少数民族地区的英语教学改革,为增强阿昌族中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助一臂之力。(本文来源于《云南师范大学》期刊2018-05-15)

张彩云[6](2018)在《网络自主学习环境下英语专业学生语言学习焦虑与自我调节策略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语言学习焦虑是二语习得中重要的情感因素之一。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大学生能够独立自主地学习,或与他人合作学习,然而,在网络环境下的学习状况和效果并不令人满意,很多同学依然存在着焦虑情绪,如难以选择适合的网络资源,不熟悉电脑或网络技术操作等,这些都对英语自主学习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自我调节策略,这种焦虑变得更加严重。目前,有关焦虑干预性策略的研究多是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帮助学生缓解课堂上的语言学习焦虑。很少有研究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关注学习者如何通过自身的努力克服自主学习中的焦虑。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作为学习的主体,大学生主要采取哪些自我调节策略来降低网络环境下的英语自主学习焦虑。本研究以大连市某师范大学英语专业大叁大四100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使用《网络自主学习环境下英语学习焦虑调查问卷》和《网络自主学习环境下英语学习焦虑自我调节策略使用调查问卷》,并结合访谈的形式,探索了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焦虑现状及其自我调节策略的使用情况。然后,运用SPSS22.0数据处理软件分析了不同英语水平学习者的英语学习焦虑及自我调节策略使用情况的差异,最后探究了语言学习焦虑与自我调节策略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1)大约四分之叁的学生处于中度焦虑,各类焦虑中,网络技术焦虑程度最高,负评价焦虑程度最低。英语学习焦虑和英语成绩呈负相关,且高中低英语水平学习者焦虑有显着差异。(2)大部分的学生在自我调节策略的使用上处于中、高水平,自我效能提升的使用频率最高,逃避问题策略的使用频率最低。总的自我调节策略和英语成绩不存在相关性,但积极的自我调节策略与英语成绩呈正相关,而消极的自我调节策略与英语成绩呈负相关。且在自我效能提升、逃避问题策略和解决问题策略的使用上高中低英语水平学习者存在显着差异。(3)总的自我调节策略和英语学习焦虑不存在相关性,但积极的自我调节策略与英语学习焦虑呈负相关,而消极的自我调节策略与英语学习焦虑呈正相关。且高中低焦虑组在积极的自我调节策略、消极的自我调节策略及四种子策略的使用上存在显着差异。最后,本文对研究结果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相应的自主学习建议和教学启示,以期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焦虑情况,采取有效的自我调节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成为成功的语言学习者。同时,本研究有助于大学英语教师调整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利用网络的优势,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降低学生焦虑情绪。(本文来源于《辽宁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1)

王东娇[7](2017)在《高职生外语学习焦虑与语言学习策略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人本主义心理学和应用语言学角度入手,采取定量、定性结合的实证研究,探索情感变量中的焦虑因素对学生学习策略选择的影响。本研究希望通过分析高职学生普遍存在的外语学习焦虑的原因及表现特征,了解学生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指导高职外语教师调整教学方法,降低学生外语学习焦虑感,提高外语教学效率。(本文来源于《湖北函授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21期)

苏恋念[8](2017)在《初中生英语口语焦虑与语言学习策略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英语为世界各国人民开启了沟通、交流的桥梁,它在全球化发展进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国家从小学3年级就开设了英语课程,并且从初中一年级开始,将英语作为必修课程之一,可见英语学科在我国学校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11年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任务是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强调了英语口语的重要性。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其最终目的是用于交流,然而多年以来,我国的英语教育一直难以走出“哑巴英语”(Dumb English)的困境,英语口语教学进入一种瓶颈状态,即就算学生具备扎实的、可用于日常交流的知识内容,面对口语交际的情境还是会紧张、难以做到流畅表达。本研究从情感与认知的角度出发,以情感教学理论与认知学习理论为基础,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初中生英语口语焦虑的现状和语言学习策略使用的现状,并分析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查阅有关外语焦虑的文献,并结合开放式问卷所得的信息,初步形成了初中生英语口语焦虑问卷的理论维度。采用项目分析等方式确立了问卷最终维度,验证其信效度,达到测量学标准,证明该问卷可用于测量初中生英语口语焦虑的水平。然后采用Oxford的语言学习策略问卷调查初中生语言学习策略的使用现状,并就口语焦虑与语言学习策略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尝试从提高学生语言学习策略使用水平的角度出发,探索降低初中生英语口语焦虑感的途径。本研究结论如下:(1)初中生英语口语焦虑水平处于中等,交际恐惧与课堂焦虑水平最高。(2)初中生语言学习策略使用的总体水平偏低,女生对语言学习策略的使用水平高于男生,学生干部的语言学习策略使用水平显着高于非学生干部,学习策略的使用在年级上存在差异,但在城乡校际间差异不明显。(3)英语口语焦虑与语言学习策略呈显着负相关,且不同口语焦虑水平的学生在语言学习策略的选择和使用上存在差别。口语高焦虑组的学生更多的使用情感、补偿策略,口语低焦虑组的学生更多的使用元认知和认知策略。(4)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社交策略对初中生英语口语焦虑水平影响较大。教学中可考虑从以上策略入手,降低学生的口语焦虑水平。(本文来源于《重庆师范大学》期刊2017-05-01)

罗秋云[9](2016)在《语言学习焦虑与高中英语听力理解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语言学习者在语言知识吸收及基本技能掌握的语言学习过程中,直接受到听力理解程度的影响。听力理解是一种认识过程,同时伴随着高级心理活动,势必受到作为情感因素的关键因素之一——焦虑的影响,也决定了语言学习者的学习结果。高中生正面临着来自自身与外界的考试与心理等压力,在听力理解中也会存在着程度更大的焦虑感。因此,高中不同年级学生的语言学习焦虑及其与英语听力理解的相关性问题很值得探讨。本文通过实证研究,主要用问卷调查法,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的数据分析,发现了高中叁个不同年级语言学习焦虑水平差异及其与英语听力理解水平的相关性,探讨了影响叁个年级语言学习焦虑的主要影响因素。然后,针对主要因素,进而分析讨论相应的降低英语听力焦虑的策略。本研究的从理论上看,明晰了高中不同年级学生的英语学习焦虑存在着不同的程度的差异,发现了学习焦虑与听力理解水平的相关性变化与年级趋势;从实践角度看,英语教师应根据高中不同年级的焦虑成因,从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入手,以期使高中学生的英语听力理解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本文来源于《福建师范大学》期刊2016-09-30)

李跃龙[10](2016)在《留学生高级汉语阶段语言学习焦虑的调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论文旨在调查和研究语言留学生学习焦虑在高级汉语学习阶段的特点和原因,并针对该阶段的调查结果提出了相关的解决策略。论文从对焦虑和语言焦虑的相关研究入手,分析了焦虑产生的原因和焦虑的类型,以及Horwitz等人对语言焦虑产生的原因、特殊性和影响。其次,论文针对47名高级阶段的汉语留学生进行了相关的问卷调查,并且在总结问卷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借助图表和SPSS软件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探索高级阶段语言学习焦虑的特点和相关量之间的联系,并以此作为分析该阶段语言焦虑原因的依据。同时,论文也对受访者进行了详细问题调查和个人访谈式的调查,以此来探索高级阶段的语言学习焦虑与初级阶段是否有所不同和导致其不同的原因。最后,论文在根据焦虑原因和特点的分析上,从教师教学策略、学生自我认知和语言项目课程设计这叁方面入手对解决策略进行了一定的探究。(本文来源于《天津师范大学》期刊2016-05-31)

语言学习焦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理智地看待学生语言习得障碍的成因,情感因素逐渐受到关注。作为情感因素中最重要的变量,焦虑对语言学习者有着普遍的影响。本文主要分析了独立院校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语言学习焦虑的成因,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语言学习焦虑论文参考文献

[1].谢恒.初中生外语语言听力焦虑与语言学习策略使用的相关性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9

[2].徐云青,李蓉,卓欣莲.独立院校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语言学习焦虑现象的分析与对策[J].校园英语.2018

[3].许昕.外语学习焦虑与语言学习策略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18

[4].刘俊.翻转课堂模式下高职学生语言学习焦虑的研究[D].南昌大学.2018

[5].谢霄.叁语背景下阿昌族中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语言学习焦虑、元认知语言学习策略的使用和英语成绩的相关性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8

[6].张彩云.网络自主学习环境下英语专业学生语言学习焦虑与自我调节策略的相关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8

[7].王东娇.高职生外语学习焦虑与语言学习策略关系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

[8].苏恋念.初中生英语口语焦虑与语言学习策略的相关性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7

[9].罗秋云.语言学习焦虑与高中英语听力理解的相关性[D].福建师范大学.2016

[10].李跃龙.留学生高级汉语阶段语言学习焦虑的调查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6

标签:;  ;  ;  

语言学习焦虑论文-谢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