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体育教学、训练与反思

浅析体育教学、训练与反思

王飞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450011

摘要以讲授知识、技术技能以及实际战术为主的教学方式,是最常使用到的教育教学方法。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进行训练的部分也是十分重要的。进行训练,则是以提高技术、技能、战术以及运动训练相结合的的方式进行的,最终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

关键词体育教学运动训练技术技能提高

体育教学一词,指的是以身体活动为手段的教育,直译为身体的教育,简称为体育。体育教学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其任务是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与技能,增强其体质,培养其道德、意志、品质等。是现在各高校现实体育课程的基本形式。随着国际交往的扩大,体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水平已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发展进步的一项重要标志,也成为国家间外交及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

一、体育教学与训练的内在联系

随着社会科学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我国的各大高校,对体育课程的教学设置,有了更高的要求。笔者认为,体育课程的教育教学,不仅仅要注重体育课程的讲授,更应该注重体育训练的实施。体育教学与训练往往是互相结合且密不可分的。但是也存在着略微的差别。比如:教学的重要任务是使学生控制必要的知识、技巧、技术、战术等;而训练的重要任务是提高技巧、技术、战术等身体训练程度。由于任务不同,采用的方法也有所不同,但教学和训练是在统一的教育过程中进行的。因此,两者不能截然离开,而只是各有所着重而已。

两者又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进行教学时虽然是以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和技术、战术为主,但其中也包含有训练的因素;进行训练时虽然是以提高技能、技术、战术和身体训练水平为主,但其中也包含有教学的因素。无论是进行教学或是训练,都应贯穿一定的思想教育,体育教师、教练员应经常注意在教学与训练工作中加强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使之渗透到知识、技能、技术、战术教学和身体训练的各个方面。

二、运动技能、技术的形成和提高

(一)粗略掌握动作阶段

这个阶段一般是通过讲解、示范、尝试练习,建立动作的概念,从概念中领会实际动作的过程和要领,从而粗略地掌握动作。因为没有实际训练的发生,讲解的内容在人的大脑皮层呈现的状态还只是模糊的轮廓。动作表现也略显紧张、牵强、不连贯,缺乏控制能力,还会附加一些多余的动作。因此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维,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动作的能力,并利用各种方法,如徒手或各种教具给予保护、助力、阻力,以及固定和限制动作的方向、路线幅度、速率等,帮助学生迅速掌握动作。

(二)改进提高动作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反复练习,以及深入动作的示范,从而不断改进和提高动作的质量,逐渐消除动作的紧张、牵强,以及多余的或错误的因素。随着反复练习的不断发生,所学动作也逐渐变得连贯、准确和轻快起来,紧张情绪随之消除,控制能力也逐渐增强。这一阶段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在反复练习的过程中不倦地钻研,掌握动作的内在联系,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例如:三级跳远,不仅要求会跳,而且要求跳的远;不仅要求懂得三级跳远的一般技术要领,而且要懂得测量步幅,熟练掌握助跑技术,注意三个动作的连贯性,使三个动作一气呵成,有机结合,还要注意全身的有关部位的动作与提高三级跳远成绩的内在联系。在教学与训练过程中,采用比较对照、分析、综合的方法对于改进提高动作的质量有积极意义。例如:篮球动作中,对各种传球、接球、运球、投篮的技术作对比;田径运动中对急行跳高与急行跳远的助跑技术作对比;技巧运动中对鱼跃前滚翻与前滚翻作对比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更精密更准确地掌握动作。在完整技术的教学与训练中,通过深入分析动作各个部分,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例如:游泳的划臂与打腿、呼吸的关系,幅度与速率的关系等),使学生明白动作与动作之间,局部动作与整体动作之间,动作的这一要素与另一要素之间的逻辑联系,从而在练习过程中更自觉地掌握和完成动作。

(三)巩固和运动自如阶段

通过反复练习不断改进和提高动作质量,使动作趋于巩固和运用自如阶段。这一个阶段的特点是动作定型,已经形成和巩固。能高度准确熟练和省力地完成动作并能随机应变、轻快自如地加以运用。动作到了自动化阶段,活动技能和运动技术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并没有完结,而是将不断趋于更加完善的地步。其提高和完善的程度如何,取决于学生的健康状况,训练水平以及教学与训练的质量等条件。

以上三个阶段的实施,能使学生的认识逐步深化提高,还能使学生的身体机能不断提高。

三、对于现阶段体育教学的反思

体育教学与训练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也在进一步的趋于完善,但是多年来,人们往往对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缺乏正确的认识。体育课作为向学生传授体育的基础知识、让学生控制体育的基本技术、形成一定的运动技巧、发展体育的综合素责与能力、提高身体健康程度的一种基本情势,其教学的情势与方法也同样地不再具有唯一性,因此改革体育课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是体育教学面临的一项首要任务,具体分析如下:

(一)器重体育课的筹备部分

筹备部分的作用是为了学生在从事某一体育项目时避免心理、生理上的筹备不足而对学生造成身心方面的损伤。不同的体育项目对身心方面的要求也不同。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重点放在了关节、韧带、肌肉粘滞性等方面,应而表现出来的内容不外乎慢跑、徒手操、游戏等,而这种情势大多数是在教师的指挥下、按照一定的要求进行的。这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与举动,对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发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开放式的筹备活动,把自动权让给学生,还学生一个自由施展、充斥想象、富于追求新意的空间。学生可以是把从教师哪里学来的知识加以改编运用、可以是把电视、影像等上面的优秀内容搬到课堂、也可以是自己根据已有经验思维、加工、合成发明出新的内容。这样既给了学生一个表现自我的机遇、又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同时还向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学生为之继续努力,养成学生良好的体育习惯。另外开放式的筹备部分还为学生在心理方面留有一定的空间,教师可以设置问题情景,让学生积极思维试图答复问题,并引导学生在实际练习中检验,让学生精确理解理论与实践两者的相互关系,体会成功的快乐,培育学生三思而后行的良好习惯。此外,自我暗示调节情绪等方面的知识也可以在开放式的筹备活动中,让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加以懂得、控制、运用。

(二)体育课基本部分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采用开放式的体育课模式就是承认学生存在的差异、差别看待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求得最好的发展,使人人都有“造诣感”,有利于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及时把学练过程中的问题加以总结,反馈教学信息,教师及时修正教学目的,形成良性循环:教师制定教学目的→学生学练→学生自我评价学练效果→信息反馈→教师修订新的目的。尊敬学生、信赖学生、让学生体会成功,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予以确定,对学生而言既是压力、又是动力,有了教师对学生的确定(撒手),他们就会在学练过程中努力克服遇到的困难,去认真完成每一个练习。在宽松的环境中,学生自觉地进行学练,变教师要学生学为学生自己要学。自己的爱好、自己的喜欢项目,学生总会有一种向上心理。在遇到困难挫折以后,他们会自己想办法来解决问题,这就促使他们进行思考,采用各种办法去解决问题,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三)不能“歧视”的体育课的停滞部分

体育课的停滞部分不拘泥于传统的情势,只要是有益于身、心放松的活动都可以采用,游戏;欢乐的集体舞;互相按摩;自我按摩;调整呼吸;意念放松;听上一段优雅的音乐,想象把自己置身于精美的自然环境,享受大自然赋予人们的恩赐;课后的理疗、药物、养分填补、桑拿浴等情势都可以让学生采用。让学生寻找出最适合于自己的一种或几种放松活动情势在不同的情况下采用,有利于他们在走出校门后运用,为终身体育服务。

在运动训练中创造各种条件更深入细致地分析和改进技术某些细节问题,以便不断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创造优异成绩。但是体育课程的首要任务更是要增强学生体质,而绝不能只把着眼点放在培养运动员和提高运动成绩上。所以体育教学与训练工作,应从实际出发,灵活地运用这个规律,以加速掌握和提高技能、技术。使自己的教学不仅仅局限在技术教学上,还要达到增强体质这一最终目标。

标签:;  ;  ;  

浅析体育教学、训练与反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