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退出壁垒论文-章阳阳

进入退出壁垒论文-章阳阳

导读:本文包含了进入退出壁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地勘单位,多元化业务,进入壁垒,退出壁垒

进入退出壁垒论文文献综述

章阳阳[1](2018)在《地勘单位多元化业务探索——基于行业进入退出壁垒盈利性矩阵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波特战略管理理论中的行业进入壁垒和退出壁垒盈利性矩阵模型对地勘单位多元化业务方向进行探讨,通过分析地质勘查、矿业开发、工程建设、地勘服务四个地勘行业业务板块的特点以及各自的进入退出壁垒,得到这四个业务板块在进入退出壁垒的盈利性矩阵中所处的位置。地勘单位在产业多元化的布局上,应继续重点布局地质勘查行业,适当缩减矿业开发行业,侧重发展工程建设行业,伴生发展地勘服务行业。建议:(1)地质勘查应注重产业结构调整;(2)矿业开发应根据环保政策适时调整;(3)工程建设应不断做优做强;(4)地勘服务应进一步拓宽业务范围。(本文来源于《中国国土资源经济》期刊2018年08期)

王林秀,郭缙[2](2017)在《基于进入退出壁垒分析的煤炭企业转型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煤炭企业转型升级是完成煤炭行业"去产能"目标的重要途径,是实现煤炭企业从低附加值产业链中游向高附加值产业链上下游转移的重要方法。企业在转型过程中受到企业目前所在产业退出壁垒和企业转型目标产业进入壁垒的双重影响。通过静态平衡分析从理论上证明了进入壁垒、退出壁垒强度与企业利润负相关,同时这种影响会随着壁垒强度的提高而减弱,得出需面临高退出壁垒的煤炭企业更倾于向高进入壁垒的产业链上游转产的分析结果,通过相关度分析对结果进行了检验。最后,对实现"去产能"目标和优化煤炭产业结构提出了若干建议。(本文来源于《科技进步与对策》期刊2017年09期)

邓芳芳,李鲁[3](2015)在《中国制造业企业进入退出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对称性壁垒假说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现有文献关于企业进入退出的度量主要基于产业层面数据,这样只能度量产业的净进入企业数量,而无法区分进入企业和退出企业。本文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高度细化的微观数据,根据企业的法人代码、地址等指标来界定企业进入退出状态,实证分析进入壁垒对企业进入退出的影响。研究发现沉没成本和规模经济显着阻碍企业进入,广告则与进入显着正相关,同时沉没成本、规模经济和广告会构成退出壁垒,并且满足对称性壁垒假说。在此基础之上,本文进一步比较了高新技术、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的企业进入退出影响因素。(本文来源于《商业研究》期刊2015年11期)

李东琴[4](2011)在《飞行员行业进入退出壁垒分析——兼评云南东航返航事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飞行员跳槽事件频发,尤其是2008年云南东航返航事件,给乘客以及整个航空业都带来了非常大的影响,究其原因,主要是飞行员进入退出壁垒过高,导致我国民航业飞行员供不应求。经过分析,现阶段我国飞行员的进入退出壁垒主要为结构性性壁垒。(本文来源于《现代商贸工业》期刊2011年10期)

房树人[5](2010)在《转轨时期中国银行业的进入与退出壁垒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进入与退出壁垒是衡量银行业市场结构的重要指标,侧重于从新企业进入市场与原有企业退出市场的角度来考察现有市场关系的变化和调整,反映了市场中潜在竞争程度与沉淀成本的大小,从而与市场份额和市场集中度一起共同描述了市场结构的基本特征。我们从规模经济壁垒、产品差异壁垒、政策法律壁垒和沉淀成本壁垒等方面来分析中国银行业的进入与退出壁垒,以推进银行业管制的放松,促进银行业效率的提高和制度的完善。(本文来源于《山东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0年02期)

胡雅芬[6](2009)在《中国高校出版产业的进入与退出壁垒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从产业组织理论视角出发对我国高校出版产业进入、退出壁垒进行实证量化分析,剖析其中出现的问题及形成原因,从而提出完善我国高校出版产业壁垒的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统计与决策》期刊2009年24期)

刘靖宇,张洁[7](2008)在《酿造行业进入和退出壁垒的量化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参考了研究企业进入行为的影响因素和市场效应的相关国内外文献,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研究企业进入与行业利润率之间双向动态关系的分析框架。在此框架内,分析了酿造业近年来高速发展过程中的企业进入和利润率变动,使用动态模型刻画了二者的相互关系,解释了为什么在利润率为负的情况下某些产业中企业进入仍然十分剧烈,同时从跨产业比较的角度测度了酿造产业总体的进入壁垒和竞争强度。(本文来源于《中国酿造》期刊2008年24期)

周绍东[8](2008)在《中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与行政性进入退出壁垒》一文中研究指出行政性壁垒对企业的技术创新行为产生了显着的负面影响,与经济性壁垒通过提高企业的市场势力而增强其技术创新能力不同的是,行政性壁垒使企业的技术创新行为发生了扭曲,并使其技术创新强度大幅度下降,并且,行政性退出壁垒对企业技术创新的负面作用相对更为严重。(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期刊2008年04期)

吴晶[9](2008)在《过度竞争的进入退出壁垒解释》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宏观经济平稳快速的发展,我国产业组织发生了一些积极的变化。但由于体制转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某些产业也已初显过度竞争的端倪。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过度竞争造成了产业内的生产能力大面积闲置,阻碍了稀缺经济资源向效率更高的产业部门转移。这不仅影响了竞争的效率和正常秩序,而且影响了产业的规模经济和市场绩效,减少了社会福利。本文试图结合我国产业发展所处的宏观经济背景,从进入退出壁垒角度对过度竞争的产生原因进行探讨,找到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目前,我国产业的过度竞争现象与已有文献中对过度竞争特征的描述有很大不同:(1)我国不仅在某些应该具有规模经济的竞争产业中存在市场集中度偏低的现象,即使在某些垄断行业也同样存在过度竞争现象;(2)企业的竞争手段单一化,价格战激烈而且涉及范围广;(3)国有企业在过度竞争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造成这些特殊性的原因主要是企业的进入退出壁垒在特定条件下发生了变化,失去了阻碍企业进入退出市场的作用。首先,从进入壁垒角度分析,在经济转轨的特殊时期,企业为抢占市场,可以通过各种方式降低规模经济和必要资本金的要求,并且运用大量从国外引进的先进技术组织生产。而且在这个时期,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使企业进入市场更加容易,造成了市场上参与竞争的企业过多,为过度竞争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其次,从退出壁垒角度分析,市场机制的不完善和企业的社会负担增加了企业的退出成本。同时,企业和政府在经济、政治上的密切关系也致使企业的退出行为受到多种因素的约束,不能够按照市场竞争规律优胜劣汰。本文的结论是:我国目前过度竞争现象的产生离不开转轨时期经济条件的约束,政府对经济的过多干预导致了企业进入退出壁垒的失效,阻碍了生产要素的流动,造成了过度竞争。所以解决过度竞争问题的基本思路也应该是让企业的决策以真实的生产经营为依据,让市场竞争规律发挥作用。(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08-04-10)

周绍东[10](2008)在《中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与行政性进入退出壁垒》一文中研究指出进入退出壁垒作为影响市场结构的重要因素,与企业的技术创新行为有着紧密联系。本文提出了判断产业是否存在行政性进入退出壁垒的甄别方法,并通过对企业技术创新强度的量化分析,从实证上指出行政性进入退出壁垒使中国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行为受到严重扭曲,技术创新强度也有所降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革财政体制和政绩评价标准,破除行政性产业壁垒,以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中国经济问题》期刊2008年02期)

进入退出壁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煤炭企业转型升级是完成煤炭行业"去产能"目标的重要途径,是实现煤炭企业从低附加值产业链中游向高附加值产业链上下游转移的重要方法。企业在转型过程中受到企业目前所在产业退出壁垒和企业转型目标产业进入壁垒的双重影响。通过静态平衡分析从理论上证明了进入壁垒、退出壁垒强度与企业利润负相关,同时这种影响会随着壁垒强度的提高而减弱,得出需面临高退出壁垒的煤炭企业更倾于向高进入壁垒的产业链上游转产的分析结果,通过相关度分析对结果进行了检验。最后,对实现"去产能"目标和优化煤炭产业结构提出了若干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进入退出壁垒论文参考文献

[1].章阳阳.地勘单位多元化业务探索——基于行业进入退出壁垒盈利性矩阵的分析[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8

[2].王林秀,郭缙.基于进入退出壁垒分析的煤炭企业转型策略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7

[3].邓芳芳,李鲁.中国制造业企业进入退出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对称性壁垒假说的研究[J].商业研究.2015

[4].李东琴.飞行员行业进入退出壁垒分析——兼评云南东航返航事件[J].现代商贸工业.2011

[5].房树人.转轨时期中国银行业的进入与退出壁垒分析[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10

[6].胡雅芬.中国高校出版产业的进入与退出壁垒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9

[7].刘靖宇,张洁.酿造行业进入和退出壁垒的量化测定[J].中国酿造.2008

[8].周绍东.中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与行政性进入退出壁垒[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8

[9].吴晶.过度竞争的进入退出壁垒解释[D].山东大学.2008

[10].周绍东.中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与行政性进入退出壁垒[J].中国经济问题.2008

标签:;  ;  ;  ;  

进入退出壁垒论文-章阳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