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发展类型设计论文-丁磊

森林发展类型设计论文-丁磊

导读:本文包含了森林发展类型设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近自然经营,杨桦次生林,林分结构,森林发展类型

森林发展类型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丁磊[1](2018)在《辽东山区退化次生杨桦林森林发展类型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改造辽东山区存在的一定面积的低质、低效天然次生林,本文以辽东山区20年生杨桦林为研究对象,对林分进行近自然经营,将林分诱导为异龄、复层的红松阔叶混交林,分析42年后的改造效果,在上述试验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退化杨桦林森林发展类型,模式林相为异龄、复层的红松-阔叶混交林,林分发展目标为木材生产、红松种子兼顾发挥水源涵养、游憩和文化功能。该森林发展类型的制定顺应了杨桦林的进展演替规律,能为辽东山区大面积退化次生林的修复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林业科技通讯》期刊2018年07期)

宁金魁[2](2009)在《北京西山地区典型植被类型森林发展类型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森林是陆地上最复杂的生态系统之一,是陆地生态平衡的重要保障。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森林的干扰越趋明显,未受人为干扰的原始林越来越少,而经过人为“修饰”的森林越加常见。在这种情况下,合理规划森林动态发展尤为显得重要。森林的变化发展由于人的干扰而更大剧烈,使得森林或正向发展,趋于稳定的、健康的森林结构,或逆向演替,趋于更加脆弱、更加衰退的森林状态。森林的动态变化进程带有一定的可预见性,这促使人们为了发挥森林的多功能效益而进行合理的森林动态规划。目前,以多功能性、动态性、合理性、可操作性为特征的森林动态发展规划逐渐成为新时期森林发展规划的重点。森林发展类型设计是近年来形成的一种新型的森林发展目标规划,注重森林的多功能的实现,严格遵循森林动态演替理论,充分借鉴潜在自然植被群落特征,考虑到实施操作的可能性等,使其成为现代林业经营模式之一的近自然森林经营模式的重要内容。本研究通过对西山地区典型植被类型的调查、分析及森林发展、潜在自然植被的研究,从森林正向发展的角度,并以优势树种、林分结构、森林主导功能和立地条件等为内容设计了油松林、侧柏林、栓皮栎林和刺槐林四种西山地区典型植被类型未来30a-50a的森林发展类型,并分别对其进行近自然度、林分优势度的评价。(1)根据林分的水平结构、垂直结构、更新层特征、林冠竞争因子、林分平均竞争指数和林木生长过程等要素分别将上述四个典型植被类型共58块样地按照“平方和距离法”进行聚类分析,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划分出各样地所处的发展阶段,并根据立地条件、社会需求、林分结构进行森林功能定位,设计森林目标发展类型,并给出了相应的森林经营的建议,设计结果分别是:17块油松林样地可划分了5个发展阶段,即叁个发展阶段(竞争生长阶段、质量选择阶段、相对稳定的近自然森林阶段)和两个过渡阶段(竞争生长向质量选择过渡阶段与质量选择向近自然森林过渡阶段),共设计出叁种目标发展类型,即油松复层异龄林、油松-栓皮栎混交林和栓皮栎-油松混交林。19块侧柏林样地可划分3个发展阶段,即竞争生长阶段、竞争生长向质量选择过渡阶段和质量选择阶段,设计出3种目标发展类型,即侧柏臭椿(栾树)混交林、侧柏栓皮栎混交林和侧柏母树林。16块栓皮栎林样地可划分3个发展阶段,即竞争生长阶段、竞争生长向质量选择过渡阶段和质量选择阶段,设计出一种目标发展类型,即栓皮栎复层异龄林。6块刺槐次生林样地根据林分是否处于衰退状态而设计出两种森林发展类型,一是衰退的刺槐次生林,设计的发展类型是元宝枫刺槐臭椿景观林;另一种是正常生长的刺槐次生林,设计的发展类型是刺槐栓皮栎混交林。(2)在近自然度评价方面,选取胸径级指数、单位蓄积量、更新幼苗情况、树种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地被物层分解情况、群落顶级适应值等七项指标作为近自然度的判定依据,通过层次分析法得出这七项指标的权重分别是0.0812、0.2037、0.09、0.0543、0.1831、0.1373、0.2504,并对上述七项指标进行标准化,而后通过灰色关联生成关联系数,结合其权重最后得到不同阶段油松林、侧柏林、栓皮栎林的近自然度,结果是:5个不同阶段油松林的近自然度由低到高分别是0.3423、0.5135、0.5358、0.56、0.9443,叁个不同阶段侧柏林的近自然度由低到高分别是0.3791、0.6523、0.7882,叁个不同阶段栓皮栎林的近自然度是0.514、0.6416、0.7397。(3)基于Kraft林木分级标准对林木划分为六个等级,即特优木、优势木、中庸木、被压木、濒死木和枯立木,并分别从林木优势等级多样性、优势等级分布和林分优势度等方面对油松林、栓皮栎林、刺槐林进行了评价,结果是:油松林、栓皮栎林和刺槐林的林木优势等级多样性分别为8.491、11.36和10.651;油松林的特优木密度最高,达481株/hm~2,栓皮栎林密度最大的林木等级是优势木和被压木,均为467株/hm~2,刺槐林内的濒死木和枯立木的密度最高,分别为116株/hm~2和53株/hm~2;油松林中特优木的胸高断面积为10.16m~2/hm~2,高于其余两种森林类型,而栓皮栎林中优势木、中庸木和被压木叁类林木的胸高断面积分别为6.51m~2/hm~2、2.43 m~2/hm~2和3.1 m~2/hm~2,高于油松林和刺槐林;油松林的林分优势度最高,为117,栓皮栎林次之,为69,刺槐林的林分优势度最低,为60.6。(本文来源于《北京林业大学》期刊2009-04-01)

宁金魁,陆元昌,夏兵,张志,国红[3](2008)在《北京山区油松林森林发展类型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北京山区不同阶段的油松林特点,规划设计出每个阶段油松林的发展目标类型,并制定出了相应的经营措施。根据林分结构特征及其功能的定位,将涉及到的17块油松林样地分为4个阶段,即竞争生长阶段、竞争生长向质量选择阶段的过渡阶段、质量选择阶段和近自然阶段。每个阶段均按照发展目标类型、主要指标、近期经营措施等方面进行设计。本研究期望对北京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和近自然化改造提供科学参考。(本文来源于《林业资源管理》期刊2008年05期)

丁磊,陆元昌,胡万良,孔祥文,徐庆祥[4](2008)在《红松人工林近自然森林经营发展类型及设计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辽东山区天然次生林区红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结合本地区人工诱导的阔叶红松林和地带性森林植被阔叶红松林的林分特征,根据近自然森林经营的方法和原则,按照商品林和公益林两种经营类型对红松人工林近自然森林经营技术进行了探讨。主要设计方法是对林分进行适度间伐后引入珍贵乡土树种(紫杉、红皮云杉、水曲柳、黄菠萝等)和中草药(人参、细辛、桔梗)以及山野菜(刺龙牙、刺五加),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红松人工林的发展类型,加速林分向辽东山区地带性森林植被阔叶红松林的演替进程。(本文来源于《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期刊2008-09-01)

丁磊,陆元昌,胡万良,孔祥文,徐庆祥[5](2008)在《红松人工林近自然森林经营发展类型及设计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辽东山区天然次生林区红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结合本地区人工诱导的阔叶红松林和地带性森林植被阔叶红松林的林分特征,根据近自然森林经营的方法和原则,按照商品林和公益林两种经营类型对红松人工林近自然森林经营技术进行了探讨。主要设计方法是对林分进行适度间伐后引入珍贵乡土树种(紫杉、红皮云杉、水曲柳、黄菠萝等)和中草药(人参、细辛、桔梗)以及山野菜(刺龙牙、刺五加),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红松人工林的发展类型,加速林分向辽东山区地带性森林植被阔叶红松林的演替进程。(本文来源于《森林可持续经营与生态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08-09-01)

张光辉[6](2008)在《森林发展类型设计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给出了森林发展类型的定义.分析了森林发展类型与森林经营类型的不同以及森林发展类型与森林类型的关系.提出了森林发展类型的设计要求、设计步骤、设计的技术方法.森林发展类型要实现森林的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3个目标的协调,追求总体利益的最优化.(本文来源于《林业调查规划》期刊2008年01期)

国红,陆元昌,雷相东,洪玲霞[7](2006)在《海南省白沙县加勒比松林森林发展类型设计及虚拟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Forest development type(FDT) is an expectation pattern for forest management object. Based on investigation data and reference to other stands data in the similar environment,FDT of Pinus caribaea in Baisha County,Hainan Province was designed. Accordidng to the condition of forest stand,it was the object to transform pure coniferous stand to close to nature stand with the structure of coniferous broadleafed mixed forest. On the other hand,visualization of FDT by LMS(landscape management system),was performed for management Pinus caribaea in future.(本文来源于《林业科学》期刊2006年S1期)

森林发展类型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森林是陆地上最复杂的生态系统之一,是陆地生态平衡的重要保障。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森林的干扰越趋明显,未受人为干扰的原始林越来越少,而经过人为“修饰”的森林越加常见。在这种情况下,合理规划森林动态发展尤为显得重要。森林的变化发展由于人的干扰而更大剧烈,使得森林或正向发展,趋于稳定的、健康的森林结构,或逆向演替,趋于更加脆弱、更加衰退的森林状态。森林的动态变化进程带有一定的可预见性,这促使人们为了发挥森林的多功能效益而进行合理的森林动态规划。目前,以多功能性、动态性、合理性、可操作性为特征的森林动态发展规划逐渐成为新时期森林发展规划的重点。森林发展类型设计是近年来形成的一种新型的森林发展目标规划,注重森林的多功能的实现,严格遵循森林动态演替理论,充分借鉴潜在自然植被群落特征,考虑到实施操作的可能性等,使其成为现代林业经营模式之一的近自然森林经营模式的重要内容。本研究通过对西山地区典型植被类型的调查、分析及森林发展、潜在自然植被的研究,从森林正向发展的角度,并以优势树种、林分结构、森林主导功能和立地条件等为内容设计了油松林、侧柏林、栓皮栎林和刺槐林四种西山地区典型植被类型未来30a-50a的森林发展类型,并分别对其进行近自然度、林分优势度的评价。(1)根据林分的水平结构、垂直结构、更新层特征、林冠竞争因子、林分平均竞争指数和林木生长过程等要素分别将上述四个典型植被类型共58块样地按照“平方和距离法”进行聚类分析,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划分出各样地所处的发展阶段,并根据立地条件、社会需求、林分结构进行森林功能定位,设计森林目标发展类型,并给出了相应的森林经营的建议,设计结果分别是:17块油松林样地可划分了5个发展阶段,即叁个发展阶段(竞争生长阶段、质量选择阶段、相对稳定的近自然森林阶段)和两个过渡阶段(竞争生长向质量选择过渡阶段与质量选择向近自然森林过渡阶段),共设计出叁种目标发展类型,即油松复层异龄林、油松-栓皮栎混交林和栓皮栎-油松混交林。19块侧柏林样地可划分3个发展阶段,即竞争生长阶段、竞争生长向质量选择过渡阶段和质量选择阶段,设计出3种目标发展类型,即侧柏臭椿(栾树)混交林、侧柏栓皮栎混交林和侧柏母树林。16块栓皮栎林样地可划分3个发展阶段,即竞争生长阶段、竞争生长向质量选择过渡阶段和质量选择阶段,设计出一种目标发展类型,即栓皮栎复层异龄林。6块刺槐次生林样地根据林分是否处于衰退状态而设计出两种森林发展类型,一是衰退的刺槐次生林,设计的发展类型是元宝枫刺槐臭椿景观林;另一种是正常生长的刺槐次生林,设计的发展类型是刺槐栓皮栎混交林。(2)在近自然度评价方面,选取胸径级指数、单位蓄积量、更新幼苗情况、树种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地被物层分解情况、群落顶级适应值等七项指标作为近自然度的判定依据,通过层次分析法得出这七项指标的权重分别是0.0812、0.2037、0.09、0.0543、0.1831、0.1373、0.2504,并对上述七项指标进行标准化,而后通过灰色关联生成关联系数,结合其权重最后得到不同阶段油松林、侧柏林、栓皮栎林的近自然度,结果是:5个不同阶段油松林的近自然度由低到高分别是0.3423、0.5135、0.5358、0.56、0.9443,叁个不同阶段侧柏林的近自然度由低到高分别是0.3791、0.6523、0.7882,叁个不同阶段栓皮栎林的近自然度是0.514、0.6416、0.7397。(3)基于Kraft林木分级标准对林木划分为六个等级,即特优木、优势木、中庸木、被压木、濒死木和枯立木,并分别从林木优势等级多样性、优势等级分布和林分优势度等方面对油松林、栓皮栎林、刺槐林进行了评价,结果是:油松林、栓皮栎林和刺槐林的林木优势等级多样性分别为8.491、11.36和10.651;油松林的特优木密度最高,达481株/hm~2,栓皮栎林密度最大的林木等级是优势木和被压木,均为467株/hm~2,刺槐林内的濒死木和枯立木的密度最高,分别为116株/hm~2和53株/hm~2;油松林中特优木的胸高断面积为10.16m~2/hm~2,高于其余两种森林类型,而栓皮栎林中优势木、中庸木和被压木叁类林木的胸高断面积分别为6.51m~2/hm~2、2.43 m~2/hm~2和3.1 m~2/hm~2,高于油松林和刺槐林;油松林的林分优势度最高,为117,栓皮栎林次之,为69,刺槐林的林分优势度最低,为60.6。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森林发展类型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1].丁磊.辽东山区退化次生杨桦林森林发展类型设计[J].林业科技通讯.2018

[2].宁金魁.北京西山地区典型植被类型森林发展类型设计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

[3].宁金魁,陆元昌,夏兵,张志,国红.北京山区油松林森林发展类型设计研究[J].林业资源管理.2008

[4].丁磊,陆元昌,胡万良,孔祥文,徐庆祥.红松人工林近自然森林经营发展类型及设计方法[C].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2008

[5].丁磊,陆元昌,胡万良,孔祥文,徐庆祥.红松人工林近自然森林经营发展类型及设计方法[C].森林可持续经营与生态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8

[6].张光辉.森林发展类型设计初探[J].林业调查规划.2008

[7].国红,陆元昌,雷相东,洪玲霞.海南省白沙县加勒比松林森林发展类型设计及虚拟实现[J].林业科学.2006

标签:;  ;  ;  ;  

森林发展类型设计论文-丁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