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民营企业发展对策研究

武汉市民营企业发展对策研究

一、武汉市私营企业发展的对策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韩启轩[1](2020)在《新博物馆理论视角下武汉市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研究》文中认为工业遗产是工业革命以来世界各地工业活动的重要成果,是各国、各城市进入工业时代后的重要见证,对于当地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历史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和科教价值。自“工业考古学”出现以来,世界各地对工业遗产的研究一直在进行,如何科学的对工业遗产进行保护和利用,将它们和现阶段人们的社会生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是至今仍旧存在的难题。武汉市是中国近代以来最有代表性的工业城市之一,拥有着丰富的工业遗产,经过社会各界十余年的努力,武汉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体系,但由于发展时间较短,仍存在着发展的瓶颈与困境,急需新的理论和思潮进行突破。本文的研究重点在于需要对新博物馆理论和实践进行准确的把握,同时还要对武汉工业遗产的形成过程和现状进行详细的梳理和归纳。只有将新博物馆理论的内涵、类型和核心理念梳理清楚,并明确武汉市工业遗产的形成背景及现有的价值,才能够做基于新博物馆理论对武汉市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的现状、问题进行分析,并探索武汉市工业遗产和新博物馆理论结合的相关对策措施。本文主要分为绪论、正文和结语三个部分:绪论首先交代了这篇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研究内容和重难点、研究方法和可能存在的创新点;并对包括新博物馆理论、工业遗产和武汉市工业遗产在内的国内外研究进行了梳理和总结。正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对新博物馆理论的发展历程和内容进行了梳理和归纳,分析了新博物馆理论在国内外的各种实践,着重研究了新博物馆理论和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实践案例。第二部分对1860年至1960年间武汉市工业遗产的形成和现状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分析。第三部分是在对武汉市工业遗产的特征和价值进行归纳的前提下,结合新博物馆理论,对武汉市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的现状及问题进行了详尽的分析。第四部分是在结合新博物馆理论的基础上,探索武汉市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的相关对策。结语主要对全文的内容进行了简单的归纳和概括,对文章的不足之处进行了反思,并提出了对未来的期望。

董少明[2](2020)在《我国国有企业并购重组:历史演进及发展模式(1984-2018)》文中提出并购重组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工具和手段,从过去国有企业激发活力,实现扭亏为盈和发展壮大,到当下国家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和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并购重组都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有必要从历史演进的大视角考察国有企业并购重组演进的阶段性特征和历史规律,在历史演进的分析中重新认识当下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的意义和作用,以更好的指导当下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的改革实践。基于此,本论文尝试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下,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相关理论知识,从历史和现实两个维度,遵循“理论分析——历史演进——实证研究——对策建议”的研究思路,对我国国有企业并购重组进行研究。论文首先梳理了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相关文献、理论,从而奠定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之后,着重从历史演进的视角考察国有企业并购重组发展的起步阶段(1984—1991)、转型阶段(1992-2002)和全面发展阶段(2003-2018),剖析各个阶段的背景、特点和成效;其次,论文对国有企业并购重组进行实证检验和绩效评价,总结了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的成绩,剖析了国有企业并购重组存在的问题和成因,并进一步构建计量回归模型实证检验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绩效的影响因素;最后,论文借鉴域外国家企业并购重组的经验,结合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顶层设计,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我国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的原则、目标和模式,厘析了国有企业并购重组中的主体定位和政府作用,并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导向下提升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绩效的对策建议,尤其要加强“顶层设计”,强调“法治企业”,构建完善的产权保护体系和破产清算体系,以及建立资本市场淘汰机制和建立稳定的失业保障体系。

姜鑫[3](2019)在《武汉市私营企业社会保险费征缴研究》文中认为作为国家统筹资金重要来源之一的社会保险费,其征缴的情况直接关系社会劳动者的现实利益。在我国经济向提档升级转变的阶段性过程中,经济逐渐由粗放增速转向平稳提质,转型压力迫使企业普遍要求降费减负。同时老龄化社会的压力下,医疗、养老的支出也在持续增加,社保的缺口也在持续加大。私营企业是我国的经济主体部分,全国私企数量占企业总数近80%,是社保的主要部分。社保对私企而言意味着负担和压力,这使得私企在缴纳社保中存在逃费问题。这里面有社保体制、国家政策、企业道德、个体等多重因素。私企社保是整个社保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析武汉市私营企业社会保险费的征缴规律,希望能够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制和社保费的征收监管体系。武汉市在遵循国家和湖北省的规定前提下出台相关的办法和意见,对全市的社保保险制度进行了规范,费率方面,养老保险27%、医疗保险10%、失业险1%、生育险0.7%、工伤险从0.2%-1.9%。五险缴纳68769户,参保人数279万人。武汉私企社保的征管虽然不断的完善,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在访谈和调研中了解到主要问题有:“部门共治”的社保费管理模式导致管治能力先天不足、逃费稽查困难,惩治力度低、存在“重税轻费”观念,业务能力不足、私营企业社会保险费缴纳意愿不足、私营企业从业人员流动性大,人员核定困难、私营企业利润较低,社保基数增长较快,社保费缴纳压力大等。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本文提出的建议在于:建立“权责统一”的社保制度,提高统筹级次实行税务部门全责征缴、加强社保费征收的管理措施,建立更加完善的社会征信平台、增加对社保费征缴工作的考核力度,加强对私营企业社保政策的宣传加强激励,建立社保费征缴激励机制、完善私营企业职工工资制度,加强私营企业职工的教育和培训、制定合理的社保政策,适当降低私营企业社保费负担。

庄泳[4](2019)在《共享单车管理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成都市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日益繁荣和互联网技术的升级普及,人们对公共交通的发展也出了更多的要求,与此同时城市交通拥挤问题越来越严重。在城市居民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中,共享单车应需而生,成为高交通通达性,降低出行成本的可选模式,在共享单车实现一定普及后,成为准公共交通出行模式。共享单车的应用,是绿色发展的科学之举,有利于能源的节约和环境污染问题的解决,还可以降低道路拥挤程度,解决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的同时,也为城市市民供了锻炼身体的方式。我们在认可共享单车的益处同时,也要对其不足有个客观的了解,共享单车是最近几年才投入使用的全新事物,在网络技术高度发展的背景下,出现了大大小小的共享单车企业,而政府目前还无法对这些共享单车企业的运作进行全方面的监督,共享单车的全面发展需要政府的有效引导,如果政府无法发挥其有效引导作用,那么共享单车的发展前景就会令人堪忧。结合公共管理理论,文章将共享单车看作准公共物品,对其准公共物品性质进行分析,探讨在城市实现有效发展的过程中共享单车所发挥的作用,进一步根据国内外有关共享单车的相关资料,其中特别针对于成都市现阶段共享单车的发展情况进行了研究,剖析了成都市共享单车发展的不足,比如政府管理思维不合理、运营环境缺乏秩序化、市场恶性竞争等。以此为基础,文章以准公共物品理论为基础,给出问题应对策略,比如对共享单车行业加以规范约束,更新管理机制等,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在推动共享单车长远发展方面有所帮助,让共享单车在共享经济时代建设中更好地扮演好自身角色。

周蓉[5](2019)在《武汉市中小企业融资政策研究》文中指出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中小企业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因为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这类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一系列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获得资源有限以及融资困难等,这些都对中小企业的顺利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如果希望能够解决中小企业在融资方面的问题,那么必须充分发挥政府所具有的作用,进一步提高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而学术界关于中小企业的融资也提出了较多的见解,这样能够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但是因为存在的问题较多,还需要对此方面进行不断的研究。本文选取武汉市中小企业作为研究对象,结合现有的实际情况来看,武汉经济的发展趋势是平稳进步,但是融资问题依然影响着中小企业的正常运营,对武汉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根据武汉中小企业融资目前所处的实际情况,本次研究从融资相关理论知识入手,并且把武汉市中小企业作为具体对象,分析其融资目前所处的具体情况以及面临的问题,并且和其它区域类似企业融资以及国外中小企业融资进行分析比较,从而帮助武汉市政府帮助中小企业融资寻找合适的方式,并且提出了具体的融资对策,以期对政府解决武汉市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提供现实指导。同时,本文也将有助于政府扶持中小企业融资政策制度的制定,特别是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郑学伟[6](2019)在《中央私营企业局研究(1949-1952)》文中研究表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私营工商业在经济发展中占有较大比例,发展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营工商业,对于发展繁荣经济、保障战争供给、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更好地发挥私营工商业的积极作用,党确立了保护私营工商业的政策,逐渐确立并完善了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并在建国后发布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确立了保护私营工商业发展的政策。但同时,在各地具体执行党的私营工商业政策的过程中,曾出现过分打击私营工商业、急于消灭私营工商业的“左”的错误,以及过于依赖私营工商业、不敢同私营工商业开展必要斗争的右的错误。针对这种情况,为加强对私营工商业的领导,更好地发展私营工商业,党建立了工商局。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以及新接管城市工商局的建立,为建国后中央一级私营工商业管理机构的建立,奠定了组织基础、积累了工作经验。建国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设立财政经济委员会,下设中央私营企业局、中央外资企业局,开展私营工商业、外资企业相关工作。中央外资企业局作为单独建制的单位,存在的时间并不长,1950年3月,中央外资企业局与中央私营企业局合署办公,中央私营企业局设立了外资企业处。中央私营企业局成立后,开展了促进私营工商业恢复发展的基础性工作,积极宣传阐释党的私营工商业政策,对私营工商业普遍实行工商业登记,全面掌握私营工商业发展动态,以及私营工商业者思想动态;为改变建国初经济落后的局面,中央私营企业局积极做好发展私营工商业的除旧布新工作,全面清理、接管官僚资本、敌伪产业,开展私营企业重估财产调整资本工作,并为鼓励私营工商业发展、增强私营工商业投资的积极性,拟定了《私营企业暂行条例》及施行办法等。同时,中央私营企业局还从筹建全国及各级工商业联合会、开展商标注册监管、外资企业注册监管等方面,做好保护、促进私营工商业发展的相关工作。建国初期,在国家财经统一后,由于市场物价稳定,由恶性通货膨胀形成的虚假购买力消失,出现市场需求不足的情况,私营工商业发展较为困难。针对此,党和国家确定了调整工商业的方针,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在此过程中,中央私营企业局及时掌握对于私营工商业管理机构、私营工商业发展的意见、建议,具体组织召开了七大城市工商局长会议,确立了开展加工订货、扩大城乡物资交流等一系列调整工商业的政策措施。加工订货工作以中央私营企业局、各地工商局为牵头部门开展,在加工订货工作中极为重要的经济合同监管职能,也自然主要由其承担。在此过程中,为更好地开展工商业调整工作,加强中央私营企业局同各地工商局的工作联系,1950年7月15日,以政务院周恩来总理名义署名发布了《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关于调整公私关系加强私企局工作决定》。中央私营企业局开展的调整工商业相关工作,为私营工商业的恢复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开展加工订货的过程,同时是政府财政工作部门、国营经济将私营工商业纳入计划生产,对私营工商业开展改造的过程,其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限制与反限制的斗争。经济形势不好时,私营工商业会要求国家加大加工订货的力度,经济形势好时,私营工商业就会以各种形式抵抗国家的加工订货。到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私营工商业更是出现以次充好、偷工减料等情况,极大危害了抗美援朝志愿军及人民群众的利益。面对这种情况,中央指示开展了“三反”“五反”运动,进一步加大对私营工商业的改造力度,使私营工商业更好地在国营经济的领导下,按照国家经济计划,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但同时,“三反”“五反”运动,使私营工商业再一次出现了发展困难、歇业大量增加、城乡物资交流不畅等情况。在这种形势下,中央开展了第二次工商业调整工作。在此过程中,中央私营企业局及各地工商局重点开展了进一步规范加工订货、进一步加强对私营企业的监督改造、进一步扩大城乡物资交流等调整私营工商业的相关工作。1952年11月,中央私营企业局改名为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从隶属于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改为直接隶属于政务院。中央私营企业局的建立,是建国初经济发展客观形势的需要,中央私营企业局改为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同样是为加强对私营工商业管理这一客观形势发展的需要。从中央私营企业局到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是私营工商业管理机构力量增强的过程,同时是同地方工商局联系不断加强,建立更完备的工商行政管理体制,增强改造私营工商业工作力度的过程,这些都为后来开展的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坚实基础。

肖雅予[7](2019)在《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合法权益保障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广州市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合法权益保障关系到国家的政治稳定、民族平等与团结、城市民族工作的发展等,需要引起重视。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权益保障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政治参与权、就业平等权、发展权等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障。近年来,随着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数量急剧上升,在给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权益保障带来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如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就业权、受教育权及社会保障权等仍得不到充分保障。本文以广州市为例,对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合法权益保障的问题及对策展开研究,既有利于进一步维护少数民族权益,遏制歧视和伤害少数民族人民言行的发生,促进少数民族人口顺利融入城市生活,也是对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力,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必要回应。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合法权益保障”为直接对象,综合运用民族学、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知识,在厘清概念、特点、国内外相关经验的基础上,运用问卷调查法及深入访谈法对广州市的110位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合法权益保障的现状、问题、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进行调研。通过调研,笔者发现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维护权益的主体文化水平整体不高、权益保障的行为选择呈现多样化趋势、权益保障需求多元化且具有民族特色。根据现状,笔者发现当前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合法权益仍存在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就业平等权、文化教育权、风俗习惯权、宗教信仰权、享有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险权等得不到充分保障的问题,这与权益保障法律法规体系不够完善、权益保障工作机制相对不够健全、主体对权益政策的了解程度不到位、主体的维护权益意识待加强及主体适应能力不足等因素是密切相关的,需要通过完善少数民族权益保障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大城市少数民族合法权益保障的工作力度、建立健全城市民族工作上下联动的机制、加强维护少数民族合法权益的宣传教育以及努力提升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自身能力等对策加以解决。

何建鹏[8](2019)在《武汉市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承接主体绩效评价的实证研究 ——以中小学生暑期游泳服务为例》文中认为以平衡计分卡和公共满意度为理论基础,结合实证分析,对公共体育服务承接主体的绩效进行研究,一方面有助于丰富公共体育服务绩效评价理论体系、促进理论创新,另一方面有利于发现、解决公共体育服务承接主体存在的问题,完善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的举措,实现公众对公共体育服务的预期期望,提高公众满意度。本文以2017年武汉市政府购买青少年游泳服务的40个承接主体和1434个参与人员为调查样本量,运用专家咨询法、文献资料法、层次分析法、数理统计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对公共体育服务承接主体的绩效进行了理论研究、指标研究、实证研究、问题与优化对策研究,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首先,构建公共体育服务承接主体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涵盖4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22个三级指标,运用SPPSS17.0软件计算各指标的单权重和三级指标的综合权重,并对三级指标进行排序。其次,对公共体育服务承接主体绩效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团队从财务、服务对象、内部流程、学习与发展四个方面考察承接主体对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效果与运作效率。再次,对公共体育服务承接主体的绩效进行分类性模糊综合评价和总体性模糊综合评价,评价结果显示:财务、内部流程评价为较好,学习与发展评价为一般,服务对象评价为非常好,参与活动的对象满意度很高,总体评价为非常好。最后,探讨公共体育服务承接主体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简而言之,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部分游泳池盈利能力不足、救生员工资收入偏低、游泳场馆辐射范围小、宣传渠道有待开发、游泳场馆经营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据此提出的优化对策有:减费降税,建立补贴奖励机制、培育游泳行业组织、提高宣传力度,创建专属APP、建立免费游泳场馆筛选指标,引入招投标机制、加强政府监督,完善政策法规。

武汉市统战理论政策研究招标课题组,李安辉,张俊[9](2019)在《武汉市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管理技术人员统战工作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管理技术人员是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力量,做好这一群体的统战工作关系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和统战工作的发展。本文遴选武汉市洪山区36家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通过调查与问卷分析,分析武汉市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管理技术人员具有的共同特征,揭示了做好其统战工作面临的主要困境,并提出对策建议。

关皓明[10](2018)在《基于演化弹性理论的沈阳老工业城市产业结构演变机理研究》文中认为产业结构不断演变是推动城市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原因,关于产业结构演变研究始终是学术界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全球化背景下的区域经济面临越来越多的扰动和危机,产业结构演变研究始终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新的挑战。老工业城市相比于新兴工业城市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面临着更大的困难,其调整改造对于任何国家而言都是一项艰巨的难题。目前,中国大多数老工业城市产业结构仍处于由工业为主向工业与服务业并重的调整阶段,其中东北地区老工业城市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更加迫切。2013年以来,东北地区经历前十年经济的快速增长后呈现“断崖式下跌”,以沈阳市为代表的“新东北现象”再度引起了学界、政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基于演化弹性理论的区域经济弹性研究已成为西方经济地理学者研究经济复苏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理论工具,演化弹性理论可为认知区域产业结构长期的动态演变过程及内在机制提供新的理论视角。所以本论文将演化弹性理论应用到老工业城市产业结构演变研究中,丰富了城市产业结构的理论维度,拓宽了演化弹性理论的应用范畴。论文比较分析了沈阳市与其他典型老工业城市产业结构变动的差异性,构建了基于演化弹性理论的产业结构演变分析框架,分析了沈阳市产业结构演变机理,以期为科学认知以沈阳市为代表的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演变规律以及为新一轮振兴东北实践提供理论参考。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通过对产业结构演变、演化弹性、老工业城市经济发展等国内外研究进展及相关基础理论进行系统梳理,将演化弹性理论引入到城市产业结构研究中,构建基于演化弹性理论视角的城市产业结构演变分析框架。2.选取上海市、天津市、重庆市、武汉市、西安市、哈尔滨市作为沈阳市的比较对象,从改革开放以来三次产业结构、第二产业内部的轻重工业结构、所有制结构、企业规模结构、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及主要服务业结构等维度比较分析了7个老工业城市的产业结构变动过程,比较分析沈阳市产业结构变动的特征。3.从宏观产业层面,需要分别研究区域弹性的外在特征和内在特征。产业增长弹性是区域弹性的外在特征,区域新老路径产业结构变动是区域弹性内在的长期特征。首先分析了三次产业以及制造业高中低三类技术产业增长的弹性特征,识别了影响三次产业结构变动、制造业结构变动的关键产业。其次,识别出沈阳市长期制造业内部结构演化过程中的新老路径产业,老路径产业由机械工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三个产业构成,新路径产业由食品加工与制造、计算机及通信电子设备、非金属矿物制品三个产业构成,并对新老路径产业增长的适应能力以及二者之间结构变化进行了分析。最后,总结出沈阳市产业增长弹性变化过程中的产业结构响应特征。4.新优势产业进入和老优势产业退出是区域产业结构演化过程中区域弹性内在的短期特征。从产业关联与产业结构演变的关系出发,选取全国作为横向比较对象,分析了20042013年沈阳市制造业比较优势产业进入退出特征及路径创造。5.从微观企业层面,衡量区域弹性需要研究新企业进入和老企业退出所引起的创造性破坏过程。企业动态引发产业结构变化。从企业所属产业类型、空间分布、市场主体类型的企业异质性角度分析了20012013年沈阳市新老路径产业企业动态的变化特征,进而分析沈阳市产业结构演变特征。6.适应性循环模型可为从演化弹性视角认知区域经济与产业发展动态复杂过程提供理论分析框架。根据适应性循环模型,对2001年以来沈阳市产业发展进行阶段划分,重点研究了不同阶段产业适应过程与产业结构演变。论文主要研究结果与结论包括:1.本文构建了基于演化弹性理论的城市产业结构演变分析框架,具体从宏观产业、微观企业以及区域经济适应性循环过程三个层面展开。从宏观产业层面,产业增长能力是区域弹性的外在特征,区域新老路径产业结构变动是区域弹性内在的长期特征,不断发生的优势产业进入与退出是区域弹性内在的短期特征;从微观企业层面,区域弹性表现为企业动态引发的产业结构变化;从区域经济适应性循环过程层面,产业系统适应发展过程中区域弹性表现为周期性特征。2.改革开放以来,沈阳市三次产业结构变化幅度大,尤其是2002年以来沈阳市三次产业结构变动表现出与其他典型老工业城市相反的变化趋势,突出特征是第二产业比重重新大幅度提升,二三产业之间结构协调性较差。制造业企业所有制改革成效明显,私营企业发展迅速并占据主导,但私营企业发展过程中大企业发展不足,尤其是代表现代企业的股份有限公司比重较低,说明沈阳市私营企业中大企业较少,主要以小企业为主的企业规模结构。2003年以来,沈阳市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服务业水平有所提升但仍相对较低。3.改革开放以来,受宏观经济运行周期的影响,沈阳市产业增长能力表现出“收缩-扩张”的变换波动特征,第二产业增长能力表现出更强的扩张力和收缩力。三次产业结构转换方向具有较大的波动性,其中1990s和2012年以来的经济结构服务化的快速提升并非是产业结构主动调整的结果,而是第二产业增长失速造成的。1999年以来沈阳市制造业高端化进程放缓且缺乏稳定性。尤其是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实施以来,沈阳市中低端产业表现出更强的扩张力和收缩力。沈阳市老路径产业增长能力具有“收缩-扩张”连续变换的周期性特征,对制造业结构演变进程影响较大,其中老路径增长能力的下降主要是由于创新能力不足造成的。新老路径演变中新路径发展呈现低端化特征。21世纪初以来,沈阳市新老路径在经济外向度和创新两方面的发展水平低且波动程度大,其中以机械、交通、电气等产业构成的老路径产业市场化改革进程较慢。4.利用2004、2008、2013年沈阳市和全国制造业(大中类)三次普查数据研究发现,20042008年沈阳市制造业结构多样化增强,产业结构演变的路径创造表现为路径突破特征,新形成的比较优势产业主要集中在低端和高端制造业,与此同时一些具有传统比较优势的高端制造业相继退出;20082013年沈阳市制造业结构多样化降低,产业结构演变的路径创造表现为路径依赖特征,新比较优势产业主要集中在高端制造业,老比较优势产业退出主要集中在低端和中端制造业。5.通过对注册资本在1000万以上的制造业企业动态变化研究发现,20012013年期间,新、老路径产业的企业动态特征均呈现企业进入减少,企业退出增加,区域弹性降低。企业动态与产业结构变化方面,企业数量变化所反映的新老路径产业结构趋向以老路径产业为主的不平衡方向发展。企业动态与产业空间结构变化方面,新路径产业企业空间分布朝向均衡空间发展,老路径产业企业空间依旧是以铁西区(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主的非均衡空间发展。企业动态与产业市场主体类型结构变化方面,新路径产业市场主体类型结构朝向以私营企业为主的非均衡方向发展,老路径产业市场主体类型结构与新路径产业相似,其中私营企业数量比重更高。6.依据适应性循环模型分析框架,2001年以来,沈阳市产业系统在潜力值、关联度、弹性值三个属性变化影响下经历了阶段性变化,目前正处于由维持向释放过渡的阶段。其中,开发阶段-维持阶段(20012008年),沈阳市产业结构相关多样化逐步提升,产业结构趋向合理化发展,产业系统的适应能力有所提升。老路径产业创新水平有所提升,新老路径产业集聚资本的能力均显着提升,新老路径产业实现快速发展,二者结构相对稳定。老路径产业内部结构发生转换,机械工业和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提升了老路径产业的适应能力,新路径产业内部发生转换,农副食品加工业和非金属矿物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抵消了计算机及通信电子产业放缓带来的消极影响稳固了新路径产业发展。维持阶段-释放阶段(20092015年),沈阳市产业结构相关多样化下降显着,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降低。新老路径产业创新水平相对较低,新产品少,集聚资本、科技人才的竞争能力显着下降,新老路径产业增速放缓,其中新路径产业增速下滑明显,新老路径产业结构演变进程放缓。老路径产业内部结构发生转换,机械工业增速显着下滑降低了老路径产业的适应能力,新路径产业内部三个产业之间结构保持稳定,缺少抵消产业衰退造成的消极影响的能力,导致新路径产业适应能力下降。

二、武汉市私营企业发展的对策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武汉市私营企业发展的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新博物馆理论视角下武汉市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一) 新博物馆理论的国内外相关研究
        (二) 工业遗产的国内外相关研究
        (三) 武汉工业遗产的相关研究
    四、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一) 研究内容
        (二) 研究方法
    五、研究重难点和可能存在的创新点
        (一) 研究的重难点
        (二) 可能存在的创新点
第一章 新博物馆理论的发展与实践
    一、新博物馆理论的发展
        (一) 发展历程
        (二) 新博物馆学与传统博物馆学的对比
    二、新博物馆理论的内容
        (一) 核心理念
        (二) 基本原则
        (三) 工作目标
        (四) 组织与结构
    三、新博物馆理论的实践
        (一) 生态博物馆
        (二) 社区博物馆
    四、新博物馆理论与工业遗产的结合实践
        (一) 克勒索-蒙特梭煤矿社区生态博物馆
        (二) 铁桥峡博物馆
第二章 武汉市工业发展历程与工业遗产的形成
    一、清代末期(1861-1911):武汉工业的起步与崛起
        (一) 《天津条约》与武汉工业的起步
        (二) 张之洞与武汉工业的崛起
        (三) 清代末期形成的工业遗产
    二、民国初期(1912-1937):武汉工业的黄金期与波动
        (一) 民国初年武汉工业的黄金期
        (二) 20年代末30年代初武汉工业的波动
        (三) 民国初期形成的工业遗产
    三、战乱时期(1937-1949):武汉工业的萧条与挣扎
        (一) 抗战西迁与武汉工业的萧条
        (二) 抗战胜利后武汉工业的挣扎
        (三) 战乱时期形成的工业遗产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1950-1960):武汉工业的复兴与飞跃
        (一) 政策扶持下武汉工业的恢复
        (二) 一五期间武汉工业的飞速发展
        (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形成的工业遗产
第三章 武汉市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现状及问题
    一、武汉市工业遗产的价值与特征
        (一) 武汉市工业遗产的价值
        (二) 武汉市工业遗产的特征
    二、武汉市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现状
        (一) 武汉市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政策
        (二) 武汉市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模式
    三、武汉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存在的问题
        (一) 原真性受到破坏
        (二) 民众参与度不高
        (三) 市场开发有限
        (四) 集聚效应不明显
        (五) 教育功能缺失
第四章 武汉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展望
    一、武汉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之间的关系
        (一) 保护和利用具有相同目的的统一性
        (二) 保护和利用具有相互制约的矛盾性
        (三) 保护与利用具有相辅相成的促进性
    二、武汉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对策
        (一) 保存工业遗产原真性
        (二) 加强社区参与
        (三) 重建集体记忆
        (四) 发挥教育功能
        (五) 提升经济价值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2)我国国有企业并购重组:历史演进及发展模式(1984-2018)(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二、国内研究综述
        三、文献评述
    第三节 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
    第四节 主要创新点与研究不足
        一、主要创新点
        二、研究存在的不足
第一章 国有企业并购重组:范畴界定和理论基础
    第一节 国有企业并购重组基本概述
        一、研究范畴界定
        二、国有企业并购重组动因分析
        三、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的类型
    第二节 企业并购重组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资本流动与资本集中理论
        二、现代西方企业重组理论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第二章 国有企业并购重组之历史演进:起步阶段(1984-1991)
    第一节 起步阶段并购重组的背景
        一、现实背景——国有企业普遍亏损
        二、理论背景——对“两权分离”的认识突破
    第二节 起步阶段并购重组的特点
        一、企业兼并的目标转向自觉优化经济结构
        二、交易的自发性与政府干预并存
        三、兼并方式以承担债务式和出资购买式为主
        四、局部产权交易市场开始兴起
    第三节 起步阶段并购重组的地方探索
        一、成都并购重组的特色和成效
        二、武汉并购重组的特色和成效
        三、保定并购重组的特色和成效
第三章 国有企业并购重组之历史演进:转型阶段(1992-2002)
    第一节 转型阶段并购重组的背景
        一、中国经济制度环境的变迁
        二、企业重组受到政府高度重视
        三、各类市场体系的建立
        四、国企脱困和国企改革任务
    第二节 转型阶段并购重组的特点
        一、产权市场普遍兴起
        二、企业并购的规模逐步扩大
        三、政府积极参与引导
        四、上市公司并购成为热点
        五、部分中国企业开始参与跨国并购
        六、外商并购国有企业成为新景观
    第三节 转型阶段的并购重组成效
        一、国企成功脱困
        二、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三、利用国内国外资本市场
第四章 国有企业并购重组之历史演进:全面发展阶段(2003-2018)
    第一节 全面发展阶段并购重组的背景
        一、中国融入全球化经济发展
        二、鼓励混合所有制发展
        三、法律法规逐步健全
    第二节 全面发展阶段并购重组的特点
        一、战略并购成为企业并购的重点
        二、国企大型跨国企业的出现
        三、以横向整合与纵向整合为主
    第三节 全面发展阶段并购重组取得的成效
        一、国企各项经济指标增长迅速
        二、国有企业国际竞争力稳步提升
        三、国有企业治理规范化
第五章 国有企业并购重组制度演进:绩效、问题与成因
    第一节 国企并购重组取得的辉煌成绩
        一、优化了产业布局,提升了社会资源配置效率
        二、提高了资产证券化率,促进了资本市场的发展
        三、盘活了国有资产,提升了国有企业经营绩效
    第二节 国企并购重组存在的问题
        一、并购重组过程中国有资产流失严重
        二、并购支付方式和融资渠道单一
        三、盲目规模扩张与多元化转型并存
        四、标的公司资产质量差导致并购效率低下
        五、并购双方缺乏深层次整合
        六、海外并购重组困难重重
    第三节 国企并购重组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
        一、企业并购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二、政府“缺位”和“越位”现象并存
        三、中介机构和资本市场尚不发达
        四、企业自身条件缺乏
第六章 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绩效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第一节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国有企业并购下政府与国企高管的行为动机分析
        二、国企高管行为影响并购绩效的研究假设
    第二节 变量选择和数据来源
        一、变量选择
        二、数据来源
    第三节 数据描述性分析
        一、主要变量统计描述
        二、变量趋势分析
    第四节 计量模型设定
        一、实证基本模型设定
        二、面板数据模型
    第五节 实证结果分析
        一、面板数据模型形式检验
        二、计量模型估计及结果分析
第七章 域外国家企业并购重组的经验借鉴
    第一节 美国企业并购重组的经验借鉴
        一、美国企业并购重组概况
        二、美国企业并购重组特点及经验借鉴
    第二节 日本企业并购重组经验借鉴
        一、日本企业并购重组概况
        二、日本企业并购重组特点及经验借鉴
    第三节 法德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经验借鉴
        一、法德国有企业并购重组概况
        二、法德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特点及经验借鉴
    第四节 发展中国家企业并购重组经验及教训
        一、发展中国家企业并购重组概况
        二、发展中国家企业并购重组特点及教训
第八章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导向下国企并购重组:原则、目标与模式
    第一节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导向下国企并购重组时代特征
        一、通过调整结构来优化供给侧的重组方式
        二、在重组中解决亏损企业与多余的产能
        三、并购重组与混合所有制改革同步进行
    第二节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导向下国企并购重组原则
        一、最大限度地释放和激发国有企业竞争力
        二、在国企并购重组中推进国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三、在国企并购重组中促进产能的优化配置
    第三节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导向下国企并购重组目标导向
        一、促进宏观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
        三、服务“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
    第四节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导向下国有企业并购重组模式
        一、横向重组模式
        二、纵向重组模式
        三、混合重组模式
        四、策略联盟重组模式
第九章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导向下国企并购重组:主体定位与政府作用
    第一节 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的主体分析
        一、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不宜作为国企并购重组的主体
        二、国有大型企业集团在国有企业并购重组中凸显优势
        三、市场在资源配置起决定作用
    第二节 政府在国有企业并购重组中的作用
        一、政府在国有企业并购重组中的正面效应
        二、政府在国有企业并购重组中的负面效应
    第三节 政府在国企并购重组中的角色定位
        一、政府是国企并购重组中政策引导者
        二、政府是国企并购重组中宏观调控者
        三、政府是国企并购重组中信息中介者
        四、政府是国企并购重组中服务者
        五、政府是国企并购重组中具体监督者
    第四节 政府在国有企业并购重组中的制度创新
        一、保持国有资产管理权的独立性
        二、完善法律制度
        三、营造公平竞争的并购重组环境
        四、制定国有企业并购重组战略规划和指导政策
第十章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导向下国企并购重组:政策建议
    第一节 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指导思想
        一、深化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的顶层设计
        二、强化并购重组的理念共识
        三、明确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的指导思想与基本要求
    第二节 强调“法治企业”,突出国企总法律顾问作用
        一、全面打造法治企业
        二、深化国有企业总法律顾问制度建设
    第三节 构建完善的产权保护体系及破产清算体系
        一、建立健全产权保护体系
        二、构建破产清算体系
    第四节 建立资本市场淘汰机制
        一、加快证券市场的规范化发展
        二、完善资本市场退市制度
        三、健全资本市场推动并购重组的作用机制
    第五节 建立稳定的失业保障体系
        一、健全失业保险制度,发挥社会托底作用
        二、加大失业救助力度,维护社会稳定
        三、完善再就业服务保障机制,促进再就业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3)武汉市私营企业社会保险费征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4 可能的创新之处
2 理论基础及概念界定
    2.1 理论基础
    2.2 相关概念界定
3 武汉市私营企业社会保险费征缴现状
    3.1 武汉市社会保险费征缴的基本模式
    3.2 武汉市社会保险费征缴的基本标准
    3.3 武汉市私营企业社会保险费征缴的主要流程
    3.4 武汉市私营企业社会保险费征缴的效果和收入情况
4 武汉市私营企业社会保险费征缴存在的主要问题
    4.1 “部门共治”的社保费管理模式导致管治能力先天不足
    4.2 逃费稽查困难,惩治力度低
    4.3 存在“重税轻费”观念,业务能力不足
    4.4 私营企业社会保险费缴纳意愿不足
    4.5 私营企业从业人员流动性大,人员核定困难
    4.6 私营企业利润低,社保费缴纳压力大
5 武汉市完善私营企业社会保险费征缴的对策
    5.1 建设“权责合一”的社保费管理制度,提高社保统筹级次
    5.2 加强社保费征收管理措施,建立更加完善社会征信平台
    5.3 加大社保费征缴工作考核力度,强化私营企业社保政策宣传
    5.4 提高私营企业参保积极性,建立社保费征缴激励机制
    5.5 完善私营企业职工工资制度,加强教育和培训
    5.6 制定合理的社保政策,降低私营企业社保费负担
结束语
注释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4)共享单车管理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成都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的背景
        1.1.2 选题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创新与不足
第2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共享单车
        2.1.2 共享单车的管理
        2.1.3 准公共物品
        2.1.4 准公共物品的主要特性
        2.1.5 共享单车的准公共性
    2.2 理论基础
        2.2.1 新公共服务
        2.2.2 协同治理
第3章 成都市共享单车发展及管理现状
    3.1 成都市共享单车发展概况
        3.1.1 现实交通需求
        3.1.2 市民客观选择
    3.2 成都市共享单车使用及管理现状
        3.2.1 使用情况
        3.2.2 管理现状
第4章 成都市共享单车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成都市共享单车管理的问卷、访谈提纲的设计与实施
        4.1.1 调查问卷、访谈提纲的设计
        4.1.2 调查问卷、访谈提纲的内容
        4.1.3 问卷发放和样本选择
        4.1.4 问卷回收和数据分析
        4.1.5 调查问卷与访谈总结
    4.2 成都市共享单车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4.2.1 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
        4.2.2 基础配套设施不全
        4.2.3 存在交通安全隐患
        4.2.4 造成资源浪费
        4.2.5 行业准入门槛低
        4.2.6 宣传引导不到位
    4.3 成都市共享单车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3.1 消费中非竞争性不足
        4.3.2 对使用者排他性不足
        4.3.3 盈利性的不可持续性
        4.3.4 负外部性引发的社会成本巨大
第5章 国内共享单车管理经验及启示
    5.1 深圳
    5.2 上海
    5.3 武汉
    5.4 国内经验的启示
第6章 成都市共享单车可持续发展的管理对策建议
    6.1 成都市共享单车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思路
    6.2 成都市共享单车可持续发展的管理原则
        6.2.1 坚持协同共治
        6.2.2 坚持服务为本
        6.2.3 坚持改革创新
        6.2.4 坚持规范有序
    6.3 成都市共享单车管理中政府的职责
        6.3.1 监督职责
        6.3.2 服务职责
        6.3.3 引导职责
    6.4 成都市共享单车可持续发展的管理对策建议
        6.4.1 政府方面
        6.4.2 企业方面
        6.4.3 用户方面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成都市共享单车管理调查问卷
附录 B 成都市共享单车管理访谈提纲

(5)武汉市中小企业融资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2 政府扶持中小企业融资中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中小企业的界定及地方政府的经济职能
    2.2 政府干预经济理论
    2.3 信息不对称理论
3 武汉市中小企业融资政策的现状分析
    3.1 武汉市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
    3.2 武汉市政府扶持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3.3 武汉市融资扶持政策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
    3.4 国内优秀地方政府扶持下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对比
4 武汉中小企业融资政策调查及问题分析
    4.1 武汉市中小企业融资政策调查
    4.2 武汉市中小企业融资政策问题分析
5 国外政府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政府对策
    5.1 日本的政府扶持体系
    5.2 美国的政府扶持
    5.3 德国的政府扶持
6 完善中小企业融资中地方政府扶持政策的建议
    6.1 完善管理机制设计,引导企业规范化管理
    6.2 构建完善法律体系并全面落实
    6.3 开放政府采购市场,加强监管力度
    6.4 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政策
    6.5 加强中小企业服务平台政策建设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6)中央私营企业局研究(1949-1952)(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现状述评
    三、研究意义
    四、研究方法
    五、创新点、难点
第一章 中央私营企业局建立的背景
    第一节 党的私营工商业政策的确立
        一、保护私营工商业政策的初步确立
        二、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的逐步确立及完善
        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立私营工商业政策
    第二节 党的私营工商业政策的执行及出现的问题
        一、党的私营工商业政策的执行
        二、党的私营工商业政策执行中出现的“左”的或右的错误
第二章 中央私营企业局的建立和组织架构
    第一节 地方工商局的建立
        一、土地革命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工商管理部门的建立
        二、解放后大中城市工商局的建立
    第二节 中央私营企业局的建立及构成
        一、中央私营企业局的建立及发展
        二、中央私营企业局的组织架构
        三、中央私营企业局的领导构成
    第三节 中央私营企业局建立后从中央到地方的工商体制
        一、中央一级工商体制
        二、大行政区一级工商体制
        三、各省及大中城市的工商体制
第三章 做好促进私营工商业恢复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第一节 全面掌握私营工商业发展状况
        一、宣传、贯彻党的私营工商业政策
        二、对私营工商业普遍实行工商业登记
        三、掌握私营工商业发展动态
    第二节 做好私营工商业发展的除旧布新工作
        一、清理企业公私股权
        二、开展私营企业重估财产调整资本
        三、起草《私营企业暂行条例》及施行办法
第四章 多方面做好保护、促进私营工商业发展相关工作
    第一节 参与筹建全国及各级工商业联合会
        一、起草《工商业联合会组织通则》
        二、各地工商局指导成立工商业联合会
        三、各地工商业联合会开展工作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第二节 开展商标注册监管工作
        一、各地工商局各自开展商标注册监管工作
        二、《商标注册暂行条例》及施行办法的颁布
        三、领导开展全国统一的商标注册监管工作
        四、商标注册监管工作中的主要问题
    第三节 开展外资企业注册监管工作
        一、解放前党对外资企业的政策
        二、中央外资企业局的建立及外资工作的开展
        三、各大中城市工商局的外资企业登记监管工作
第五章 私营工商业调整中的中央私营企业局
    第一节 统一财经后私营工商业发展困难
        一、私营工商业发展困难的表现及原因
        二、征求对私营企业管理机构、私营工商业发展的意见
    第二节 落实第一次私营工商业调整的政策
        一、召开七大城市工商局长会议
        二、调整公私关系,扩大加工订货
        三、由加工订货衍生的经济合同监管职能
    第三节 第二次私营工商业的调整及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三反”“五反”运动的开展及对私营工商业发展的影响
        二、第二次私营工商业调整中开展的主要工作
结语
    一、中央私营企业局的建立、发展是符合当时经济形势发展需要的
    二、中央私营企业局开展的各项工作是符合当时实际情况的
    三、中央私营企业局的工作方式方法是值得借鉴的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7)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合法权益保障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广州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合法权益保障的内涵与特征
    第一节 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合法权益的内涵界定
        一、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
        二、合法权益保障
        三、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合法权益保障
    第二节 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合法权益保障的特征
        一、权益维护主体的文化水平整体不高
        二、合法权益保障行为选择的多样化
        三、权益保障需求多元化且具民族特色
第二章 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合法权益保障的理论资源和实践经验
    第一节 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合法权益保障的理论资源
        一、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溯源
        二、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溯源
    第二节 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合法权益保障的实践经验
        一、国内实践经验
        二、国外实践经验
第三章 广州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合法权益保障的问题及原因
    第一节 广州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合法权益保障存在的问题
        一、政治权益保障不充分
        二、经济权益部分受损害
        三、文化权益保障不到位
        四、社会权益保障不完善
    第二节 广州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合法权益保障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权益保障的法律法规体系不够完善
        二、权益保障的工作机制相对不够健全
        三、主体对权益保障政策的了解不到位
        四、主体维护合法权益的意识有待加强
        五、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适应能力不足
第四章 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合法权益保障的应对措施
    第一节 完善少数民族合法权益保障的法律法规体系
        一、国家加强对少数民族合法权益的保障
        二、增强地方相关法律法规对权益的保障
    第二节 加大城市少数民族合法权益保障的工作力度
        一、贯彻执行城市少数民族权益保障相关规定
        二、进一步落实党和国家的民族制度以及政策
        三、建立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法律援助中心
    第三节 建立健全城市民族工作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
        一、加强管理部门与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互动
        二、强化少数民族合法权益保障的监督机制
        三、重视社区建设在城市民族工作中的作用
    第四节 加强维护少数民族合法权益的相关宣传教育
        一、加强民族理论与政策的宣传教育
        二、积极开展社区维权意识普及活动
        三、强化对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了解
    第五节 努力提升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自身能力
        一、加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政治参与能力
        二、提高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经济适应能力
        三、强化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文化适应能力
        四、增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社会交往能力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一、调查问卷
    二、访谈提纲(一)
    三、访谈提纲(二)
    四、访谈记录(节选)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表

(8)武汉市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承接主体绩效评价的实证研究 ——以中小学生暑期游泳服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 研究重难点及创新点
2 相关文献综述
    2.1 国内外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研究
    2.2 国内外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的研究
    2.3 体育社会组织相关研究
    2.4 绩效评价的理论基础
3 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现状概述
    3.1 我国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的发展
    3.2 武汉市政府购买游泳服务概况
4 承接主体绩效评价的开展
    4.1 承接主体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2 承接主体绩效评价实证研究
5 承接主体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5.1 承接主体面临的问题
    5.2 承接主体面临问题的解决对策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专家咨询表
附录二 专家调查表
附录三 专家评分表
附录四 承接主体绩效评价实地调查表
附录五 武汉市青少年免费游泳活动满意度调查

(9)武汉市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管理技术人员统战工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武汉市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管理技术人员基本情况
二、武汉市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管理技术人员统战工作面临的主要困境
    (一) 有社会责任感, 但政治参与渠道较少
    (二) 缺乏政治理论素养, 理论基础薄弱
    (三) 人员结构复杂, 价值取向多元
    (四) 不同企业管理技术人员待遇差别化突出
三、做好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管理技术人员统战工作的建议对策
    (一) 搭建参政议政平台, 扩宽参政议政渠道
    (二) 发挥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管理技术人员的带头作用
    (三) 组织政治理论学习, 提升政治素养
    (四) 营造良好的外部投资环境, 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10)基于演化弹性理论的沈阳老工业城市产业结构演变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进展
        一、产业结构演变研究
        二、城市与区域弹性研究
        三、小结
    第三节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及创新点
        一、研究内容与拟解决关键问题
        二、研究方案
        三、创新点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理论问题
    第一节 基本概念
        一、老工业城市概念与内涵
        二、城市产业结构研究理论框架
        三、弹性概念及演变历程
    第二节 相关理论基础
        一、区域经济增长阶段理论
        二、产业结构理论
        三、生命周期理论
        四、路径依赖理论
        五、复杂适应系统理论
    第三节 演化弹性理论视角下产业结构演变分析框架
第三章 沈阳市产业结构演变的比较分析
    第一节 沈阳老工业城市的建设回顾与改造历程
        一、建设综合型老工业城市的初始条件
        二、沈阳老工业城市的改造历程
    第二节 三次产业构成变动比较分析
        一、第二产业比重变动比较
        二、第三产业比重变动比较
        三、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比值变动比较
    第三节 第二产业内部构成的变动比较分析
        一、按轻重工业分工业内部构成的变动比较
        二、按所有制分工业内部构成的变动比较
        三、按企业规模结构分工业内部构成的变动比较
    第四节 第三产业内部构成的变动比较分析
        一、基于四分法划分的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变动比较
        二、主要生产性服务业比重变动比较
    第五节 小结
第四章 沈阳市产业增长弹性与产业结构响应
    第一节 产业增长弹性视角下的产业结构响应分析框架
        一、分析模型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第二节 沈阳市经济弹性特征及产业结构响应
        一、经济增长的弹性特征与比较
        二、产业增长的弹性特征及结构响应
        三、新老路径适应能力变化特征及结构响应
    第三节 小结
第五章 沈阳市产业关联与产业结构演变的路径创造
    第一节 产业关联与新产业生成
        一、区域新产业生成的界定
        二、路径创造类型
        三、产业关联与路径创造
    第二节 路径创造的识别方法
        一、产业关联测度方法
        二、路径依赖与路径突破的界定方法
    第三节 路径突破还是路径依赖
        一、数据来源
        二、按全部类型企业数据的产业结构演变的路径创造
        三、按不同登记类型企业数据的产业结构演变的路径创造
    第四节 小结
第六章 沈阳市企业动态与产业结构变化特征
    第一节 企业动态与产业结构演变
        一、企业动态
        二、数据来源与企业动态解释
    第二节 企业进入退出与结构变化
        一、企业进入退出与产业结构变化
        二、企业进入退出与产业空间结构变化
        三、企业进入退出与产业市场主体类型结构变化
    第三节 小结
第七章 沈阳市产业适应发展与产业结构演变
    第一节 产业适应发展过程分析框架
        一、区域经济发展适应性循环过程
        二、产业发展的适应主体
        三、产业发展的外部扰动分析
        四、产业适应发展概念框架
    第二节 产业适应发展过程与结构变化
        一、分析指标的选取
        二、产业发展适应性循环阶段划分
        三、不同阶段产业适应过程与结构变化
    第三节 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主要研究结论
    第二节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文章目录
致谢

四、武汉市私营企业发展的对策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新博物馆理论视角下武汉市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研究[D]. 韩启轩.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 [2]我国国有企业并购重组:历史演进及发展模式(1984-2018)[D]. 董少明. 福建师范大学, 2020(10)
  • [3]武汉市私营企业社会保险费征缴研究[D]. 姜鑫.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8)
  • [4]共享单车管理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成都市为例[D]. 庄泳. 西南交通大学, 2019(07)
  • [5]武汉市中小企业融资政策研究[D]. 周蓉.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3)
  • [6]中央私营企业局研究(1949-1952)[D]. 郑学伟. 中共中央党校, 2019(02)
  • [7]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合法权益保障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广州市为例[D]. 肖雅予.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2019(02)
  • [8]武汉市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承接主体绩效评价的实证研究 ——以中小学生暑期游泳服务为例[D]. 何建鹏.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1)
  • [9]武汉市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管理技术人员统战工作研究[J]. 武汉市统战理论政策研究招标课题组,李安辉,张俊.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9(02)
  • [10]基于演化弹性理论的沈阳老工业城市产业结构演变机理研究[D]. 关皓明.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2018(12)

标签:;  ;  ;  ;  ;  

武汉市民营企业发展对策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