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磷菌肥论文-戴乐天

溶磷菌肥论文-戴乐天

导读:本文包含了溶磷菌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草酸青霉(Penicillium,oxalicum),黑曲霉(Aspergillus,niger),溶磷效率,生物学特性

溶磷菌肥论文文献综述

戴乐天[1](2016)在《真菌溶磷菌肥的研发及其促进玉米生长的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溶磷微生物是一类参与土壤磷循环的重要微生物类群,可将土壤中难溶性无机磷转化为有效态磷。因此,施用溶磷菌肥是提高土壤磷素利用率的有效措施。本文从土壤中筛选得到两株高效溶磷真菌,对两株溶磷真菌进行初步鉴定,并进一步研究了两株溶磷真菌的生物学特性、固体发酵工艺,制备了溶磷菌肥,通过盆栽试验研究溶磷菌肥对玉米的生长及磷素吸收的影响。结果如下:1.从安徽凤阳的石灰性大豆根际土及南京麒麟门的玉米根际土中,筛选得到2株具有溶磷效果的真菌NJDL-03和NJDL-12。在以Ca3(P04)2为唯一磷源PVK培养液中NJDL-03和NJDL-12释放的水溶性磷浓度分别为1209 mg/L和1332 mg/L。经菌落特征、菌体形态观察及ITS序列分析,菌株NJDL-03和NJDL-12分别被鉴定为草酸青霉(Penicillium oxalicum)和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2.摇瓶实验研究两株溶磷真菌的生物学特性发现:(1)两株溶磷真菌NJDL-03和NJDL-12可以耐受较宽的pH范围,NJDL-03在起始pH=7.0和NJDL-12在起始pH=8.0的培养液中生长良好;(2)溶磷真菌NJDL-03和NJDL-12具有利用纤维素的能力,通过定量测定菌株NJDL-03和NJDL-12的滤纸酶活分别为0.118U/mL和0.109 U/mL。(3)HPLC检测发现两株真菌均可以产草酸、甲酸和柠檬酸等有机酸,在pH=6.5条件下,菌株NJDL-03分泌的草酸、甲酸和柠檬酸分别为902、1546和530 mg/L,NJDL-12分泌的分泌的草酸、甲酸和柠檬酸分别为2353、7656和322 mg/L。3.通过对菌株NJDL-03和NJDL-12固体发酵工艺的优化,得到了较适合的固体发酵配方,成分为玉米芯:麦麸粉:蚯蚓粪:稻壳:黄豆粉;8:2:8:1:1,料水比(V:V)=1:1,28℃浅盘发酵4-5天,获得溶磷菌肥,其中孢子数分别达到了达到了 3.21×108个/g 和 5.60×108 个/g。4.玉米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溶磷菌肥NJDL-03和NJDL-12相对CK和基质处理玉米植株的干重分别增长了 58.47%,32.15%和61.51%,37.20%;施用溶磷菌肥NJDL-03和NJDL-12较CK和基质处理显着增加了玉米植株全磷含量及土壤蔗糖酶、脲酶及中性磷酸酶酶活性。盆栽试验表明溶磷真菌NJDL-03和NJDL-12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16-06-01)

李娜[2](2016)在《组合溶磷菌肥对土壤磷素有效性和油菜玉米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磷肥利用率,本文将分离筛选出的无拮抗反应的不同种类溶磷细菌和真菌进行组合制成的不同组合溶磷菌肥,进行盆栽和大田试验,研究组合溶磷菌肥对土壤磷素有效性的影响,进而研究减少磷素化肥的施用。本研究主要得到以下结果:(1)不同组合溶磷菌肥油菜土壤有效磷含量、碱性磷酸酶活性均高于CK,且除无机肥处理外都与CK差异显着,增加作用最显着的是组合溶磷细菌肥,比有机肥处理显着提高了15.44%、14.25%;土壤pH大小变化范围为8.10-8.14,各处理间差异不显着。(2)不同组合溶磷菌肥的土壤磷吸附量均随外加磷浓度的增加先急剧增加,再逐渐变为平缓,最终趋向平衡;土壤磷吸附率均随外加磷浓度的增加而下降。各处理中溶磷细菌肥处理对土壤磷吸附能力的降低作用最明显,其次为组合溶磷真菌肥处理。(3) Langumir等温吸附方程是研究各处理土壤磷吸附特性的最佳方程。不同处理的土壤最大吸磷量、最大缓冲容量依次为CK>无机肥>有机肥>组合溶磷细菌真菌复混肥>组合溶磷真菌肥>组合溶磷细菌肥;组合溶磷细菌肥处理的土壤最大吸磷量最低,吸附常数k较小,土壤最大缓冲容量最小,与其它组合溶磷菌肥处理相比差异显着。(4)不同组合溶磷菌肥土壤磷解吸量和解吸率均随外加磷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不同处理之间大小顺序依次为组合溶磷细菌肥>组合溶磷真菌肥>组合溶磷细菌真菌复混肥>有机肥>无机肥>CK。组合溶磷菌肥增加了土壤磷的解吸量和解吸率,其中,组合溶磷细菌肥处理的增加作用最显着。组合溶磷细菌肥、组合溶磷真菌肥、组合溶磷细菌真菌复混肥处理土壤的平均解吸率比有机肥处理增加了9.32%、5.08%、3.39%。(5)不同处理油菜产量、全磷含量均显着高于CK,不同组合溶磷菌肥处理高于有机肥处理,其中增加最显着的是组合溶磷细菌肥,比有机肥处理分别增加了27.80%、34.45%、67.18%,其次为组合溶磷真菌肥。不同处理的叶绿素含量不同,其大小顺序依次为组合溶磷细菌肥>组合溶磷真菌肥>组合溶磷细菌真菌复混肥>有机肥>无机肥>CK。(6)各时期施入有机肥或溶磷细菌肥处理的玉米土壤有效磷含量、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比CK高,且相同施肥水平的溶磷细菌肥增加作用更显着;随施肥水平的增加,土壤有效磷含量、碱性磷酸酶活性增加,但增长速率先增加后降低。玉米不同生长时期中,不同处理土壤有效磷含量在成熟期含量最高;随玉米的生长,碱性磷酸酶活性呈现逐渐增高的趋势,且各处理差异在成熟期最大。(7)施入有机肥或溶磷细菌肥处理玉米土壤Ca_2-P、Ca_8-P、A1-P、Fe-P含量都显着高于CK处理;相同施肥水平,溶磷细菌肥处理的土壤Ca_2-P、Ca_8-P、Al-P、Fe-P含量均比有机肥处理的增加作用显着,且含量随施肥水平的增加而增加,且增加速率逐渐降低。加入溶磷细菌肥可以略微降低土壤Ca_(10)-P含量,且随用量的增加,土壤Ca_(10)-P含量呈现下降的趋势。不同处理玉米土壤O-P含量差异不显着,施入有机肥和溶磷细菌肥对土壤O-P含量影响较小。(8)不同施肥处理玉米产量在7589.10-11227.50 kg·hm~(-2)之间变动,施入有机肥和溶磷细菌肥处理玉米产量都显着高于CK处理;相同施肥水平,施用溶磷细菌肥处理的玉米产量均比施用有机肥处理的增加作用显着;随施肥水平的增加,玉米产量增加,且增加速率先增加后降低,即施肥水平从L3增加到L4,玉米产量的增长率明显小于从L2增加到L3的增长率。综上所述,加入组合溶磷菌肥可以提高土壤中磷素利用率及油菜产量,增加作用最显着的是组合溶磷细菌肥。将溶磷细菌肥施入大田,得出有机肥或溶磷细菌肥均可提高土壤磷素有效性及玉米产量;且随施肥水平的增加,以上各指标均增加,但增长幅度降低,所以在施肥水平为L3的基础上继续增加施肥量,对土壤磷素有效性及玉米产量的增长作用不明显,经济效益较低。(本文来源于《山西农业大学》期刊2016-06-01)

冯伟,杨军芳,周晓芬,张彦勇,杜晓东[3](2013)在《5种解磷溶磷菌肥在冀西山区旱地玉米上的肥效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冀西山区石灰性土壤施用磷肥后易形成难溶性磷的特点,以不施用菌肥为CK,以5种不同的解磷溶磷菌肥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施用不同菌肥对土壤速效磷含量、植株全磷含量、籽粒全磷含量和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不同菌肥对玉米苗期的土壤速效磷含量影响不大,对大喇叭口期的土壤速效磷含量影响变大但差异未达到显着水平;收获期所有施用菌肥的土壤速效磷含量均>CK,其中处理Ⅳ与CK差异达到了显着水平。本研究条件下,施用不同菌肥对植株和籽粒的全磷含量影响不显着。参试菌肥均能够提高玉米产量,除处理Ⅴ外,其他菌肥处理的产量均>9000 kg/hm2,增产幅度(15.6%~24.2%)明显。(本文来源于《河北农业科学》期刊2013年02期)

郑立成[4](1993)在《溶磷菌肥在烟草生产上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磷是烟草营养中关系烟叶品质、影响烟叶质量的主要元素之一。由于土壤的化学固定作用,使施入土壤中的磷肥转变成难溶态磷化物,降低了烟草对磷肥的利用率。黑龙江省微生物研究所利用生物技术,从不同类别的土壤中筛选出高效的溶磷菌株(代号 AP—2)。通过大田的溶磷和转化土壤中被固定磷肥难溶态磷化物的试验,证明 AP—2号溶磷菌肥在北方气候条件下,其溶磷和转化土壤被固定难溶磷化物的溶磷稳定性和显着性,表明 AP—2黑曲霉在实验条件下可使土壤速效磷提高141.9%。(本文来源于《烟草科技》期刊1993年02期)

溶磷菌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提高磷肥利用率,本文将分离筛选出的无拮抗反应的不同种类溶磷细菌和真菌进行组合制成的不同组合溶磷菌肥,进行盆栽和大田试验,研究组合溶磷菌肥对土壤磷素有效性的影响,进而研究减少磷素化肥的施用。本研究主要得到以下结果:(1)不同组合溶磷菌肥油菜土壤有效磷含量、碱性磷酸酶活性均高于CK,且除无机肥处理外都与CK差异显着,增加作用最显着的是组合溶磷细菌肥,比有机肥处理显着提高了15.44%、14.25%;土壤pH大小变化范围为8.10-8.14,各处理间差异不显着。(2)不同组合溶磷菌肥的土壤磷吸附量均随外加磷浓度的增加先急剧增加,再逐渐变为平缓,最终趋向平衡;土壤磷吸附率均随外加磷浓度的增加而下降。各处理中溶磷细菌肥处理对土壤磷吸附能力的降低作用最明显,其次为组合溶磷真菌肥处理。(3) Langumir等温吸附方程是研究各处理土壤磷吸附特性的最佳方程。不同处理的土壤最大吸磷量、最大缓冲容量依次为CK>无机肥>有机肥>组合溶磷细菌真菌复混肥>组合溶磷真菌肥>组合溶磷细菌肥;组合溶磷细菌肥处理的土壤最大吸磷量最低,吸附常数k较小,土壤最大缓冲容量最小,与其它组合溶磷菌肥处理相比差异显着。(4)不同组合溶磷菌肥土壤磷解吸量和解吸率均随外加磷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不同处理之间大小顺序依次为组合溶磷细菌肥>组合溶磷真菌肥>组合溶磷细菌真菌复混肥>有机肥>无机肥>CK。组合溶磷菌肥增加了土壤磷的解吸量和解吸率,其中,组合溶磷细菌肥处理的增加作用最显着。组合溶磷细菌肥、组合溶磷真菌肥、组合溶磷细菌真菌复混肥处理土壤的平均解吸率比有机肥处理增加了9.32%、5.08%、3.39%。(5)不同处理油菜产量、全磷含量均显着高于CK,不同组合溶磷菌肥处理高于有机肥处理,其中增加最显着的是组合溶磷细菌肥,比有机肥处理分别增加了27.80%、34.45%、67.18%,其次为组合溶磷真菌肥。不同处理的叶绿素含量不同,其大小顺序依次为组合溶磷细菌肥>组合溶磷真菌肥>组合溶磷细菌真菌复混肥>有机肥>无机肥>CK。(6)各时期施入有机肥或溶磷细菌肥处理的玉米土壤有效磷含量、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比CK高,且相同施肥水平的溶磷细菌肥增加作用更显着;随施肥水平的增加,土壤有效磷含量、碱性磷酸酶活性增加,但增长速率先增加后降低。玉米不同生长时期中,不同处理土壤有效磷含量在成熟期含量最高;随玉米的生长,碱性磷酸酶活性呈现逐渐增高的趋势,且各处理差异在成熟期最大。(7)施入有机肥或溶磷细菌肥处理玉米土壤Ca_2-P、Ca_8-P、A1-P、Fe-P含量都显着高于CK处理;相同施肥水平,溶磷细菌肥处理的土壤Ca_2-P、Ca_8-P、Al-P、Fe-P含量均比有机肥处理的增加作用显着,且含量随施肥水平的增加而增加,且增加速率逐渐降低。加入溶磷细菌肥可以略微降低土壤Ca_(10)-P含量,且随用量的增加,土壤Ca_(10)-P含量呈现下降的趋势。不同处理玉米土壤O-P含量差异不显着,施入有机肥和溶磷细菌肥对土壤O-P含量影响较小。(8)不同施肥处理玉米产量在7589.10-11227.50 kg·hm~(-2)之间变动,施入有机肥和溶磷细菌肥处理玉米产量都显着高于CK处理;相同施肥水平,施用溶磷细菌肥处理的玉米产量均比施用有机肥处理的增加作用显着;随施肥水平的增加,玉米产量增加,且增加速率先增加后降低,即施肥水平从L3增加到L4,玉米产量的增长率明显小于从L2增加到L3的增长率。综上所述,加入组合溶磷菌肥可以提高土壤中磷素利用率及油菜产量,增加作用最显着的是组合溶磷细菌肥。将溶磷细菌肥施入大田,得出有机肥或溶磷细菌肥均可提高土壤磷素有效性及玉米产量;且随施肥水平的增加,以上各指标均增加,但增长幅度降低,所以在施肥水平为L3的基础上继续增加施肥量,对土壤磷素有效性及玉米产量的增长作用不明显,经济效益较低。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溶磷菌肥论文参考文献

[1].戴乐天.真菌溶磷菌肥的研发及其促进玉米生长的效果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6

[2].李娜.组合溶磷菌肥对土壤磷素有效性和油菜玉米产量的影响[D].山西农业大学.2016

[3].冯伟,杨军芳,周晓芬,张彦勇,杜晓东.5种解磷溶磷菌肥在冀西山区旱地玉米上的肥效试验[J].河北农业科学.2013

[4].郑立成.溶磷菌肥在烟草生产上的应用研究[J].烟草科技.1993

标签:;  ;  ;  ;  ;  ;  

溶磷菌肥论文-戴乐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