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都市圈论文-王丽娜

武汉都市圈论文-王丽娜

导读:本文包含了武汉都市圈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轨道交通,都市圈,新城

武汉都市圈论文文献综述

王丽娜[1](2018)在《轨道交通引导下的东京都市圈新城建设经验——对武汉都市圈的借鉴》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东京都市圈的发展过程中,轨道交通对其发展具有强大的支撑和推动作用,其中利用轨道交通促进新城建设发展的代表有多摩新城、千叶新城、筑波科学城等。本文以多摩新城、千叶新城为对象,从新城与轨道交通建设的主体及时序、轨道交通与新城土地开发的模式及关系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从而对武汉都市圈的轨道交通及新城建设提出建议。(本文来源于《共享与品质——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6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期刊2018-11-24)

杨钢桥,张超正,文高辉[2](2018)在《耕地流转对农户水稻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研究——以武汉都市圈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首先从理论上揭示在不同耕地流转市场、耕地经营规模和耕地细碎化程度的条件下,耕地流转对农户水稻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然后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以武汉都市圈775份水稻种植户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样本农户水稻生产的平均技术效率为0.834,仍存在16.6%的技术效率损失。(2)耕地流转能够提升农户水稻生产的技术效率,且耕地转出和耕地转入都对技术效率有正向作用,相对于耕地转入而言,耕地转出对技术效率的提升作用更为显着。(3)耕地转入规范户的技术效率高于未流转户,耕地转入欠规范户的技术效率低于未流转户。(4)耕地转入规范户的技术效率随着耕地经营规模的扩大呈现上升的趋势,耕地转入欠规范户的技术效率随着耕地经营规模的扩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趋势。(5)耕地转入规范户的技术效率随着耕地细碎化程度的增加呈现下降的趋势,耕地转入欠规范户的技术效率随着耕地细碎化程度的增加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趋势,且耕地细碎化对不同经营规模转入欠规范户技术效率的影响不同。研究结论:耕地流转对农户水稻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受制于耕地流转市场规范化程度、耕地经营规模和耕地细碎化程度;耕地经营规模对农户水稻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受到耕地流转市场规范化程度的制约;耕地细碎化对农户水稻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方向取决于耕地流转市场规范化程度和耕地经营规模。(本文来源于《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期刊2018年05期)

庾君芳[3](2018)在《武汉都市圈乡村旅游客源市场需求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武汉都市圈集中了湖北省一半以上的人口、六成以上的GDP总量,是湖北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长江中游城市群最重要的增长极,同时也是湖北省内及周边乡村旅游市场重要客源输出地。以武汉市为圆心的都市圈客源市场存在消费能力高,出游意愿强、频次高、半径大、消费结构失衡以及注重自然环境、喜欢休闲度假等特征,这些无疑对旅游供给方产品开发、市场定位及中部地区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具有重要影响。(本文来源于《城市学刊》期刊2018年02期)

徐利权,谭刚毅,周均清[4](2018)在《都市圈新城规划建设实效评估方法研究——以武汉城市圈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围绕科学测评都市圈新城规划建设实效的主题,基于传统城市规划实施评估方法,建立"总指标一二级指标一基本指标"的总体框架,在此基础上延伸构建新城规划建设实效评估指标体系。在定量方法方面,借助主成分分析(PCA)与关联分析等测评工具,从"增长度"和"协调度"两方面构建新城规划建设实效的测度模型,重点考察新城空间层面的"土地开发"及"要素集聚"在规模、质量、结构等方面的综合变动趋势及程度。选择武汉城市圈内五座新城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①新城规划建设总指标得分差异显着,增长度水平偏低,协调度不佳;②新城二级指标中,"土地开发"得分普遍高于"要素集聚",体现出土地供过于求的问题。基于此,针对处于不同圈层的新城,从"规模"和"路径"两方面提出差异化的发展对策,为都市圈新城转型发展提供启示。(本文来源于《城市规划学刊》期刊2018年01期)

黄传霞[5](2017)在《推动合肥都市圈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的建议——武汉、南京、杭州叁都市圈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经验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自2006年安徽省首次提出"省会经济圈"概念,到2016年5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长江叁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将合肥都市圈纳入,"合肥经济圈"正式升级为"合肥都市圈",并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迄今前后历经11年。合肥都市圈经历了两次扩容升级,历经省会经济圈和合肥经济圈两个阶段,合肥都市圈越来越大。据此,作为全国性重要交通枢纽和"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的双节点城市,合肥都市圈加快实现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已势在必行.(本文来源于《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谢慧敏[6](2017)在《充分发挥特色优势 大力推进融合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湖北日报讯 (谢慧敏)如何发挥龙头武汉的带动作用?怎样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12至14日,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陈一新赴咸宁、黄石、黄冈等地调研。他强调,要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区位资源生态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加快脱贫攻坚步伐,奋力推进武(本文来源于《湖北日报》期刊2017-05-16)

姜雨朦,祁鹏,陈朋[7](2016)在《双向对比角度下的都市圈空间组织与发展研究——以武汉城市圈和济南都市圈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城市化的快速进行,大城市的发展逐渐由集聚走向扩散,都市圈的形成更好的促使了城市优势整合、区域矛盾协调,是推动新型城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单一角度看某个城市都市圈发展情况往往很难发现问题,采用双向对比研究角度能更清楚发现各自都市圈在发展过程中各层次问题。武汉城市圈和济南都市圈是我国中部和东部都市圈的典型代表,具有较大发展潜力。本文介绍了武汉城市圈和济南都市圈的基本概况,多层次多角度对比研究了两城市都市圈的空间组织与发展情况,希望通过对比探析,取长补短,为两大都市圈进一步的发展提供参考。通过查阅相关年鉴资料对两大都市圈的中心城市、空间组织、等级规模结构、产业职能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两大都市圈因地而异,各有优势与不足,并针对现存问题对两都市圈各自提出了空间组织优化的若干建议:武汉市都市圈——"保持中心带动,推动中小城市跃升",济南都市圈——"强化中心极核,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本文来源于《规划60年:成就与挑战——201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3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期刊2016-09-24)

黄向梅,李桂华[8](2015)在《南京都市圈与武汉经济圈、长株潭经济圈的比较及其发展取向——基于综合竞争力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南京、武汉和长株潭都市圈分别是趋于成熟、持续发展和快速成长叁个阶段的典型代表,叁者竞争力水平及变动情况反映了我国都市圈发展的一般规律。文章从城市体系和中心城市两个层面构建了都市圈竞争力指标系统,经计算、分析得出:南京都市圈竞争力最强,且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长株潭竞争力最弱,但增长速度最快,武汉都市圈竞争力居中,出现"中等竞争力陷阱"现象。南京都市圈的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功能等方面均具有很强的比较优势,其短板主要是生态环境和创新能力。以创新驱动南京都市圈发展需"强心、壮体、重联合",即:提高中心城市南京的创新成果转化能力、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强化都市圈城市的产业分工,构建多层次的合作机制;对接上海都市圈,规避与苏锡常都市圈同质化竞争,实施城市群差异化定位。(本文来源于《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期刊2015年01期)

朱媛媛,曾菊新,朱爱琴[9](2013)在《武汉都市圈城乡文化整合的空间结构与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城乡文化整合已经成为政界与学界的研究热点.该文围绕武汉都市圈城乡文化整合的空间结构,遵循科学性、普适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从自然基础、城镇联系、文化设施等有形联系与社会联系、文化联系、信息联系、空间联系等无形联系多方面构建多维度、多层次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提取6个主成分对武汉都市圈48个县域单元的城乡文化整合度进行量化测算,据之将其分为4个等级.阐述了武汉都市圈城乡文化整合空间分布整体上呈以武汉市为圆心,随距离的递增向周边地区递减的格局,其中沿"京-广"铁路与"长江经济带"分布的县级单元的城乡文化整合度强于同等距离的其他区域.论证了新时期城乡文化整合的空间结构受城乡关联强度、社会行为方式、区域经济分异和空间信息联系等要素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3年06期)

朱媛媛,丁明磊,曾菊新[10](2012)在《武汉都市圈中心地系统结构及扩散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构建武汉都市圈中心地的中心性测度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抽取6个主因子对都市圈内的26个县级及以上中心地进行中心性测度,并据之将武汉都市圈中心地划分为4个等级。运用数学建模方法将中心地等级、中心性综合得分与主要交通方式时速结合起来,将中心地的扩散域界定转化为不同交通方式、不同通行时间的时距函数。运用Arc GIS10.0平台对数据进行网络分析以获取各中心地的扩散域;迭加各等级中心地的扩散域,最终获得武汉都市圈扩散域空间嵌套模型。在中心地等级划分与扩散域嵌套空间模型基础上,分析了新时期交通因素、信息技术因素、制度因素等共同作用下的中心地系统格局与扩散域形成机理。(本文来源于《城市问题》期刊2012年12期)

武汉都市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首先从理论上揭示在不同耕地流转市场、耕地经营规模和耕地细碎化程度的条件下,耕地流转对农户水稻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然后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以武汉都市圈775份水稻种植户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样本农户水稻生产的平均技术效率为0.834,仍存在16.6%的技术效率损失。(2)耕地流转能够提升农户水稻生产的技术效率,且耕地转出和耕地转入都对技术效率有正向作用,相对于耕地转入而言,耕地转出对技术效率的提升作用更为显着。(3)耕地转入规范户的技术效率高于未流转户,耕地转入欠规范户的技术效率低于未流转户。(4)耕地转入规范户的技术效率随着耕地经营规模的扩大呈现上升的趋势,耕地转入欠规范户的技术效率随着耕地经营规模的扩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趋势。(5)耕地转入规范户的技术效率随着耕地细碎化程度的增加呈现下降的趋势,耕地转入欠规范户的技术效率随着耕地细碎化程度的增加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趋势,且耕地细碎化对不同经营规模转入欠规范户技术效率的影响不同。研究结论:耕地流转对农户水稻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受制于耕地流转市场规范化程度、耕地经营规模和耕地细碎化程度;耕地经营规模对农户水稻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受到耕地流转市场规范化程度的制约;耕地细碎化对农户水稻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方向取决于耕地流转市场规范化程度和耕地经营规模。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武汉都市圈论文参考文献

[1].王丽娜.轨道交通引导下的东京都市圈新城建设经验——对武汉都市圈的借鉴[C].共享与品质——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6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2018

[2].杨钢桥,张超正,文高辉.耕地流转对农户水稻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研究——以武汉都市圈为例[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8

[3].庾君芳.武汉都市圈乡村旅游客源市场需求分析[J].城市学刊.2018

[4].徐利权,谭刚毅,周均清.都市圈新城规划建设实效评估方法研究——以武汉城市圈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2018

[5].黄传霞.推动合肥都市圈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的建议——武汉、南京、杭州叁都市圈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经验启示[J].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2017

[6].谢慧敏.充分发挥特色优势大力推进融合发展[N].湖北日报.2017

[7].姜雨朦,祁鹏,陈朋.双向对比角度下的都市圈空间组织与发展研究——以武汉城市圈和济南都市圈为例[C].规划60年:成就与挑战——201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3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2016

[8].黄向梅,李桂华.南京都市圈与武汉经济圈、长株潭经济圈的比较及其发展取向——基于综合竞争力的分析[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15

[9].朱媛媛,曾菊新,朱爱琴.武汉都市圈城乡文化整合的空间结构与机理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

[10].朱媛媛,丁明磊,曾菊新.武汉都市圈中心地系统结构及扩散域研究[J].城市问题.2012

标签:;  ;  ;  

武汉都市圈论文-王丽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