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势反应抑制论文-朱敏,钱浩悦,高湘萍

优势反应抑制论文-朱敏,钱浩悦,高湘萍

导读:本文包含了优势反应抑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自我面孔,反应抑制,停止信号任务,β节律

优势反应抑制论文文献综述

朱敏,钱浩悦,高湘萍[1](2019)在《自我信息的反应抑制优势:来自神经振荡的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明个体对自我信息的反应抑制神经机制,记录了被试在完成面孔识别的停止信号任务时的脑电信号。神经振荡结果显示,反应任务中,加工自我面孔引发了更大的同步化δ节律和去同步化β节律;停止任务中,自我面孔引发了更大的去同步化β节律,特别在大脑前额区和中线上。表明,自我信息的反应抑制优势发生在抑制控制阶段,在于增强的β节律的去同步化促进了运动准备,提高了后续的动作抑制的速度。(本文来源于《心理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刘昌昊[2](2019)在《创造力与优势反应抑制能力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先前有关创造力与优势反应抑制关系的研究尚未形成一致结论,在实验范式与研究技术上也尚未取得新的突破。这既限制了我们对优势反应抑制内部心理机制的考察,又使我们对二者关系的认识仅局限于其概念的简单相关,对二者实质性关系及相应脑神经活动规律的探索尚且不足。基于以往研究结论及其不足,在研究一中,通过实验范式的创新,采用2(启动刺激类型:单色色块,白色单字)×2(启动-探测刺激匹配类型:启动刺激与探测刺激字意一致,启动刺激与探测刺激字色一致)被试内实验设计,将经典色词Stroop范式与启动效应范式相结合,对优势反应抑制的内部心理机制进行一定的探索。研究一发现,较文字启动刺激而言,色块启动条件下个体进行优势反应抑制活动的效率将更高;较启动刺激与探测刺激字意一致条件,二者字色一致条件下个体进行优势反应抑制活动的效率将更高。在研究二中,采用2(个体创造力水平:高,低)×2(启动-探测刺激匹配类型:启动刺激与探测刺激字意一致,启动刺激与探测刺激字色一致)混合设计,通过事件相关电位技术与中文远距离联想测验、优势反应抑制启动效应范式的综合运用,以时间、空间双维度脑神经活动参数,对不同创造力个体优势反应抑制脑神经活动的规律和特点进行一定的探索。研究二发现,高创造力个体往往具有更强的优势反应抑制能力。相应的,在脑神经活动层面,不同创造力水平个体进行优势反应抑制启动任务时的脑神经活动于头皮前中部、头皮中部、头皮后中部区域上所激活的负成分在350ms-450ms的时间窗口范围内存在显着差异。综合上述结果,本研究发现,第一,文字阅读和颜色识别分属不同的系统通道,但二者均以语义信息的形式得到加工和储存。同时在优势反应抑制过程中颜色判断的目标定向条件下,个体对文字信息将趋于自动加工、对颜色语义信息将趋于控制加工。第二,不同创造力水平个体在优势反应抑制能力上的差异可能与其不同的信息加工倾向有关。高创造力个体倾向对信息的控制加工,低创造力个体倾向对信息的自动加工。第叁,不同创造力个体进行优势反应抑制活动时均需要头皮前中部、头皮中部、头皮后中部脑区的参与,各区域在激活时间上是由头皮前中部、头皮中部到头皮后中部的,时间差约为100ms。(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19-05-01)

孙国晓,张力为[3](2015)在《竞赛特质焦虑干扰优势反应抑制的神经准备过程:ERP的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竞赛焦虑对操作表现的影响是运动心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注意控制理论对二者关系从执行功能的角度进行了新的阐释,认为焦虑干扰执行功能中的抑制功能。近年来,运动心理学对抑制功能探讨较多,对优势反应和任务无关刺激的抑制是抑制功能的2个重要成分,但以往研究大多集中于抑制无关刺激,对优势反应抑制的探讨相对欠缺,而后者却是竞技场上运动员时常需要面对的问题。已有行为学研究发现,竞赛特质焦虑对优势反应抑制功能有干扰效应,但其神经机理尚待探讨。本研究采用ERP技术探讨竞赛特质焦虑干扰优势反应抑制的神经基础,假设竞赛特质焦虑干扰前脑区域(额区和中央区)优势反应抑制的神经准备过程。招募26名研究参与者,根据《赛前情绪量表32×6》测试得分,二分法划分竞赛特质焦虑高分组和低分组。2组均完成代表优势反应抑制功能的反向眼跳任务,分析抑制"线索"出现前-100~0 ms时程的ERP成分,发现反向眼跳的准备期在额区和中央区诱发出一负成分,竞赛特质焦虑高分组的波幅小于低分组。以上结果部分支持了假设,竞赛特质焦虑对优势反应抑制的神经准备期有干扰效应,且主要由前脑区域控制,此结果为注意控制理论在竞赛焦虑领域的适用性提供了神经生理学的部分证据。(本文来源于《天津体育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4期)

李喆君,李媛,郭伟[4](2014)在《大学生网络游戏过度使用者“冷”、“热”表征下的优势反应抑制功能》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大学生网络游戏过度使用者在"冷"、"热"表征下的优势反应抑制功能特点,当刺激材料为低情绪卷入时为冷表征,当刺激材料为高情绪卷入时为热表征。方法:招募113名大学生,使用网络成瘾损害指标(IAII)及网络游戏成瘾量表(IAS)进行筛查,选取IAII≥40分、IAS>5分者为网络游戏过度使用组(n=16);选取IAII<40分、IAS<1分者为正常对照组(n=15)。采用2×2混合设计,使用GO/NOGO任务范式进行测量,根据情绪卷入程度的不同将呈现的刺激材料分为网络无关刺激材料和网络相关刺激材料两种,记录每位被试的正确率、NOGO错误率及GO反应时,以此反映被试在"冷"、"热"两种表征下的优势反应抑制功能情况。结果:在网络无关刺激材料下,两组被试的GO/NOGO总正确率、GO反应时、NOGO错误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0);在网络相关刺激材料下,网络游戏过度使用组的GO/NOGO总正确率低于正常对照组[(0.87±0.06)vs.(0.93±0.02),P<0.050],NOGO刺激的反应错误率高于正常对照组[(0.39±0.14)vs.(0.21±0.05),P<0.050],GO反应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方差分析显示,组别和刺激材料对总正确率的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P<0.050);组别和刺激材料对NOGO刺激反应错误率的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组别和刺激材料对GO反应时的交互作用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网络游戏过度使用者对优势反应的抑制能力在"冷"、"热"两种表征下是相互分离的,冷系统中与网络无关反应的抑制能力没有受损,只表现在热系统中与网络有关反应的抑制能力受损。(本文来源于《中国心理卫生杂志》期刊2014年05期)

彭苏浩,宣宾,汤倩[5](2013)在《干扰重迭注意负载对优势反应抑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反应抑制是执行功能的重要成分,注意的负载程度很大程度影响了反应抑制过程中的刺激辨别过程,当刺激复杂度提高时,就需要付出更多的注意资源对刺激进行辨别反应。以往注意负载对反应抑制影响研究多集中在负启动实验中。但是以往研究中分心刺激与靶刺激在空间和时间上是分离的,因此本研究将分心刺激与靶刺激在时间与空间上重迭,研探讨反应抑制是否同样受注意负载影响。本研究采用经典实验范式SRC任务,通过操作负载程度,在高负载任务中增加刺激的复杂性,将靶刺激与分心刺激在空间和时间上重迭,这样就在内、外源条件下各增加一个注意负载的任务。增加SRC反应刺激的复杂性,从而考查个体在内、外源条件下不同注意负载时完成冲突反应任务时的优势反应抑制效应,探讨在注意目标辨别反应中,分心刺激与靶刺激在时间与空间上重迭,是否同样受注意负载影响实验程序由心理学专业编程软件E-prime2.0编制,内源性反应材料为呈现在屏幕中央的空心箭头和实心箭头,外源性反应材料为出现在注视点左边或者右边的叁角形和正方形。38名研究生参与了该实验。实验结果显示,①注意负载主效应显着,低负载下的优势反应抑制效应与高负载下的优势反应抑制效应差异显着,F(1,32)=794.96,p<0.05。②反应一致性主效应显着,F(1,32)=35.5,p<0.05,不一致条件下反应时显着长于一致条件下反应时。③内外源主效应显着,F(1,32)=32.50,p<0.05,内源条件下反应时长于外源条件下反应时。在经典SRC任务中,当靶刺激与分心刺激在空间与时间完全重迭时,优势反应抑制同样受注意负载影响显着,当分心刺激受到加工时会影响优势反应抑制;内源性注意和外源性注意存在着不同的加工机制。研究结果支持了Lavie's的注意负载理论,并且通过SRC任务从空间与时间重迭的角度扩展了其理论应用范围。(本文来源于《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3-11-01)

张豹,区弦[6](2012)在《电子游戏经验对优势反应抑制能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子游戏经验会影响人类认知功能,但是否会影响人类高级认知功能,目前尚未可知。通过两个实验,分别比较游戏者与非游戏者对优势手动和眼动反应抑制能力的差异,以探讨电子游戏经验对人类行为抑制功能的影响。发现游戏者在优势手动反应抑制能力上显着弱于非游戏者,而在优势眼动反应抑制能力上则显着优于非游戏者。表明游戏经验对优势眼动反应抑制功能具有促进作用,而对优势手动反应抑制功能具有消弱作用。(本文来源于《嘉应学院学报》期刊2012年07期)

王荣[7](2009)在《认知老化过程中优势反应抑制的眼动》一文中研究指出反眼跳范式最初由Hallett(1978)首次提出。它是研究认知老化中优势反应抑制的一种重要的实验范式。该范式主要有两种眼跳任务:朝向眼跳和反向眼跳。朝向眼跳要求被试注视方框闪烁位置,反向眼跳要求被试注视与闪烁方框相反的镜像位置。正确完成一次反向眼跳一般需要叁个基本过程:抑制优势反应、产生并执行正确眼跳。许多研究者发现老年人在完成反向眼跳时正确眼跳反应时更长,眼跳错误率更多。然而对这种结果不同研究者有不同解释,集中在抑制衰退、目标忽略、工作记忆和反应选择的解释上。本研究旨在验证老年人反向眼跳中认知操作成绩的下降更适合哪种解释。研究共选取22名青年被试、25名老年被试,采用反眼跳范式考察了高、低唤醒水平条件下青年人、老年人完成不同眼跳任务、不同离心率条件下的任务时的年龄差异。实验1、实验2眼动分析结果发现:(1)青年人、老年人的朝向眼跳正确反应时和反向眼跳正确反应时均没有显着差异,说明老年人计划产生正确眼跳的加工速度与青年人同样快。(2)近目标正确眼跳反应时显着长于远目标,提高唤醒水平后青年人、老年人正确眼跳反应时均会加快,但青年人远目标下的正确眼跳反应时显着加快,年龄间正确眼跳反应加快表现出不同步性。(3)高、低唤醒水平条件下青年人、老年人朝向眼跳方向错误率没有显着差异,反向眼跳任务下老年人方向错误率显着多于青年人,说明老年人抑制优势反应能力下降,支持基于认知老化的抑制衰退假说。(4)低唤醒水平下老年人定位错位率边缘显着少于青年人。高唤醒水平条件下青年人、老年人定位错误率没有显着差异,说明老年人在抑制住优势反应后,可以与青年人计划产生同样好的眼跳。而低唤醒水平条件下老年人定位错误率更少进一步支持基于认知老化的抑制衰退假说。(本文来源于《天津师范大学》期刊2009-03-01)

优势反应抑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先前有关创造力与优势反应抑制关系的研究尚未形成一致结论,在实验范式与研究技术上也尚未取得新的突破。这既限制了我们对优势反应抑制内部心理机制的考察,又使我们对二者关系的认识仅局限于其概念的简单相关,对二者实质性关系及相应脑神经活动规律的探索尚且不足。基于以往研究结论及其不足,在研究一中,通过实验范式的创新,采用2(启动刺激类型:单色色块,白色单字)×2(启动-探测刺激匹配类型:启动刺激与探测刺激字意一致,启动刺激与探测刺激字色一致)被试内实验设计,将经典色词Stroop范式与启动效应范式相结合,对优势反应抑制的内部心理机制进行一定的探索。研究一发现,较文字启动刺激而言,色块启动条件下个体进行优势反应抑制活动的效率将更高;较启动刺激与探测刺激字意一致条件,二者字色一致条件下个体进行优势反应抑制活动的效率将更高。在研究二中,采用2(个体创造力水平:高,低)×2(启动-探测刺激匹配类型:启动刺激与探测刺激字意一致,启动刺激与探测刺激字色一致)混合设计,通过事件相关电位技术与中文远距离联想测验、优势反应抑制启动效应范式的综合运用,以时间、空间双维度脑神经活动参数,对不同创造力个体优势反应抑制脑神经活动的规律和特点进行一定的探索。研究二发现,高创造力个体往往具有更强的优势反应抑制能力。相应的,在脑神经活动层面,不同创造力水平个体进行优势反应抑制启动任务时的脑神经活动于头皮前中部、头皮中部、头皮后中部区域上所激活的负成分在350ms-450ms的时间窗口范围内存在显着差异。综合上述结果,本研究发现,第一,文字阅读和颜色识别分属不同的系统通道,但二者均以语义信息的形式得到加工和储存。同时在优势反应抑制过程中颜色判断的目标定向条件下,个体对文字信息将趋于自动加工、对颜色语义信息将趋于控制加工。第二,不同创造力水平个体在优势反应抑制能力上的差异可能与其不同的信息加工倾向有关。高创造力个体倾向对信息的控制加工,低创造力个体倾向对信息的自动加工。第叁,不同创造力个体进行优势反应抑制活动时均需要头皮前中部、头皮中部、头皮后中部脑区的参与,各区域在激活时间上是由头皮前中部、头皮中部到头皮后中部的,时间差约为100ms。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优势反应抑制论文参考文献

[1].朱敏,钱浩悦,高湘萍.自我信息的反应抑制优势:来自神经振荡的证据[J].心理科学.2019

[2].刘昌昊.创造力与优势反应抑制能力的关系[D].河北大学.2019

[3].孙国晓,张力为.竞赛特质焦虑干扰优势反应抑制的神经准备过程:ERP的证据[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5

[4].李喆君,李媛,郭伟.大学生网络游戏过度使用者“冷”、“热”表征下的优势反应抑制功能[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4

[5].彭苏浩,宣宾,汤倩.干扰重迭注意负载对优势反应抑制的影响[C].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2013

[6].张豹,区弦.电子游戏经验对优势反应抑制能力的影响[J].嘉应学院学报.2012

[7].王荣.认知老化过程中优势反应抑制的眼动[D].天津师范大学.2009

标签:;  ;  ;  ;  

优势反应抑制论文-朱敏,钱浩悦,高湘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