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延迟论文-蔡超

室内延迟论文-蔡超

导读:本文包含了室内延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低延迟,室内定位,信号调制,声空通信

室内延迟论文文献综述

蔡超[1](2019)在《基于智能移动终端声音传感器的低延迟室内定位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声音信号的室内定位技术由于其在实际部署中的成本较低、定位精度高等因素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研究基于声信号的低延迟室内定位技术不仅能让用户及时获取当前位置,提升用户体验,且能实现动态跟踪,为室内导航、路径规划等新应用提供关键技术支持。因此研究低延迟的室内定位技术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然而,现有的基于声音信号的异步室内定位技术在动态信道下,即在通信距离、收发设备、运动状态上均有变化的信道中,存在定位延迟高的问题,这一问题背后的技术原因为:1.动态信道下声音信号的检测不可靠引入的延迟。不可靠的信号检测容易造成信标信号的误检、漏检或出现较大的时间误差而被滤除,因此,要收集足够多的信标信号用于定位时,需要较多的时间,这不可避免的会造成较大的定位延迟。2.信标信号的持续时间过长导致的延迟。要获得位置信息,目标用户需要检测到多个信标信号以收集足够多的时间信息用于定位。在现有的异步定位技术中,信标信号需要借助声空通信技术传输一定的辅助信息,而现有的声空通信技术在动态信道条件下进行可靠传输时,传输速率过低,因而在传输辅助信息时需要较长时间,这就导致信标信号的持续时间过长,在收集足够多的信标信号用于定位时延迟大。为了解决室内定位中的高延迟这一技术挑战,本文在基于智能移动终端声音传感器的室内定位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在针对智能终端的声空信道场景下,提出了基于Chirp信号的归一化信号检测算法与宽正交调制方法作为理论基础,在声空通信应用中,对宽正交调制理论进行了系统验证;在室内定位中,则灵活地利用宽正交调制,从减少搜集多个信标的持续时间和压缩单个信标持续时间方面减少定位中的延迟。具体的,本文的创新点如下:1.为了克服动态信道下信标信号检测不可靠的技术问题,提出了归一化信号检测算法,归一化信号检测算法将信号检测中相关运算后的每一个结果与前面一定数量样本的均值相除,以应对动态信道下的远近效应、设备多样性等问题。针对减少信标持续时间过长的技术问题,则提出了宽正交条件以及宽正交调制方法。当两信号互相关与两信号自相关的较大者间的比值小于一定的阈值时,两信号可视为满足宽正交。上述归一化信号检测算法与宽正交调制是声空通信、以及依赖于声空通信的室内定位的理论基础。2.提出了一个基于宽正交调制的远距离、高速率声空通信技术,克服了常规扩频调制通信技术无法同时实现远距离与高速率两大特性的技术难题。在该通信技术中还引入了可靠的归一化信号检测算法与轻量化的自适应速率调整机制。实验结果表明基于该通信技术的系统在20 m远距离条件下也能保证3%以下的误码率。3.提出了一个基于正交调度与虚拟锚节点的低延迟室内定位技术,在减小定位延迟的基础上克服了现有的基于基础设备的声定位系统无法适应动态环境变化的问题。在该定位技术中,基于宽正交调制方法提出了正交调度的概念,将满足宽正交条件设计的信标分布于不同的锚节点而并行调度,通过减少信标调度时间来克服定位过程中的高延迟;基于正交调度技术,融合了群智感知技术,提出利用定位场景中静态用户作为虚拟锚节点的定位技术,降低定位系统的部署成本和提升其抵御环境变化的能力。实验结果表明,该定位技术能将定位延迟从2 s降低到0.3 s,且90%动态跟踪误差在0.5 m内。4.提出了一个基于宽正交调制压缩信标持续时间的低延迟室内定位技术,解决了定位延迟的技术挑战,实现了实时跟踪。在该定位技术中,通过基于宽正交的OCSS(Orthogonal Chirp Spread Spectrum)调制技术,以压缩信标信号的持续时间的方式克服定位过程中的高延迟;在该定位技术中,对信标信号进行了改进的设计,加入了多普勒载波;提出了新的融合观测时间与运动状态的粒子滤波器模型,允许在单次调度下更新目标位置,使得对移动目标的动态跟踪成为可能。实验表明该定位技术能将定位延迟降低到0.2 s,且90%跟踪误差在0.49 m内。综上所述,本文针对基于移动终端声音传感器的室内定位技术中的高延迟技术挑战,提出了可靠的归一化信号检测算法、宽正交调制技术作为理论基础,在声空通信技术中对此理论基础进行了系统验证,在室内定位中则利用这一理论基础克服了定位过程中的高延迟。(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9-08-30)

耿宇迪,郭秀东,杨方政,方裕燕[2](2013)在《延迟交联冻胶酸液体系的室内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塔河油田外围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储层发育程度变差,常规酸液体系滤失量大、酸岩反应速度快,酸蚀裂缝长度较短,酸压有效作用距离难以进一步提高的难题,开展了延迟交联冻胶酸体系配方、综合性能,以及现场酸压施工工艺研究。优选出的冻胶酸体系室温放置7天无分层、沉淀,基液粘度51mPa·s,延迟交联时间3-4min可调,在150℃、170s-1下剪切1h后黏度仍大于50mPa·s,破胶液粘度6mPa·s,酸岩反应速度较常规胶凝酸体系低一个数量级,具备一定的携砂能力。在碳酸盐岩油藏酸压改造中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期刊2013年05期)

杨涛[3](2009)在《室内语音源定位技术中的时间延迟估计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室内的脉冲噪声居多的情况下,结合语音信号的特征,提出了基于声门脉冲提取的分数低阶协方差时延估计方法(LPC+FLOC),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表明,具有较好的时延估计有效率,且抗混响能力较强,比较适合室内的语音源定位。(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与应用》期刊2009年20期)

赵蓓[4](2008)在《双心室同步起搏治疗严重心衰伴室内传导延迟的疗效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法国学者Yeim等研究发现,先天性心肌病、起搏器置入术前体表心电图QRS波时限(>120ms)、术后QRS波时限缩短,被认为是叁个独立的临床CRT阳性疗效预测指标。(本文来源于《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期刊2008年05期)

张冬荣,王冬梅[5](2008)在《房室延迟、室间延迟和室内延迟对心功能影响的研究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房室延迟(AVD)、室间延迟(VVD)和室内延迟(IVD)是起搏器置入患者术后程控的叁个重要间期。目前最佳AVD、VVD和IVD的获得已经历了从观察体表心电图上QRS波时限的变化到通过观察超声机械运动指标的演变,甚至有学者提出用无创性血压监测来达到优化AV间期的目的。通过调节AVD、VVD、IVD可获取最好的心功能。而对于一个电机械延迟藕联或闰盘损伤的患者,调节AVD、VVD和IVD的效应有限。最佳AVD、VVD、IVD对急性期心功能临床获益的证据较多,而对中远期心功能的影响尚处于探索阶段。(本文来源于《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期刊2008年02期)

张冬荣,王冬梅[6](2008)在《房室延迟、室间延迟和室内延迟对心功能影响的研究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心脏再同步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已成为治疗心功能不全患者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房室延迟(atrioventricular delay,AVD)、室间延biventricular delay,VVD)和室内延迟(intraventricular delay,IVD)作为与之相关的叁个重要间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将从如何获得最佳的房室间期、各种间期对心功能的可能影响机制及其如何影响心功能叁个方面做一简单综述。(本文来源于《西南军医》期刊2008年01期)

华伟,王方正,张澍,张奎俊,牛国栋[7](2003)在《心室再同步起搏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伴室内传导延迟患者的近期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观察双心室同步起搏治疗慢性心力衰竭 (心衰 )的临床效果。方法 慢性心衰伴心室内传导延迟患者 56例 ,男性 43例 ,女性 1 3例 ,平均年龄 52 9岁。心功能均在Ⅲ~Ⅳ级 (NYHA) ,体表心电图QRS波平均为 (1 4 3 1± 1 9 4)ms。其中 5例为慢性心房颤动 (房颤 ) ,其余为窦性心律患者 ,患者均进行了双心室同步起搏。慢性房颤患者先行房室结消融术。术前先进行逆行冠状静脉窦造影了解冠状静脉窦分支血管分布 ,然后将起搏电极导线分别置于右心房、右心室及冠状静脉窦分支血管起搏左心室 ,慢性房颤患者仅进行左、右心室起搏。观察双心室起搏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变化以及体表心电图QRS波变化。结果 双心室同步起搏后 ,患者心功能得到明确改善 ,左心室射血分数从 (2 6 1± 7 6) % ,提高至 (34 2± 8 9) % (P <0 0 5) ,左心室充盈时间延长 ,二尖瓣反流量减少。心功能平均改善Ⅰ级。QRS波时限由术前的 (1 4 3 1± 1 9 4)ms缩短至 (1 2 4 8± 1 6 7)ms(P <0 0 5)。结论初步临床观察提示 ,双心室同步起搏可有效改善慢性心衰伴心室内传导延迟患者的近期心功能 ,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本文来源于《中华心血管病杂志》期刊2003年01期)

葛堪忆,王方正,张澍,张媛,张萍[8](2001)在《四腔起搏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伴房间和室内传导延迟的一年随访》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四腔起搏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伴房间和室内传导阻滞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患者男性、70岁 ,反复发作CHF 5年 ,心功能进行性恶化伴房间和室内传导阻滞、阵发心房颤动 (AF)、NYHA分级Ⅳ级。采用Medtronic公司生产普通心房 (45 2 3)、心室电极 (40 2 3)和两根冠状窦电极 (2 188)和法国Ela公司生产的BrioDR 2 12型双腔起搏器。两根冠状窦电极分别经冠状窦进入心后侧静脉和心中静脉开口处 ,起搏左室和左房 ;右房、右室电极置于常规位置。起搏方式 :DDTAV。结果 :术后随访一年 ,不用药亦无房性心律失常发生 ,胸闷、憋气症状明显改善。术后二个月 6min步行距离明显延长 (2 0 0→ 710m)。术后一年各项活动基本不受限。超声心动图 (UCG)提示 :左室各壁运动呈向心性同步收缩。左室舒张末径缩小 (75 .8→ 6 4.4mm) ,左室射血分数增加 (0 .2 9→ 0 .33)。二尖瓣返流量减少(5 .0 6→ 3 .6 2m/s) ,NYHA分级Ⅰ~Ⅱ级。结论 :四心腔起搏治疗严重CHF伴房间和室内传导阻滞患者是可行的、安全的 ,近期疗效显着。双房同步起搏有助于预防AF复发 ,双室同步起搏使心功能明显改善(本文来源于《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期刊2001年01期)

李玉斌[9](1994)在《多径波的到达方向和传播延迟时间的推定方法──用于室内无线电通信的MUSIC法》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人们渴望在建筑物内进行高速数字无线电通信.而要达到这个目的,首先必须掌握现实的建筑物中的多径波传播环境,但因至今尚没有一种简单而又有效的测量方法,所以也就无法进行评价高速数字通信的可能性所必需的测量.本论文提出了一种采用MUSIC的简便且高分辨率的多径波到达方向推定法,以及多径波传播延迟时间推定法,这些方法都有利于了解室内多径波传播结构,并用计算机模拟和实验确认了其有效性.多径波到达方向推定法通过采用偶极子的、半径为0.75到1波长的旋转扫描,可以准确地推定相隔10°以上的来波,在相隔5°的场合,误差虽有所增大,但仍能分离2波.多径波传播延迟时间推定法可准确推定使用频带宽在100MHz时,3ns以上的延迟时间差,延迟时间差为2ns时,其推定值也有误差,但也可分离2波.另外,实际上室内测量的结果表明,在室内可以观测10波左右的多重波,室内是非常复杂的传播环境.(本文来源于《移动通信》期刊1994年05期)

常福[10](1992)在《室内传导延迟病人心室复极时间的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观察室内传导延迟(IVCD)时 Q-T 间期和复极时间变化,测量46例 IVCD 体表心电图的除极和复极时间,并与对照组30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IVCD 病人的 Q-T、Q-T_c 间期延长,不仅是由于除极时间延长,而且与复极时间延长有关。提出应重视和加强对心室复极时间 J-T、Q-T_c—QRS 间期的研究。(本文来源于《心电学杂志》期刊1992年04期)

室内延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塔河油田外围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储层发育程度变差,常规酸液体系滤失量大、酸岩反应速度快,酸蚀裂缝长度较短,酸压有效作用距离难以进一步提高的难题,开展了延迟交联冻胶酸体系配方、综合性能,以及现场酸压施工工艺研究。优选出的冻胶酸体系室温放置7天无分层、沉淀,基液粘度51mPa·s,延迟交联时间3-4min可调,在150℃、170s-1下剪切1h后黏度仍大于50mPa·s,破胶液粘度6mPa·s,酸岩反应速度较常规胶凝酸体系低一个数量级,具备一定的携砂能力。在碳酸盐岩油藏酸压改造中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室内延迟论文参考文献

[1].蔡超.基于智能移动终端声音传感器的低延迟室内定位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9

[2].耿宇迪,郭秀东,杨方政,方裕燕.延迟交联冻胶酸液体系的室内试验研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

[3].杨涛.室内语音源定位技术中的时间延迟估计方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9

[4].赵蓓.双心室同步起搏治疗严重心衰伴室内传导延迟的疗效评估[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08

[5].张冬荣,王冬梅.房室延迟、室间延迟和室内延迟对心功能影响的研究现状[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8

[6].张冬荣,王冬梅.房室延迟、室间延迟和室内延迟对心功能影响的研究现状[J].西南军医.2008

[7].华伟,王方正,张澍,张奎俊,牛国栋.心室再同步起搏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伴室内传导延迟患者的近期观察[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3

[8].葛堪忆,王方正,张澍,张媛,张萍.四腔起搏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伴房间和室内传导延迟的一年随访[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1

[9].李玉斌.多径波的到达方向和传播延迟时间的推定方法──用于室内无线电通信的MUSIC法[J].移动通信.1994

[10].常福.室内传导延迟病人心室复极时间的测定[J].心电学杂志.1992

标签:;  ;  ;  ;  

室内延迟论文-蔡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