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契约设计论文-韦林

供应链契约设计论文-韦林

导读:本文包含了供应链契约设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供应链契约,涉他公平,分配公平关切,风险偏好

供应链契约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韦林[1](2019)在《涉他公平关切的供应链契约设计与分配公平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传统运作管理研究中,一项基本假设是作为理性人的决策者只追求利润最大化。但行为经济学的研究却表明,在涉及到与他人交互的经济决策当中,人们除了关心利润也会关心利润的分配是否公平。作为最为典型与常见的一种社会偏好,公平关切常常对人们之间的谈判与协商产生较大的影响。因而,为了更好地理解典型运作系统的运行过程,有必要对典型决策环境下公平关切的影响进行深入探究。本文以公平关切为研究主题,考虑涉他公平与分配公平两种公平关切,分别在合适的决策环境下对它们进行深化研究。具体而言,本文首先基于理论模型分析探讨了两类涉他公平关切对于供应链契约优化的影响,然后借助于行为实验的方法探讨一类典型风险情境下风险偏好如何与分配公平关切相互作用。学者们在供应链契约研究中对公平关切的作用进行了大量探讨,发现其可以显着影响供应链绩效。随着研究的深入,供应链结构逐渐由线性双人结构拓展至多成员结构,发现同行的存在也塑造着决策者的公平感知。通过回顾现有供应链契约研究发现,考虑公平的研究往往聚焦于以自我为中心的公平关切,即只关心自己是否会受到公平对待。然而,大量经济学实验表明,除了自身的公平,人们也会关心他人是否受到公平对待。本文基于相关心理学与经济学研究结果,在多成员供应链中将零售商对于同行零售商是否受到公平对待的关心考虑在内,提出同情或者幸灾乐祸作为背后的原因,探讨该行为因素对供应链契约优化与设计的影响。同情与幸灾乐祸是面对他人不幸或者失败时两种相对应的情感反应。二者都与公平感有关,反映了人们想要修正不公平的倾向。在由一个供应商与两个零售商组成的分销渠道中,本文首先考虑零售商不仅关心自身与供应商之间的利润分配,也出于同情关心同行零售商与供应商之间的利润分配的情况,即同情涉他公平关切。基于传统的分配公平模型,本文刻画了同情涉他公平关切效用函数,并探讨其对分销渠道中各决策者定价策略、利润以及相应供应链绩效的影响。结合模型分析与算例可以得知,同情涉他公平关切可以提升两个零售商的利润以及相应供应链绩效,但会伤害供应商的利润。此外,零售商也有可能因为其同情涉他公平关切而被供应商所惩罚。本文也在上述分销渠道中考虑了零售商出于幸灾乐祸对同行零售商公平关心的情况,即幸灾乐祸涉他公平关切。均衡结果以及算例分析表明,供应商可以利用幸灾乐祸涉他公平关切剥削两个零售商,进而伤害相应供应链的绩效。此外,本文还从不同角度对两类涉他公平关切进行比较,发现特殊情况下幸灾乐祸涉他公平关切可能更有利于渠道总利润。供应链管理中经常面临着各式各样的风险,但现有考虑公平的供应链契约研究却没有将风险的作用纳入考量。风险给收益带来了不确定性,因而常常遭致人们的厌恶。风险情景下忽略决策者风险偏好的公平研究结论很可能会产生系统性的偏差。现有关于公平的实验研究多集中于确定性环境,对于风险的作用所知甚少。为了理解风险情境下的公平问题,本文借助于经典的独裁者博弈与最后通牒博弈实验来初步探讨风险偏好如何与分配公平相交互。具体来说,本文聚焦于博弈双方为了多个不确定收益进行讨价还价这一典型风险情境,探究风险偏好与公平关切在其中的作用。通过建立“均值-方差”框架下的分配公平关切效用模型,本文基于模型均衡结果提出了几个研究假设,并用实验室数据进行了验证。主要结果如下:(1)与确定性收益相比,分配不确定收益时提议者变得更加慷慨;(2)响应者的期待更高,且给定出价其在分配不确定收益时更容易拒绝;(3)完全自利的行为在分配不确定性收益时更少;(4)简洁的“均值-方差”框架下的分配公平关切效用模型可以较好地定性解释数据。(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9-05-01)

宋奇[2](2019)在《基于需求预测的A公司供应链契约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从供应链角度来看,供应链上的所有成员企业都是有着不同经营侧重的经济实体。从企业自身运作角度来看,企业的行为必然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供应链运行过程中,由于供应链信息共享程度不够充分,以及企业行为的利己性,导致供应链存在着“牛鞭效应”和“双重边际效应”,引发了供应链库存冗余或者交付不及时,降低了供应链整体收益和供应链节点企业的效率。本研究以供应链契约作为主要研究方向,对A公司需要预测现状和供应链运行状态进行了系统地梳理和总结,对A公司所在供应链的需求预测方法进行了优化,提出了新的需求预测模型,提高了需求预测的准确度。同时,利用契约的优化方式,对A公司和客户所组成的二级供应链所产生的额外收益进行分配,使供应链节点企业提升对需求预测的积极性,降低“牛鞭效应”所带来的不良影响,促进供应链运作的良性循环。(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期刊2019-05-01)

寇军[3](2019)在《零售商提供延保服务和故障率信息不对称的供应链契约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一个制造商和一个零售商构成的产品服务供应链,考虑零售商销售并提供延保服务,产品故障率为零售商私有信息.建立了制造商与零售商之间的委托代理模型,研究了制造商的契约设计问题,分析了产品生产成本、故障率类型预期等因素对均衡结果的影响及不同信息情形下制造商、零售商和产品服务供应链系统利润的差异.研究结果显示:信息不对称不一定会降低供应链系统绩效,不同产品故障率类型下制造商需要调整不同的激励策略.此外,产品生产成本、制造商对故障率的预期等均会对激励契约产生影响.最后通过数值算例进一步分析了不同信息条件下产品故障率等参数对合作契约和制造商、零售商期望利润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四川文理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李新军,刘兴华[4](2018)在《基于供应可靠性的供应链契约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供应商和制造商构成的两级供应链中,假定供应商的可靠性区分为高和低两种类型,且其信息为私有,文章运用委托代理机制和显示性原理,建立信息不对称下需求服从随机分布的两阶段动态规划博弈,实现供应商类型的分离均衡,并分析获取供应商可靠性信息的价值。结果表明:不论信息是否对称,高可靠性契约中的订货量均大于低可靠性契约中的订货量;高可靠性契约中的订货量不受私有信息的影响,但在低可靠性契约中,由于私有信息的存在,订货量会有所减少;两种类型供应商之间的可靠性差距越大,高可靠性类型的概率越大,低可靠性类型的概率越小,则获取信息的价值就越大。(本文来源于《统计与决策》期刊2018年18期)

曾小燕,周永务,钟远光,谢维[5](2018)在《线上线下多渠道销售的酒店服务供应链契约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佣金率过高,目前越来越多的酒店除了接受来自OTA(Online Travel Agency,线上旅行社)网站的顾客订单外,还通过与推广商合作提升官方网站的客房预订量,并在线下门店接受顾客直接入住。本文通过构建一个由占主导地位的酒店与一家推广商网站组成的博弈模型,分析了官方网站的最优客房预留量,并运用契约设计实现了酒店与推广商合作时的整体协调。进一步,针对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设计了一套契约菜单,帮助酒店规避利润损失。同时发现,只有当不同成本系数下推广商保留利润的差距适中时,供应链才可以实现整体协调。最后通过数值分析发现,合适的OTA客房预留量可使酒店和整体供应链利润最大化。当顾客点击转化率增大时,协调策略带来的酒店和供应链利润也会不断增加。(本文来源于《南开管理评论》期刊2018年02期)

刘兴华[6](2017)在《供应不可靠环境下供应链契约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得市场竞争环境日益复杂,供应链中的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各种突发事件频发,加剧了供应中断的风险;加之供应链各成员之间私人信息不共享,导致市场失灵,供应链运作低效。市场各种弊端的诉求使得缓解中断风险、信息共享迫在眉睫。本文对上述出现的供应链问题分两部分加以论述,首先采用双源采购策略来缓解供应中断风险,假定供应可靠性信息已知,研究由一个制造商和两个供应商构成的两级供应链契约设计,考虑部分中断和完全中断两种类型的供应商,将部分中断供应商作为主供应商,完全中断供应商作为次供应商,建立双源采购的供应链契约设计模型,运用逆序解法,得到供应商的最优生产规模和制造商的最优契约设计,并分析当供应商面临双源采购时的签约决策及订货策略。然后考虑信息不对称问题,假定市场中存在高可靠性和低可靠性两种类型的供应商,且供应商可靠性为其私人信息,市场需求服从随机分布。制造商提供一组契约包括四个决策变量:固定支付、变动支付、订货量和惩罚成本,供应商根据契约内容决定自己的最优生产规模。然后建立动态规划模型,运用显示原理,研究在信息对称和不对称两种情况下制造商的契约设计和供应商的生产决策,最后分析供应商可靠性的信息价值。研究结果表明:供应商最优生产规模与产品的单位生产成本呈负相关,与单位变动支付和单位惩罚成本呈正相关;制造商的订货量与供应商的可靠性呈正相关;供应商的惩罚成本与自身可靠性呈负相关。不论信息是否共享,制造商对高可靠性供应商的订货量都大于对低可靠性供应商的订货量,且信息价值随着两种供应商的可靠性水平之差的增大而增大,随着高可靠性供应商在市场中所占比例的增大而增大,随着低可靠性供应商在市场中所占比例的增大而减小。(本文来源于《烟台大学》期刊2017-05-30)

李新军,刘兴华[7](2016)在《供应中断下双源采购的供应链契约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考虑由一个制造商和两个供应商构成的两级供应链契约设计问题,将可靠性服从随机分布的供应商作为主供应商,将完全中断供应商作为次供应商,建立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签约和执行两阶段博弈的动态规划模型,得到制造商的最优契约设计。制造商根据产品零售价格的变化灵活做出只与一个供应商签约、与两个供应商同时签约或都不签约的决定,供应商根据契约设计内容决定自己的最优生产规模。研究表明:供应商最优生产规模与产品的单位生产成本呈负相关,与单位变动支付和单位惩罚成本呈正相关;次供应商的订货量与其本身的可靠性呈正相关,与主供应商的可靠性呈负相关;供应商的固定支付与其相应的可靠性呈负相关。(本文来源于《工业技术经济》期刊2016年12期)

高建刚[8](2016)在《下游厂商自建产能时的供应链契约设计——基于上游厂商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上游供应商的视角,分析下游厂商自建产能后,上游厂商的应对之策。结果表明:上游厂商可以通过采取两部选择权契约以保障自身产能投资和利润的风险转嫁问题。上游厂商的利润因下游具有自有产能而下降。但在两部选择权契约下,上游厂商能够收取保证金,虽然产能利用率风险受到转嫁,但利润变动的风险却较小。下游厂商具有产能者因自行生产而减少订购量,不具有产能者订购量将会因此增加,但两下游厂商的利润均会增加。采取两部选择权契约能使上游利润的变动风险小于其他契约,上游供应商的利润得以保障。(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2期)

徐小玲,王海燕[9](2014)在《需求突变信息不对称下供应链契约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供应链是一个由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零售商以及最终客户共同组成的实现从原材料到产成品,并最终满足客户需求的复杂系统。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自然环境的恶化、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自然灾害(如9.21台湾大地震、5.12汶川大地震)、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如2003年中国发生的SARS、2004年东南亚发生的禽流感)、国际国内政治经济事件(如朝鲜半岛问题、中东问题、中印边界问题等造成的政治局势紧张)、工人罢工(2013年香港码头工人罢工事件、2010年广本在佛山的零部件厂工人罢工事件)等导致全球范围内灾难频发,并波及较大范围内的经济活动,使得供应链各环节不断发生突变事件,给世界范围内的供应链管理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人们逐渐发现早期的供应链管理理论已经不足以应对频繁发生的突变事件,给供应链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巨大威胁。突发事件频发对供应链的正常运营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如突发事件导致原材料供应的中断、交通设施的不可用等等。各类突变事件都可能导致供应链面对的市场需求突然发生变化,诸如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政治经济政策变动、促销活动、信息不对称等因素都会导致市场需求发生突变。需求突变可能由单一因素导致也可能由多种因素联合导致,如叁鹿奶粉事件引起市场对叁鹿奶制品的需求大大降低,导致叁鹿奶粉供应链崩溃。随着顾客需求的多样化、企业之间竞争的加剧,供应链系统越来越复杂,基于直觉和经验已很难实现供应链绩效的最优管理。供应链外部顾客需求的不确定性、供应链成员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供应链内部成员采用不同的库存管理策略以及存在订单提前期使供应链成为一个复杂的随时间变化的动态系统。因此,研究制造商如何应对需求突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另一方面,由于供应链上下游成员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面对不同的下级成员,因此对市场需求信息的掌握程度不尽相同,即市场需求信息在供应链各成员间通常是不对称的。在一个由生产商和零售商组成的二级供应链中,当市场需求规模发生突变时,零售商相对生产商掌握更多的突变信息。本文考虑由一个制造商和一个零售商组成的二级供应链,零售商从制造商处购买商品,然后在市场上进行销售。本文所考虑的产品对象具有生产准备时间长、销售期短的特点,如手机等电子产品。制造商在周期初根据历史数据制定了生产计划,更改生产计划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当市场需求规模发生突变时,处在供应链下游的零售商能够准确及时的掌握市场需求规模突变信息,并且零售商不愿与制造商分享该突变信息,由于制造商相对于零售商而言远离市场,当零售商不与制造商分享需求突变信息时,制造商通常无法准确掌握市场需求规模的突变强度,即市场需求规模的突变强度这一信息在制造商与零售商之间是不对称的。制造商能够通过其他途径大致了解突变强度信息。本文在这种背景下研究了市场需求发生突变且突变信息不对称情形下的供应链契约设计问题。假设制造商采用两部非线性契约菜单,迫使零售商能够根据真实的市场需求规模的突变强度信息进行订货。从而在满足零售商保留利润的同时,实现制造商自身利润的最大化,研究制造商的最优订货量以及利润。制造商对市场需求规模突变强度的估计不同将导致制造商两部非线性契约菜单的参数发生变化。因此,制造商需要在不同的市场需求规模突变强度估计下,设定不同的批发价格和制造商与零售商之间的转移支付。而零售商则需根据实际的市场需求规模突变强度选择契约,设定市场销售价格以及提交订货量。通过建立制造商的决策模型并进行求解,分情形讨论不同突变强度下的两部非线性契约菜单形式和制造商最优生产量。文章发现制造商的最优生产量具有一定的鲁棒性,即当市场需求规模突变强度较小时,制造商无需调整原有的生产计划。本文得出的结论对于实际生产中的制造商应对需求突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A01系统工程》期刊2014-10-24)

黄松,杨超[10](2014)在《非对称成本扰动信息非线性需求函数下的供应链契约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分析非对称的成本扰动信息对于供应链契约设计的影响,研究了当制造商的成本发生扰动并且扰动信息是非对称的情形下的零售商的最优契约设计问题。假定市场需求是关于价格的非线性函数,使用委托-代理理论,设计了非对称的成本扰动信息下的供应链最优契约菜单,并且分析了非对称的扰动信息对于供应链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需求为常数柔性函数或者指数函数形式时,可以设计有效的契约菜单来改善供应链的绩效;在非对称的成本扰动信息下,当生产成本扰动满足一定条件时,初始的生产计划仍然是最优的;非对称的成本扰动信息并不必然会给供应链带来利润损失。最后通过数值算例对模型的结果进行了验证。(本文来源于《中国管理科学》期刊2014年08期)

供应链契约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从供应链角度来看,供应链上的所有成员企业都是有着不同经营侧重的经济实体。从企业自身运作角度来看,企业的行为必然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供应链运行过程中,由于供应链信息共享程度不够充分,以及企业行为的利己性,导致供应链存在着“牛鞭效应”和“双重边际效应”,引发了供应链库存冗余或者交付不及时,降低了供应链整体收益和供应链节点企业的效率。本研究以供应链契约作为主要研究方向,对A公司需要预测现状和供应链运行状态进行了系统地梳理和总结,对A公司所在供应链的需求预测方法进行了优化,提出了新的需求预测模型,提高了需求预测的准确度。同时,利用契约的优化方式,对A公司和客户所组成的二级供应链所产生的额外收益进行分配,使供应链节点企业提升对需求预测的积极性,降低“牛鞭效应”所带来的不良影响,促进供应链运作的良性循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供应链契约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1].韦林.涉他公平关切的供应链契约设计与分配公平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

[2].宋奇.基于需求预测的A公司供应链契约设计[D].中国矿业大学.2019

[3].寇军.零售商提供延保服务和故障率信息不对称的供应链契约设计[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9

[4].李新军,刘兴华.基于供应可靠性的供应链契约设计[J].统计与决策.2018

[5].曾小燕,周永务,钟远光,谢维.线上线下多渠道销售的酒店服务供应链契约设计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18

[6].刘兴华.供应不可靠环境下供应链契约设计[D].烟台大学.2017

[7].李新军,刘兴华.供应中断下双源采购的供应链契约设计[J].工业技术经济.2016

[8].高建刚.下游厂商自建产能时的供应链契约设计——基于上游厂商的视角[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9].徐小玲,王海燕.需求突变信息不对称下供应链契约设计[C].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A01系统工程.2014

[10].黄松,杨超.非对称成本扰动信息非线性需求函数下的供应链契约设计[J].中国管理科学.2014

标签:;  ;  ;  ;  

供应链契约设计论文-韦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