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习惯,好人生”——小学生习惯养成系列教育的实践研究

“好习惯,好人生”——小学生习惯养成系列教育的实践研究

瑞安市莘塍第七小学张树

【摘要】

《小学教育纲要》指出,小学德育的培养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遵

守社会公德的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在小学阶段的德育管理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习惯养成教育呢?笔者从寻求出发点、善待生长点、找准突破点、扎实着力点、沟通关键点——立体共建等方面阐述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的方法及策略。

【关键词】

习惯养成序列教育成长护照校园星卡

【正文】

孔子曰:“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在小学阶段,就应该通过系统的习惯养成教育,去形成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好的习惯,既奠定个人的未来,也关系着民族国家的形象。近年来,我校在培养“四会本色少年”的德育理念下,循序渐进地开展“好习惯·好人生”养成教育,从日常行为习惯入手,从点滴小事做起,深入挖掘“养成教育”内涵,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学生创建健康成长的舞台。

一、寻求“出发点”——实施联通

1.“好习惯·好人生”成长护照评价机制

为了突破原有习惯养成教育无量化标准的困局,学校制定了“好习惯·好人生”成长护照评价机制;学生的每一个好习惯的表现都有机会获得一张星星卡,集齐一定量的星星卡后,大队部将授予一本“成长护照”,成长护照里面有习惯养成印章收集站,对应每一轮小习惯养成教育的结果,集齐一定数量的星星卡,可由大队部按结果进行盖章,学期结束时,对所有的习惯养成印章收集情况进行统计,并结合星卡评价进行总评,由此确定“学校文明、学习、行为之星”,颁发奖状和奖品。

2.“校园星卡计划”

我校设计了一套针对学生具体习惯的评价及实施机制,校园星卡计划以新课程标准和理念为准则,积极探索小学阶段好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方法、途径。通过采取各种形式的有效的教育途径和方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凸现个性,培养一代新人。星卡评价规则如下:星卡分“星星卡”、“月亮卡”、“太阳卡”“黄卡”。集齐十张星星卡兑换一张“月亮卡”;集齐五张月亮卡,可以登记申请“太阳卡”,期末授予“文明之星”,颁发奖状和奖品。星卡评价体系在一年级开始,至六年级结束。

3.《习惯养成序列教育活动方案》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21世纪教育的使命是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共处。学校将儿童良好习惯的培养集中在三个大的方面即:做人、做事和学习。并从基本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等出发,具体实施学生习惯养成教育。每个大习惯又有7个小习惯,低、中、高段都有不同的要求,以六年为一个大周期,两年为一个循环,每3个星期即21天为一个小习惯养成的主题轮,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将习惯培养目标分解为一个个能够看得见、有细则、有评价的教育单元,细化到每一个教育主题活动中,更好地指导学生养成好习惯。

二、善待“生长点”——环境渲染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们的教育应当使每一堵墙都说话。”健康的校园德育环境就像一个立体的空间影院,多姿多彩,富有吸引力,帮助学生陶冶情操、美化心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利用这些校园德育阵地,可以让习惯养成教育更立体,更全方面地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衔接,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这样的德育大课堂,在无形中提醒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将为你的人生点亮智慧的灯火。

三、找准“突破点”——活动内化

学校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促进学生良好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在养成教育过程中,根据每个具体的小习惯,设计针对性的活动计划、活动方案和实施步骤,以活动为载体,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

在养成教育中,学校少先队大队部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实践活动,如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组织开展“校园新闻播报员”的活动,在整理习惯养成过程中,开展“我会整理小书包”活动,在文明行走小习惯培养中,开展“校园曝光台”活动等等,习惯培养小活动的扎实开展,不但陶冶了学生心灵,也在不知不觉中使好习惯在学校蔚然成风,德育效果事半功倍,提升了德育的品质。

四、扎实“着力点”——训练分层

养成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坚持循序渐进地开展。学校根据每个年龄段的学生的特点,制定养成教育的具体训练内容。学校在每学期前的教师会议上明确本学期要养成的具体好习惯序列,明确各好习惯的具体要求和细则,以及班主任、任课老师、学校部门干部所需要配合的事宜;在每轮好习惯开展前,通过班主任会议学习养成目标及方法;通过周一晨会进行本轮好习惯培养启动仪式;通过主题班会课学习好习惯要求的细则和评价方式。

五、沟通“关键点”——立体共建

1.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学生德育习惯培养的主要途径。在教学中,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和身边的事,适时进行养成教育,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养成好习惯。通过现实的和生活的素材感化学生,将习惯教育搬进课堂,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校本课程

依托成长护照评价机制,学校大队部开设了校本课程《好习惯·好人生》课程,将儿童良好习惯的培养集中在三个大的方面即:做人、做事和学习。并从基本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等出发,具体实施学生习惯养成教育。

3.家校合力

“看平时,重养成”是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则,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更离不开家长和社会的支持和配合。在“好习惯·好人生”习惯养成教育中,学校注重和家庭之间的沟通,将养成教育拓宽到家庭和社会中去,保持养成教育的统一性。习惯靠养成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形成合成网络,引导学生共建习惯养成练习场。

习惯养成教育是一项事业,需要我们毕生去奉献;习惯养成教育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执着去追求;习惯养成也是一门学问,需要我们去不断创新。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探索,笔者学校的习惯养成教育初见成效。我们相信,在循序渐进的教育引领下,“好习惯·好人生”的教育之路将越走越宽。

【参考文献】

[1]刘俊.养成教育实施策略探析[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2(06):79.

[2]朱德芬.小学生养成教育实施的有效策略[J].教育导刊,2010(04):58-61.

[3]阎海全.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14):63.

[4]李振源中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探索[J].中华少年,2017(2):

标签:;  ;  ;  

“好习惯,好人生”——小学生习惯养成系列教育的实践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