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声乐论文-苏玲芬

中国现代声乐论文-苏玲芬

导读:本文包含了中国现代声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昆曲艺术,声乐表演,影响

中国现代声乐论文文献综述

苏玲芬[1](2019)在《昆曲艺术对中国现代声乐表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昆曲集文学、历史、音乐、舞蹈、美学等于一体,是综合性很强的表演艺术,也是中国传统声乐的重要代表。现代声乐表演艺术越来越呈现出多样化与交融性的发展态势,作为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之祖,研究昆曲艺术对现代声乐表演实践有着重大的应用价值与指导意义。本文从昆曲艺术与声乐表演各自的特征与发展现状入手,分析了昆曲艺术研究对现代声乐表演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四川戏剧》期刊2019年04期)

舒小敏[2](2019)在《浅谈中国现代民族声乐的艺术特征与演唱风格》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现代民族声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音乐领域具有重要地位。现代民族声乐有其特有的艺术特征以及演唱风格,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本文介绍了中国现代民族声乐的发展历程,分析现代民族声乐的艺术特征,并分析中国现代民族声乐的演唱风格,为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民族声乐提供参考和借鉴。(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9年12期)

易蓉[3](2019)在《关于用现代声乐意识重新演绎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声乐艺术进行思考,可得知古典诗词是它的瑰宝,将古代文学和音乐文化开展有效的融合,具有很强的艺术鉴赏性。伴随声乐艺术的深度发展,各种演唱技术被运用到艺术思考中,当前如何借助声乐意识去对古典诗词进行艺术演唱是一项研究重点。因为这样可以对传承下来的古诗词多项艺术资源开展合理的传承,给它们实现创新发展提供更多保障以及条件支持,也可以对演唱实践提供更多的思考,体现很强大的分析价值,所以本文对此开展思考。(本文来源于《课程教育研究》期刊2019年13期)

邢茜[4](2019)在《中国现代声乐艺术教育的生态内涵与实践路径》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现代声乐艺术教育在20世纪初从传统的学堂乐歌教学演变而来,此后,中国现代声乐艺术启蒙教育完成了现代化转变,并有效促进了中国现代声乐艺术教育理念的发展。1949年后,我国各地建立众多的艺术院校,有关声乐艺术教育的专业学校及乐系如雨后春笋般诞生,新中国现代音乐艺术教育体系规模不断扩大。鉴于此,文章就中国现代声乐艺术教育的内涵展开详细探讨,并提出具体的实践路径以供相关研究者借鉴。(本文来源于《艺术教育》期刊2019年01期)

蔺莹[5](2018)在《中国现代民族声乐的艺术特征与演唱风格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现代民族声乐是在传统民族声乐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加上现阶段全球化的发展带来的中西方文化交融,现代民族声乐的艺术特征和演唱风格更加多元化,融合了很多新时期的文化声乐表现形式和特色,体现了现代民族声乐的发展进步和创新。研究中国现代民族声乐的艺术特征和演唱风格,有助于提升对于现代民族声乐的发展概况理解和把握,提升民族声乐的发展水平,为民族声乐的更好发展提供思路。(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8年21期)

张原硕[6](2018)在《论中国现代民族声乐艺术的形成》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声乐艺术作为人类特有的表现形式,不断发展,呈现出越来越高雅的形式。在中国近现代时期,外来文化不断流入中国,使得我国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影响,声乐艺术文化受到的影响最大,中国现代民族声乐即吸取了外来声乐文化的精华也继承了中国声乐文化艺术的优良传统,是中国传统声乐文化的再现和升华。本文将进一步讨论中国现代民族声乐艺术的形成,以供相关人士参考交流。(本文来源于《北方音乐》期刊2018年19期)

汪俊芳[7](2018)在《中国传统唱论视野下现代民族声乐美学观点述评》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运用中国传统唱论的视野,针对传统唱论中的一些美学观点深深影响着现代民族声乐美学的这一现象,提炼出现代民族声乐沿用至今的几个重要美学观点。利用一些文献资料佐证梳理了"以自然为美""以行腔为美""以言为本""字正腔圆""情动气生、以声传情"的传统唱论重要美学观点。文章认为,继承传统唱论的重要美学观点,发展现代民族声乐事业,在艺术的长河中代代传承下去,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本文来源于《四川戏剧》期刊2018年07期)

张立[8](2018)在《论中国现代民族声乐艺术的形成》一文中研究指出已有百年历史的中国传统民族声乐在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通过学习、借鉴西洋声乐艺术方法理论,特别是科学的意大利美声发声方式,民族声乐艺术在很多方面都有一个质的飞跃,中国现代民族声乐艺术的形成则是基于我国传统民族声乐取得西洋音乐的精华进行不断更新与进步,因此就演变为拥有现代意味的民族声乐艺术。本文主要从中国现代民族声乐艺术形成的客观因素与自身条件、中国现代民族声乐在社会变革中的发展、中国现代民族声乐艺术在形成后相对于传统声乐出现的变化叁方面进行分析,研究萌芽、发展、成熟时期的中国民族声乐对中国现代民族声乐艺术的形成具有怎样理论与实践上的意义,一期为今后我国现代民族声乐艺术更好地发展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东方藏品》期刊2018年07期)

吴伟[9](2018)在《中国古诗词文化在现代声乐教学中的价值与运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古诗词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地位,在声乐作品中融入古诗词文化已经成为了重要研究课题,对于全面继承与发展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寻找全新的声乐教学内容和方式,培养专业素养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伴随国内声乐教育的持续发展,为提升学生的演唱能力,扩展他们的视野,在借鉴国外声乐教学模式的同时,如何将中国古诗词文化自身独特的艺(本文来源于《北极光》期刊2018年05期)

李媛[10](2017)在《论后现代主义的多元化对中国声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后现代主义在全世界形成一种思潮,并对中国声乐产生了一定影响。后现代主义从根本上打破了现代主义的秩序性,后现代主义的多元化打破了美声、民族、通俗唱法的界限,将叁种唱法融会贯通,作品创作、表演形式,欣赏理念也都有了一定的创造性发展,并体现了后现代主义多元化音乐主张。(本文来源于《黄河之声》期刊2017年23期)

中国现代声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中国现代民族声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音乐领域具有重要地位。现代民族声乐有其特有的艺术特征以及演唱风格,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本文介绍了中国现代民族声乐的发展历程,分析现代民族声乐的艺术特征,并分析中国现代民族声乐的演唱风格,为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民族声乐提供参考和借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国现代声乐论文参考文献

[1].苏玲芬.昆曲艺术对中国现代声乐表演的影响[J].四川戏剧.2019

[2].舒小敏.浅谈中国现代民族声乐的艺术特征与演唱风格[J].戏剧之家.2019

[3].易蓉.关于用现代声乐意识重新演绎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9

[4].邢茜.中国现代声乐艺术教育的生态内涵与实践路径[J].艺术教育.2019

[5].蔺莹.中国现代民族声乐的艺术特征与演唱风格探索[J].戏剧之家.2018

[6].张原硕.论中国现代民族声乐艺术的形成[J].北方音乐.2018

[7].汪俊芳.中国传统唱论视野下现代民族声乐美学观点述评[J].四川戏剧.2018

[8].张立.论中国现代民族声乐艺术的形成[J].东方藏品.2018

[9].吴伟.中国古诗词文化在现代声乐教学中的价值与运用[J].北极光.2018

[10].李媛.论后现代主义的多元化对中国声乐的影响[J].黄河之声.2017

标签:;  ;  ;  

中国现代声乐论文-苏玲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