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谷氨酰胺酶基因论文-田敏,曲瑞丹,刘英杰,陈浩喆,林青楠

转谷氨酰胺酶基因论文-田敏,曲瑞丹,刘英杰,陈浩喆,林青楠

导读:本文包含了转谷氨酰胺酶基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蛋白质谷氨酰胺酶,原核表达,多克隆抗体,免疫学检测

转谷氨酰胺酶基因论文文献综述

田敏,曲瑞丹,刘英杰,陈浩喆,林青楠[1](2019)在《蛋白质谷氨酰胺酶成熟肽基因mpg原核表达及其多克隆抗体的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蛋白质谷氨酰胺酶(Protein-glutaminase,简称PG)是一种新型蛋白质脱酰胺酶,在蛋白质改性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目前关于蛋白质谷氨酰胺酶的测定方法主要是通过苯酚-次氯酸盐反应测定铵离子含量指示蛋白质谷氨酰胺酶的酶活,该方法精确度和灵敏度有限。因此,利用原核表达系统表达解朊金黄杆菌(Chryseobacterium proteolyticum)分泌的蛋白质谷氨酰胺酶成熟肽基因mpg,纯化后制备其多克隆抗体用于检测解朊金黄杆菌分泌的蛋白质谷氨酰胺酶的含量。首先以解朊金黄杆菌基因组为模板扩增出成熟肽基因mpg,将其与pET32a载体连接构建重组质粒pET32a-mpg,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在25℃条件下,经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6 h,目的蛋白表达量最高、呈可溶性蛋白。通过Ni-NTA柱纯化的重组蛋白mPG-His_6,将其作为抗原,免疫新西兰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间接酶联免疫法检测其效价,所得抗体效价为1∶5 000。蛋白质免疫印迹实验结果说明,该多克隆抗体特异性良好。最后使用该多克隆抗体对解朊金黄杆菌的发酵上清液进行蛋白质免疫印迹反应,检测天然蛋白质谷氨酰胺酶,结果表明该抗体特异性良好,可用于检测解朊金黄杆菌分泌的蛋白质谷氨酰胺酶,为深入研究蛋白质谷氨酰胺酶的生物学功能、建立蛋白质谷氨酰胺酶高产菌株的高通量筛选方法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工业微生物》期刊2019年05期)

赵祥,于洁,胡静,许静秀,韩彩霞[2](2017)在《肌旋毛虫谷氨酰胺酶基因的原核表达及其免疫荧光定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RT-PCR方法从旋毛虫肌幼虫中扩增出谷氨酰胺酶(TsGls)基因全长序列,将其克隆到表达载体pET-32a(+)中,测序验证后转化到表达宿主菌Rosetta(DE3)pLysS中,用IPTG诱导表达重组蛋白TsGls。以纯化的TsGls蛋白免疫家兔制备多克隆抗体,并对旋毛虫肌幼虫中的TsGls进行免疫荧光定位。结果显示,成功构建了重组质粒pET-32a(+)-TsGls;经SDS-PAGE分析,重组TsGls蛋白的分子质量约为72 ku;制备的多克隆抗体效价可达1.024×10~6;Western-blot分析结果显示,多克隆抗体与重组TsGls具有较强反应性;免疫荧光定位显示,TsGls蛋白存在于旋毛虫肌幼虫皮下组织。上述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旋毛虫谷氨酸依赖型抗酸机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兽医科学》期刊2017年05期)

余慧镭,殷晓雪,陈仲强,冷慧杰,宋纯理[3](2016)在《基因沉默组织型转谷氨酰胺酶抑制SaOS-2细胞成骨分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组织型转谷氨酰胺酶(tissue transglutaminase,TG2)是否参与人SaOS-2细胞系成骨分化过程。方法使用携带短发夹RNA(short hairpin RNA,shRNA)的慢病毒转染SaOS-2细胞以敲减TG2表达,以SaOS-2细胞及转染了含阴性对照shRNA病毒的SaOS-2作为对照组,分别进行体外成骨诱导培养,并进行以下检测:诱导14 d后各组矿化情况(茜素红染色);诱导4、7 d后碱性磷酸酶活性及I型胶原、骨钙素、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的mRNA表达,并与诱导前的表达水平相比较。结果 SaOS-2细胞组及转染阴性对照shRNA组在体外成骨诱导过程中I型胶原、骨钙素、BMP-2的mRNA表达和ALP活性逐渐增加,14 d时形成明显矿化结节,而TG2敲减后的SaOS-2细胞在诱导14 d时矿化水平显着低于对照组,诱导7 d时ALP活性及I型胶原、骨钙素、BMP-2的mRNA表达水平显着低于对照组。结论组织型转谷氨酰胺酶参与SaOS-2细胞体外成骨分化及矿化。(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动物学报》期刊2016年05期)

仪朝印,张东杰,王颖[4](2014)在《茂原链霉菌转谷氨酰胺酶基因工程菌的构建及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构建高产转谷氨酰胺酶且具有活性的基因工程菌。方法:以茂原链霉菌总DNA为模板,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构建重组质粒pET-22b-MTG,使其在大肠杆菌中得到高效表达并优化表达时间和温度。结果:成功构建产转谷氨酰胺酶的基因工程菌,酶活为15.9 U/mL,最优表达时间5 h,温度25℃。结论:成功构建TG基因工程菌,TG基因在大肠杆菌中得到高效表达,为后续试验提供原材料,为微生物发酵生产TG打下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学报》期刊2014年02期)

卢彪,吴拥军,刘艳敏,王亚娟,唐雪[5](2014)在《高活性谷氨酰胺酶基因glsA_2在枯草芽孢杆菌BJ3-2染色体上的定点整合》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枯草芽孢杆菌BJ3-2的glsA1基因为同源序列,通过构建单交换整合载体,将高活性谷氨酰胺酶基因glsA2定点整合入BJ3-2菌株染色体中,获得能够稳定遗传的重组菌株BJ3-2A2。经检测重组菌株谷氨酰胺酶活力为BJ3-2菌株的3.36倍。利用重组菌株BJ3-2A2发酵豆豉,全氨基酸检测显示,重组菌株发酵的豆豉谷氨酸含量比出发菌株高12.8%。说明枯草芽孢杆菌BJ3-2可以转化且为RecE+菌株,glsA2基因在BJ3-2菌株染色体上可实现较高活性表达,并提高发酵豆豉的鲜味。(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期刊2014年01期)

汪正华[6](2013)在《蛋白质谷氨酰胺酶基因的合成、表达及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多数食品蛋白因含丰富的谷氨酰胺残基,而导致其溶解度较低,低溶解度会影响乳化性、发泡性和凝胶性等功能性质,大大限制了在食品工业上的应用。蛋白质的脱酰胺作用被公认为提高溶解度的最有前景的途径,已经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蛋白质谷氨酰胺酶(Protein-glutaminase, PG)是引起脱酰胺作用的一种新型水解酶,最早在金黄棒状杆菌(Chryseobacterium proteolyticum)中发现,该酶可有效改善酪蛋白、小麦蛋白、米谷蛋白等食品蛋白的溶解度,提高乳化性、凝胶性等功能性质,在食品工业中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前景。本课题利用基因工程技术,采用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两种表达系统,对蛋白质谷氨酰胺酶进行重组表达,得到有生物学活性的PG酶,并对该酶进行性质研究,为今后PG酶的研究和开发提供了参考。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叁个方面:1、蛋白质谷氨酰胺酶基因的人工合成对PG全长基因序列进行优化,优化后设计成24条相互重迭的寡核苷酸片段,每条片段大约60bp,且重迭部分大约20bp。通过重迭延伸PCR反应将这24条寡核苷酸片段拼接起来,得到一条全长为982bp的PG全长基因。合成后将长片段克隆至pUC19-T载体上,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由Assembly PCR组装成的长片段基因在第724位碱基处多出一个胸腺嘧啶(T),发生了移码突变。再次设计两对引物,通过重迭延伸PCR对该序列进行定点诱变,经测序分析,获得了序列完全正确的PG全长基因。2、蛋白质谷氨酰胺酶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中的表达与活性检测以pUC19-T-PG为模板,PCR扩增出PG成熟肽序列,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上,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得到基因工程菌。通过IPTG和乳糖自诱导两种方式表达重组蛋白,结果表明重组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表达,乳糖自诱导表达途径的蛋白产量是IPTG诱导的5.3倍。通过降低诱导温度和共表达分子伴侣两种策略,以期实现重组蛋白的可溶性表达,结果表明低温对可溶性的提高有一定的作用,而分子伴侣影响甚微。收集包涵体,经变性、复性后获得活性PG,通过Ni离子亲和层析对复性后的PG酶进行纯化。将纯化的PG酶与底物Cbz-Gln-Gly进行孵育反应,结果表明,PG可有效水解Cbz-Gln-Gly谷氨酰胺残基上的氨酰基,释放出氨;酶学性质的研究表明,PG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40℃,最适作用pH为6.0。3、蛋白质谷氨酰胺酶在枯草芽孢杆菌表达系统中的表达与活性检测在本章节中,构建了两种新型的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穿梭载体pHPW和pCW。利用重迭延伸PCR技术将强启动子p43序列和中性蛋白酶信号肽nprB序列进行无缝连接,得到p43-nprB片段,将其克隆至pHP13中,得到穿梭载体pHPW。以pUC19-T-PG为模板,PCR扩增出PG成熟肽序列,克隆到pHPW中,得到重组表达载体pHPW-PG。再将pHPW-PG转化枯草芽孢杆菌DB403,获得基因工程菌pHPW-PG/DB403。发酵表达并提取PG粗酶,用SDS-PAGE检测PG酶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穿梭载体pHPW可有效将PG酶分泌于细胞外。用二肽Cbz-Gln-Gly溶液作为反应底物检测PG酶活性,表明PG粗酶可有效脱去二肽中谷氨酰胺残基的氨酰基,释放出氨;用小麦蛋白、酪蛋白和面筋作为酶解底物,结果显示PG粗酶能提高溶解度。本实验构建了另一种新型的穿梭载体——pCW,该载体带有低温诱导型启动子des和中温α淀粉酶信号肽SamyQ。将PG酶成熟肽基因克隆至穿梭载体pCW中,转化DB403,得到基因工程菌pCW-PG/DB403,在25℃环境条件下,发酵表达外源蛋白。经SDS-PAGE验证,得到了较为单一的蛋白条带,说明降低培养温度可抑制DB403自身蛋白的分泌,而启动子des依旧可以启动外源蛋白的分泌表达,证实pCW具有低温诱导的功能。提取PG粗酶,用二肽Cbz-Gln-Gly和酪蛋白溶液作为酶解底物,检测PG酶的活性,结果表明PG粗酶可有效脱去二肽中谷氨酰胺残基的氨酰基,释放出氨;酶解酪蛋白的实验表明PG粗酶可提高酪蛋白的溶解度。以上结果表明,本课题构建的两种新型穿梭载体pHPW和pCW,均具有分泌表达外源基因的功能。通过功能性实验,验证了这两种载体表达的PG酶均具有一定的生物学活性。pHPW和pCW的构建,为外源基因在枯草芽孢杆菌中的表达提供了新的途径,尤其是低温诱导型载体pCW,更显示出一定的应用前景。本实验构建的两种基因工程菌pHPW-PG/DB403和pCW-PG/DB403,均能表达有活性的PG酶,为今后该酶的研究和开发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3-05-01)

卢彪,吴拥军,吴玉俊,罗熹,刘艳敏[7](2013)在《谷氨酰胺酶基因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与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验证谷氨酰胺酶基因glsA2的酶活力,以pET-32a为表达载体构建原核表达重组质粒pET32a-glsA2,转化表达菌株E.coli BL21(DE3)。从异丙基-β-D-硫代吡喃半乳糖苷(IPTG)的诱导浓度及诱导表达时间两方面对重组菌株glsA2基因的表达系统进行优化。结果显示,0.1mmol/L IPTG诱导6h,谷氨酰胺酶活力达到608.2U/μg,约为对照的15倍。(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期刊2013年09期)

汪正华,朱蓓霖,赵云,周杰,吴自荣[8](2012)在《蛋白质谷氨酰胺酶基因的合成表达及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蛋白质谷氨酰胺酶(Protein-glutaminase,PG)是引起蛋白质脱酰胺作用的一种新型水解酶,在食品工业中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前景。通过重迭延伸PCR法合成了PG全长基因,将其成熟肽序列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上,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经IPTG诱导,重组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表达。通过降低诱导温度和共表达分子伴侣两种策略,以期实现重组蛋白的可溶性表达,结果发现低温对可溶性的提高有一定的作用,而分子伴侣影响甚微。收集包涵体经变性、复性后获得活性PG。将PG与底物Cbz-Gln-Gly进行孵育反应,结果表明,PG可有效水解Cbz-Gln-Gly谷氨酰胺残基上的氨酰基,释放出氨;酶学性质的研究表明,此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40℃,最适作用pH为6.0。实验为PG酶的研究和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和重要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工程杂志》期刊2012年11期)

杨勇[9](2012)在《转谷氨酰胺酶Ⅰ突变所致鱼鳞病中基因型与表型的关系及动物模型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转谷氨酰胺酶1是维系表皮正常角化的重要分子,其基因突变可以引起几种临床表型轻重不等的鱼鳞病。但其基因型与表型的关系尚不十分明了,以往体外检测该酶活性所采用的同位素标记法限制了其研究进展。本研究组已在5例鱼鳞病患者中确定了转谷氨酰胺酶1的不同突变位点,并建立了原位检测酶活性的免疫组化方法。本项目拟在此基础上,建立非放射性的斑点印记定量检测法,结(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12-06-12)

浦荷芳[10](2012)在《硝基还原假单胞菌谷氨酰胺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在L-茶氨酸酶法合成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L-茶氨酸(L-Theanine)是一种茶叶中特有的氨基酸,也是茶叶的主要呈味物质。近年来的很多研究结果证实茶氨酸具有许多有益的生理功能,例如:保护神经、降低血压、抗肿瘤、放松等。因此,茶氨酸的制备与应用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成为了一个研究热点。谷氨酰胺酶(glutaminase,GLS; EC3.5.1.2),是催化L-谷氨酰胺水解成为L-谷氨酸和氨的水解酶。有研究表明某些谷氨酰胺酶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像γ-谷氨酰转肽酶(γ-Glutamyl transpeptidase,γ-GGT;EC2.3.2.2)一样催化L-谷氨酰胺和乙胺合成茶氨酸。由于以往的茶氨酸制备方法存在诸如产率低或副产物多的问题,而研究运用谷氨酰胺酶合成茶氨酸能改善这两个难题。本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1、本实验首次克隆了硝基还原假单胞菌(Pseudomonas nitroreducens)的谷氨酰胺酶(pnGLS)基因序列。pnGLS基因全长909bp,编码302个氨基酸。通过氨基酸序列分析,pnGLS与同属的恶臭假单胞菌(P.putida F1)、铜绿假单胞菌(P. aeruginosa UCBPP-PA14)序列同源性分别达到94%、81%,亲缘关系也比较相近。同时,得到的氨基酸序列还具有p-内酰胺酶和青霉素结合蛋白超家族所特有的几个保守的关键性催化位点,进一步证明是pnGLS基因。2、根据获得的序列,设计带酶切位点的专一性引物,PCR扩增基因片段,再连接到pET43.1a载体上构建重组质粒pET43.1a-pnGLS,最后把重组质粒转入到E. coli BL21中,构建重组菌。3、优化了重组菌的表达条件,在起始菌液浓度OD600为0.6时,加入诱导剂1g/L乳糖在24℃、180rpm诱导10h。表达的重组蛋白分子量约99KDa,占到全菌蛋白的70%以上。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重组蛋白可溶性很好,几乎不含包涵体。4、运用重组菌粗酶液催化L-谷氨酰胺和乙胺生成茶氨酸,优化了反应条件。5mL体系中,0.3M谷氨酰胺、1.5M乙胺、1.5Utransfer粗酶液、pH10.0,在37℃反应5h,茶氨酸合成量达到最高,谷氨酰胺的转化率约为40%。为今后进一步构建谷氨酰胺酶工程菌生产茶氨酸提供了依据,也为茶氨酸工业化生产提供广阔前景。(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期刊2012-05-06)

转谷氨酰胺酶基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RT-PCR方法从旋毛虫肌幼虫中扩增出谷氨酰胺酶(TsGls)基因全长序列,将其克隆到表达载体pET-32a(+)中,测序验证后转化到表达宿主菌Rosetta(DE3)pLysS中,用IPTG诱导表达重组蛋白TsGls。以纯化的TsGls蛋白免疫家兔制备多克隆抗体,并对旋毛虫肌幼虫中的TsGls进行免疫荧光定位。结果显示,成功构建了重组质粒pET-32a(+)-TsGls;经SDS-PAGE分析,重组TsGls蛋白的分子质量约为72 ku;制备的多克隆抗体效价可达1.024×10~6;Western-blot分析结果显示,多克隆抗体与重组TsGls具有较强反应性;免疫荧光定位显示,TsGls蛋白存在于旋毛虫肌幼虫皮下组织。上述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旋毛虫谷氨酸依赖型抗酸机制奠定了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转谷氨酰胺酶基因论文参考文献

[1].田敏,曲瑞丹,刘英杰,陈浩喆,林青楠.蛋白质谷氨酰胺酶成熟肽基因mpg原核表达及其多克隆抗体的制备[J].工业微生物.2019

[2].赵祥,于洁,胡静,许静秀,韩彩霞.肌旋毛虫谷氨酰胺酶基因的原核表达及其免疫荧光定位研究[J].中国兽医科学.2017

[3].余慧镭,殷晓雪,陈仲强,冷慧杰,宋纯理.基因沉默组织型转谷氨酰胺酶抑制SaOS-2细胞成骨分化[J].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16

[4].仪朝印,张东杰,王颖.茂原链霉菌转谷氨酰胺酶基因工程菌的构建及表达[J].中国食品学报.2014

[5].卢彪,吴拥军,刘艳敏,王亚娟,唐雪.高活性谷氨酰胺酶基因glsA_2在枯草芽孢杆菌BJ3-2染色体上的定点整合[J].食品科学.2014

[6].汪正华.蛋白质谷氨酰胺酶基因的合成、表达及性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

[7].卢彪,吴拥军,吴玉俊,罗熹,刘艳敏.谷氨酰胺酶基因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与表达[J].食品科学.2013

[8].汪正华,朱蓓霖,赵云,周杰,吴自荣.蛋白质谷氨酰胺酶基因的合成表达及性质研究[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12

[9].杨勇.转谷氨酰胺酶Ⅰ突变所致鱼鳞病中基因型与表型的关系及动物模型的建立[C].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2

[10].浦荷芳.硝基还原假单胞菌谷氨酰胺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在L-茶氨酸酶法合成中的应用[D].南京师范大学.2012

标签:;  ;  ;  ;  

转谷氨酰胺酶基因论文-田敏,曲瑞丹,刘英杰,陈浩喆,林青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