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散功能成像论文-李鹏涛

弥散功能成像论文-李鹏涛

导读:本文包含了弥散功能成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原发性肝癌,弥散功能成像,ADC值,免疫组化

弥散功能成像论文文献综述

李鹏涛[1](2018)在《Ki67、CD34、BCL-2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与磁共振弥散功能成像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肝癌(hepatic carcinoma)是全世界第叁大常见的癌症死亡缘由,尤其是在亚、非洲,5年生存率小于10%。在以往的研究中Ki67被证明和肿瘤的增殖、侵袭和转移有关,CD34和血管生成有一定的相关性,而BCL-2是一种抑制细胞凋亡的基因,Ki67、CD34、BCL-2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肿瘤某些生物学行为。而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e,MRI)在微小肿瘤的诊断和随访方面具有其它影像技术不可比拟的优势。在众多的研究中已经表明磁共振弥散功能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可以作为肝癌诊断和判断疗效的一种方法。本课题旨在探究癌组织Ki67、CD34、BCL-2蛋白表达程度与原发性肝癌术前DWI中的ADC值的相关性。方法:通过病历系统用“原发性肝癌”收集从2015年01月01日至2017年12月31日间首次通过手术切除、术后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肝癌”(且肿瘤最大径≤5cm)的病例,并且患者术前在本研究单位完成肝胆磁共振检查(平扫+增强+DWI)。利用磁共振操作平台自动生成的ADC图像,计算出肿瘤感兴趣区域(region of interest,ROI)的ADC值,并将入组患者术后肝癌组织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癌组织中的Ki67、CD34、BCL-2蛋白表达程度,统计分析ADC值与叁者的相关性。结果:在纳入研究的39例肿瘤最大径≤5厘米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中,BCL-2、ADC值与性别存在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2、0.013。Ki67、CD34和性别无统计学意义。Ki67、CD34、BCL-2的表达和ADC值的高低在年龄、分化程度、AFP水平、乙肝病毒复制量等方面P值均大于0.05,没有统计学意义。而磁共振DWI中的ADC值与Ki67、CD34、BCL-2蛋白表达均存在相关性,其P值分别为0.006、0.014、0.041,均小于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肿瘤直径≤5cm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磁共振弥散功能成像的ADC值与Ki67、CD34、BCL-2表达有关,DWI可以在术前作为肝脏恶性肿瘤的转移侵袭、微血管浸润和凋亡情况的评估,在术前预测恶性肿瘤的生物学习性,可作为评估肿瘤恶性程度和评价治疗效果的一种无损伤性的技术。(本文来源于《福建医科大学》期刊2018-05-01)

朱刚明,李兆勇,覃达贤,陶娟,邹玉林[2](2018)在《维持性透析患者脑白质变性的高危因素及3.0TMRI弥散功能成像的评估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维持性透析患者脑白质变性(leukoaraiosis,LA)的高危因素以及3.0TMRI弥散功能成像的评估价值。方法 75例发生LA的透析患者作为LA组,43例未发生LA的患者作为非LA组,对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生化指标进行统计学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的数据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发生LA的独立高危因素。对LA组患者进行MRI颅脑常规扫描、DWI、DTI扫描,借鉴ARWMC分级标准,分为Ⅰ~Ⅲ级,各级别LA患者独立高危因素间进行统计学分析,有统计学差异的高危因素与LA组患者主要脑叶的ADC值、FA值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维持性透析患者发生LA的独立因素为年龄、透析时长、胱抑素C水平。各级别LA患者的年龄、透析时长相互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Ⅰ级LA患者胱抑素C水平与Ⅱ、Ⅲ级LA患者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LA组患者双侧额顶枕叶脑白质ADC值、FA值分别与年龄、透析时长存在着正、负线性相关(P<0.05)。结论维持性透析患者发生LA的独立因素为年龄、透析时长、胱抑素C水平,弥散功能成像可客观、敏感、数据化的反映LA的特点及程度,并与独立高危因素水平的表现存在协同性。(本文来源于《医学影像学杂志》期刊2018年02期)

宗会迁,付凯亮,柳青,张鑫,宋鹏[3](2013)在《脊髓MRI弥散加权功能成像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各种原因如转移灶、感染、外伤或脊椎病等所引起的脊髓压迫是运动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是一种危害严重的常见病、多发病,其中又以颈髓病居多。据统计,在65岁以上人群中颈椎病的发生率超过75%[1]。目前治疗脊髓压迫的方法主要有手术解压或局部放射治疗,临床疗效往往与早期治疗干预密切相关,这就要求对脊髓压迫损伤的范围和程度做出快速诊断。常规MRI是目前评价脊髓实质损伤的首选临床成像方式,(本文来源于《河北医药》期刊2013年19期)

陈增爱,冯晓源,耿道颖,汤伟军[4](2004)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及脑功能成像在涉及运动通路脑肿瘤中的初步联合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初步探讨联合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及脑功能成像(Bold-fMRI)在涉及运动通路脑肿瘤的应用价值,观察肿瘤与功能区及邻近锥体束的关系。材料和方法采用GE3.0TMRI成像系统,对12例临近运动皮质及锥体束的肿瘤(Ⅲ-Ⅳ级胶质瘤5例,II级胶质瘤3例,海绵状血管瘤2例,脑膜瘤2例)进行检查,均行Bold-fMRI及DTI序列,fMRI应用手的对掌运动或足背屈运动作为任务刺激。所有数据进行离线后处理,应用SPM99软件处理fMRI图像,观察运动皮质激活,DTI采用DTV1.5软件进行纤维束的成像。结果12例肿瘤FA图显示良好,肿瘤区FA值较健侧比较有明显下降(P<0.05)。纤维束重建后7例可见锥体束的消蚀破坏,其中5例伴有变形及移位;3例可见锥体束的单纯变形及受压移位;2例锥体束未见破坏及移位;11例肿瘤患侧手或足运动均可见对侧初级运动皮质(M1)的激活(1例因肢体瘫痪而失败),其中7例并有辅助运动区(SMA)及同侧M1的激活。比较fMRI及纤维束重建图发现肿瘤、功能区及白质束叁者之间关系可以清楚显示。3例肿瘤DTI及fMRI联合用于外科神经导航系统,成功的指导手术。结论DTI及Bold-fMRI联合应用可以更好的观察瘤体、功能区及白质纤维叁者关系,辅助术前手术方案的制定,指导手术切除。(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期刊2004年06期)

徐子森,樊宽章,于天林[5](2004)在《灌注、弥散、功能成像原理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简述了当今医学影像学检查中的灌注成像、弥散技术、功能成像等新的成像技术的原理及临床应用。(本文来源于《医疗设备信息》期刊2004年05期)

弥散功能成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维持性透析患者脑白质变性(leukoaraiosis,LA)的高危因素以及3.0TMRI弥散功能成像的评估价值。方法 75例发生LA的透析患者作为LA组,43例未发生LA的患者作为非LA组,对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生化指标进行统计学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的数据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发生LA的独立高危因素。对LA组患者进行MRI颅脑常规扫描、DWI、DTI扫描,借鉴ARWMC分级标准,分为Ⅰ~Ⅲ级,各级别LA患者独立高危因素间进行统计学分析,有统计学差异的高危因素与LA组患者主要脑叶的ADC值、FA值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维持性透析患者发生LA的独立因素为年龄、透析时长、胱抑素C水平。各级别LA患者的年龄、透析时长相互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Ⅰ级LA患者胱抑素C水平与Ⅱ、Ⅲ级LA患者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LA组患者双侧额顶枕叶脑白质ADC值、FA值分别与年龄、透析时长存在着正、负线性相关(P<0.05)。结论维持性透析患者发生LA的独立因素为年龄、透析时长、胱抑素C水平,弥散功能成像可客观、敏感、数据化的反映LA的特点及程度,并与独立高危因素水平的表现存在协同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弥散功能成像论文参考文献

[1].李鹏涛.Ki67、CD34、BCL-2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与磁共振弥散功能成像的相关性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8

[2].朱刚明,李兆勇,覃达贤,陶娟,邹玉林.维持性透析患者脑白质变性的高危因素及3.0TMRI弥散功能成像的评估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8

[3].宗会迁,付凯亮,柳青,张鑫,宋鹏.脊髓MRI弥散加权功能成像的研究进展[J].河北医药.2013

[4].陈增爱,冯晓源,耿道颖,汤伟军.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及脑功能成像在涉及运动通路脑肿瘤中的初步联合应用[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04

[5].徐子森,樊宽章,于天林.灌注、弥散、功能成像原理及应用[J].医疗设备信息.2004

标签:;  ;  ;  ;  

弥散功能成像论文-李鹏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