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角色分化论文-王博,朱玉春

农民角色分化论文-王博,朱玉春

导读:本文包含了农民角色分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农民角色,分化,战略实施

农民角色分化论文文献综述

王博,朱玉春[1](2018)在《论农民角色分化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基于政策实施对象、过程和效果考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历史阶段,党的十九大做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部署,为中国"叁农"事业的未来发展绘制了一幅宏伟蓝图,是今后一个时期"叁农"工作的重要着力点。该文基于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农民角色的逐渐分化与变迁,在对农民角色分化与乡村振兴战略诠释的基础上讨论了农民角色分化与乡村振兴战略五大目标之间的内在逻辑与联系。基于农民角色分化与乡村振兴战略二者之间的逻辑关系从战略实施对象、战略实施过程和战略实施效果考评叁方面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做进一步讨论。提出只有在战略实施对象上坚持农民本位、在战略实施过程中尊重农民意愿、在战略实施效果考评上坚持农民满意才能有效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本文来源于《现代经济探讨》期刊2018年05期)

张慧敏,黄春燕[2](2011)在《农机购置补贴的收入分配效应——基于农民角色分化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实证研究发现:农机购置补贴将使持有农机的的农民、雇佣农机耕作的农民收入增加、依靠农业劳动获得工资的农民收入下降,即农机购置补贴将对农民收入产生差异化的影响。补贴政策实施后,农民收入差距将扩大。(本文来源于《农村经济与科技》期刊2011年06期)

顾和军[3](2008)在《农民角色分化与农业补贴政策的收入分配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和农产品供应的增加,农产品价格不断下降、农民收入在大多数国家包括发达国家也长期低于其他居民,因而是全球性的问题。我国的市场导向改革首先从农业和农村开始。然而,尽管我国的农业在近30年的时间里创造了世界奇迹,农民人均收入尤其是务农收入仍然很低,而且农民内部的收入差距呈逐渐扩大之势。针对这一问题,国家农业补贴政策的目标也由提高农业生产转向支持农民收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2005)。在这一时期国家出台了农业税减免、粮食直补、农机具购置补贴、良种补贴等一系列补贴政策,试图解决农民收入低而不稳的问题。但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任何与生产有关的政策和补贴,最终必然转化为土地价格和地租的上升并且增加投资和经营成本,与农民作为劳动者的收入无关(B.Gardner,2000)。另外一些研究表明,除了刺激地价和地租的上涨、不增加农业劳动者的收入以外,发达国家的农业支持和补贴政策实际上可能扩大农民内部的收入差距,即大农场受益更多(OECD,1999)。据估计,欧盟和美国价格支持的基尼系数分别是0.74和0.98,即使是对农户的直接补贴,其基尼系数也分别高达0.56和0.61(J.von Braun,2005)。由此产生的一个问题是,上述政策能否有效的解决我国农民收入低而不稳、收入差距偏大的问题?任何收入都会分解归之于生产资源的所有者,农民收入的源泉是其拥有或可以控制的资源禀赋,包括其人力资本。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产出来自于投入的贡献,因而收入相应归之于资源的所有者,即一般分解为利润和工资;在农业部门则通常分解为地租、利润(经营收入)和工资(劳动收入)。农业总收入扣除农业生产的物质费用之后的净收入可以分解为对土地、经营(投资)和劳动叁种要素投入的报酬。农业收入分解之后归之于农业资源的所有者,对农业生产提供公共支持,其收益也会相应分解为不同资源所有者的收入。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随着农民工走出家门、走出家乡在城乡间、地区间的流动,使中国农村居民的收入分配摆脱了单一形式,其收入出现多元化的新局面。并且,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农户经营渐次分化,农民不再是一个高度同质的群体,而是一个分化了的、有着不同利益和生活水平的人群。农户之间在资源禀赋(包括人力资源)方面存在巨大差距,更重要的是,农民在生产中的角色已经开始分化,不同农户的收入来源已经有所区别。有的农户已经基本完成劳动力转移,其来自农业的收入基本上是出租土地的收入,取决于地租水平;有的农户主要靠做农业雇工获取收入,其来自农业的收入基本上是劳动收入,因而取决于劳动力的市场价格;另一些农户的角色分化不明显,但其收入仍然可以在理论上区分为地租、劳动力收入和资本收入叁部分,而前两部分的收入可以从土地和劳动力市场价格得到参考。由于农民的角色分化,同样的农业政策在增加某些农户务农收入的同时可能对一些农户的收入完全没有作用,在当前情况下,农民中的低收入者(包括主要提供劳动力获得务农收入者和单纯务农或主要务农的小农户)应当是国内农业政策的主要目标人群。因此为了提高政策和公共支出的效率,有必要全面审视现有的和近期内可供选择的农业及相关政策的收入分配效应,根据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确定制定和实施政策的优先序。因此,本研究的总目标是在我国农产品供需基本平衡、农民角色出现分化的大背景下,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考察我国现行的农业补贴政策对农民收入及其分配的作用,试图验证:现行的农业补贴政策对增加农民劳动收入的作用不大,补贴的收益会通过土地租金或资本报酬提高的方式分别被土地所有者或资本所有者获得,继而对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分配产生新的影响。全文共分9个部分,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陈述如下:研究内容一:农民角色分化及收入来源分化现状农民收入的源泉是其拥有或可以控制的资源禀赋。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随着土地转租、雇佣劳动和雇用机械的大量发生,农民逐渐分化为主要依靠地租收入的土地所有者、主要依靠工资收入的农业劳动者和主要依靠资本收入的农业资本持有者;农民间使用的资本劳动土地比虽然相似,但是其拥有的资本劳动土地比已经有所差别。农业生产资料雇佣的比例越大,农民拥有的资源和使用的资源越不一致,农民间资源禀赋结构(资本劳动土地比)的差异越大,农民分化程度越高。本文通过两种方法测量了农民分化程度:一是将农业资源所有者拥有的土地、劳动和资本根据使用情况划分为自我使用和出租,并计算出租的比例;一是将农民使用的土地、劳动和资本依据来源情况分别划分为自有的和雇佣的,并计算其雇用的比例。测量之后发现:(1)从农业资源所有者资源出租的情况来看,资本、劳动、土地的出租量占拥有量的比重分别为68.14%、9.41%、4.55%,说明在农民内部分化程度最深的是资本,其次是劳动,最后是土地;(2)从农民使用的资本、土地、劳动中雇佣的比例来看,分别有77.10%、38.09%和28.76%的资本、土地、劳动来源于农机服务市场、土地市场和劳动力市场;(3)农民使用的资本、土地、劳动中雇佣的比例要远远超过农村中农业资源所有者资源出租的比例,说明农民所使用的资源中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农民以外的群体;(4)在样本地区,分别有35.14%、21.37%和28.12%的土地、劳动和资本来源于样本县农民以外的群体,其中,土地主要来源于村集体,劳动主要来源于安徽等其他省份的农民,资本主要来源于城镇居民或机构。此外,对资源的分配状况进行描述之后发现:样本地区土地和农业劳动力分布较为均匀;资本分布最不平均,最富10%家庭拥有接近一半的农业资本。从低收入者拥有的资源来看,收入最低的20%家庭拥有较多的农业劳动力资源(16.79%),而拥有较少的土地(12.83%)和更少的资本(8.98%)。研究内容之二:农业补贴政策对农业生产要素价格的影响。农业补贴政策通过改变农业生产要素的供给和需求改变农业生产要素的价格,进而对农民的务农收入产生影响。本研究考察了近年来实施的两种典型农业补贴政策对农业要素市场的影响:1,农业税减免和粮食直补政策对土地需求的影响;2,讨论不挂钩的补贴政策(如农业税减免)通过改变农户预算约束和财富总量,进而对要素需求产生的影响。研究内容叁:农业税减免、粮食直补政策的收入分配效应这部分在农民角色分化的背景考察了上述两项政策的收入分配效应。税费减免和粮食直补政策不会增加农业生产中资本和劳动的价格,农业资本和劳动所有者不会从这两项政策中受益,政策的收益通过土地市场的作用,转化为土地租金,被土地所有者获得。通过构建收入的洛伦茨曲线和政策支出归属曲线考察了上述两项补贴政策的收入分配效应,结果表明:这两项政策支出在农民间的分配比现有收入分配更平均,可以减少农民间的相对收入差距。但是,低收入人群获得的收益较少:收入最低的10%农户只获得了这两项政策支出归于农民部分的4.27%,收入最低的20%农户仅获得了归于农民部分的11.36%。因此,这两项政策尽管可以缩小农民收入的相对差距,但仍然会继续扩大农民收入的绝对差距。(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08-06-01)

钟甫宁,顾和军,纪月清[4](2008)在《农民角色分化与农业补贴政策的收入分配效应——江苏省农业税减免、粮食直补收入分配效应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任何收入都会分解归之于生产资源的所有者。随着农业的发展,农民原有的叁位一体(土地所有者、经营者和劳动者)角色开始分化,不同的农民拥有的资源不仅在数量上而且在结构上存在巨大差别。在这种情况下,各种农业政策就可能产生不同的收入分配效应。为了分析各种农业政策的收入分配效应,需要知道不同农民所拥有的农业资源情况和该政策对各种农业资源价格的影响。对江苏省的实证研究发现,农业税减免和粮食直接补贴政策的主要作用是提高地租,增加土地所有者的收入,而对资本和劳动的价格影响不大。这两项政策的资金在农民间的分配比现有收入分配更平均,因而在一定程度上能缩小农村收入差距。但是,收入水平较低的农民从中获得的好处仍然比收入较高的农民少:收入最低的10%和20%的农户分别只获得政策支出的4.39%和11.36%。(本文来源于《管理世界》期刊2008年05期)

谢小荣[5](1993)在《温州农民的分化与角色变迁问题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乡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传统的农民开始分化,他们在商品经济发展中的社会角色发生了深刻的变迁。这种变革,不仅影响着农民自身的现代化进程,而且也对农村现代化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拟就温州农村改革以来农民的分化情况进行一简单剖析,揭示其成因,肯定其作用和意义,以便采取相应对策,推进农民与农村的现代化。(本文来源于《人口研究》期刊1993年03期)

农民角色分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实证研究发现:农机购置补贴将使持有农机的的农民、雇佣农机耕作的农民收入增加、依靠农业劳动获得工资的农民收入下降,即农机购置补贴将对农民收入产生差异化的影响。补贴政策实施后,农民收入差距将扩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农民角色分化论文参考文献

[1].王博,朱玉春.论农民角色分化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基于政策实施对象、过程和效果考评视角[J].现代经济探讨.2018

[2].张慧敏,黄春燕.农机购置补贴的收入分配效应——基于农民角色分化的视角[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1

[3].顾和军.农民角色分化与农业补贴政策的收入分配效应[D].南京农业大学.2008

[4].钟甫宁,顾和军,纪月清.农民角色分化与农业补贴政策的收入分配效应——江苏省农业税减免、粮食直补收入分配效应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8

[5].谢小荣.温州农民的分化与角色变迁问题初探[J].人口研究.1993

标签:;  ;  ;  ;  

农民角色分化论文-王博,朱玉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